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风流-第5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理由一提出来,杨廷和自知难以反驳,加上前番外廷受挫,索性不再坚持,于是同意在全国选秀女,甄选皇后人选。

    谁也不知道,正是宋楠在背后推波助澜,劝说英国公出面阻挠杨廷和违背祖制的行为,不过对张懋来说,他之所以站出来倒不是因为宋楠有多大的面子,而是他本身便是祖制的忠实拥护者,眼看如今朝中世风日下,祖宗定下的制度屡屡被打破违背,痛心疾首之余,率众老勋贵们集体进言,维护祖制,也算是老勋贵们对过去的荣光的一些坚持。

    在张永的安排下,康宁口中的那位史馆编修夏儒之女顺利的进入京畿选秀的行列,正德对这个姓夏的女子倒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对正德来说,只要不受太后和杨廷和摆布,谁来当皇后他都无所谓,加上这女子跟康宁交好,正德对她也没什么厌恶的感觉。如果选他进宫立她为皇后能让康宁有个能谈得来的朋友,也算是一桩美事。

    秀女选拔如火如荼,宋楠和却知道已经尘埃落定,全大明选上来的数百女子最后都是陪衬,只有这位夏姑娘是最后的赢家,宋楠不免私下里慨叹命运的奇妙;这夏家女子只因跟康宁有过几分交情,便改变了她的命运,原本以她的出身,或许只能嫁给某个小官小吏或者是某个大户人家为妇,一下子便被内定为皇后的人选,怕是她自己也不知道等待她的前方的命运是如此的辉煌。

    不过宋楠再无闲暇去管这些事,他自己的事情多如牛毛,锦衣卫衙门和神枢营的公事且不谈,五月里中戴素儿临盆产下一子,宋家忙做一团,虽然是庶出之子,但毕竟是长子,宋楠自己也是高兴的不得了。

    紧接着就像是赶集一般,小郡主、叶芳姑相继怀上身孕,更是让宋府上下喜出望外。宋府上下像是对待宝贝一样小心呵护这两人,叶芳姑倒是无所谓,怀孕不怀孕都是健步如飞,惹得阖府上下大呼小叫要她小心从事,要不是宋楠严令禁止,她甚至不打算改掉早起练功的习惯。

    相比之下,小郡主则走的是另外一个极端,平日风风火火,当被证实身怀有孕之后,一下子便静如处子起来,终日捧着不见任何凸起的肚子小心翼翼,左右婢女婆子呵护着,生恐出了意外。而英国公府也特意派来了十几名经验丰富的婆子们组成护胎亲卫队,阵势极其吓人。

    宋楠倒也明白小郡主这种心理,来到这年头久了,也明白母凭子贵的道理,眼看着戴素儿生了儿子,身为大妇的小郡主焉能没有想法,这回好容易怀上了种子,自然是加倍的呵护。

    但对宋楠来说,不能接受的是另外一件事情,戴素儿坐月子、小郡主和叶芳姑怀了身孕,夜里找谁做羞羞的事情倒成了问题。陆青璃受不了宋楠禽兽般的,之前大家分摊倒还能应付,如今千斤重担一肩挑,日子一下子变得艰难了起来。

    宋家众女每每见到陆青璃一夜过来走路无力的情形,都替她感到可怜,开始一段时间尚能硬挺过去,到后来陆青璃见了宋楠都躲着走,最后在叶芳姑的干预下,陆青璃搬了铺盖去和叶芳姑同睡,一到晚上房门关得死死的,彻底断绝了宋楠的念想。

    宋楠甚是郁闷,自己倒也不是不能忍,之前在外边打仗办事也一跑几个月没什么乐子,但那是没法子。现在在家里养尊处优,终日精神饱满,放着莺莺燕燕娇娇软软在前却不能动手,这种感觉谁能理解?

    幸好宫里还有个康宁,每月倒是能去那么一两回,但毕竟风险太大,在寿宁宫中又不能像家里那般尽情畅意,感觉便大打折扣了。

    某天晚上,宋楠在戴素儿房里逗了一会儿子之后,趁着戴素儿母子都熟睡之后偷偷的来到西厢房婉儿的住处,婉儿刚刚洗漱了要上床睡觉,见宋楠掀开帘子进来,一下子便明白了宋楠的意图。

    宋楠像只饥饿的饿狼扑向了小绵羊婉儿,搂着她在凉席上折腾了起来,婉儿自知这一日迟早要到来,加之也得了戴素儿的首肯,半推半就的顺了宋楠的意。

    让宋楠没有料到的是,婉儿一旦从了自己之后竟然极为放得开,经宋楠调教之后,诸般花样玩的风生水起,远不似几位夫人那么的扭捏抗拒。无数次宋楠躺在软席上,看着婉儿嫣红的小嘴在胯下吞吐之时,总是会吸着凉气想:无怪乎有句话叫做妻不如妾妾不如婢,看来是有道理的。

    婉儿虽是婢女,但除了娇俏可爱之外,在这方面也是曲意逢迎温柔驯服;如果按照这个规律,青楼女子定然更加的绝妙。但一想到青楼女子,便想到刚到京城时曾经见过的两个四十多岁青楼妇人的形象来,顿时一阵恶心。

