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官叫章龄,也是都尉。”面白无须的章龄,纳头喊道。
“很好,汝二人下去饱食一顿,然后我会安排人让你们回营。”诸葛亮挥了挥手,让二人退了出去。
诸葛亮目光扫过另外三名越人番帅,露出一个笑容,道:“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若你们愿意接受,吾不但赦免你们无罪,还保你们荣华富贵,不知你们可否愿意?”
“将军尽管吩咐,吾等无不遵从。”三名越人番帅,纳头喊道。
诸葛亮点了点头,道:“本候准备设立平越将军府,需要几名越人千夫长,获得千夫长爵位者,统军作战缴获所得的财物,一半归你们自己,一半上缴将军府,家族部落全部迁入县城耕种居住,并且可以得到一千户奴隶和千顷田地,奴隶为你们耕种的土地和赋税,只需上缴一成赋税给将军府,其余皆归千夫长所得。”
(新的一周,求收藏,推荐票,点击,谢谢。。。。。。第一更。)
第一百二十五章 奴役制度(下)
第一百二十五章奴役制度(下)
“当然,若将来你们立下军功,还可以受封为三千夫长,五千夫长、七千夫长、乃至万夫之长,享受荣耀一切不变,家族永世世袭,不知诸位以为我这个提议如何呢?”诸葛亮把蒙古人那套万夫长制度,细分成了多个等级的爵位,看似封赏很厚,但实际也不过先前第一批摘果子的人罢了,越到后面不管是升迁或归顺的人,获得的利益都会越少,另外诸葛亮所说的世代世袭,虽然没错,但他采取的世袭实际是汉代推恩令后的世袭法。
也就是说一个越人立功获得万夫长职位,可一旦要是他死去,那他所有的儿子都能世袭到一部分爵位,比如说他有十个儿子,那他的十个儿子就都能成为千夫长,将来若他某个儿子有十个孙子,那自然也就成为了百夫长,以此类推,三代也就瓦解了。
另外还有重要的一条,那就是所有归顺的越人,都必须搬入城池耕种居住,这样一来,同化的速度也无疑会非常快,估计不出两代,这些深山中出来的越人,就成为了汉人的一部分。
只看后世的东南沿海一省,越人几乎消失殆尽就可见,他们是被汉人彻底的同化融合了。
而诸葛亮采用的越人部落的奴役制度,将广而推之,随后对付五溪蛮人,他也将采取这种制度,先用重利诱其首领,再采取软刀子,慢慢同化消耗掉他们的有生力量,如此两代人或三代人之后,他们都只会被汉人同化,成为汉民族的一份子。
听到诸葛亮这番话时,帐下的三名番帅,都不由咽了口口水,几乎同时开口道:“将军所言当真?”
“吾乃堂堂大汉楚侯,说话自然一言九鼎,只要你们接受,吾现在就可以下令,赐你们千夫长爵位,不过有一点,你们必须记住,正式接受本候任命时,你们各部落族人,统一迁入城中分派田地耕种,口中一律自称奴才,不得有误。”诸葛亮肃然说道。
“奴才领命。”三人到学的快,竟然纳头就喊了起来。
诸葛亮满意的大笑一声,喊道:“报上你们的名号,本候正式任命你们三人为千夫长,即刻领我大军回营,收编营中军队,若立下此番大功,汝三人当可升爵为三千夫长,获得三千户奴隶……。”
“奴才勾荣北。”
“奴才安庆伯。”
“奴才蒙乐山。”三人纷纷伏地报上了自己的名号。
随后,诸葛亮命陈楚和刘封领亲兵卫队,跟着林季和章龄回了汉军营地,收编汉军兵马,张颌和高览,则领军提着杨林头颅,与勾荣北等人,返回越军营地,前往收编越人兵马。
如今越人最大部落的番帅杨林已死,勾荣北三人自是有恃无恐,回到营地,集合各部兵马,提着杨林的头颅,下令让杨林部族的士兵,弃械投降。
眼看大帅已死,其余首领投降,而且还带来了汉军,杨林部族的几名小头领,知道反抗没用,只得选择了投降。
吴巨所部的汉军兵马,也在都尉林季和章龄的号召下,全军向诸葛亮器械投降。
收编的一万二千余汉军,诸葛亮抽调了三千兵马和桂阳城中的两千兵马,组建了平越军,任命步骘为平越中郎将,迁苍梧郡太守,廖化为副将,李范为苍梧郡郡尉。对于廖化的出现,诸葛亮到有些出乎预料,这个人虽说不具备统帅之才,但作为一名先锋大将,无疑还是绰绰有余的。
投诚的越帅勾荣北升爵为三千夫长,编制五千越军为顺义营,勾荣北担任统领一职,跟随步骘的平越军,立即奔赴苍梧,接收苍梧郡,负责督导清剿苍梧郡郡内各部落的越民,下山进入苍梧郡各县安家落户,若有反抗者,可一律清剿。
剩下的九千汉军兵马,诸葛亮择其精壮五千人归于帐下,又抽调了两千人编入桂阳城防营。
投诚的苍梧都尉林季被诸葛亮任命为别部司马,留在帐下听用;另一名都尉章陵,为苍梧郡屯田校尉,率领苍梧降军那两千余老弱,跟随步骘南下苍梧,返归故里耕种。
