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次战争是在印度和苏联签订《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之后不久发生的。1971年11月,印度在巴基斯坦内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出兵东巴基斯坦。12月,战争进一步扩展到西巴基斯坦。12月17日,印巴双方全线停火。1972年7月,双方签署《印度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双边关系协定》。
其中,第三次印巴战争的个巴基斯坦带来无法言表的灾难性后果:
第三次印巴战争,史称“孟加拉战争”。这场战争,险些升级成大国军事战争,更差一点演变成中国军队攻占新德里之战。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进程更是惊心动魄。
战争的导火索,是一批受印度唆使的孟加拉人要求脱离巴基斯坦。这对于伊斯兰堡来说,是个奇耻大辱,巴不容忍印度明目张胆干涉自己内政;但对于新德里来说,肢解巴基斯坦,可以称霸南亚,做地区一流大国。为此,由印度英甘地政府在前苏联支持下,发动了向巴基斯坦入侵战争。
战争伊始,全球哗然。西方国家纷纷指责印度粗暴入侵,而苏联等国家支持印度“解放孟加拉”。身为巴基斯坦的坚定伙伴,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印度蛮横干涉巴基斯坦内政,呼吁印度军队立即停止入侵行动;美国总统尼克松直接抨击印度是个狂妄无知的国家,声言以武力进行干预。
根据美国情报机构解密的政府档案透露,1971年的印巴战争,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印度借机吞并巴控克什米尔行动忧虑忡忡。担心前苏联势力势必染指南亚,对美国全球战略部署构成极大的威胁。
为此,白宫多次派密使游说伊斯兰堡,让其劝说中国直接派兵参战,以打击印苏嚣张的沙文主义气焰。由于巴基斯坦是美国抗衡苏联的战略盟国,且巴基斯坦又是中国的军事同盟伙伴。美国从孟加拉邦的起义那一刻起,一直认为巴基斯坦镇压孟加拉完全是巴的内政,因而极力反对印度肢解巴国。在尼克松看来,印度是个难缠的好战分子,有必要通过武力给以教训。
于是,尼克松下令将“企业”号航空母舰开到孟加拉湾进行军事演习,并对负责亚洲事务的国务卿基辛格说:“我们要帮助巴基斯坦,印度人没一个是好东西!”
但新德里似乎并不买美国的帐。它一面宣布支持东巴斯坦建立“孟加拉国”,一面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周密作战计划。同时印度总理英甘地还特与苏联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从苏联手中获得了坦克、地空导弹等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得知消息后,尼克松一方面向苏联官员联系,警告苏联不要鼓励印度清洗巴基斯坦,另一方面向印度施压,提出如果印度向巴基斯坦开战,美国将协同中国进攻印度!
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但面对共同的敌人苏联,中美找到了共同语言。这种情势的发展最终导致,在巴基斯坦的牵线下,中美两大国由过去的夙敌到后来的握手言和。
大国政治搏杀,历来都是这么让人不可思议。
有人说,女人翻脸如翻书。更多的政治家认为:大国翻书如“翻脸”。基辛格带给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的信息,温情脉脉:“如果北京出兵支援伊斯兰堡军事行动,遭到莫斯科的军事打击,美军将全力支援中国与苏联直接作战。直到中美的最后胜利。”
当时,白宫认为,由中国教训印度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中印在领土争端上曾经大打出手过,何况中巴关系固若金汤。尼克松把印度描述为”一个阴险狡诈的民族”,而美国人普遍对印度没好感,认为印度人“自大得让人受不了”。美国议员们认为:“用中国人教训印度人,是苏联最害怕不过的事了。”
箭在弦,不由不发。但北京也有自己的想法。1962年的一场中印战争,已经让印度人深为苦恨,但中国的领土依然在印度的占领中。
1971年,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写给中国政府的求援信在北京炸开了锅。晚年的毛泽东第一个反应:火速召开会议,准备驰援西巴。把大批军队集结在印巴边境与中印边境,观察时局,以静止动。
当时,虽然中国因自身的政局问题,陷入困境。但在声援巴国时,中国高层取得一致的意见:如果战火蔓延中印边境,一定要给新德里狠命地打击。为此,中国各大军区相继交换意见,大批武器运往巴境。毛泽东与周恩来主张调和失败时,再决定用军事逼迫印度退兵。最坏的打算,如果印度在深入东巴腹地时借机颠覆叶海亚?汗政权,中国将对印度采取炮级行动;如果印度叫嚣苏联出兵,中国则直接向新德里战区挺进,以行动支持巴基斯坦对东巴军事进攻,左右结合,消弱印度军事力量。
事实上,毛泽东等高层没指望美国参加战争。中国顾虑的是,美国出兵势必造成美苏核战升级,这对当时的印巴会构成更大的生存威胁,损失最大的当是伊斯兰堡。况且孟加拉的独立诉求本身存在争议性,中国出战在策略上存在顾虑。
