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之至者谓之元-闲话元朝往事-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有政治头脑的李成桂不打算再为国王的利令智昏浪费麾下将士的性命,于是在阵前倒戈,率军回到开京,废黜前废王,立其子王昌为王,是为后废王,从此高丽王朝便名存实亡了。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后废王被李成桂废黜,高丽第二十代君主神宗七世孙王瑶被立为王,是为恭让王。这位傀儡三年后让位于李成桂,有着四百七十四年历史的高丽王朝至此灭亡,而有五百一十八年历史的李氏朝鲜王朝则浮出水面。

有意思的是,当1388年李成桂发动兵变,实际结束高丽王朝之时,也是明朝大将蓝玉偷袭捕鱼儿海,导致北元朝廷分崩离析之日。从此以后稳定的北元朝廷不复存在,蒙古高原再次陷入群雄割据的乱世,以后的两百余年间,北元皇帝(可汗)们都只权臣们的傀儡。

一对翁婿之国,悲惨的命运竟然在同时发生,这算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命中的机缘呢?
【正文】

   神风!神风?——元朝征日本之役

在中国周边的国家中,日本可算是最特殊的一个。要说一衣带水,友好邻邦,必少不得日本,证据自然是阿倍仲麻吕和鉴真大师。要说世代冤仇怨,山高海深,日本更是首当其冲,证据更是无可胜计,倭寇之乱、甲午风云直至十四年抗战,尸山血海。
而今天的中国人,开日本车,用日本电器,看日本电影,却也需要隔三差五拍抗战影视剧来鼓励一下民心士气。即使那个一举一动都关系到世界政局的美国,对中国影响之深,也远不如日本。

要说日本这个国家可算是东亚最有福气的,孤悬海外,自成体系,土地不大,资源不算丰富,但也足够养活自己的百姓。大陆强大时,它可以受惠,大陆衰乱时,它却不会受累。在近代,亚洲唯一一个能够自发改革成功,成为列强的,便是日本,除了它本身的民族特性,其优越的地缘环境也至关重要。
从日本建立国家,开始和大陆,主要是中国发生关系以来,双方的关系便极端微妙。一方面他们身处海岛,地震多发,总有一种忧患意识,希望能够在大陆夺得一块领土以备不虞;另一方面,在文化、制度等等方面又总是效仿于中国,甚至也自称“中华”。
古代日本对于中国的观感,恐怕和现在中国人对于日本的观感类似——既羡慕其文明器物,又恨不得将之打残打烂。而相对的,古代中国虽然一贯在东亚属于“龙头大哥”,强盛的时候也免不了对周边的小国扩张吞并,但对日本很够意思,只要你不来惹我,我便不会难为你,即使你惹了我,我也不会过分计较——比如中日第一次战争——公元663年的白江口海战,日本支援朝鲜半岛“前三国”的百济,和大唐海军在白江口(今锦江口)大战,被唐军打得差点全军覆没,日本当时掌权的大兄中皇子怕唐军趁势登陆日本,拼命修筑沿海城防,可大唐天可汗并没有和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国一般见识的意思。日本从此知道自己和唐朝差的太远,从而几乎是疯狂的派遣“遣唐使”进行学习。
至于后来五代十国,大陆已经乱得不成样子,日本自己也内斗不断,交流便少了下来。到宋太祖建立了宋朝,两国关系又紧密起来,宋朝文弱,对待同一文化圈内的日本十分客气,再加上宋朝不排斥海外贸易,给日本带来很多好处。这时候的日本,对于中国大态度,已从唐时代的“敬畏”转为“亲近”。当靖康之变发生,北宋变成南宋时,日本也只和南宋交往,并不理睬雄踞北方的金朝。

公元1192年,日本经过源平之战建立了镰仓幕府,征夷大将军和天皇共掌日本,成为双头政治。虽说是双头政治,但天皇对世俗基本上没什么权力,基本上成为神官,有点“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的意思。这已经是很奇特了,而在第一代幕府将军源赖朝死后,将军家也很快失去权柄,实权落在源家老丈人北条家手中,称为“执权”。“双头”成为“三头”,天皇传承不休,将军传承不休,执权也传承不休,这样的格局,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存在。
镰仓幕府执权传到第七代北条政村之时,在大陆上,大元王朝诞生。忽必烈在接受了高丽王朝的归附之后,也将目光投向了这个东方岛国。
从建国时代起,除了白江口之战后那次自作多情的备战之外,日本本土从没有受到过外界的强大压力。这一次,是真的来事了。
【正文】


