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北魏-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闲的无聊,皇帝就要去年十月底出使南朝返命,一个多月前才返回平城的李彪说说在南朝的见闻,给大家解解闷。

    李彪是个博闻强记之人,作为使臣是颇称职的,每次去南朝都没闲着,应付南朝之余,还派遣属下四处去市井访问一些南朝发生的事情,倒也所获不少。不过皇帝现在要他说些见闻趣事,正经事就不能说了,说些南朝的趣闻就行了。

    李彪也不客气,说起在南朝听到的事,如他在南朝国宴上,见到萧颐宠臣纪僧真不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反倒去给萧颐擦流在胡须上的酒水的事,还有纪僧真向萧颐请求做士族不成的趣事。还有建康士大夫不管老少,出门不是坐车就是乘辇,连马都不敢靠近,拉出的弓射不出十步远的笑话。

    李彪讲得好,大家都捧场,皇帝也屡屡发言点评南朝风气的颓废,众人接话此起彼伏,一时间气氛热烈非常。

    拓跋慎也在下面认真听着,虽然都是些趣事,但是也很有意思,所以听的也很认真,不时跟在几个叔叔后面附和几句。

    拓跋恪却不一样,他对这些成年人的趣谈实在没兴趣,忍着听了好一会儿,好几次看看外面的光景。实在忍不住了,悄悄对拓跋慎道:“二兄,叔祖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来,我们总不能一直在这里坐等着吧?来的时候不是说好要在这道坛游玩的吗?趁着叔祖还没来,我们赶紧去游玩吧!”

    拓跋慎听了拓跋恪的话,想想觉得拓跋恪说的也对,好不容易来一次,不如到处看看,李彪的趣闻可以以后再听他说就是了。

第73章 天师道坛(中)() 
在告知了北海王以后,拓跋慎两人就出了斋殿。因为没打算出大道坛庙,所以也没有叫人跟着,有人伺候着,游玩反倒不尽兴。

    天师道坛对拓跋慎两人来说都是陌生的,以前他们没有去过道家的道场,对道家的建筑制度都不清楚,所以出来之后,也不知道该去哪里,讨论好一会儿也没个主意。

    “三弟,不如去道坛上去观览一下四周,那里地势高,看得远,正好可以看看这附近有什么好去处。”

    两个人商量好,一起出了内殿区,朝着道坛走去。这个道坛虽然没有白台高,也差不了太远,所以很显眼。

    上了第五层道坛后发现道坛的地势优势果然明显,不说远处的民居,就连皇帝所在的斋殿都看的清楚。这里视野空阔,面积也不大,直径看起来三十步左右,中央还有个祭坛,四周墙上还刻着各种道士们幻想的仙界图景和仙人,还有一些仙人的故事,比如黄帝飞升,子乔升仙,甚至还有刘安与八公服食丹药得道,张良道遇黄石公的故事图刻,上面还刻着铭文加以介绍。

    黄石公到底何许人,拓跋慎不知道,后世也不清楚,只是留个名,子乔后来被武则天推为祖宗,还弄了个升仙太子碑,刘安就是胡说八道了,相比起东周神秘莫测的太子乔,刘安的故事才更让人奇怪,明明是个事迹清晰的人,怎么就有了成仙的故事呢?

    “二兄,二兄,你来看看”

    拓跋慎正看着这些仙人图刻,想着这些人物的事迹,听到拓跋恪的喊声,看了过去,原来拓跋恪正在东北方位指着前方。

    拓跋慎走过去,顺着拓跋恪指引的方向看过去,原来是一片大型石头建筑废墟遗迹,说是遗迹,倒也不低,有个五六丈高,只是在这大道坛庙里面有这么大的建筑遗迹不清理,不免奇怪。

    “这是什么殿宇吗?怎么毁了?”

    “可能就是当年世祖皇帝为寇天师所建的静轮天宫吧!崔司崔浩死了以后,世祖皇帝就派人将静轮天宫拆毁了。听人说当年静轮天宫已经几近三十丈高了。”

    “嗯!这个小弟听说过,寇天师说,仙人喜欢居住在距天近的地方,所以才修建这静轮天宫用来接天,也不知道如果能修成,会不会真有仙人降临!”拓跋恪说着说着,幻想起仙人降临的场景,想想自己该向仙人提什么请求,蓦地傻笑了一下。

    拓跋慎看着拓跋恪傻笑起来,知道他这是陷入臆想了,也觉得好笑起来:“三弟不是一向喜佛吗?仙人来了你要求些什么?”

