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不愿意因为这一仗玷污了父亲的威名,不愿意因为这一仗而让心中的雄心壮志烟消云散。当初他带着数千人渡江南下,在江东浴血奋战了数年。今天这一切,都是他流血流汗一刀一刀砍来的。他不愿意把辛辛苦苦赢来的这一切拱手让给袁术。
他不甘心,他一直在挣扎,他想过背叛袁术,想过固守江东和袁术对峙。但他无法预测中原的局势,无法知道未来的天下形势会不会把自己、把自己的宗族家人,还有数万江东将士一起葬送。
他抬头看着蔚蓝色的天空,剧烈地喘息着。
父亲,你能告诉我,我现在该怎么办?如果我背叛袁术,你是否会原谅我?袁术已经不是过去的袁术了。他背叛了天子和朝廷,背叛了大汉。他就象过去的董卓,今天的李弘一样,正在祸国殃民、涂炭生灵。广陵之战,我败了,就象父亲当年败死在襄阳一样,我们父子都为袁术尽力了,我们不欠他什么,我们和他之间的恩怨已经随着大江上的熊熊烈火了结了。
“伯符。孙伯父为什么名扬天下?”周瑜剑眉微皱,突然大声吼道,“孙伯父为大汉而战,为忠义而死,你呢?你岂能玷污孙伯父一世威名?”
孙策仰天长叹。
猛然,他大吼一声,拔刀在手,凌空剁下,“为大汉,杀……”
书房内,孙策、张昭、周瑜、鲁肃、孙贲、朱治、程普七人围坐一起,探讨时局,商量应对之策。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接到冀州大战地最新消息。”张昭叹了一口气,翻出一卷竹简,“这是我们从寿春得到的消息,是上个月底的,说北征大军已经杀到了信都城下,北疆军在三个多月内连退了六百多里。不过,由于袁术攻打徐州和兖州已经一个多月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北征各路大军应该正在陆续后撤,估计很快中原就要烽火连天了。”
张昭四十多岁,身材瘦弱,颧骨高耸,两眼有神,神态矜严,看上去不苟言笑,有点让人望而生畏。他是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写得一手好隶书,以研习《左传春秋》闻名于徐、扬,和徐州名士赵昱、王朗、陈琳等齐名。二十岁的时候就被举孝廉,但他坚辞不就。徐州刺史陶谦到任后,举他为茂才,但他仍不接受。陶谦很生气,认为他轻视自己,把他关了起来,逼他答应。后来经赵昱等好友求情,才被陶谦放了出来。
曹操攻杀徐州,肆意屠城,徐州名士四散而逃。张昭逃到了扬州九江郡。袁术曾数度征辟,他嗤之以鼻,根本不理,但当孙策奉命率军渡江攻击江东时,张昭却背着个小包袱,屁颠屁颠地跟在只有二十岁的孙策后面,说要给他出谋画策。孙策当时高兴地差点没晕过去,如果不是张昭那张威严的脸和不容置疑的口气,孙策还以为这位高人吃饱了没事找他穷开心呢。
张昭是为了替好友赵昱报仇,才不惜自降身份,跟在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孙策后面去打江东。江东有他的仇人笮融。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下邳国相笮融在徐州待不下去了。徐州牧刘备和一帮徐州大儒名士把矛头对准了笮融。
笮融是陶谦的同乡,因为和丹阳军统领曹豹关系好,被陶谦任命为粮料判官,掌管广陵、下邳、彭城三地赋税运输之职。
笮融好佛学,在彭城等地兴佛事,布善举,在下邳、广陵等地修建浮屠祠(就是佛寺)。百姓兴佛,乐善好施,有助于安定民心,陶谦认为他有功,于是拜他为下邳国相。
然而,笮融接下来做的事却引起了公愤。
从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到兴平二年(公元195年),笮融耗费了大量财物在下邳、广陵等地大肆兴建浮屠祠。这些佛祠佛塔多为多层木结构建筑,“上累金盘,下为重楼”,极其奢华。在佛祠里还用铜塑佛像,遍体涂以黄金,披着锦彩的袈裟。睢宁下邳八景之一的九镜塔即是笮融所建佛祠之一。塔上九面铜镜即塔刹上的铜盘,除宝塔外还有大雄宝殿及山下湖边长廊。在建刹吸引周边佛教信徒之外,笮融还用免徭役法,引诱境内外百姓来祠听课讲道,前后诱得五千余家。每逢浴佛会时,在路旁设席长数十里。置酒饭任人饮食,其费用以巨亿计,百姓来观及就食者达万人之多。由此可以想象其铺排之奢华,场面之宏广,气势之雄伟。
(所谓“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即在上层用金属按印度窣堵波式样的缩影作刹,下层用中国原有的所谓“望仙楼”多层楼阁式为塔身,成为寺的中心,这是我国早期佛塔的基本塔型,并且这一佛寺布局的形式基本上延续至唐初。这些重楼阁道据说最多可以容纳三千人在其内课读佛经。这也是史上最早的课读记载。)
一边是流民成灾,食不果腹,一边是浪费钱财,大兴佛事,试问谁能忍受?赵昱、陈登、縻竺、孙乾等徐州大吏连番劝谏刘备,立即把笮融杀了了事。
刘备忍无可忍,书告笮融,要么立即给我滚蛋,要么等着砍头。
