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风波-第5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召集大臣商讨平叛方略,宰相李麟向他上奏:“自安禄山起兵以来,战火烧遍了半个中国,百姓苦不堪言。现在安庆绪盘据邺城,已经没有了进攻能力,但尚有八万精兵和一批能将。在邺修建了很强的防御工事,要彻底消灭,非动用全国的军力以及人力和物力。而河北、河南一带战争不断,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果倾全国之力来平叛,对本来已经伤痕累累的社稷,会带来更重的负担。甚至逼反不堪重负的老百姓,反而得不到好效果。不如生息休养,先孤立叛军,只防不攻。待朝廷的财力、物力好转,再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歼灭之。”

    中书令崔圆说道:“臣赞成李丞相的上奏,与其增加已经严重空缺了的朝廷的财政负担,去打没有把握取胜的攻坚战,不如养精蓄锐,积蓄力量,到时一击成功效果更好。”朝中大臣大多都赞成李麟的观点,唐肃宗虽然想尽快消灭叛军,但也找不出适当的理由。

    李辅国一心要插手朝廷事务,屡屡遭到李麟的反对。苗晋卿、李麟把持宰相府的权力,不让他进入权力中心,他对李麟恨之入骨。回到后宫之后,他对张皇后说道:“皇上想尽快平定叛乱,但李麟反对,其他大臣都帮李麟说话。皇上虽然要用兵,但反对的人多了,也不好决定。前段时间,说了李麟许多坏话,但皇上一直没有采纳。这次,娘娘可以告他一状。”

    张皇后认为是搬掉李麟的时候了,他瞅准了机会,对唐肃宗说道:“李麟不让皇上用兵,是姑息养奸,他说出一大堆道理来反对皇上,是表现他的高明。其实朝廷疲惫,叛军也疲惫不堪,我们休养好了,叛军也缓过劲来了,那时侯平叛同样困难重重。不如趁热打铁,组织力量,围攻邺城,一举歼灭叛军。”

    唐肃宗说道:“宰相不同意,大多数大臣都不支持大动干戈,这事不能急。还是统一意见之后,再用兵吧。”

    张皇后说道:“你是皇上,皇上金口玉言,宰相敢和皇上作对,换掉他只是一句话的事。去年韦见素反对皇上收复两京,当时不是也说了一大堆道理,换了他,两京不是收复了吗?”

    唐肃宗经不起枕头风,撇开三省,对李辅国说道:“到翰林院传朕的旨意,罢免了崔圆的中书令,任命他为太子少师,撤了李麟的宰相职位,任命他为太子少傅。”李辅国当即口传圣旨,翰林院拟旨,撤了崔圆和李麟的宰相之职。

    崔圆和李麟两人主持朝政不到一年,就被撤掉了,他们提出的以休战换取经济发展的战略是可行的。事后证明:唐肃宗仓促调集军队,围攻邺城,准备不足。不但激反了史思明,使唐朝又多了一个敌人,而且由于君臣之间的猜疑,朝廷内部的不和,指挥不力,将帅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又导致惨败。

    唐朝没有进攻邺城,燕朝一直处在安逸之中,安庆绪没有远大志向,过着能活一天就快乐一天的日子,全然不把燕朝的命运前途放在心上。大部分大臣和战将,也都抱着临时的想法,今天有酒今天醉,休管明日断粮炊。而蔡希德对现状越来越不满,忧心如焚。多次向安庆绪上奏折,请求出征。安庆绪一边敷衍蔡希德,一边照常享乐。

    这天,安庆绪召集朝中大臣到新建的皇宫中集会。先是赏赐一顿酒宴,接着安排歌舞。朝中的大臣战将,嘻嘻哈哈,没有丝毫的危机感。饮酒听歌,观看舞蹈,一个个兴高采烈,好象是太平盛世一般。

    蔡希德再也坐不住了,他仗着酒意,走进舞池,挥手将一名正在跳胡旋舞的舞女打倒在地,全场大惊。

    仗着酒劲,他走到安庆绪的对面指着他说道:“你,作为燕朝的皇帝,不思如何夺取江山,整天沉醉于酒宴歌舞之中,你父亲起兵只有一年时间,占领了半个中国,攻克两京,唐朝已经岌岌可危。而你一年多来,不但没有丝毫的进展,反而将父辈的基业丢失得干干净净。现在只有区区八万人,守着这巴掌大的邺城,还在自我陶醉,全然不知进取,燕朝完矣。”

    崔乾佑立即上前拦住蔡希德说道:“蔡将军喝醉了,军国之事应该在朝堂之上讨论,今天是皇上赏赐,不谈国事。”安庆绪也站了起来,十分尴尬,不知道如何处理此事?虽然心中有气,但蔡希德战功卓著,而且可以算得上是他的父辈,并没有想杀他。

    宰相张通儒说道:“酒醉心明白,蔡将军是借酒劲向皇上发难了,你说皇上不行,是不是想推翻他,自己来做啊?皇上有皇上的威严,你直接冲撞皇帝,乃欺君之罪,按律当斩。”

第一百五十章 策反败露史思明行诈 撤换宰相李辅国参政6() 
    为了皇帝的尊严,安庆绪不能再装糊涂了,他手一挥,大声命令道“来人哪,拖下去”崔乾佑上来说道“启奏皇上,蔡将军酒醉,说了犯上的话,并非真心顶撞皇上,请皇上开恩哪。”

