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百官劝谏,但是李遵顼还是决定去凉州,同时还带走了一万侍卫骑兵,还有两千多随行的官员和宫眷。
这个举动顿时让整个兴庆府震动了,朝野人心顿时散去了,虽然李遵顼留下了太子李德旺守城,但是人心已经涣散了。
看到兴庆府的混乱,李遵顼自然是好好勉励高良惠和李元吉,让他们好好守城,并且慷慨地将兴庆府里面的大量钱银都留给了他们两人,让他们守卫兴庆府。
同时李遵顼又在暗中将高良惠和李元吉两人的家眷全部带到了凉州,担心两人和翔庆府的守军一样,最后投降宋军了。
高良惠自然是不希望李遵顼逃命,但是皇帝执意离开,百官也无能为力,而且李尊喜还带走了大量的官员,这样反对的声音立刻就减轻了很多,于是兴庆府的防御就落到了高良惠和李元吉两人手中。
两人好塔海一样,都是忠贞的臣子,自然是不会想着叛变,于是开始收拾残破的兴庆府局面。
皇帝走了,反倒是让两人成为了兴庆府的主人,于是很多之前碍手的命令也可以制定了,高良惠首先就是征调城中全部青壮五万人协助守城,这样加上本来的步兵,就有将近七万人的个规模了。
还有四万骑兵,这样兴庆府的守军已经过了十万,其中真正的军队就有六万人,这样的兵力,对于守卫城池一方的高良惠来说,是占据优势的。
高良惠此时也吸取了翔庆府作战的教训,他认定翔庆府如果执行塔海的战法,依托坚固城池,还有城后面的灵河,完全可以打败宋军,就是不能大量杀伤宋军,也可以挡住宋军的进攻。
高良惠和李元吉于是效仿塔海的战法,一面加固兴庆府的城防,修建瓮城,加固城中的防御,防止军队在城破之后出现混乱。
同时依托黄河河道,收编当地渔民和船只,组建水军,并且在黄河两岸驻守军队,高良惠判定,宋军一定会在河东沿河北上,兴庆府在河西,这样就有黄河阻挡,加上兴庆府外面还有一条绕城的运河,于是就有了黄河和运河两条防线。
高良惠同时在城外修建了大量的防御营垒,十万大军全部进入防御营垒和城池之中,为了巩固防御,兴庆府周边的城池守军和青壮也全部都被抽调到了兴庆府防御。
高良惠知道处处防御,最后的结果就是全部都被攻破,所以将军队全部集中起来防御,但是副将枢密使李元吉虽然认同防御,但是将战场摆放兴庆府,李元吉此时有些不同意见了。
李元吉认定他们手中有四万骑兵,完全可以一战,最好是在黄河东岸和宋军开战,这样背靠黄河,还有征调的渔民和船只,就可以将宋军挡在黄河东岸,同时也可以发挥骑兵的激动优势。
即使在河东岸的战斗失利,李元吉也可以带着骑兵北上,茫茫草原里面和宋军周旋,所以他不同意死守兴庆府,将周边城池的军队和青壮全部都集中在兴庆府一带驻守。
但是高良惠不认定李元吉的战法,他甚至认为李元吉这是想带着骑兵避战,骑兵机动性好,但是也可以轻松逃命,如果李元吉在河东作战,一定会依托北面的草原,这样就没有了死战的决心,一旦遇到挫败,就可能直接逃入草原。
(本章完)
第476章 两军对峙()
“这个高良惠,怎么不出战。”
此时,一个宋军将领看着黄河对岸的西夏军队营垒,然后愤怒地说道。
这个宋军将领就是孟珙,少年孟珙经过多年的历练,已经是宋军中家喻户晓的少年将领了。
孟珙的父亲孟宗政此时正在中原驻守,孟珙之前也随着赵方攻打中原,后来孙武正被调到长安之后,孟珙所部也被调到了长安城。
孟珙此时就在孙武正身边,举着望远镜看着黄河对面的西夏军队,他原本认为西夏军队调集了四万骑兵,应该会主动过河和宋军决战,但是没想到高良惠竟然在黄河西岸摆开了阵势,准备依托黄河和坚城和宋军作战。
孙武正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心情也有些沉闷,此时已经进入七月了,天气真热,虽然是在河套一带,但是高温让宋军将士也有些难受,毕竟要穿戴厚重的铠甲,还有行动作战,完全没有春天作战的舒服。
孙武正之前也已经预想到了高良惠一定会死守,他是文官,虽然不擅长带兵打仗,但是对兵法还是有理解的,兴庆府的有利地位位置,高良惠自然是不会放弃的,谁还会冒着危险过河,和宋军开战。
“高良惠这是摆明了不肯出战,让咱们一点点地和他消耗,耗上一两个月,咱们的后勤供应不上,就只能退兵了。”
孙武正知道现在的宋朝国力,虽然宋军的战斗力提升非常高,但是这是建立在巨大的消耗上面的,现在举国上下都在节俭供养军队,宋军虽然打仗过瘾,但是巨大的消耗也让孙武正不敢耽搁太久。
众人听了孙武正的话之后,也纷纷露出了凝重之色,此时河东看不到一条船,所有的船只都被西夏军队收缴到对岸去了,如果想要船只,宋军只能从盐州调运,这还需要数天的时间。