笮融不敢不走。此时笮融的好友,被陶谦逼走的原彭城相薛礼正好屯住在丹阳郡的秣陵。笮融随即决定投奔薛礼。于是,笮融带着男女信徒数万人,马三千匹从临淮方向进入广陵郡。广隙郡太守赵昱非常痛恨笮融,但此刻笮融要走了,他也假意客气一下。广陵郡承平已久,钱丰粮足,笮融贼心大起,杀了赵昱和他全家,纵容部下大肆劫掠,然后过江投靠了薛礼。
赵昱是张昭的良师益友,此仇怎能不报。
张昭这三年帮助孙策东征西伐,尽心尽力,还帮助孙策招揽了大量名士大儒治理江东郡县。今年夏天,会稽郡太守王朗愿意投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张昭的劝说。
“公谨和子敬的建议,我认为很好。”张昭对孙策说道,“前几天,我也曾对你说过,现在是占据扬州、图谋霸业的最好机会。”
“如何才能击杀袁术,攻占扬州?”孙策问道,“如果没有万全之策,我们最好不要着急,以免被袁术借机反噬。”
“先联合曹操、刘备,向天子和朝廷效忠。”周瑜笑道,“同时,我们以奇兵袭击庐江郡,夺取庐江郡,然后从庐江、历阳两个方向攻击九江郡。目前九江郡只有数千守兵,旦夕可下。”
北征军撤回中原后,曹操、刘备必将和袁术连番大战,这时袁术前后受击,想不死都难。
或许袁术在袁绍的帮助下,能逃回扬州,但我们此时已经和曹操、刘备结盟,我们完全可以退守江东,根本不用担心袁术打过来。当袁术打江东时,曹操、刘备会从他的背后展开攻击;当曹操、刘备和袁术在徐、扬一带激战时,我们又可以攻击袁术的后方。袁术迟早都要被我们三家连皮带骨头一把吃掉。
打江北两郡只是为了诛杀袁术,为了尽快发展实力,为了在江东站稳脚跟。
诛杀袁术,是为了削弱袁绍的力量,为将来攻击荆州做准备。
打掉了袁术,削弱了袁绍的力量,曹操、刘备的实力就会增加,他们可以控制中原,可以挡住河北的李弘,为我们在江东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时间。
假以时日,各方势力逐鹿中原。待李弘、袁绍、曹操等人伤痕累累、精疲力竭之时,我们就以一部兵力从荆州北上,直杀洛阳,以一部兵力北上徐州,直杀中原,如此则可横扫天下。
周瑜用力挥动手臂,意气风发,“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平定天下,重振大汉。”
第六节
孙策受到周瑜一番话的激励,顿时觉得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即跃马扬鞭,驰骋疆场。
周瑜涨红着脸,沉浸在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梦境里。鲁肃也是激动不已,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孙贲、朱治、程普三人久经沙场,眼里的神情非常复杂,虽然周瑜的话能鼓舞人心,但十几年来的血腥事实告诉他们,梦想和现实往往有天壤之别。年轻人有梦想,有激情,无可厚非,将来,等到他们经历了很多无情而残酷的打击后,但愿他们还能依旧固守心中的这份梦想,保持心中的这份激情。无论为了生存还是为了实现雄心壮志,有梦想有激情都是最重要的。三个人互相看看,沉默不语。
张昭非常平静,没有一丝一毫的兴奋,望向孙策三个年经人的眼晴里有一种抑止不住的欣赏之色,或许还有几分自嘲。年纪大了,见识多了,对世事的理解和看法,和这三位年经人大相径庭了。他没有说话,也许他认为这个时候不应该出言阻止,而是应该更加激发这些年经人的斗志。
有了一往无前的斗志才有士气,有了一往无前的士气才能战无不胜。
周瑜平静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继续给孙策等人讲叙攻击扬州江北两郡之策。
孙策在江东一带的兵马有三万多人,广陵大败后,兵力折损大约一万。以目前现有的兵力,攻击江北不成问题,但由于豫章郡有刘繇、华歆、笮融的军队,丹阳郡西部的陵阳一带有太史慈的军队。所以丹阳郡的朱治、孙贲一万大军不能动。另外,考虑到大军攻击江北后短期内无法返回,吴郡和会稽郡必须要留驻军队。这样算下来,孙策最多只能率五千人马渡江北上,即使加上周瑜的三千兵,总兵力也不过只有八千人。用八千人在很短时间内拿下九江和庐江两郡,难度太大。
“为了能亲结更多兵力渡江北上,伯符兄能不能以讨伐袁术为由和刘繇、华歆握手言和?”周瑜看着孙策,笑着说道。“虽然我们和刘繇前后打了三年仗,但刘繇显然已经处于下风,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主动和他议和,他应该非常高兴。”
孙策犹豫了片刻,转脸去看张昭。张昭一脸冷肃,看不出他心里有什么想法。和刘繇议和,也就等于和笮融议和,张昭显然不会同意。
周瑜当然明白孙策和张昭的想法,所以他微微一笑,做了一番解释。
我们自从把刘繇赶到豫章郡后,为什么至今还没有打下豫章郡?为什么还一直被他的军队挡在丹阳郡西部的泾阳和陵阳一带?
原因很简单,刘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