    拓跋恪清醒过来,说道:“听说仙人能长春不老,小弟想求来丹药,献给阿姨服食。”

    拓跋慎听了,看着拓跋恪点点头,笑道:“嗯!为兄当与三弟同求。”

    。。。。。。。。。

    两兄弟下了道坛,问了不少道士,绕过一片竹林,才到了废弃的静轮天宫处。因为这里常年荒废,到处都是草木之属,远在道坛上根本没注意到这一点。

    看着比他们两人还高的杂草和树木,两人对视一眼,看来是不能去了,凭他们根本进不去,而且草木这么茂密,只怕里面会有诸如蛇之类的东西,太危险了。

    两人转身回去,可是却发现回去的路径都没记清楚,只好凭着记忆和感觉走,经过了不少看起来是住人用的寒舍院落,却都没有人在这里,只有偶尔想起的鸟鸣声和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想来这里就是道士们的住所了吧,可能都去迎接皇帝了,所以才如此寂寥。

    “大兄,赶紧走吧!”拓跋恪看了看头顶上不大的天井,有点害怕的感觉,是以说道。

    拓跋慎见走了这么久还没出去,心里也有点着急,他倒不是害怕什么,青天白日的还能有鬼不成!只是出来的时间不短了,这么长时间不回去,怕皇帝知道了责怪。

    这里又没有可以观察的地方,根本没法确定位置。拓跋慎走到一块大空地上,看着太阳所在方位,自己的影子,再估摸一下时间,测算了一下大致方向。指着左手侧的一条建在河池上的走廊道:“我们从这里走吧!”

    这条水上长廊是建在河溪上的,一路都是潺潺的流水声,左右两边被茂密的大树遮挡住了阳光,显得很是幽暗,水声混着两人脚步的踩踏声在树林中回荡着,这种环境促使着两人更加快了脚步。

    走了一会儿,发现原来这条走廊是一个池塘的接桥,是通往池水深处的路径。拓跋慎担心又走错了路耽误时间,回头看看拓跋恪有点害怕的样子,只好把原路回去的话吞回去,反正这里面对他来说都一样,回去了也不一定找到出去的路,这条廊桥这么长,总能走出那片房舍区吧。

    顺着廊桥前行,绕过了一座水中巨型石山后,发现了池中有座长约有三十多步的水上台基,台基上面有所木石所建的道殿,道殿顶上用的琉璃瓦,两角安装着铜铃,墙面和立柱刷着青漆。殿外放着几面绣着云气的旗幡。因为方位的原因,多宽就不知道了。

    拓跋慎拉着拓跋恪的手快步上前,这里看起来气象很不一般,应该后面就有出路吧,这时候的建筑很多都是前后相通的。

    也许是觉得这里气氛凝重的感觉,到了近前,拓跋慎放慢脚步,却听见从道殿内传出说话声,原来里面有人在啊!

    拓跋恪听见有人说话声,高兴起来,拉着拓跋慎往前说道:“二兄,这里有人在,我们去问问路吧?”

    拓跋慎也不知道这里面是什么人在,这个道殿建在水上也有些不一般,而且还是以琉璃为瓦,地上铺的还是平石,比皇宫都不逊色嘛!里面供奉的不会是寇谦之吧!

    “何人擅闯此地!不知此处不接外客吗?”

    随着话音刚落,从殿内走出两个人来,拓跋慎看过去,愣住了,原来其中一个是他认识的,正是郑娘子的叔父郑道昭。郑道昭旁边的是一个中年道士,身材高大,看起来孔武有力,实在不像是个道士。

    郑道昭怎么也在这里,今日没看见他随侍皇帝左右啊!

第74章 天师道坛(下)() 
拓跋慎看着手上的大小两卷道经,将小的经卷递给一遍的拓跋恪,小的那卷他已经看过了,叫做黄帝阴符经,不过才数百字的小文章,大卷的他还没打开过。

    这两卷经文是刚刚郑道昭的好友,叫做崔寅的道士所给,据郑道昭所说,他这个朋友是清河崔氏出身,早年不顾家人劝阻入了道门,一直都在嵩山隐居修道,今年年初才到平城,现在借住在大道坛庙中,是郑道昭以前游历的时候认识的。

    能在这道坛庙中借住,可见也是天师道众。这个崔寅此次来平城,就是想将这两卷道经献给皇帝,只是一直不得其门而入,他去了好多家高官家族,希望能通过他们献上这两卷道经,只是很多人都知道,相比于道教,皇帝更加亲近佛教,所以都没有答应他的要求。

    崔寅自从来了平城以后,也曾经去过郑羲家拜访,希望郑羲能够帮他一把。郑羲看在郑道昭和崔氏的面上接见了他,只是看过他所进献的道经之后就拒绝了他,只是留他在家中盘桓了数日,走时又资助他不少财物。

    崔寅又因为当年入道的事,和家族闹了矛盾,不好去崔家求助,于是找好友郑道昭商量看看是不是还有什么其他门路。昨日郑道昭听说了皇帝要在大道坛庙给任城王践行的事,就连忙赶来通知崔寅,是以昨夜也留居在这里没有回去。

    崔寅得了郑道昭的消息,连夜就去找了坛主刘道虔,想请刘道虔帮他禀奏皇帝。以崔寅的想法,都是天师道众,这事对刘道虔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哪知道最后刘道虔没答应他。

    拓跋慎打开经卷,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经文,别人才不敢代献的。黄帝阴符经据崔寅说是在嵩山所得,是寇谦之所著。他也看了一下,没看到有什么犯忌讳的。看来重点不在黄帝阴符经,而是在这卷篇幅更大的道经上。

    老子西升经!!!

    看名字,颇有杀气啊!西升难道是老子化胡经的变种?

    拓跋慎停下脚步,大略起了起来,虽然比起阴符经来说这卷道经篇幅大很多,不过也就数千字,只是观其大略的话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看完。

    “二兄,这道经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