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鋈魏纹兰邸
大司马徐荣、代行太尉事的光禄勋张燕、左车骑将军鲜于辅、卫尉吕布、执金吾赵云等大臣神色凝重,谁都没有说话。五位将军在凤凰池议事上同时保持沉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凤凰池的气氛。
长公主忍不住问道:“徐大人,你的意见呢?”
“立藩的确是个迅速稳定天下的办法。”徐荣踌躇良久,缓缓说道,“但这个‘藩’如何立,藩国的封地有多大,藩国保留多少军队,藩国每年要向朝廷上缴多少赋税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很长时间的磋商,所以我们还是先谈吧。谈一段时间后,我们大概就能知道襄阳有多少受抚的诚意了。”
徐荣这句话相当于在兴高采烈的大臣们头上泼了一盆冷水,凤凰池的气氛顿时冷淡下来。
三月初三,正在武关巡视的大将军李弘接到了大司马徐荣的书信。
李弘勃然大怒,把手中的书信狠狠砸到地上,怒声吼道:“既然逼我杀人,那就不要怪我无情了。”
傅干大骇,急忙捡起书信细看。
立藩之事从最早招抚袁绍开始,就一次又一次传到朝廷,叛逆们的用意很简单,分裂长安。
大汉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李弘和北疆人居功至伟,如果朝廷要立藩,首先就要摆平李弘和一大帮功勋卓着的北疆人。设想一下,假如天子和朝廷赐封一群叛逆为藩王,却把功勋显赫的北疆人丢到一边,其后果不言而喻。过去李弘反对恢复五等爵位制,更反对立藩,并在中原大战后上奏天子,义正严词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把河北这股“分封风潮”彻底打下去了。
今天,襄阳的叛逆们在洛阳大败,形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再度祭起了“立藩”这个武器。不过这次他们的时机选择得非常好,因为他们身陷险境,长安肯定会相信他们的“诚意”。其次,他们要求分封刘氏宗室为藩王,这和李弘绝不同意恢复五等爵位制的誓言没有任何冲突,长安天子可以名正言顺地分封藩王。
然而,藩王一封,形势的发展就不是李弘能控制的了。
藩王一封,天下平定,李弘手中的兵权就要交出来,但李弘不敢交,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这些藩王们会真心诚意地归顺天子。
李弘拒绝交出兵权,藩王们就有理由出兵了,他们可以打着“除奸佞,清君侧”旗号讨伐李弘,就像当年袁绍等人讨伐董卓一样,于是天下大乱。这时朝中的大臣们不会支持李弘了。天下都平定了,你还把持兵权干什么?正是因为你把持兵权,祸乱朝纲,才引发了这场足以摧毁社稷的战乱。大臣们会联手对抗李弘,会想出各种办法诛杀李弘,会竭尽全力配合各地藩王的大军攻打长安。
无论李弘的武力多么强悍,他都无法和整个大汉相抗衡。从朝廷决定立藩之日起,他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了,他将一步步走向败亡。
李弘败亡,也就意味着叛逆们的胜利。至于大汉的天子是谁,其实无所谓,只要是高祖的后裔,谁做皇帝都行。
李弘愤怒了。
中原大战后的奏章和誓言,竟然酿出了今天这场大祸,这是李弘所始料不及的。早知今日,当初就不应该为了取信朝廷而断然立誓。
长公主和丞相蔡邕等大臣正是准确把握了这一点,打算利用“立藩”来逼迫李弘交出兵权。李弘交出了兵权,离开了朝堂,下一步就是削藩。对于朝廷来说,削藩的难度要远远小于夺取李弘手中兵权的难度。只要李弘手握兵权,社稷就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而长公主和朝中的大臣们也是寝食不安。
“大将军,你不要太激动。”傅干叹了口气,小声劝道,“如果长公主和朝廷答应立藩,襄阳会狮子大开口,谈判的过程肯定会非常艰难,谈判的时间肯定也很长,所以我们还有充足的时间扭转局势。”
李弘冷笑,“我们没有时间了。虽然因为三雍一事,丞相大人得罪了杨彪、荀攸和许劭这些老朋友,但如果有机会尽快平定天下,他们马上便会尽释前嫌,走到一起联手对付我。”
“大将军……”傅干还想再劝,李弘一拳砸到了案几上,“急告张辽、蒋济,给我抓人,给我严刑拷打,牵连的人越多越好。”
“再告王当,把张超抓起来,把他所有下属全部抓起来,给我一个一个地审,凡是有牵连的,都抓起来,一个不许放过。”
傅干望着咆哮的李弘,惊骇地瞪大了眼睛。
第十二节
“快去下令,没有听到我的话吗?”李弘看到傅干还是站在对面一动不动,怒气更甚,连拍案几,“快去……”
“大将军……”傅干猛然跪倒在地,悲声叫道,“大将军,如果朝廷大乱,等于中敌奸计啊。谋逆大案发生后,你曾料到襄阳要派使前来和谈,他们一则为了拖延我们南下平叛的时间,二则打算以和谈为条件设法救回荀彧和张昭。但现在看来,他们还有第三个目的,那就是离间朝中各方势力,让我们自相残杀啊。”
傅干情急之下,声音都变得嘶哑了,“大将军,请你冷静一点,目前朝堂上的局势还在我们控制之中,没有必要仓促采取如此激烈的手段予以还击。我们还有时间,我们完全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击碎叛逆们的诡计。大将军,想想董卓,想想他的前车之鉴。当年董卓如果不是中了袁隗之计修改官学,如果不是中了李玮之计颁布告缗令,如果不是中了王允之计废除五铢钱,他怎么会成为祸国之臣身败名裂?怎么会败得那样快让西凉大军灰飞烟灭?怎么会在死后还被人挫骨扬灰?”