另外八千余越人,诸葛亮命越人原番帅安庆伯和蒙乐山二人,抽其中精壮六千人,组建顺平营,安庆伯为正统领,蒙乐山为副统领,二人皆授爵为三千夫长,其余老弱两千余越兵,编为军户,追随屯田校尉章龄回苍梧郡屯田。
接着诸葛亮又任命廖立为桂阳太守,原桂阳主薄李博为桂阳长史,兵曹郎中向宠之弟向充为郡尉,统率桂阳的三千城防营士兵;李博虽然被步骘打入死牢,但不过是权宜之计,在斩杀吴明和赵山后,步骘就亲自去死牢把他迎了出来,并且向他道歉赔罪。
对于李博的忠诚,诸葛亮听闻之后,亲自接见对他赞赏一番,并且升了他一级官职,让他担任桂阳郡长史,位列廖立之下。
安排妥当这些事物后,诸葛亮随即率领张颌,高览等将领,领军奔赴零陵而去,桂阳的战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确实也是出乎诸葛亮的预料,这一切的功劳也归于步骘的功劳,如今他帐下多了五千苍梧的降兵,另外还有六千越人组成的顺平营,兵力增至一万五千人。
零陵郡。
“吕将军,蛮人大军压境,士气正锐,若是贸然出兵,必然难以获胜,若是出战不胜,还会有损士气,巴以为,我军宜固守城池,待蛮人粮尽,退兵之时,再掩军追杀,必可一战而胜。”与吕岱一同在城头巡视的刘巴,见吕岱望着城下的敌军大营出神,以为他有心出战,当下忙劝诫道。
吕岱望着城下的蛮人大军,个个身穿藤甲,手持斧钺,军队中甚至还有人驱赶虎狼猛兽,心知蛮人凶悍的他,自是明白,对付蛮人,最好的办法不是硬拼而是智取。
固守城池,也不失为一个好策略,毕竟蛮人虽然凶悍,但缺乏攻城器械,其次这几个月来,零陵周边各县,都采取了坚壁清野之策,粮食和百姓大多迁入了零陵城中,而蛮人本来粮草就不多,这次出兵必然所带粮草不会太多。
正如刘巴所言,蛮人粮草不继,顶多能坚持一个月,粮草殆尽时,必然撤退,到时候再出兵掩杀,就算不能尽全功,但也足可取得一些战果。
吕岱寻思之下,遂道:“传令各部曲,加固城池,整备守城的滚石擂木,若蛮人胆敢攻城,就给我狠狠的杀杀他们的气焰。”
第一百二十六章 蛮人的矛盾
第一百二十六章蛮人的矛盾
诸葛亮领军从桂阳出发,经过旬日行军,在抵达零陵郡百里外的营浦城时,诸葛亮随即命黄同率领斥候营,前往探路,大军在城中休整一天,继续缓缓前行。
黄同所部的斥候营,现在有五百人,相当于一部人马,不过斥候营的军士,战时都分散在各军之中,比如步骘南下时,就带走了一队斥候(五十人),吕岱在零陵有一队斥候,黄忠在武陵有一队斥候,章陵郡有两队斥候,巴陵城中有一队斥候,另外锦帆左右两军,各有一队斥候,目前随同黄同效命的只有一队斥候。
斥候营和平时期,归于诸葛亮帐下,属于机动的部队,当然斥候营其实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把各地发生的战况,在战后的时候,送交诸葛亮审阅,若有领军的将领,贪污克扣粮饷,斥候营可以具折向诸葛亮直接汇报。
当然各军作战,也不能全指望斥候营打探情报,若临时爆发战争,斥候营又远在诸葛亮麾下,那自然无法发挥作用,因此诸葛亮又让每军的将领,各自招募了一队亲兵,这队亲兵即充当斥候,也属于各将的私兵。
比如吕岱统率的飞甲军,若不是敌军犯境的话,他要想出兵,必须上报诸葛亮,否则他只有权限,调动麾下的亲兵,若没有诸葛亮令箭,贸然领军离开营地十五里的话,将依军法处置。
三日之后,诸葛亮领军在桂阳城三十里外的一座山谷驻扎过夜之时,黄同率领斥候队,匆匆返回了营地。
“主公,零陵城外现有一万一千余蛮军,为首的蛮将叫尤劲城,是五溪蛮人部落中酉溪族的首领,他在桂阳境内有一万多户子民,拥有七千余兵力,这次攻打桂阳五溪蛮的大军,就是此人号召桂阳境内各部落的蛮人联合起来的。”
“不过他们目前已经连续攻打桂阳城十二天了,损失近四千兵力,而且根据我们抓到的探子口中获悉,蛮人营中的粮草只够八天所需,所以他们顶多再坚持三天,就会撤军回去,因为桂阳城距离蛮人居住的夫夷城足有七天路程。”黄同只身来到诸葛亮大帐时,擦了把额头上的汗水,沉声把打探到的情报,一一向诸葛亮做了阐述。
诸葛亮点了点头,赞赏道:“干得不错,辛苦了,带着弟兄们好好饱食一顿,今晚好好睡个好觉。”
黄同咧嘴一笑,道:“多谢主公体谅,那下官先先行告退了。”
诸葛亮接着对帐外值夜的刘封喊道:“子义,去把张郃和高览召来大帐议事。”
“诺!”刘封应了一声,立即吩咐手下军士,前往传讯而去。
待二将到来,诸葛亮笑道:“这么晚找你们来,是有一件要事需要你们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