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明心里却不好受了,他也并没见过这些盐丁在成山庄作威作福、祸害百姓,虽然心里也明白这七个人不是良善之辈,搞不好今天他们这些人都要丧命破家,可毕竟是是自己先触犯的国家律法,如此刑法也是,好像是应该的。就像在21世纪倒弄毒品一样。

他依旧是现代人的思想,开始战斗的那腔血勇散去后,不管是从精神还是在**,都是极端的不适应,特别是听王石这么一说,好歹他们丢掉性命的可能不大啊,如今却是自己“过分”了。

梁明明白自己最好的选择是斩草除根,反正这条道是走不上了,但看着苦苦哀求的盐丁,他心中始终是下不去手。

忽然,一丝呻吟传入了他的耳中,扭头一看,梁明心中大喜,伤势最严重的第一个盐丁竟然还活着,那么是不是余下的也没死……

 第十节 崖头镇

ps:新书,收藏推荐加点击,请多多支持!

荣成县西门渡口。

梁明一行十二个人大摇大摆的走了过来,当前的正是那七名盐丁。梁明毕竟是个菜鸟,力气虽大可打不到正地,场面看似惨烈人却没死,都是昏死过去的。如此一来不仅替他们解决了一个难题,也为他们一行带来个良机。只要人不死,梁明有的是法子让他们听话。这不,现在现在就派上用场了。

“赖老四”,离的还有十多步远李狗儿就恶气巴拉的吼了起来,配上渗着血迹的额头显得更是气势汹汹。

“呦,几位爷后什么吩咐……”那个赖老四很有眼色,丝毫不提几人的伤势,一副敬请吩咐的样子。

梁明看着恢复原貌的几个盐丁,想到前不久他们哭爹喊娘的“悲惨”,忍不住笑了出来。

“二郎,这些个盐狗子可不是省事的鸟,可别不是要害咱们?”王石对李狗儿这七人是实在信不过,纵然看到梁明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心中依旧有几丝忐忑。

“放心吧,大哥。就是咱们不要命,他们还想活呢?”感觉到怀中的那张薄薄的纸片,梁明笑的很是得意,“咱们就是落到官府手中也不过是一刀了事,他们可是诛灭九族。”看到王石四人满脸吃惊的样子,梁明轻声道:“过了渡口我再跟你们细说。”拉了拉王石,他问道:“这赖老四是什么人啊?”

王石皱着眉头说道:“他是巡检司的人,巡检司除了收盐枭的供钱外自己也搞弄私盐,只是不经常做。这赖老四就是替他们向崖头运送私盐的,平日里就在渡口摆渡,像他这样的船老大西口还有不少。”

梁明倒是一愣,这性质不就是跟海关干走私一个道理,这山东的盐政实在是够宽的。“这么说,从这里能直接到崖头的了?”

“可以啊,从这里南下过月湖经、东流口、鱼池湾、爱连湾到桑沟湾,那有条河(没查到)可以直接通到崖头。”王石看着还在那的絮叨的李狗儿等人说道:“要是他们真的没二心,那咱们就省事多了。”

又过了一刻钟左右,李狗儿很是神气的走了过来,漫不经心的说道:“老子给你们安排好了,上了船直接到崖头。”让后恶狠狠的训到:“少给我们惹事,都给我老老实实的。”

梁明真的想不到,这李狗儿竟是如此通透,赞许的笑了笑,回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便和王石、陈兴、王东、柴坤四人挑着进八百斤末盐上了船。

一路无话。

到了崖头镇码头,梁明五人下了船后,领头的自然就变成了王石、陈兴。这地方他俩很熟的,几转几不转的就到了一家客栈,上面挂了副招牌——“逢兴客栈。”

刚进门,一个小二笑着迎了上来,开口说道:

“几位客官是不是要卖盐,可有主顾?看各位的样子,想必是第一次来这里,不如小弟带路如何?”

梁明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王石却在边上了松了一口气,他和陈兴多次前来逢兴客栈,但作为盐队里的普通一员他们是没有机会接触到盐商的,现在这小二来的正是时候。王石说道:

“他应是盐商的中人,这崖头镇是没人查的。”

行销私盐的盐商在各处收盐的时候,很多贩私盐的都想把盐卖给他们,可这毕竟是有风险的勾当,谁也不敢吆喝着来,即便是盐法形同虚设的山东也是一样的。

于是,一些聪明伶俐的人就在各处行走守望,要是有人要卖盐,就上前领路搭话,赚点小钱。虽然荣成有七股盐贩大队,而且私下里火花四溅,但这地方地田贫瘠裹不住肚子的人多了,所以像他们这样的小贩子还有不少。

这时梁明明白了过来,这不就是现代的中介吗?赚的就是中介费,有这个就方便了,当下开口说道:“兄弟,开价如何?”

