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卫国大军阀-第5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接摸到政府军总指挥部。并一战将其击溃。整个政府军霎那间一片大乱。红军主力趁机掩杀,打破了政府军的围剿。一时间红色苏维埃的名号传遍整个沙俄,被沙皇政府打压的几乎湮灭的革命势力再次抬头。

这一战之后,整个沙俄一片震动。沙皇尼古拉二世面对死灰复燃的革命力量,不得不放弃自己尽快结束内乱,参加世界大战的念头。并起用一些老将对抗革命者。对于革命运动,尼古拉二世自认从来没有小看过,但是这次,尼古拉二世再次体会到了灭顶般的威胁。这种由红色苏维埃主导的红军以不到二十万人打破两百万人的围剿,这就说明其统帅必然不是简单人物。而且沙皇知道,这一次全面围剿虽然也重创的了革命军的力量,使其损失过半,但却也解决了革命军内乱的问题,更是使得红色苏维埃上台。而且两百万大军的失败让沙俄政府蒙受了沉重的压力。沙俄不得不寻求外部国家援助。远东自然不必想,都是对峙的国家。欧洲世界大战如火如荼,自己都顾不了自己,更别说顾及沙俄了。最终,尼古拉二世将目光看向远在美洲的美国。

沙俄和美国人的接触并没与想象中的那么艰难,对于沙俄提出的战阵贷款,美国并没有刁难。毕竟政府也不会和钱过不去。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只要协约国抗住同盟国最后一次的决死反击,那世界大战也就撑不了多久了。而美国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庞大的军火市场上的,整个美国军工产业和战前相比膨胀了几十倍。看似极度繁华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危机。一旦战争结束,世界军火市场的火爆也就撤离结束。美国军工产品虽然先进,但是西方诸国的也同样不差,而且经过战争检验的战争利器甚至比美国的商品还具有竞争力。而且没有了战争,军火市场必然面临大萧条的局面。美国不想因为战争结束而引发美国的经济危机。

相比于消减军工产业链条,美国政府更倾向于寻找新的市场,先保证军火市场的稳定,然后再逐步消减。而沙俄的内战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沙俄内部虽然腐朽,但是作为世界领土第一大国,国内战争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人的交战,如此大规模战争消耗,虽然不如一战这么恐怖,但维系军工市场的稳定还是没问题的。如果美国军工产品能够大量涌入沙俄内部,不但可以维持军工产业经济的繁荣,还能将美国的影响力扩充到东欧。

而且美国国家情报局仔细研究过沙俄内战的情况,无论如何也不认为占据绝对上风的沙俄政府军会失败。因此,向沙俄政府军借款还是值得信任的。可以说这个时期,只有中国的冯庸知道这个红色政权的恐怖。一旦给其生长的时间,其必然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蔓延整个东欧。

对于红色政权,冯庸的思想是非常复杂的。毕竟他前世可是真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红色烙印深入骨子里。甚至现在的北京政府的行政体系和后世的红色天朝也有很大共通之处。唯一不同的是,后世的天朝披着社会主义的外衣,而冯庸主导下的北京政府则披着资本主义的外衣。

 第五百四十二章 红色的讨论

北京。少帅府。

冯庸了解沙俄境内的情报之后,尤其是列宁斯大林这样耳熟能详的名字,他终于开始重视起来,他将北京政府高层召集起来商讨这件事。

当冯庸提出沙俄内部的红色政权的时候,包括李俊、蒋百里、蔡锷都有些不屑一顾。而且众人都不认为红色政权有能力推翻强大的沙皇政府。以李俊三人的见识,自然不会随便乱说。他们分析了沙俄境内政府军和革命军实力对比。而且根式有关于沙俄这惊天一战的战报。他们认为红色苏维埃这一战的胜利充满了偶然性。并不是每次作战都能够准确找到敌人的指挥部。而且经历了这次出乎预料的失败,沙皇已经请出了一些老将重新统治沙俄政府军队。这些人不乏沙俄的名将。如果这些人真的能够在沙俄执掌军权,那圣彼得堡的红色政权能够支撑多久还真未可知。至于像冯庸说的发展壮大,甚至成为一个恐怖的顾忌,他们都是半信半疑。

冯庸虽然知道红色政权蕴含的恐怖潜力,但却没有足够的把握红色政权还能够崛起。毕竟和原本相比,沙俄境内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起码去年的二月革命没有干掉沙皇,让沙俄境内的保守势力仅仅集中在一起,这个变化导致的结果是沙俄内部的保守势力比同时期强大了无数倍。而且苏维埃因为和资产阶级当权派的纠缠,损失了太多的精英,还能不能达到前世那样的程度,冯庸心里没底。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冯庸心中有种感觉,红色政权必然还会出现。而且搞不好将来会成为中国称霸世界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之一。但是这种感觉虚无缥缈,没有证据,冯庸也不会拿出来说事。

