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之至者谓之元-闲话元朝往事-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下手狠一些,待到一见面,同母所生的亲情便不能不顾了。没等忽必烈作出解释,蒙哥汗便主动下令停止了钩考,对一些被关押的官员,只是杖责一顿完事,安抚了一肚子牢骚的弟弟。
汉地众多官员们的噩梦终于结束,忽必烈也获得了安全保障,可汉法治汉地的改革夭折了,自己失去一切权力,成为了闲住王府的“富家翁”,什么抱负、理想似乎都成了泡影。
兄弟君臣之间第二次暗斗,忽必烈大败亏输。
【正文】


除了父亲暴死之时,被钩考之后的忽必烈是最低落的时期,他只能在众多谋臣的劝解下,隐忍蛰伏等待时机。
时机似乎很快就来了。
兄弟相见之后的第二年,1258年2月,蒙哥汗开始了对南宋的总攻击,宗王塔察儿(成吉思汗幼弟帖木格之子)统率东路军攻打荆襄、两淮,蒙哥汗自己率西路军军攻打四川,汉地世侯们的军队分别归于东西二路。两路大军十万余人,声势浩大。
从蒙哥汗即位以来,虽进行过多次对外战争,但他从来没有御驾亲征过。对于西亚的远征,他把指挥权交给了三弟旭烈兀,南征大理总指挥是二弟忽必烈。这一次,蒙哥汗的亲自上阵,除了鼓舞士气之外,还有着难以言说的苦衷。
蒙古在还是小部落时,便是用战功来衡量一个统治者是否称职。成吉思汗时代,近乎所有的大型战役,可汗本人都要亲临阵前。成吉思汗缔造了一个无往不胜的“战神传说”。窝阔台汗时,虽然自己身体不好,仍然亲自指挥灭金之战。到了蒙哥汗时代,虽然他本人“刚明雄毅”,使得帝国上下纲纪肃然,可自己却没有值得夸耀的战绩。两个弟弟一个灭了大理国,一个远征西亚灭了亦思马因宗教国和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显得自己这个大哥在在战功上相形见绌。而忽必烈在平定大理之后种种的“不臣”之举,更让他感到自己必须打一场大仗巩固自己权威的紧迫感。
正如蒙哥汗自己所说:“我们的父兄们,过去的君主们,每一个都建立了功业,攻占过某个地区,在人们中间提高了自己的名声。我也要亲自出征,去攻打南家思(南宋)!” 
在蒙哥汗出征前,忽必烈和其他宗王赶到玉龙栈为兄长送行,除了说些预祝胜利的吉利话,忽必烈也希望大哥能够让自己参与这次南征。可是,蒙哥汗却下旨:“忽必烈合罕腿有病,他以前已率师远征,平定作乱地区,今可让他留在家中养病” ,宴会之后,忽必烈悻悻然返回。
蒙哥汗当然不会愿意忽必烈跟随南征再建立功勋,他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灭亡南宋的使命。可是,当蒙哥汗一路上攻克诸多要塞逼近南宋四川的大本营重庆时,东路军的塔察儿却在攻打樊城失利后便顿兵不前,恣意享乐,放纵抢掠,数月之中没有攻下一个城池。蒙哥汗大发雷霆,派使者申斥,表示要“下令狠狠惩罚你们!”但东路军不能前进,自己西路军即使能够一帆风顺也难以达成一举灭亡南宋的目的,他必须选择换帅。
同时,忽必烈和他的参谋们也随时在关注着前线的战事,听闻塔察儿失利的消息,近侍、康里人燕真进言道:“主上素有疑志,今乘舆远涉危难之地,殿下以皇弟独处安全,可乎?” 忽必烈于是立即上书蒙哥汗请求统兵。蒙哥汗虽然并没有解除对忽必烈的疑虑,但第一正是用人之际,第二毕竟血浓于水,于是下令:“今可让他率领塔察儿诺颜的军队向南家思边境推进。” 同时,命留镇云南的兀良哈台率军自南而北包抄南宋。
忽必烈终于再次获得了兵权,兄弟二人第三次暗斗,自己算是小赢一局。

当然,无论是蒙哥汗还是忽必烈都不会想到,这一次也是他们最后一次暗斗。接下来,蒙哥汗将退出竞技场,换上忽必烈与自己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明刀明枪的大打出手了。
兄弟阋于墙(下)——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之战

