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五大公知-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他这里所谓的“有利”和“有害”,都是对君父而言的。比如周文王的作为是不是确实对百姓有利,韩非根本懒得关心;反正既然对君主有害,那就该否定。
荀老师尊王,因为王是手段,他认为没有一个有权威的王,就不可能有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韩同学尊王,王本身是目的。《韩非子》这部书,几乎全部内容都是在讨论怎样把君主的利益最大化;至于君主的利益凭什么就该最大化,韩非根本不关心,好像这是理所当然的。
按照韩非的逻辑,尊王应该尊到下面这个地步。
第一,桀纣不可反。
还看《忠孝篇》。天下人都拿尧舜汤武当作理想君主的典型,其实当今天下之所以会这么乱,就是因为这四位带了很坏的头。
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而天下誉之,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者也。
尧舜的糊涂,就是搞禅让而弄乱了上下级关系。身为君主,尧不应该放权,这是错误的统治术;身为臣子,舜不应该上位,这刺激了后来者的权力欲。
商汤和周武王那就更不象话。不但要上位,而且要了君主的性命,要了性命还不罢休,人家都死了你还要“刑其尸”!据《史记》说,商纣自焚而死,周武王还不罢休,对他烧焦的尸体射了三箭,然后抡起剑剁,接着取出大黄斧子砍下头,再把头悬挂在大白旗的高杆子上。
现在社会上歌颂的都是这种人,这种行为,就是天下至今大乱的原因。
反感汤武倒不算新鲜的观点。儒家推崇“不食周粟”的伯夷,就鄙视他们“以暴易暴”;孔子对周武王,也不是没有微词。但像韩非这样,把桀纣有多少暴行放着不管,强调臣弑君无论如何都不对,是法家的创举。
第二,淫暴不为非。
齐景公太奢侈,孔子跟他说,“政在节财”,你这么骄奢淫逸是不对的。韩非说,孔子这一套是“亡国之言”。
要知道,儒家的政治主张从来不包括要求君主艰苦朴素。大套大套的周礼总是强调要给君主最高的物质待遇,但他们也会强调待遇到此为止,别搞得太过分。
韩非连这个都看不过眼。他说:
齐国方三千里,而桓公以其半自养,是侈于桀、纣也。然而能为五霸冠者,知侈俭之地也。(《难三》)
齐国地大物博,齐桓公把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拿来用于个人消费,比桀纣还要更奢侈。但这不影响齐桓公是五霸之首,因为他知道该在哪省钱。
在哪里省?关键就在于“使人无私”,让广大臣民都勒紧裤腰带。
《说疑篇》又讲,有一个赵敬侯,怎么看都是个人渣。冬天打猎,夏天漂流,聚餐狂饮一连几十天,对不会喝酒的,就用竹筒对着嘴巴往里灌;有谁胆敢对他有一点不恭敬,当即杀死,绝不含糊。起居饮食像这样没有节制,处罚杀戮像这样没有标准,但赵敬侯在位几十年,国内臣民服帖,对外从不吃亏。而赵敬侯的反面就是燕王子哙,道德上那么严格要求自己的一个人,最后怎么被人玩死的都不知道。
可见,只要抓住统治的关键,君主再胡作非为也是没关系的。
第三,人命不足惜。
是以拔千丈之都,败十万之众,死伤者军之乘,甲兵折挫,士卒死伤,而贺战胜得地者,出其小害计其大利也。夫沐者有弃发,除者伤血肉。为人见其难,因释其业,是无术之事也。(《八说》)
打了一场大胜仗,但是己方军队也损失了三分之一,军备损失了,士卒死伤了。这个问题该怎么看?