而且渡河是非常危险的,西夏骑兵有四万,可以在对岸自由机动,只要发现宋军渡河,就可以半渡攻击,骑兵转眼的功夫就会赶到。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破敌。”
此时,就在众人一阵凝重的时候,孟珙身边的赵范突然朝着众人说道。
赵范是赵方的儿子,也在军队里面,但是他更像一个文官,虽然也是一身铠甲,但是留在孙武正身边都是从事一些后勤的事情。
虽然是后勤官员,但是赵范的才能是众人皆知的,甚至赵昀都非常赞赏赵范,认为赵范有入相之才。
众人立刻看向赵范,都想听一听他有什么破敌的主意,但是赵范此时突然有些欲言又止,好像有些不方便说。
众人都非常诧异,不知道赵范怎么了,还重来没有看到赵范竟然这样样子,于是就看到赵范看向孙武正,脸上有些犹豫。
孙武正也没有看赵范,依然看着对面的西夏军营垒,片刻之后,这才开口说道:“赵将军是不是打算挖开黄河,水淹兴庆府。”
孙武正的话一出,在场的众人顿时震撼到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水淹兴庆府的主意,但是随后一想,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如果挖开黄河,可以直接将西夏军在黄河岸边的营垒全部淹没,甚至直接荡平兴庆府城外的一切防御,兴庆府也将失去抵抗。
赵范点了点头,但是话锋随后就转移了,接着说道:“我怕朝中百官会弹劾将军,还有陛下那里也不知道会不会同意。”
众人听了赵范的话,知道其中的缘由,水淹兴庆府,一定会造成巨大的伤亡,尤其是里面的百姓,一定死伤惨重,加上现在是夏季,很可能让瘟疫横行,这种战法一点执行,那些文官老爷们绝对会弹劾孙武正,到时候就是赵昀都要保不住孙武正了。
众人此时看向孙武正,这一切都要孙武正的决定,毕竟这样做对于将领的风险是巨大的,孙武正完全可以否定这个想法,毕竟他已经南下翔庆府,打开了通向兴庆府的通道,宋军就是今天入冬之前攻破不了兴庆府,明年依然可以再来。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今年攻破不了,明年再来,那就有继续兴兵,钱粮的耗费可谓是巨大无比的。
孙武正凝视着对岸的西夏营垒,然后看了看脚下的黄河,随后仰望了一下天空,看着远处有些阴沉的天空。
“令军队全部转移到高地扎营,调派盐州的船只过来,工兵准备火药,炸开上游河岸。”
孙武正随后冷冷地说道,他决定炸开黄河,水淹兴庆府,这一战必须在入秋之后结束,拖延的时间越久,对于宋军越不利,况且钱粮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
众人听了孙武正的命令之后,顿时吸了一口冷气,他们知道这样做的危险,那些文官老爷们就有了借口,到时候一定会给孙武正带来麻烦的。
但是众人看到孙武正坚定的表情,就知道一切都已经就是不可挽回了,随后众人就开始准备,宋军也开始移动起来,将营垒全部迁移到了高地,虽然他们准备炸开河西岸,宋军在东岸,但是还是稳妥起见,驻守在高地。
对于宋军的到来,河西岸的高良惠也李元吉都已经侦查到了,宋军在东岸扎下了三座大营,然后就再也没有动静了。
这样高良惠非常高兴,如果继续下去,将会对西夏军队越来越有利,随着僵持的出现,兴庆府的军民就的信心也将恢复,长期的对峙随宋军反倒是巨大的消耗。
高良惠非常得意,此时就是李元吉也认为高良惠的战法奏效了,集中骑兵在河西岸驻守,等到宋军渡河的时候攻击,凭借骑兵的优势机动力,完全可以将宋军挡在黄河里面,就是宋军渡河了,在后续补给困难的情况下,也河西岸的作战也将非常艰难,这也给了西夏军机会。
看到宋军迟迟没有动静,李元吉也非常欢喜,守住了兴庆府,他们就是西夏的功臣,甚至高良惠和李元吉都已经商定好给凉州的皇帝李遵顼上书,让他回到兴庆府,宋军是根本打不过来的。
(本章完)
第477章 大水冲城()
一连半个月的功夫,河东岸的宋军都没有什么动静,反倒是因为下了几场大雨,宋军将营地转移到了高处,这是宋军唯一的行动。
高良惠心中非常得意,他认为宋军这是无计可施,或者是在等到船只的到来,这让高良惠一点都不担心,就是宋军的船只到来了,渡河也绝对不会顺利,现在是黄河泛滥的时节,宋军渡河非常危险。
加上党项四万骑兵驻守河西岸,沿岸都是哨塔,一旦看到宋军渡河,就可以发出报警,随后骑兵就可以赶到,对半渡的宋军发动攻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