站在高处的人最容易迷失自己,尤其是站在高处又作出了成绩的人,就更容易失去对自己的把握。古代的帝王们鲜有能认清自己只是一个凡人,充其量只是个优秀的凡人而已,在一片赞颂和阿谀之中,总认为自己天赋异禀,无所不能。很多杰出的帝王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其根源,往往就在于此、
这样的通例,蒙哥汗自然不能例外。他是一个杰出的草原帝国的政治家,他可以将诺大的帝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可以选拔最得力的人去做他们最擅长的事,他可以让祖上的功业继续发扬光大,但是,他绝不是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虽然他身上流着军事家成吉思汗和拖雷的血,可他并没有遗传他们神鬼莫测的军事谋略和机变百出的战场指挥能力。
这一点,从他亲自指挥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远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远征一开始,蒙哥汗把自己的主攻方向放在川蜀,就已经犯了兵家大忌。蒙古军擅长平原野战,山地作战经验不足,对于四川的气候也很不适应。而四川则是南宋“吴家将”吴玠、吴璘、吴挺兄弟子侄两代苦心经营的战略防御重地,名将余玠又依靠山地构建了固若金汤的山城防御体系。虽然自古北方政权南征都要先夺取四川然后顺江而下,形成“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局面,可首先要确定当时的四川属于软柿子才能成功。如三国时曹魏灭蜀汉,是因为蜀汉弱于东吴,好下嘴。宋太祖统一江南,先灭掉后蜀,也是因为当时的后蜀后主孟昶暗弱无能。而南宋时的四川可以说是整个防线中最硬的一块骨头,直到日后南宋灭亡,四川也是在最后被拿下的地区。蒙哥汗出兵时,忽必烈的谋臣商挺便说过:“蜀地险远;瘴疫时作;难必有功;万乘岂宜轻动?”可说是预言了蒙哥汗日后的失败。
一路之上,虽然剑门苦竹隘、长宁山城(今四川广元西南)、蓬州运山城、阆州大获城(今阆中县东北)、李居山(今四川南充市)、大良山(今仁寿县境内)、隆州(今四川仁寿)、雅州(今四川雅安)在兵锋扫荡之下先后被攻陷,但有很多都是守将不战而降,真正的恶战并未发生。待到1259年初,西路军主力抵达重庆合州钓鱼城下,这才算是遇到了劲敌。
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合川县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三百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极为险要。城分内、外两城,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都系条石垒成,坚固无比。外城之外还修建有一字墙,守军可以用之阻碍城外敌军运动,而自己却可通过外城墙运动至一字城墙拒敌,与外城墙形成夹角交叉攻击点。城内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绝的丰富水源,周围山麓也有许多可耕田地。可谓外有天险可抵御大军强攻,内有粮秣可供长期坚持。
当然,坚城如果是庸将把守也不难攻破,可这时守卫钓鱼城的是勇将王坚,其人忠义双全、有勇有谋,斩杀了蒙哥汗的劝降使者,督率所部殊死抵抗。蒙哥汗率军从二月开始围攻直到七月,钓鱼城都巍然不动。蒙古军不但损失无数士兵,还折损了大将汪德臣、董文蔚。到了六月,天气逐渐炎热,军中疟疠、霍乱横行,士气低落。
面对不利局势,大将术速忽里提议留少量军队困扰,而以主力沿长江水陆东下,出三峡,捣荆楚。可蒙哥汗却并没有采纳这合理建议,而是呈血性,继续强攻。结果,是年7月,蒙古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蒙哥汗便死于金剑山温汤峡(今重庆北温泉),有记载说他是身患痢疾,有记载说他是被炮石所伤 。
作为军事统帅,蒙哥汗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既不能临机应变,也不愿采纳臣属的正确意见,只是一味蛮干,结果竟然以大汗之尊战死阵中,真是“千金之弩,为鼹鼠而发“ ,败得窝囊,死得不值。
【正文】

人比人得死,相对于蒙哥汗的莽夫作为,他的二弟忽必烈却在得到统兵之权后,镇定自若,举措的当,无论是筹划还是进兵都有章有法。
接到诏旨后,忽必烈先妥善安排了自己大本营的种种事项,然后带着众多谋臣侍从于1258年十一月离开开平,1259年五月到达濮州(今河南濮阳东),召集谋臣以及东平名士宋子贞、李昶商议南征策略。
宋子贞等人以及刘秉忠、姚枢、张文谦都提出,要攻打南宋顺利,必须要以罚罪、救民、不嗜杀为宗旨,才能尽量减少抵抗。忽必烈当即表态:“保为卿等守此言!” 算是确定了南征总方针。
七月十二日,忽必烈到达汝南正式接手了东路军,因吸取了塔察儿顿兵樊城之下的教训,他将主攻方向设为江汉。命木华黎之孙霸突鲁先率一部直趋汉水,然后任命老臣杨惟中和自己幕府心腹郝经为江淮荆湖南北等路正、副宣抚使,率归德一带军队至长江北岸设立行台,招纳降附,宣布恩信。
八月十五日,忽必烈率军度过淮河,二十日攻入大散关,二十一日,抵达黄陂。与此同时,汉军世侯张柔率军攻破南宋五关之首的虎头关。
九月一日,蒙哥汗猝死的消息传到军中,忽必烈命全军驻扎,为蒙古汗举哀。这个时候的忽必烈会是什么心情,史书的记载简单而不可信,以常理推测,其心应该是“且哀且喜”,毕竟亲大哥身亡是难过的事,但另一方面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和谋取大业的绊脚石没有了,对于一个政治人物来说,喜多于悲,再正常不过。

下一步,就要决定该怎么办了。很多下属提议立即北还,可是忽必烈却拒绝了。他的考虑是:第一,战斗刚刚打响,没有什么大的进展便回军,会让自己如塔察儿一样被人笑话,自己要继承汗位,就必须有更大的战功;第二,兀良合台的南路军已近北上进入南宋腹地,自己不去接应,必然要全军覆没,那是一支精锐之师,兀良合台又是自己在南征大理时便笼络的悍将,绝不能放弃;第三,除了蒙哥汗,他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威胁自己继承汗位,奉蒙哥汗之命留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