至元二年(1265年),高丽人赵彝等对忽必烈进言,说日本国可通,应该择可奉使者前去招降。这位赵彝出于什么心思不得而知,以笔者来看,这个进言很不厚道,你高丽臣服了也就是了,和何必要把日本拉进来呢?忽必烈听从其言,于至元三年八月,命兵部侍郎黑的,礼部侍郎殷弘为国信正副使,带着国书出使日本。
马可&;#8226;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说,日本“黄金产量极其丰富,不过君王从不让黄金任意输出。”因为黄金多,所以“该国皇帝的宫殿极其富丽堂皇,简真是一个奇景。这些宫殿的屋顶全是用金箔覆盖的,和我们用铁皮盖屋顶,更恰当地说,盖教堂一样。宫殿的天花板也同样是用黄金做成的,许多房间内都摆有很厚的纯金小桌,窗户也用黄金装饰,这个皇宫的豪华程度简直无法形容。”不但盛产黄金,而且“这个岛上还盛产珍珠,是淡红色的,圆形,体积很大。它的价值与白珍珠相等,有的甚至还要高于白珍珠。”正是因为这些财富,所以才“引起忽必烈大汗的贪欲并想使之成为自己的附庸” 
其实,马可&;#8226;波罗这么理解忽必烈太小家子气了,且不说日本根本没那么夸张的财富,即使有,忽必烈现在可不是祖父成吉思汗刚崛起时的状态了,那时侯打仗,也就是为了财富。而作为蒙古帝国大汗兼大元王朝皇帝,忽必烈掌握的财富已经享用不尽,发动战争,目的早已是精神上的而非物质上的,也就是需要万国来朝的感觉。
黑的与殷弘到高丽后,高丽护送官建议海上风浪太大,还是由熟悉航海的高丽人前去传达旨意比较好。于是派起居舍人潘阜前往。至元三年(1267年)六月,潘阜来到日本,呈递高丽国书。

这时候的日本,天皇、将军、执权对于大陆局势都是一知半解,弄不清楚高丽国书中所说的大元皇帝是怎么回事,于是将潘阜扣押了六个月,不做任何回复。
黑的等人等了好久,直到潘阜回来才知道日本如此无礼,可还是觉得可能是高丽人办事不利,没说清楚。于是又在至元四年九月,亲自带着使团和国书前往日本,在对马岛上岸,将国书呈交当地守护(相当于太守)少贰资急转交给日本镰仓幕府。
这封国书写得相当客气,书云:“大蒙古国皇帝奉书日本国王:朕惟自古小国之君,境土相接,尚务讲信修睦。况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区夏,遐方异域,畏威怀德者,不可悉数。朕即位之初,以高丽无辜之民久瘁锋镝,即令罢兵还其疆域,反其旄倪。高丽君臣感戴来朝,义虽君臣,欢若父子。计王之君臣亦已知之。高丽,朕之东藩也。日本密迩高丽,开国以来,亦时通中国,至于朕躬,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国知之未审,故特遣使持书,布告朕志,冀自今以往,通问结好,以相亲睦。且圣人以四海为家,不相通好,岂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 
里面左一个“以通和好”,右一个“以相亲睦”,基本上都是好话,但在最后有一句:“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有点威胁的意思——还是来朝贡吧,要不然打仗就不好了,你们可要好自为之啊。
日本人很讲究细节,前面的所有话都没有看进去,只对“以至用兵”一句极为看重,认为被威胁而屈服是很没面子的事,于是仍不予回复,派兵“恭送”黑的等一行回国。
黑的也是刀枪堆里滚出来的勇将,哪有这么容易便被驱逐出境?干脆带着手下护兵对对马岛进行袭击,抓了两个日本人塔二郎、弥二郎回国给忽必烈交差。
虽然抓了两个人,可日本什么回话也没有,黑的仍然无法交差。至元六年,忽必烈再次派高丽使臣将抓获的两个日本人送回,并询问回信,日本方面仍是一言不回。

要按忽必烈的脾气,日本的态度已经无法容忍了,可要兴兵问罪总要得到对方明确的回复才好,要是派兵去了,日本突然说愿意朝贡称臣,该怎么办?至元七年,忽必烈藩邸旧臣,时任高丽经略使的赵良弼自告奋勇前去日本宣谕。
赵良弼,字辅之,女真人,本姓术要甲,河北赵州(今赞皇)人,金朝进士出身。其人明敏多智略,深得忽必烈赏识,此时已经五十四岁了。忽必烈念他年迈,不想派他去,但赵良弼坚请再三,只好同意,但为了保护其安全,打算派三千士兵护送,赵良弼坚辞,只带书状官二十四人前往。
至元八年九月,赵良弼一行到达日本肥前金津岛(又称绝景岛),被当地守护送往镰仓幕府所在地太宰府以西的守护所。为了恫吓赵良弼,镰仓幕府派兵包围使团驻地,大声喧哗,兵刃交举,甚至焚毁周边民居。赵良弼一笑置之,坦然自若。
第二天,日军布置士兵占据周边山地,责问赵良弼前来的使命,并随意诘难,要求赵良弼交出国书,诡称:“我国自太宰府以东,上古使臣,未有至者,今大朝遣使至此,而不以国书见授,何以示信!”赵良弼坚持只有见到日本国王才能递交国书,言道:“隋文帝遣裴清来,王郊迎成礼,唐太宗、高宗时,遣使皆得见王,王何独不见大朝使臣乎?”后经再三威逼,才将国书抄录一个副本交出。
忽必烈已经给足了日本面子,这封国书仍然客气,书云“盖闻王者无外,高丽与朕既为一家,王国实为邻境,故尝驰信使修好,为疆埸之吏抑而弗通。所获二人,敕有司慰抚,俾赍牒以还,遂复寂无所闻。继欲通问,属高丽权臣林衍构乱,坐是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