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行!让他们快快闪开,慢了我要他的脑袋!”土秦桧大吵起来。
梁敏、张七早对土秦桧恨之入骨,又见他口出恶言,忍无可忍,便说:“爷爷来得早,占上桌理所当然。你小子耍什么无赖。”土秦桧骄横惯了,怎能吃亏,吆喝一声“打!”家丁一拥而上。他们哪是条好汉的对手,不大一会儿一个个栽倒在地,哭爹叫娘。土秦桧躲来躲去,被梁敏一板凳砸倒,张七上去,一刀结果了他们性命。
梁敏、刘绍武、张七、李青山、马应试一起商议:“这种世道,穷人难混,咱杀了铁九闯祸不小。与其东躲西藏,不如扯旗造反!”于是,他们暂拿黑布门帘作旗,拉起了杆子,招集穷苦百姓与官府作对。梁敏知道自己的队伍势单力孤,和官府正面对抗是不讨好的,于是梁敏便拉着队伍进入了一片被当地人称作“榆园”的榆树林。
榆园一带作为各种“贼”的窝点可以追溯到万历年间,由于明朝万历后期山东天灾人祸不断,耕地大面积抛荒,“榆钱落地,久皆成大树”,活不下的饥民就成群结队的进入榆园,一方面是这里有榆树叶可以当成食物,而且倚仗着茂密地榆林,他们可以傲啸山林,不但躲辟官府的赋税,而且还可以打劫一些大户。榆园很大,以现在的颜村铺乡后玉皇庙为中心,东到榆集,南到榆楼,西到榆林头,北到榆庄,方圆10多公里。榆园内树密林稠,遮天蔽日,人烟稀少,道路复杂,过不了车,跑不开马,外人不敢进入。万历年间的榆园贼都不长久,遇到好年景,榆园贼就会散伙,重新化为良民。
在梁敏的领导下,榆园军不仅利用茂密的榆园作掩护,还创造了地道战术,他们在地下挖掘纵横交错的通道,长达数百里,目前的势力范围已经从濮州、范县扩展到朝城、观城、郓城、城武等县,声势颇为浩大。
知府多次组织地方军队围剿,都落个大败而归,无奈之下,只好向朝廷如实禀报,请求朝廷派大军前来围剿。
这时,杨嗣昌推荐的新任兵部尚书傅宗龙还没到任,杨嗣昌依旧行兵部尚书事。他对崇祯提拔宋友亮是持反对意见的,如今崇祯又借宋友亮狠狠鞭策了群臣。虽然不是针对自己个人,但是总让杨嗣昌很郁闷,再加上宋友亮死守济南,使得杨嗣昌借鞑子的手除掉宋学朱的借刀杀人计未遂,新仇旧恨加一起,使杨嗣昌愈加不待见宋友亮。
于是杨嗣昌发出一道公文,调派游击将军宋友亮到济南府报道,会同其他各路兵马,一起围剿榆园贼寇。
公文很快就到了海阳卫。与以往不同,以往军户们听说要拉他们去打仗,那就跟要自己去送死没两样。现在,军户们,尤其是新兵们却有一种闻战则喜的兴奋。因为按照海阳卫的规矩,战时俸禄比平时多一倍。而且打仗时,斩获首级也有奖赏,这实在是脱贫致富的最快捷径。
虽然皇帝赏赐自己可以扩军到5000人,但是新兵的招募工作尚未完成。老五营之中,又有两个营减员较大。所以宋友亮决定只带三个整编营的兵马即:亮字营、许字营、潘字营。再加上三个营的工夫,宋友亮实际出兵1800人。一个整编营分为50小旗、10总旗,5领队,总数505人。按照原来的实物军饷计算,普通小兵每人每月2石粮、小旗3石、总旗4石,领队4石计算,一个营一个月需要发粮食1090石。后来由于海阳卫商业兴旺,以及海阳卫粮价一路走低,在士兵的要求下该发货币军饷。如果按照当时的市场价一石粮食一两银子,那么着一个营一个月需要发饷1090两银子。不过好在宋友亮是按照海阳的粮价这算,所以只需要一半的价钱即545两,因此三营军事每月军饷1635两。此外工夫的军饷是普通士兵的八成,300工夫每月需要240两,由于是战时,军饷双倍发放,即每月需要下发军饷3750两。如果斩获甚多,那么还有一笔可观的赏赐要下发。
按照当时惯例,宋友亮奉命出兵,沿途官府,当然要供给行军的粮草,不过宋友亮知道济南府周围刚被鞑子烧杀一圈,要他们再出粮草,恐怕也难。所以宋友亮不打算麻烦沿途官府,粮草问题自己解决。同时宋友亮还准备一批混合入一定量高产小麦种子的粮食种子,打算分发给沿途村镇州县。我非但不吃你们的粮,还送种子给你们。所谓吃人的嘴软,以后不怕你们不为我宋友亮说好话这次出征,宋友亮依旧头戴顶插红樱的祥云铁兜鍪、身穿山文甲、脚上带着护足和短拗靴、盔甲外罩着一件袒肩宽袍、腰里别着雁翎刀,骑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只是手里多了一杆长柄大刀,有些类似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虽然不一定用得上,但是功架一定要摆足。这么一打扮,宋友亮愈加显得威武。一副人挡杀人,神挡杀神的架势1500战斗部队已经完成了整体换装,肉搏步兵统一穿板甲,火枪兵和炮兵穿鳞甲,工夫穿传统的罩甲。肉搏步兵分为长矛兵和牌刀兵,长矛兵穿全身板甲,配备长矛,矛头是三棱锥设计,杀伤力惊人,另配短剑一把。牌刀兵穿半身板甲,配刺刀(直型刀,刀头十五公分双面开刃)一把,直径40公分的包铁盾牌一面,匕首一把。火枪兵穿鳞甲,配火枪一杆,短刀一把。