    高尚说道“朝廷的法度不能废除,蔡希德仗着酒意,抵毁皇上,必须严惩,否则,日后皇上的威严何在”田承嗣本想出来求情,但他认为,燕朝不会太长,蔡希德在他之上,有他在田承嗣唱不了主角,因此蔡希德死了对他有利,没有出面求情。

    其他将军自认为分量不够,一个个看着安庆绪。皇宫的卫兵进来,将蔡希德捆绑起来。蔡希德大骂“无能的昏君,燕朝即将完蛋,我在泉下等你。”

    张通儒说道“死到临头,还如此猖狂,此人不杀,祸害无穷。”安庆绪终于下令将蔡希德杀了。

    蔡希德死后,部下两万人在薛忠义有带领下,离开邺城,逃向河北,进入史思明的地域。安庆绪手下诸将也因此保存实力,多为将来的出路着想,不再卖力。

    唐肃宗撤了崔圆和李麟的宰相之后,任命王玙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让苗晋卿和王玙搭档,负责宰相府的事务。苗晋卿在朝中为官四十年,经验丰富。王玙新上来的新秀,很有活力。两人一起共事,唐肃宗希望他们相互取长补短。但是宫廷内的另一股势力已经兴起,开始左右唐肃宗的决策。

    唐肃宗在朝堂之上说道“现在收复两京已经一年多了,平息了永王叛乱,各个州县都向朝廷表忠心。朝廷也进行了调整,现在兵强马壮,是彻底平息战乱的时候了。朕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彻底消灭安庆绪的残余叛军。”

    苗晋卿上奏“启奏皇上,前线报告,不久前安庆绪杀了骁将蔡希德,叛军内部已经出现分裂,现在是歼灭叛军的好时机。臣上奏任命郭子仪为副元帅,将江南、西北、及长安附近的军队,调集到邺城,重兵围剿,一击成功。”唐肃宗十分满意,当即说道“兵贵神速,三省按程序上报奏折,尽快拟定调动军队的计划,统筹安排围剿叛军。”

    回到后宫,李辅国在唐肃宗面前说道“郭子仪前一段时间收复两京,立了大功,名望太高,将来不好驾驭。这次征剿叛军,倾全国之兵,如果让郭子仪一人统领,势必造成军权集中于他一人之手的现象。天宝末年安禄山只掌握了朝廷四成的兵力,就发生了反叛朝廷的大事,至今祸乱不能平息。如果将全国之兵集中于郭子仪一人之手,他要反叛,谁能制他。人心难测,郭子仪子女众多,他的几个儿子都在军职,到时灭了安庆绪,会不会出现新的危机,不可确定。不如让一个不懂军事的人去统领,胜利后军队仍由各节度使分散统领,对朝廷不会构成威胁。”

    唐肃宗的心事被李辅国说中了,他十分害怕军权掌握在一人之手,前车之鉴,他不能不防。对李辅国说道“这一仗事关重大,只有等消灭了安庆绪之后,再解他的兵权。”李辅国说道“消灭叛军之后,军队已经在郭子仪的手上了,再要解他兵权,投鼠忌器。弄得不好,又出一个安禄山。”

    唐肃宗最担心这种事,但军队总要有人指挥,当即说道“打仗没有统领不行,还是让太子挂帅,来指挥九路兵马。”

    张皇后生怕太子掌握了军权,势力太大,将来不好拉下来。立即说道“太子是储君,掌握军权对皇上有威胁。”这句话又打中了李亨的要害。他自己就是拥兵强行登基的,如果李豫也仿效他,那还了得。但军中不没主帅怎么打仗李亨看了一眼李辅国,用询问的口气说道“让谁来指挥合适呢”

    李辅国说道“谁来指挥都不合适,只有皇上亲征。”李亨这段时间十分疲倦,身体十分的不舒服,每天的早朝都是硬撑着。如果到了前线,他又怕身体吃不消,没有立即回答李辅国的提议。

    张皇后知道李亨最近身体出了毛病,但又不能明说,当即说道“皇上万金之体,对付安庆绪几万残匪,用得着亲征吗再说了,就是御驾亲征,也要设元帅指挥,具体的军队领导权还是落在元帅的手上。”

    李辅国揣摩唐肃宗的心思,试探着说道“启奏皇上,据探子报告,邺城的叛军原来还有八万之众,安庆绪杀了蔡希德,蔡希德的铁杆部属两万多人全部逃到了妫州燕朝的妫川郡,现在总兵力不过六万来人,而且士气低落。朝廷能调动的军队有三十五万人马,用三十五军队进攻不足六万人的叛军残余,六比一的比例,谁来统领,都是胜利。我建议不设元帅,让鱼朝恩担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督各军行动。胜利以后,各个节度使对调,分散兵权。”

    张皇后说道“兵权不能集中一个人的手上,那样太危险了。要为朝廷的将来着想,不能只图眼前。六个人打一个,不管怎么打,六个人肯定把一个人打死。”唐肃宗也十分担心兵权过于集中,当即反问李辅国“你说的可靠”李辅国说道“千真万确,臣任元帅府司马,对军中的情报了如指掌。几路探子,都是这样上报的。”唐肃宗说道“如果是这样,明日早朝,让大臣们朝议,统一意见后,立即调动兵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