当印军在西段猛攻巴基斯坦重镇拉合尔,即将突破巴军防御的情况下,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向印度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立刻停火,否则中国政府保留采取一切措施的权力。正是这道声明迫使印度政府放弃了以武力彻底解决印巴克什米尔问题的想法,挽救了即将垮台的巴基斯坦政府。
这次的北京终于豁出去了,中国领导人所表现誓与巴国患难与共的精神,使中印关系再度处于冰冻状态。乃至新德里惊呼:“中国,为了巴基斯坦,什么事都能做了出来。”
印度就此见好就收,当西巴基斯坦释放了孟加拉国和印度联军俘虏时,新德里决定撤军。一场中、美、苏裹入的战争乌云,遂消失在东巴上空。
坦率地说,中国高层对叶海亚?汗承认孟加拉国独立一事,是心态复杂的。如果中国国内没发生文革,相信当时的历史一定改写。但中国,毕竟,对巴基斯坦的声援,使新德里开始避战北京。
接下来,发生的事,更令人嘘唏不已。
孟加拉国的独立,巴基斯坦人民痛心疾首。他们再也不能容忍叶海亚?汗的对印度先硬后软的行动,愤怒的群众把总统赶下了台。而独立的孟加拉国,没有感激印度政府,反而与新德里拉开距离,靠拢伊斯兰堡。
美国则率先承认孟加拉国独立,转而寻求与印度改善关系,离间印苏同盟。
而苏联则感觉自己才是这场战争的真正赢家,不久,便把目光盯紧了阿富汗。
惟有中国看不惯苏联的霸权行经,以“五常”之一的身份,一票否决了莫斯科提议的关于孟加拉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
历史何其的想象,又略有不同。
100万吨级核武的研制成功,使印度具备了向中国等核大国,实施核反制的强大能力。没有一个国家,面对印度的核打击能力,不心存顾忌的。
中国人高兴不起来。
美国人同样郁闷:养虎为患啊!要不是他们实行核武控制的双重标准,印度不可能在短短的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发展得如此迅速。
俄罗斯人同样感到了压力,受此刺激而高涨的印度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族情绪,已经超出了政府所能掌控的范围,有‘一点点’出轨的迹象。印度政府开始对俄罗斯这个多年的靠山和盟友,表现得不再那么俯首贴耳,惟命是从了。俄罗斯人感受到一头由狗变成狼之后的驾驭难度!
唯一置身事外的欧盟,这一次也表现出了自己强硬的一面,他们感受到自身利益的被侵害。一旦中国陷入和印度的军事冲突中,欧盟在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和的经济,将失去动力!随都知道,中国人着这场金融危机中起到的火车头作用。
机头停摆了,车身还能懂吗?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最新专刊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中印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超过78。3%,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报告援引了一名中国网民的文章:越南和印度,谁将为中国的崛起祭旗!
中印边境局势与南中国海局势应该联系起来看。
近半年来,南中国海局势趋紧,印度增兵藏南,显然精心选择了时机。中国不能同时多面出击,从人民解放军的战史来看,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打无把握之战,除被迫外不打实力悬殊的持久战——抗日战争是被迫强加的。所以我们在62年完胜情况下主动后撤,避免了国际干涉与持久消耗,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
联系地看,最近中印谈判的一团和气就可以理解了:拿与印度的暂时妥协,赢得解决南中国海问题上的主动权——君不见,在中印握手的同时,中国海警扣留了越南船只?一软一硬中国对外战略战术的运用可见一班。南中国海是眼前之急,中印边境非一日之寒。南海首恶越南与印度实力对比不在一个档次,对中国无论政经重要性都在可开战之列;况且,对东盟战略只能是杀鸡儆猴:菲律宾是美国前殖民地,菲美关系渊源很深,不能冒与美国正面冲突的危险,反观美越,越战的仇恨不是领导人互访就立马可以烟消云散的。中国崛起战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避免与美国的正面冲突。
南海局势走向何方?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是否会对相关国家全面开花?有几个基本的观察点。
1、 打谁?如果要打,只能是越南。
从历史情感上讲,最忘恩负义;从现实上看,占我岛礁最多;从实力上看,胜算很大;从影响上看,损失最小——双边贸易不到100亿美元吧;从效果上看,最为明显——重创越军、杀鸡儆猴,夺回岛礁,接管油田;从时机上看,欧美日都陷入危机自顾不暇依赖对中国市场且对越贸易量有限;从战术上讲,越南订购的6艘潜艇还在俄罗斯图纸上,我们不能先帮越南从经济危机中恢复武装力量加强后再谈南海问题,不,就是现在!
2、大打还是小打?小打可能性大,小打可控。
大打会先撤资撤侨,现在还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