海阳卫还有五百骑兵,战马身上也配有马甲。这种马甲,结构合理而完整,前面包着铁质,后面是皮质,包括面帘、鸡颈、荡胸、马身甲和搭后,披裹在战马身上,可有效地护住战马的头、颈和躯干,只有眼睛、嘴、耳朵、四肢和尾巴露在外面,最后马甲身上还涂满黑色的漆。此外骑兵还配有正圆形的骑兵盾牌,盾牌是木制,但是外包铁皮,面积不大,作战时套在骑兵的左臂上,以抵御飞来的敌箭。骑兵由于尚在训练阶段,所以宋友亮暂时不打算让他们参战
【78】商业化剿匪2
大军出了海阳卫,就一路朝济南进发。以前,军队要经过的地方,沿途村镇百姓一听说要过队伍,都会立刻纷纷逃进山里避难。如今,宋友亮的队伍过境,确实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并且沿途贴出告示,如果有海阳卫的士兵闯入民宅扰民的,一经查实,左脚进门砍左脚,右脚进门砍右脚。如果有海阳卫的士兵拆了百姓房屋盖营房的,左手拆砍左手,右手拆砍右手。海阳卫的士兵都是穷苦、质朴的农民出身,知道小老百姓过日子不容易,所以各个自绝遵守纪律。而且,还按照宋友亮的指示,沿途派发小麦种子,让老百姓及时复耕复种。
于是,海阳卫的军队是听着一路的赞歌来到济南的。
这是宋友亮第三次来济南了,经过几个月的修葺,在战争中被凿得百孔千疮的城墙修补的差不多了。城外的田野里,农夫正在忙碌,春天播下的种子已经开始抽苗了。济南百姓一见到“海阳”、“宋”这样的旗号,就知道是宋友亮来了,于是纷纷扔下手里的活,来到路边高声欢呼有的老农甚至激动地跪下给宋友亮磕头,感谢他保卫了济南,又送来粮食和种子。宋友亮还不知道,许多济南人,尤其是济南的贫苦农民都视他为的济南人的大恩人,在家给他立长生牌位的都不少。还有不少在沿途的青壮年,看到海阳卫军容整齐威武,士兵各个雄壮,便上前打听海阳卫军人待遇如何,如何才能从军等等。
“海阳卫指挥使、游击宋友亮,拜见都指挥大人。”宋友亮在济南西郊扎营,然后来到山东都司衙门拜见都指挥冯馆。
“宋游击!”冯馆是和宋友亮并肩战斗过的,而且宋友亮还送了他一个望远镜,再加上宋友亮最近的一系列义举,冯馆对他映像颇佳。“你可来了!”
冯馆赶紧拉过宋友亮,“不明白为什么兵部会调你们卫所军来剿贼!”其时,明军之中只有九边的边军和内地营兵有战斗力,在大部分军官看来,卫所军已经与农夫没什么分别了不过,冯馆在济南保卫战中是见识过海阳卫军的战斗力的。这次兵部调这支人马前来助战,虽在冯馆意料之外,冯馆到也高兴。于是冯馆便向宋友亮倒起了苦经。
原来这榆园军深得游击战的精妙,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回榆树林里躲起来。那榆树林广袤的很,马走不得,车进不得,官兵只能步行进入榆树林追击。于是,榆园军又在榆树林里设陷阱,挖地道,出其不意地打击官兵,弄得官兵狼狈不堪。
宋友亮笑笑,从接到兵部公文起,他就想好了对付榆园军的办法。他对冯馆说道:“冯大人勿忧,我早就想好了破敌之策。要破榆园贼,先破榆树林。方法有二,一急一缓,不知道冯大人要选哪个?”
冯馆一听宋友亮早就有了破敌之策,还不止一条,顿时如见救星,忙问:“当然是越快剿灭这伙乱贼越好,说这一急是什么办法?”
“所谓南紫檀、北乔榆,榆木素有华北木材之冠的称号。榆木家具就凭其粗犷豪爽的天然纹路与硬朗的质地兴极一时。”宋友亮不急不慢地侃侃而谈,冯馆却听着有些不对路子,谈如何破敌,怎么说着说着就说到家具上去了?
宋友亮继续说道:“由于榆木所特有的质朴色彩和韵致,与古人所推崇的做人理念相契合。从古至今,榆木都倍受欢迎,是上至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下至黎民百姓制作家具的首选。”
冯馆忍不住了,说道:“宋大人,我们在说破敌,你怎么扯到家具上去了?”
宋友亮笑道:“要破榆树林,最快的办法就是组织人力,把榆树林里的榆树统统砍掉!”
冯馆笑了,“那榆树林如此广袤,怎么砍得完?就算能砍,那得组织多少民夫?”
“民夫可以让周围富户负责组织!”宋友亮答道“他们可都精得跟猴子似的,闹乱匪时叫得最凶,要他们出钱出力就焉吧了!”冯馆不屑道“不要他们出钱,还可以让他们赚钱。”宋友亮说道:“让他们组织人手砍树,看下来的榆木都由官府统一收购。”
“官府收购?府库空空,军饷都时常拖欠。再说,那些文官只会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