提到这种残酷的战争,其余诸子的反应比较一致。墨子是要强调“非攻”的;孟子是要骂“善战者服上刑”的;老子会说,胜利了也是要办个丧礼的。
但韩非说,赢了就是赢了,国君们照例要庆祝,这才是正常的。因为这是付出小损失,赢得大收获。死那么多人,就好像洗澡掉头发,动手术伤血肉,属于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因为怕死人,所以不打仗,那叫犯浑。
这当然也算是一种“理性”的态度。不过这种理性发展下去,自然就是视人命如草芥。
有这么一个例子:
秦大饥,应侯请曰:“五苑之草著、蔬菜、橡果、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昭襄王曰:“吾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赏,有罪而受诛。今发五苑之蔬草者,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也。夫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者,此乱之道也。夫发五苑而乱,不如弃枣蔬而治。”一曰:“令发五苑之箩、蔬、枣、栗,足以活民,是用民有功与无功争取也。夫生而乱,不如死而治,大夫其释之。”(《韩非子。外储说右》)
秦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应侯范雎请求打开王家的苑囿让老百姓摘取其中的果实。秦昭襄王反驳说,赈济灾民是使老百姓无功受赏,这是通往动乱的道路。与其给老百姓活路而导致国家动乱,不如死掉一批保持国家稳定。
可见一切都是君主(国家)的,对国家没有贡献的人,不配有生存权。
人类是坏透的
怎样才能让大家尊王尊到这么变态的地步呢?韩非从来都没指望臣僚和民众有这么高的觉悟。恰恰相反,韩非断言:
害身而利国,臣弗为也;害国而利臣,君不为也。(《饰邪》)
臣民们主观上根本就不存在忠君爱国的意愿。韩非对人的看法大致是这样的:
第一,趋利避害是人的唯一本能。
当然,任何面对现实的人都会承认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而且很可能是最重要的本能。但认为这是唯一本能并因此完全否认人的向善能力,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韩非眼里,“计算之心”是一切人类交往的总原则。夫妻之间当然是没有爱的。
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使我无故,得百束布。”其夫曰:“何少也?”对曰:“益是,子将以买妾。”(《内储说》)
有夫妻两个祷告。妻子希望老公能多赚一点。老公说:“干吗才求多赚一点点?”老婆说:“切,再多,你就会把多余的钱拿去买小妾!”
同时,老婆自己却很会出轨。
燕人李季好远出,其妻私有通于士,季突至,士在内中,妻患之。其室妇曰:“令公子裸而解发,直出门,吾属佯不见也。”于是公子从其计,疾走出门。季曰:“是何人也?”家室皆曰:“无有。”季曰:“吾见鬼乎?“妇人曰:“然。”“为之奈何?曰:“取五牲之矢浴之。”季曰:“诺。”乃浴以矢。(《内储说》)
有个人出远门,老婆和人私通,老公突然回家,把奸夫堵家里了。仆妇和老婆一条心,出主意说:“让这位公子裸奔出去就行,咱们都说没看见。”
于是奸夫裸奔出门。合法的老公问这是谁,全家上下都说啥也没有,于是老公只能相信是自己神志不清,见了鬼。按那时的观念,见鬼的人,要用牛羊猪狗鸡的屎尿给自己洗个澡,所以这个傻爷们儿就被忽悠到粪坑里面去了。
父母和儿女之间,也好不到哪里去。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於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韩非子。卷第十八》)
生了儿子,当爸妈的就庆祝;生了女儿,却将女儿杀掉。都是亲生的,为什么却重男轻女呢?可见父母看待子女,也是盘算着自己的长远利益。
民间如此,宫廷当然只会更坏。韩非非常冷静地告诫君主说,你的妻子和儿子很可能都是盼着你早死的。
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以衰美之妇人,事好色之丈夫,则身死见疏贱,而子疑不为后,此后妃夫人之所以冀其君之死者也。唯母为后,而子为主,则令无不行,禁无不止,男女之乐不减于先君,而擅万乘不疑,此鸩毒扼昧之所以用也。(《备内》)
男人到了五十岁,好色心还很旺盛;女人到了三十岁,容貌就不比从前。以衰退中的容貌侍奉仍然旺盛的好色心,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所以你看看,女人们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在镜子前。这是在与生命作战,与时间赛跑,这是一场必败的战争,但是一代又一代的女人们仍然前赴后继地战斗下去。想到这一点,你应该意识到,一个女人化妆的景象,其实是何其悲壮!可是,眼角的鱼尾纹再也掩饰不住了,而新生代的美眉是那样的来势凶猛,她怎么敢确定你不会变心呢?
儿子也有类似的担忧。哪个儿子更得宠,恐怕不是取决于儿子的表现,而是取决于你更喜欢哪个女人,就宠爱她生的儿子。这么比,合法的继承人(嫡长子)多半是最吃亏的,因为他妈通常就是岁数最大的那个。他很自然地会想,“我妈是年老色衰了,弟弟的妈,那还是一非主流呢……”
所以他们牙一咬心一横,不如你早点死掉。你一死,做儿子的就可以即位了,做妈的就是太后了。
韩非结论说:“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
第二,如果人类显得道德水准比较高,那也是过去而绝不是现在。
古代社会比较美好,先有完美的大同,再有不错的小康,最终堕落成不堪的当下。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当时的一般观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韩非并没有跟这个基本判断过不去。他主张的也是一种退化的历史观。不过他不是强调古代的道德水准高,而是强调古代的物质生活水平比较高。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古代人的道德高尚,那是假象,是人均资源剩余太多的结果。那时男的不用种地,饿了随手摘点果子就够吃;女的都不用纺织,打几只动物,穿的就都是真皮服装。遗憾的就是大家太无聊,一到寂寞的夜晚,除了创造人类,实在是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