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烧起大火来乐子就大了。
蒙古人从他们立国时起就是这样吃东西,拔都几万里西征也是靠马奶子和摩擦出来的牛羊肉补充体能,虽然现在隔了几百年,但自然条件一点没改变,只有更加恶劣的,所以这种吃法仍然是最佳良方。
“李青,吃吧。”
李二狗和另外一个老夜不收开始劝别人吃肉,他们的肉三两口便吃完了,这肉没得调料,又是摩熟的,当然味道不佳,有一种浓厚的马鞍子的皮鞘味道揉在肉里头,不是老夜不收还真吃不惯这东西。
李青也是强迫自己大口大口地咽食,他是王茂材的副手,也就等于是副百总,不能叫部下们看了笑话,等几口将肉吃光,胃里就有一种泛酸的感觉,他赶紧喝了一大口马奶子,总算感觉一阵舒畅,身上也变的暖融融的。
“大伙睡吧。”
吃完这简单的晚饭也不过用了十分钟不到的时间,但草原上的天色是说黑就黑,几乎眨眼功夫天就黑下来,四周是北风呼啸,间或还有几声凄厉的狼嚎,王茂材却是吩咐一句之后,倒在地上便睡着了,马上就起了鼾声。
“王百总怎么老说是情形不对?”
李青值头一哨,一个时辰内他不能睡,要控制马匹,时不时的要在四周巡视一番,别人在裹着毡毯睡觉的时候,一个人当然就更加辛苦和疲惫,好在这是头一班,也算是王茂材特别照顾他,要是两班之后的凌晨时分值班,那是一天最冷的时候,身上的棉甲都能冻的冰砣子一样,李青值过,知道那是什么滋味。
在换值的时候,正好是为人豪爽话也多的李二狗接班,李青此时对王茂材的成见小了不少,忍不住就是轻声问李二狗。
“嘿嘿,你该问王头儿。”李二狗笑道:“李副头你真象个秀才,咱们当兵的有疑惑就问,当头儿的也会说,不然真遇到事了岂不是拖累大家伙?李副头你好好想想,从出城到现在有什么不对?”
“没啥呀……”李青皱眉想了一会儿,脑海中突然有什么东西被点醒了一样,他抓住李二狗的臂膀,低声道:“是不是没毡包也没有商队?”
“对喽。”
李二狗神色凝重,答道:“往年这时候确实不大有商队,得开了春才陆续过来,但好歹会有一些短途客,趁着过年时关防松弛,弄些菜刀铁锅啥的卖卖,赚那些北虏的便宜,今次出城,商队是一个不曾见,短途走单帮的也没有,更稀奇的是毡包也一个不曾瞧着,离义州卫和广宁镇城已经快百里了,往常好歹会有一些零散的牧民在此……李副头儿,这是不是都不对劲?”
“我明白了。”
李青在入睡之前被一种深沉的诡异感给吓着了,在这个时候他才明白过来什么是实战什么是演练……演练一百次,哪怕有很多次都很危险,但大家就知道是在演练,而在这里,天高云阔一望元际的草原上,一种深沉的压迫和诡异感真正袭上了他的心头,草野寂寂,四周二十里地内都勘察过,没有人迹,也没有大规模的狼群,可越是这样,那种诡异感就一直在他心头徘徊盘旋……原来自己看的四野无人没有情况,对真正的夜不收老手眼里,却是足以反映情况的诡异存在。
他因为心里存了事,虽早早睡下却一直睡的不沉,凌晨时分李青被冻醒了,他站起身来,过了半天才回过神来,想起自己在哪儿,然后就是不停的揉动身体,不停的屈着腰身屈腿,这样弄了一刻多些的时间,身上总算回过暖来,感觉身体又是自己的了。
天微微亮,启明星的亮光还很强,值这最后一岗的是钟显生,是一个山西来的矮个子中年人,沉默寡言,家里一双儿女和婆姨都被安排在京里居住,营里给了正屋三间偏屋三间的瓦房,就在南城正南坊,这屋子在京里最少值五两一间,光是凭这宅子和每月按时发放的月俸和精粮,钟显生就不会把凌晨值岗这一点苦楚看在眼里。
李青往钟显生趴伏的坡顶爬去,他还没有彻底回过神来,一边走一边打着呵欠,在他上半坡的时候他打了一个踉跄,感觉地有些抖,不过并没有放在心上,待他一路上了坡顶时,发觉钟显生的嘴巴张的老大,眼睛也瞪得像牛眼一样,这对一个老卒来说实在是少有的情形。
“老钟你这是怎么了……”李青话未说完,自己看到了坡另外一头的情形时也是与钟显生一模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啊……”
李青忍不住要大叫起来,在最关键的时刻有一双大手捂住了他的嘴巴,然后大力袭来,将李青死死按在地上。
“入他娘啊,连尖哨都没有,就这么冲过来了。”
王茂材一边接着李青,一国就是忍不住冷汗连连,眼前的场景,连他这样的老卒也是为之震惊。
高高的缓坡北边的地平线上不知道出现了多少人马,根本便没有办法去数的清楚,但只视力所及之处,到处都是马匹和骑士的身影,还有种种各色的旗帜在马队中飘扬着,一看之下就有过千面之多,根本就是数不清楚,在马队之中,穿着甲胄的似乎也是不少,背负着的兵器更多,在凌晨的阳光照射之下好象是一条银色的长蛇,不停地翻转着滚动着,向着前方不停的倾轧而来。
“好悬,果然还是有尖哨的。”
王茂材刚刚把按着李青的两手松了一下,就有一队百余人的骑兵在山坡西侧呼啸而过,一直往着义州卫的方向奔驰而去,在此时,李青对王茂材的佩服到达了顶点,因为昨天判断了情形不对,所以大家的马匹都藏在了山坡另外一侧背阴的地方,刚刚那队北虏骑兵在东侧绕了一圈,坡高草长,他们没发觉坡顶上的几个人影,又没有发现藏着的马匹,所以直接离开了此处,向着义州卫的方向过去了,这样一来,等于就是救了众人的性命,这边的七个人无论如何跑不过这百多人的骑兵,只要被发觉就是必死无疑。
“王头,有多少人?”