不过让冯庸重视的是,红色政权几个主要人物一个都没出事。列宁依然成为红色政权的领袖,斯大林现在更是崭露头角,凭借这一战的功劳,被列宁看重也很正常。至于能不能确立为继承人,冯庸就不知道了。而且这一切仿佛是历史必然,世界大势变了。这些人的命运过程发生了改变,但是结果恐怕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此,冯庸才会有些敏感。毕竟不能解释的事情不代表他不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他冯少帅穿越更难以解释的了。

不过冯庸还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假设。毕竟冯庸的崛起本就是一个奇迹,谁也不能保证红色政权不会快速崛起。未雨绸缪对一个大国来说是必然的。

对于冯庸提出的假设,李俊等人无不双眼放光。如果北方出现这样一个特殊体制的国家,作为邻居的中国肯定会首当其冲,况且中国和沙俄还有巨大的领土争端。冯少帅在北方和沙俄边界上布防了一百多万的军队恐怕不是闹着玩的。以冯庸一贯的高瞻远瞩,恐怕早已预见到沙俄将发生的内乱,甚至抱有武力收复国土的念头。想通这一点,众人终于开始思量如何在沙俄内乱的情况下收复国土。

“我听说沙俄财政艰难,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将失去土地赎买回来,就算花些钱也总比武力收复要好的多。”李俊建议道,这是种方法。不过沙俄内部大国沙文主义非常严重,老毛子对于土地有着一种超乎寻常的执着,这中提议,未必会被采纳。否则冯庸也不会早就在边界上布防大军。

“如果我们现在和沙俄开战,有多大的把握取得胜利?”冯庸突然开口,众人大惊。

“少帅,现在开战,恐怕不容易。”蒋百里皱着眉头。

“对,就算为了收复国土开战,现在也不是最好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面前还有一头虎视眈眈的恶犬。”蔡锷摇摇头说道。远东说是三方势力对峙,但实际上却是以中国和日本的军事对峙为主,沙俄远东力量虽然加强了不少。但是和中日动辄几十万兵力相比,还是有很些差距。为了此事,沙俄远东总督府多次向莫斯科去电,请求增加兵力,更换先进装备。这些条件不但没有实现,沙俄正常的武器装备都难以保证足够供应。要不是沙俄远东总督开辟了一些自己的武器渠道。恐怕沙俄远东军连和中日对峙的资格都没有。这种情况下导致的结果就是远东就像是一个独立王国一样。

“日本确实是个大麻烦!”冯庸点点头。不管前世还是今生,日本都是中国的梦魇,如果不解决它,中国再多努力最终也要付诸流水。这是宿命的对决。

“可惜,我们的海军还不行,否则现在插手台湾的事务倒是个好机会。”蒋百里叹了口气说道。日本现在国内政策很矛盾,既想和中国打,又不想和中国全面开战。尤其是陆军对决,朝鲜军在上一次和中国的冲突中吃了大亏。上前门榴弹炮的打击,一次报废了朝鲜军大半个师团,将刚刚有些骄傲之心的朝鲜军打成了缩头乌龟。再加上英法等国的协调,如果中国海军实力上来了,还真有可能在台湾问题上做点文章。

“我不这样认为,少帅,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实现工业化。我们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过薄弱,如果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恐怕我们就缺乏真正的实力保卫国家。毕竟我们不能总是被动防守”李俊说道。作为政务院院长,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中国目前的现状。

中国一统之后,看似无比强大,但真实情况却并不轻松。军队不断扩编,现在又增加了海军这样的吞金兽。还有中国政府体系越来越庞大,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现在中国不畏惧任何来自陆地上的攻击,但是要说达到世界强国水平那压根不可能。国防军能够一路胜利更多是借助了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让西方列强的势力几乎从远东抽调一空,中国赢得了发展的最好外部环境。接着在陆地上打败了日本人进攻,又从内部扫清了一切障碍,中国已经拥有了自保之力。但也仅仅只是自保,真正的困难中国还没有面临。一旦一战结束,西方势力东进,中国将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甚至搞不好会被群起而攻,这种情况未必不可能发生。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暗中扶持一下这个红色政权。然后让其将西方国家的注意力都吸引过,那样我们日子可就好过多了。”冯庸轻声说道。

“这恐怕不容易吧?”蔡锷皱起眉头。

“不试试怎么知道,而且我感觉红色政权的潜力非常大,他们那个社会主义制度我也很感兴趣,或许我们国家的制度也可以借鉴呢。”冯庸笑了笑说道。

几人又讨论了一些。最终冯庸拍板决定,让总参谋部对于几种不同的情况拟定作战计划,以防止将来出现情况而手忙脚乱。至于和红色政权接触,李俊等人建议还是先等一等。毕竟现在红色政权实力和沙皇政府的实力相差太多了。

远在圣彼得堡的红色苏维埃还在为打破政府军的围剿而庆功,丝毫不知道他们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