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是崇祯皇帝首先看到了杨过的奏折,很可能会一怒之下,把杨过给绑了。
在有了杨过的奏折的铺垫,崇祯心中这才有了些许怀疑,所以并没有偏听那个太监的话,而是派遣传令傅凡星彻查。
最终结果不言而喻,杨过从来都没有滥杀无辜,更没有私吞战利品。他所杀的人全部都是在战场之上同官军作战的农民军,而所缴获的战利品也全部登记造册,除了部分充做军粮的粮食之外,所有的财物都一点不少的上报朝廷。
就是这样,崇祯也只是将那个太监给杀了,但还是另外派遣了一个太监前往杨过军中充当监军。
这种对手下的大将毫无信任的行为,让众多军官心中像是吃了苍蝇一般。
不过不管怎么样,杨过基本上是完成了平定西北之乱的任务。到了十一月份,整个陕西除了汉中还存在农民军以外,其他地方都已经彻底的安定了下来。正当杨过想要大举进攻汉中,彻底歼灭农民军的时候,皇太极那边又有了动作,使得杨过不得不暂时停止行动。
皇太极这边在第二次的入关劫掠过程中是真正的尝到了甜头,无数的粮草使得他们过了一个非常丰盛的一年。
但是蒙古人本身是不事农耕的,而女真人更是什么生产性活动都没有。而小冰川时期的严寒,更是对蒙古草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一场雪灾过后,整个草原的牲畜冻死无数,这让皇太极不得不再次动了南下劫掠的心思。
但是当他再次率领大军想要从吉北口入掠的时候,他碰到了难以想象的抵抗。而这里的军队就是杨过特意留下来的八千守军。
这些军队都是杨过一手带出来的军人,为了防止因为皇太极的再次入掠而被打个措手不及,杨过特意将他们安排在了几个重要的地点。
皇太极的大军抵达吉北口的时候,原本以为会如前两次那样顺利突破,进入中原,但是每想到竟然在吉北口被阻挡了整整三天时间。
三天后,杨过率领十万大军入驻吉北口,使得皇太极的第三次入掠彻底破产。但是还没等大明上下松一口气,沉寂了两年多的中华帝国却又有了让整个大明都为之不安的动作。
两年来,被来自朝鲜地区,安南地区以及南洋地区从未间断过的反抗拖住了大量兵力的中华帝国,终于在将朝鲜地区的百姓移走一半的情况下,将近二十万辽东大军给解放了出来。再加上东南三省以及彻底的变成了熟地,中华帝国再次出兵的机会到了。
扩张战争使得中华帝国各界得到了难以想象的好处,不管是大商人大工厂主,还是普通的百姓,都因为中华帝国领地的扩大,人口的增多,使得他们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一千多万的百姓对于那些农业国家,或是对于那些土地资源缺乏的国家来说,或许会成为巨大的负担。但是对于不缺土地,但是却人力的中华帝国来说,无疑是注入了巨大的动力。
两年半的发展,使得中华帝国在南洋地区再次扩张土地上百万平方公里,占据了众多资源丰富的土地。
现在,只剩下苏门答腊岛西北部地区还有些许较大的未接受中华帝国统治的土著国家之外,整个南洋,只有那些深山老林当中还存在着极其零星的土著逼退其中。
这就是人口的力量,这就是萧明乾十数年来,坚持不懈的将近两千万人口迁徙到南洋各地所取得的成果。
这么多的人口,即使是那些原来的朝鲜人和安南人,也彻底的融入了中华帝国,成为了中华帝国的一份子,因为再南洋地区,他们都是外来者,如果不接受中华帝国的统治,不使得自己融入华夏的文明当中,他们就连一天都生存不下去。
而在这些好处的推动下,中华帝国的年财富总量已经达到了七十亿,是五年前的近三倍。以至于中华帝国上下,即使是那些闲在家里的老人都开始讨论中华帝国什么时候会出兵大明,需要多长时间会将大明给彻底的占领。
民意如此,舆论更是沸腾一片,这里面有着帝国各个阶层的意志在其中体现。工商业阶层希望能够有更大的市场,东南三省所爆发出来的市场潜力,让所有的资本都对大明是充满了期待。而不少普通人,则本着回归家乡的想法,想要中华帝国经快占据大明天下。
而此时各地逐渐稳定的局势,也使得中华帝国能够抽调出更多的兵力投入到接下来即将进行的大规模的战争当中去了。
在其后的对大明的军事行动,萧明乾不想再做停顿了,他想要一鼓作气的将大明给灭亡了,然后再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整个世界的布局当中去。
为此,他在辽东正式建立了一座八十万吨产量的钢铁厂,两座军工厂,两座被服厂以及无数的其他的以军队为主要市场的配套工厂。
这些工厂虽然不同于台湾地区的那种自由发展而产生的工厂具有跟随市场而灵活安排生产的能力,但是作为同军队的配套工厂,他们的优点在于更加的具有针对性。
同时在年初的时候,在去年财政收入达到两亿四千多万的时候,萧明乾便下令大规模的向辽东和东南三省囤积大量的军用物资。
到年底的时候,已经在囤积了足够中华帝国百万大军进行五场大烈度战场需要的各种物资了。(未完待续。。)
最新章节 五百二十四章思绪万千的陈元贇
收费章节(8点)
五百二十四章思绪万千的陈元贇(第一更)