    那两个妇人带给自己的心里阴影实在太大,这辈子怕是挥之不去了。

 第五七八章 大计

    刘瑾死后的数月以来,朝廷内外虽偶有波澜,但终因相互间的忌惮和约束基本上保持了平静的态势;在宋楠当庭斥责外廷不务正业之后,杨廷和也意识到大明朝经过这一年多的动荡,当务之急是赶紧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户部的奏报显示,去年一年,因刘六刘七之乱,导致朝廷财政税收锐减,山东山西以及河北诸府损失惨重,不仅是少了几百万两银子的财政收入的事情,数十座州府县城的重建和修缮,对百姓的赈济还要花费更多的银子。

    朝廷上下都明白,今年将是难熬的一年,收入锐减则意味着支出的锐减,朝廷计划中的多项巨大工程都难以为继;好在年后安化王和刘瑾的倒台相继让朝廷收获了九百万多两的抄家赃银,除掉宁夏镇平叛时调集大军的消耗以及战后的抚恤重建等花费之外,尚有六百万两结余入库,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但这一切都不能弥补这一年多来大明朝遭受的创伤,户部预计各州府完成重建以及百姓赈济之费竟达三千万两白银之巨,更是朝廷上下官员瞠目结舌。亦即是说,以后的一两年里,即便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大明朝所有的财政收入都用在重建上,也只能让一切恢复到刘六刘七动乱之前的情形。那一场大劫难实际上造成了大明朝经济的巨大倒退。

    有识之士其实除了财政上的担心,还明白百姓在心理上的创伤其实并不比钱财房舍上的损失更小,如何能让百姓们能从痛苦的回忆中振作起来,休养生息,重建家园才是一个问题的重心,但在这个时候,这些东西被自然忽略,如今的大明朝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个字:穷!如何增加财政税收,让朝廷有银子办事,成了文武百官们议论的重中之重。

    杨廷和率领内阁六部等官员不可谓不用心,但却似乎无从下手,一个增加税收的最佳捷径便是提高朝廷各项税收的税率,但这样做无疑是不合适的,大明朝的赋税一向坚持薄轻的原则,贸然这么做的话,苛税会导致另一场动乱的发生,刘瑾的土地马政之策便是前车之鉴。

    数番廷议之后,官员们自上而下达成共识,国力的恢复要徐徐途之,税不但不能加,相反还要为民生息的考虑象征性的做一些减免。山东山西宁夏等地经历过战乱的地方还要免税,以鼓励这些地方迅速恢复元气。

    为了增加总体的收入,外廷制定了鼓励垦田蚕桑等政策,同时工部停掉部分耗费甚剧的大工程,将有限的财力用到大明各地农田水利的兴修上去,既要保证各地田亩的防旱灌溉问题,又要防止大江大河的洪涝,这时候绝对经不起天灾的发生。

    宋楠很高兴看到外廷终于开始干正事了,就像自己和李东阳那天谈话所说的那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外廷只要不瞎折腾,自己也不会闲得无聊去惹他们。

    但对于外廷的种种措施,宋楠却是不屑一顾的,垦田开荒鼓励农桑修建水利这些事情固然是好事,但这可不是秦汉宋唐,也不是大明朝开国的时期,历史走到了今天,靠着这些农耕的手段想让大明朝如何的富庶,那是不太可能的。

    就大明朝的现状而言,大明朝的田亩不可谓不多,农桑茶盐的不可谓不发达,但问题在于大明朝最肥沃的土地,最好的茶山桑园,品质最高的盐田矿山都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开国百年来,勋戚贵族成千上万,这些人手里掌握的财富大于全部大明朝百姓所拥有的财富,个个如饥似渴的吸着大明朝血管上的血液,这才是其中的一个症结所在。

    即便有着这些制约,宋楠还是觉得有办法让大明朝富裕起来,在一个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摒弃以农耕为主的富国之策,建立一个有着发达商业的大明朝才是摆脱贫困的最佳捷径。然而在一个将百姓捆在土地上的国家里,出行都需官府批准路引,进入某州府地界都需要先去官府衙门报个到的大明朝,要发展商业是件多么艰难的事情。更别说那些根植在人们心中难以撼动的商人地位低下的顽固理念了。

    宋楠将这些考虑都放在心里,他不会去提出这些建议,因为他不想成为众矢之的。自己还没有到能够随意发声的时候,就算刘瑾当初权倾朝野,他在弄出那个所谓的土地新政的时候也还是小心翼翼的避免触及勋贵们的利益,因为那会惹来灭顶之灾。

    宋楠不会去说什么限制勋贵们圈地敛财等等的废话,他也不会去说什么无商不富这等没用的话,他有着自己的打算,在能力范围之内,他要做出一个榜样,这也是他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

    七月流火,京城中热气蒸腾,大街上几乎见不到几个人影;外城西南角的白纸坊中更是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就算是住在这里的百姓,在这样的天气里也难以忍受满地横流腐臭刺鼻的气味,纷纷尽量前往其他坊间避过这热力熏臭的午间。

    但却有十几个身影在毒辣的阳光之下,在一片恶臭的污水横流狼藉遍布的大街上走动,他们从宣南坊进入经过右安门内的街道进入白纸坊,一路指指点点的沿着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