那小伙子一愣,心想这位也太直接了,这些做私盐中人的一般都是在买卖完成之后收钱,而且还不能明要,要说“请赏几文糊口钱”,客人要是蛮横不给,也只能是认了。谁想这位直接开口问,不过看着梁明高大魁梧,而且身上有些让人害怕的气势,也不敢多说,只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不敢隐瞒客官,每担十文钱……”

这个梁明不懂,自然看王石、陈兴的了。

看着梁明没有说话,这小伙子咬咬牙,又是说道:

“各位客官若是觉得多,七文钱也可。”

谁想到王石在怀里一摸,掂出一块碎银直接丢在了那小伙子手里面,笑着开口说道:“我们第一次来,想要卖的价钱高点,要是价钱满意,我们再给你加银钱。”

这小伙子做中人也有些年头了,来往见到的盐贩多了,原本看王石等人的打扮还以为轧不出什么,没想到这几个私贩会如此大方。碎银一到手中他就掂量出是一钱左右的(大约值七八十文,中国历来银贱铜贵,一两银子是不可能换到一千铜钱的),而且看样子等下还要加钱,这小伙子的热情顿时是高涨了起来,笑容也是变得真诚了不少,拍着胸脯说道:“几位客官放心,我刘伟在崖头镇也是有名号的,肯定让这盐买个好价钱!”

说话间,朝着他们的挑担凑过来,笑着说道:“打开盐包看看货色,才好去说合价钱。”笑嘻嘻的就要去开盐包,一凑近却正巧看见梁明那根带血迹的扁担,什么时候的私盐贩子和盐枭都是亡命徒,见血并不稀奇。

一打开盐包,刘伟伸手翻检几下,显得很是疑惑,把草袋子的口打开大些,又是朝里面掏了把,放在手里细看。这时候,梁明、王石等都围了过来,对于这批末盐的质量众人是很有信心的,绝对要比平盐贩的好上不少。

“各位客官,你们的盐都是这成色吗?”

梁明有些摸不到头脑,王石、陈兴可是知道里面道道的,很是傲气的点了点头。伸头看看,盐粒没有什么异常的模样,梁明也跟着点了点头,不过那刘伟的下句话,让他差点翻过身去:

“各位客官,你们居然一点沙子也没有掺!?”

 第十一节 第一笔钱

ps:新书,收藏推荐加点击,请多多支持!

这话的内容让梁明感到哭笑不得,敢情掺沙子才算是正常的路数。/而王石、陈兴却丝毫不感意外。

接下来这刘伟很有信心的领着王石一干人朝着镇子中心走去,大凡是做中介的不管是古今都是口舌灵便之人,即便是四百多年前的明朝,一个小镇上的中人也是不含糊。

这崖头镇早在前明就由盐商来这里收私盐,不过那都是一年在春秋的时候来一两个月,大概是乾隆六年前后,崖头镇开始有盐商长期的住在这里收购的私盐,听起来应该是豫东和皖南口音。

说起来山东的盐政一向是朝廷的老大难题,盐场出的官盐太贵无人愿意购买,而多是到北面北直隶的长芦盐场,和南边号称天下第一的两淮盐场,这两边的官盐、私盐都是行销天下,挤在中间的山东盐场实在是什么好日子过,甚至连行盐的“盐引”都少有商人认购。

平时没有盐商愿意买山东这些盐场的官盐,成本太高没有什么销路,这些私盐商人来山东个府道县镇收盐,不管是在盐场买私盐还是收购民间的私盐总算是有人来买盐了,莱州、登州等各府的盐场和海边那些煮海晒盐的人家都是把盐卖到他们这里来,尽管都知道在这收购的价钱比起外省来要低不少,可对于山东的这些人来说有得卖就不错了。

而且山东的百姓官员知道一件事情,各府盐场的所谓官盐也多是私下里卖到盐商手中的,而且经手人大都是巡检司。可以说,巡检司本身就是山东最大的盐枭。

刘伟做事倒是很有水平的,特别是在钱财的驱动下,他把王石这些人带到了所谓的豫东盐商那边。梁明他们的盐没有掺入沙子和石子,算得上是品质很好的海盐,而且盐商们也喜欢这样的上等末盐,因为他们能多掺进一些下等的海盐,收益会更多。有新货源进来盐商是十分欢迎的,特别是梁明他们这种直接煮海熬盐的人家。

那名豫东的盐商觉得应给给些甜头,加上梁明竟是一口利落的河南话,也算是照顾老乡了。一担盐一两四钱银子,梁明他们这次拿来了不足七担末盐,不计较零头直接给了十两白银。

十两白银,梁明的表情也有了一丝激动,王石和陈兴他们的眼睛都已经是瞪圆了,算起来可是多给了二两银子啊。

那河南盐商对他们的盐货很是满意,直接开口说如果都是这种品质的海盐,那是有多少吃多少,价钱不变。

走出逢兴客栈的大门,刘伟跟在王石的身边欲言又止,只是一个劲的陪笑。王石反应很快,笑着掏出一小块碎银子递给了他。像这样的小块碎银子,梁明是盘算不出值价值的,才来几天的他是根本不可能像王石他们那样一摸银块就能掂量出分量的。只是看到刘伟满脸笑意不断说好话的模样,就知道已经是够了。

在刘伟眼里,梁明这些人虽然没多少钱(人家眼睛也不瞎)可是出手无疑是大方的,要好好的巴结联络,争取下次也找他们做生意。

梁明和王石这些人身上穿的都是破破烂烂,举止行为也有些土气,不过刘伟却没有一点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