李青被松了开来,小心翼翼的趴在王茂材的身边,在他们的正前方,大股的骑兵身影是越来越清楚了。
“他娘的,最少十万!”
“不是吧,你怎么看出来的?”
李青虽然是菜鸟,不过也知道人马过万就无边无际,这十万人该得有多少马和人?还不得把天幕填满了?这王茂材再神,就真的这么厉害?
王茂材一紧张就喜欢吃草根,这会子拔了一把草根在嘴里嚼着,他看一眼李青,嚼着草根道:“李青你莫要不服,你看看那边有多少台吉旗,有几杆汗旗,再想想一般北虏的大小台吉直属兵马有多少,大汗的汗帐亲兵有多少,出征人员战兵多少,随行牧民得有多少,这不是一算就有?”
他指着对面的旗帜,一个个点道:“看吧,大半是土蛮部,还有黑石炭部,有炒花、以儿邓、脑毛大、卜言台周、还有暖兔,拱兔,炒户儿,瞧,那就是他娘的黄台吉……还好没有董狐狸,也没有速把亥!”
第314章 兵部
朝阳门一开,就有个人从地上打滚起来,然后翻身上马,没命价纵马往城里奔驰而去。四周不少乡民样的人物,有菜农,有卖柴的,有卖鱼鲜的,也有进城来卖苦力的,除了一条扁担之外,别无他物,这个人是穿着军丁打扮,毡帽,青色直身,黑色布鞋,帽子上还垂着无精打采的红缨,腰间一柄腰刀似乎是锈迹斑斑,四周乡民有不少是起三更赶五更,天不亮就到城门口,但这人已经牵着马堵在城门处了,这一开城就是这般模样,吓到了不少人。
“急什么,奔丧哪?”
开城门的守丁也被吓了一跳,有人就破口大骂起来。
“别骂。”有个识货的拉住跳脚大骂的,劝道:“你没看到那人身上背的公文火漆么,看样子是日行六百里的特急塘报,规定时辰必须赶到,失机者斩,你看他那么急,没准要误了时辰,人家是赶着保人头哪。”
“怪不得,看来是什么地方出大事了。”
“打东边来,还有什么地方?总不会是昌平,保定,要么蓟镇,要么辽镇。”
“唉,这可千万甭是什么大事,刚刚太平没多少年哟。”
不少人都听到了,百姓最怕的就是出什么乱子,不少人脸上显露出担忧和害怕的神色,但他们只是普通的百姓,哪怕真的发生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恐怕也不是他们能知道的了。
……
申时行正在兵部二堂与张学颜对坐喝茶,两人神态都十分从容,彼此感觉颇为惬意。
两人都是嘉靖四十一年同科的同年,事隔这么些年,一个已经是阁老,一个也是当朝大司马,说来也是位高而权重,人生至此,可以无遗憾矣。
张学颜喝了一巡,笑着将茶碗一放,向申时行道:“这茶放了一冬了,再好都不好了,我不相信你是真的找我来品茶,老兄,阁老,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好吧,我也就不和你这个大司马打诳语了。”申时行微笑道:“这一次你老哥事情做的不坏,我承你的情,吾辈都是君子,谢你也只喝茶,但这件事,我会一直记着。”
张学颜是二甲靠后的名次,不象申时行是一甲头名,也就是俗称的状元,申时行是一直当京官,张学颜却是在地方上浪费了不少年,现在好不容易当了本兵大司马,申时行却是已经入阁为阁老了,两人年纪其实还相差十来岁,申时行最少还能当十几年阁老,关照张学颜的话,没有一点狂妄之处。
“只是有点对不起元辅了。”
“元辅也是爱才惜才,我亦是爱才惜才,张惟功这人,胆子太大,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挫折和磨练,将来可能会闯出大祸来。若是这样,对他自己,对朝廷都不好。”
申时行脑中对惟功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他是那种容易受舆论影响的性格,惟功现在名声又响亮又好听,但在很长时间内,在文官群体中都有跋扈难制,脾气暴躁,桀骜不驯的评价,特别是顾宪成等人,对张惟功的评价向来十分低落。
用顾宪成等人的话来说,是宁愿朝廷多一庸将,而不愿朝中多一候景,江彬般的人物。
这种话,原本申时行听听也就是一笑而罢,国朝二百多年没出过真正有威胁的人物,武宗当年信用江彬,御前兵马全归江彬提调,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