积极调集物资的同时,萧明乾还下令调集十五万大军进入辽东地区,使得辽东的驻军达到了四十万人。另外调集十万人进入东南三省,使得那里的驻军也达到了三十万。
这些军队抵达目的地之后,便迅速的开始适应性训练。其中进入辽东地区的军队最需要这样的适应性训练。毕竟这些军队大部分都是在台湾以南地区募集和训练的。
也正是这些军队的大规模调动,引起了大明的极度恐慌。他们对宁远和锦州的中华帝国军队突然增加道十八万,非常的恐慌。
洪承畴甚至请求大明朝廷能够调集守卫京城的十万装备新式火枪的部队前往山海关负责防守。
但是崇祯皇帝拒绝了,他对北京城的守卫还有些不放心呢哪有可能将他花费了重金组建出来的火枪部队调往山海关。
“终于到这一天了”
身处锦州的陈元贇看着地图,心中是感慨万千。
他来到中华帝国也已经二十年了,见证了中华帝国如何从一个小小的岛屿发展成为现在的这个地域辽阔的强大帝国。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所有人都是殚精竭虑。特别是刚刚开始的时候,整个台湾岛上连识字的人都不多。
他们这些官员,白天要处理各自的公务,晚上还要抽出时间,为那些学生上课。当真是幸苦异常,有些人就是因为这样,把眼睛给熬坏了。但正是因为他们这样辛勤的浇灌使得中华帝国才有了今天的强大的实力。
陈元贇感到自己很幸运,在他对大明已经失去了信心,想要离开大明那个黑暗的政治环境的时候,中华帝国的皇帝萧明乾找到了他,将他带到了那个在当时还没多少人口,但是却激情飞扬的台湾岛。
当时的台湾岛,几乎是什么都没有。除了萧明乾在长岩村和淡水镇所建立的几个钢铁工厂和几个糖厂之外,就只有两个正在建设当中的城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几乎是一穷二白。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几乎是村落般的地方,却以其强悍的海上力量击败了所有的海盗,统治着整个台湾。
如果当时有什么人会说,这样的一个政权最终能够成为一个统治如此大的地域的强大帝国的话,肯定会被人给讥笑的。
但是陈元贇知道,在中华帝国皇帝萧明乾的心中,从一开始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蓝图。
这让当时的陈元贇为之惊愕不已,但是在惊愕之后,他心中却莫名其妙的升起了一种激动的情绪,他告诉自己,不管是不是能够做到,他陈元贇至少要参与进去,因为这才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该做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陈元贇最为佩服的人就是萧明乾了,因为他所做的一起,即便是在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但是最终都证明他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
有人质疑萧明乾为何要花费那么多的钱去移民,但是最终的事实却证明,只有有了人才能够有一切。
有人质疑萧明乾为何要给予那些工匠如此高的待遇,但是最终的事实却证明,正是有了极高的待遇,让他们愿意将自己的技艺传授出来,共同改进技艺,台湾才能够快速的建立起庞大的工业,才能够在短短五年内,将一座造船厂变成三座造船厂,才能够将钢铁厂,水泥厂,玻璃厂,肥皂厂等等开遍整个台湾。
更有人质疑台湾为何要花费重金建立如此庞大的两个舰队,但是最终的事实却证明,正是有了庞大的舰队,台湾才能够以一个刚刚发展五年时间的势力,击败盘踞在南洋数十年的西班牙人,最终取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陈元贇有时候会在想,如果统治台湾的不是萧明乾,而是另外一个枭雄人物,现在的台湾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这种假设,陈元贇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有萧明乾,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拥有百万强兵,千万领土,政治清明,百姓富庶的中华帝国。
所以说,陈元贇感到自己非常的幸运,整个中华帝国政府中的官员都非常的幸运,因为他们遇到了萧明乾这个具有远见卓识而已志向远大的领路者。
中华帝国是年轻的,不仅仅是因为它刚刚建立两年多,而是因为管理它的那些人都是些富有朝气的年轻人。
当初的那些老人,如吴运东,在中华帝国成立之后,便辞去了中华帝国外交部总长的职务,而卢远志也有了这样的想法。甚至是中华帝国政府总长唐洪生也有了这样的想法。
现在还在政府当中的老人已经不多了,上位的全部都是第一批接受教育的年轻人,他们的年龄普遍都只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