听到“董卓”两个字,李弘心里一惊,浑身不下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背心处霎时传出一阵寒意。
“大将军,这么多年来,你一直率军征战天下,基本不过问政事,你知道现在长公主的权势有多大吗?朝廷现在直接控制着五十多个郡国,你知道有多少个太守和国相忠诚于长公主吗?去年你书奏朝廷,认为很多京官不了解郡国的实际情况,在制定和推行新政上犯了很多错误,要求长公主和朝廷把很多在州郡任职多年的刺史、太守、国相调回京城,把京官外放。因为你这份奏章,北疆系的二十多位大吏被长公主和丞相大人乘机调回了京城,你知道吗?”
李弘脸色稍变,满腔怒火渐渐消散,一股沮丧的情绪慢慢从心底升起。
“看看今天的局面,再回头想想过去……”傅干无奈地摇了摇头,“大将军,朝堂上的这场争斗迟早都要发生。他们一直都在算计你,利用各种机会削弱你的实力。你常年在外征战,又疏于朝政,根本就是防不胜防啊。”
“我们实际上控制了多少个郡国?”李弘冲着傅干招招手,示意他站起来说话。
“十五个郡国,主要是长城以北的郡国,其它的郡国都在长公主和丞相手上控制着。”傅干低声说道,“尤其是财赋充足的郡国,其太守、国相几乎都是长公主的亲信。这次丁立、许混、朱魭、杨懿四位大人出事后,大将军提出让张辽等四位将军到州郡任职,为什么得到了长公主和丞相大人的同意?原因就在于此。大将军已经失去了对各地郡国的控制。”
李弘苦笑,一时间心灰意冷。
如今北疆人在朝堂上的势力分裂了,在州郡上的势力遭到了排挤。如果朝堂一旦大乱,各地州郡乘势而起,拒缴财赋,李弘和他的军队将面临困境。这和当年袁隗对付董卓的办法如出一辙。不过当年董卓是因为时间太仓促,没有来得及控制州郡,只能望天而叹毫无办法,而自己却是疏于防范,让长公主和丞相抓住了机会。
想想自己一心一意为了中兴大业而努力,带着几十万将士浴血沙场,结果却和董卓一样,正在不知不觉走向败亡的深渊。天道何其不公啊。
长公主长大了,但因为长公主对自己的爱恋,让自己觉得她一直那样柔弱,需要自己的呵护和帮助。其实,自己早就知道,两人之间不会有结果,相比大汉的中兴大业,私人之间的这种爱恋算得了什么,不过是一场虚幻的美梦而已。长公主需要这种美梦作为情感的寄托,但她更需要天下,需要大汉的社稷江山,需要汉祚的延续和振兴。
“为什么一直没人提醒我?”
傅干看到大将军冷静下来,暗暗吁了一口气,“李玮大人的目标是控制内外两朝,他需要这种结果。而我们一直在战场上,需要源源不断的财赋支持,因此我们对朝堂上的变化非常迟钝。这时除非李玮大人主动告诉我们,否则我们很难从这些变化中推测出将来形势的发展……”
李弘沉默良久,然后拿起徐荣的书信又仔细看了看。
“你有什么对策?”
“现在朝堂上都被天下即将一统的希望蒙蔽了双眼,相信此事传开后,朝野上下要求议和的呼声非常大。不但各地州郡大吏会支持朝廷,就连军中的很多将领也会支持朝廷。”傅干感叹道,“大汉乱了十几年,打了十几年的仗,死了无数的人,所有人都在盼望着安宁,没有人愿意继续打仗,所以大将军此刻如果公然反对襄阳的议和条件,那就是和整个朝廷为敌,和整个大汉为敌,其结果可想而知。”
李弘微微眯起双眼,嘴角突然露出一丝笑意,“说得好,说得好……我们立即返回长安。”
傅干脸显喜色,“大将军决定了?”
“我为什么要背上阻碍大汉中兴的罪名?”李弘冷笑道,“既然大家都希望我离开朝堂,那我就离开,遂了他们的心愿。”
傅干目瞪口呆。
“急告张辽、蒋济,让他们搜集证据,然后把证据交给袁耀大人,我不再插手此事了。”
三月初八,大将军李弘返回长安,支持长公主和朝廷的决定,强烈要求与襄阳议和,以便让天下迅速稳定,重振大汉。
大将军的意见震动了朝堂上下,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在大将军兴奋的欢呼声里闻到了一股血腥。
接下来大将军的奏禀却让所有人陷入了极度的困惑。
大将军以今年的河西战事事关西疆全局为由,奏请天子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