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恕
想明白了这些,李愔终于决定支持王安,同时也有一批有远见的官员被王安说服,这使得反对照搬一派的势力大涨,最后齐国的文武官员终于达成一致,暂时保持原来的行政方式不变,不过官员的称谓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王安以前是齐王府的王傅,但其实干的是宰相的活,所以齐国成立后,李愔第一个封王安为齐国首相,统领百官,陆洪为副相,做为王安的助手。不过为了防止首相专权,李愔参考后世的制度,限定了首相的担任年限,每届首相的年限为四年,而且最多连任两届。至于首相的任免权,暂时由大齐的皇帝陛下,也就是李愔提名,然后再由百官表决,超过半数以上才算有效。
确定了首相后,剩下的也就简单多了,紧随其后的是各个行政机构的升级,比如工商部、外交部、教育部、国防部等等,这些名称虽然是李愔从后世照搬过来的,但其实却都是结合齐国的实际情况而设立的,各个部门负责的情况也与后世有着相当大的区别。
其中工商部的部长由王子豪担任,而外交部的部长很重要,李愔将澳洲的唐义识调回来担任,教育部的部长由李淳风的弟子谢纯担任,国防部和军事有关,虽然只负责军队的行政和后勤,对军队并没有指挥权,但却也需要懂得军事,因此李愔任命刘仁轨担任,另外还有其它各个部门的部长,也都分别由心腹大臣担任,而各部的部长与首相组成了大齐的内阁系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官员的任免虽然是李愔和王安事先商量好的,但是之后却是由王安以首相的名义,将官员的名单呈给李愔,而且名单上还故意有几个人的职位与原来商定的不同,然后再由李愔改过来,并在朝会上公布。
这种做法虽然看似好像很虚伪,但却在实际上尊重了大齐的法律,同时也给后来的首相和君王做出一个表率,规定了双方在组建内阁时所欣赏的角力。甚至李愔也正在准备让人编写一部真正的宪法,将自己和首相的权力都做出明确的规定,以此来达到限制君权与相权的目的。
李愔一向都是个懒人,再加上他深受后世的影响,所以他在行政方面,除了保留一个官员的任免权外,其它行政权力都尽量的下放给首相和内阁。
当然了,他对政事上还保留着一个绝对否决权,举例来说,也就是内阁在处理某件政事时,若是李愔不满意的话,那么可以直接插手,否决内阁的决定,让内阁重新处理,若是三次之后依然让李愔无法满意,那么就将由李愔亲自处理这件政事。
不过这个绝对否决权只是一个过渡期的特殊产物,日后等宪法完成后,李愔就会废掉它,毕竟这个权力若是使用不好,很可能会造成君权过重,从而导致臣子的不满。不过以李愔惫懒的性子,恐怕这个绝对否决权也用不了几次,毕竟他平时可是巴不得事情少点,怎么可能自己没事找事?
虽然李愔对行政权力放的很松,但是对军权却抓的极严,国防部部长刘仁轨是李愔一手提拔起来的,而且还是当初齐王府的老人,另外海军大将陆青以及陆军大将苏定方两人,也都是从登州时就开始跟着他,因此忠心方面自然没有问题。
而除了这些军队方面的高层外,另外还有李敬业、程怀亮这些和李愔一起长大的兄弟,他们现在都属于军队中的中层,有他们在,李愔就不用担心军队出问题。更何况台湾的军校之中,每年都有一批又一批的海陆学员毕业,一直受到忠君爱国思想教育的学校学员们,都将进入军队成为基层军官,这也是李愔取得军队忠心的最大保证。
在将中央的行政机构搭建起来后,地方的行政机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为李愔的地盘早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地,因此李愔将全国分为十二个州,其中有最早的三韩州、倭州、和台湾,另外林邑和吕宋也独立成州,值得一提是,吕宋州不仅仅包括吕宋岛,还将东南方向的一系列岛屿全都包括在内,面积和后世的菲律宾差不多。
除上了面的五个州外,南洋一共分为四州,其中马六甲北岸的马来州以狮城为首府,南岸的金洲也被划为一州,另外还有爪哇和婆罗洲。其中婆罗州的面积最大,不但包括婆罗洲这个大岛,而且还将东侧的苏拉威西岛也包括在内。
另外还有天竺旁边的锡兰岛,同样也独立划为锡兰州。而已经在开发之中的澳洲,虽然面积广阔,但因为开发程度不高,人口也相对较少,因此被整个划为澳州。值得一提的是,澳洲北方还有一个大岛,后世被称为新几内亚岛,不过因为岛的形状像只乌龟,因此被命名为龟岛,这座巨大的龟岛同样也被划为澳洲之中。
除了上面的十一个州外,最后一个就是夏威夷了,同时也是距离台湾最远的一个州,随着蒸汽船的推广,从台湾到达美洲已经不需要再绕到倭国去,而是可以直接从台湾出发,然后经过几个几个港口后到达夏威夷,在这里最后补充一下煤和淡水后,就可以直接到达美洲,所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也正是夏威夷重要的地理位置,所以李愔将其单独列为一州,至于美洲那里,因为暂时只有几座临海的港口和据点,再加上距离太过遥远,所以暂时没有在美洲设立州府。
州是齐国的二级行政单位,最高长官为刺史,州中的行政机构也和中央差不多,不过都是中央机构的下属机构,而且刺史的权力也被大大的削弱,同时各州的驻军与行政分开,严禁两者相互干涉。
州下面就是县了,不过齐国的县与大唐的县不同,大唐的县是最低的行政单位,县中除了县令、县丞和主薄外,就再也没有官员了,剩下的全都是县衙招募的小吏。
但是大齐的县却完全不同,县中的机构同样是仿照中央,除了县令之外,其它则是各部的分支机构,名义上虽然归县令管理,但却也有相当的自主权,而且官与吏之间的界限已经十分模糊,县令也是从小吏中提拔出来的,甚至可以说,只要是县衙中的人,都可以称为官。
而且县并不是大齐的最低行政机构,在县之下,李愔还设立了乡一级,将数个甚至是十几个村庄设为一乡,以此来加强统治。
上面所说的都是行政机构,而在行政机构之外,李愔还设立一套独立的司法机构,这些机构包括警察院、督察院和法院,这三院的最高长官与各部部长同级,而且不受任何行政官员的管理,哪怕是首相也无权插手司法的执行过程,甚至还要受到督察院的监督,若是首相被发现渎职、贪污等罪行时,依然会被督察院向法院提出起诉。
第六百四十五章 黑海海峡
将行政与司法独立出来,这已经是李愔能做到的极限了,至于立法权,则还暂时掌握在李愔手中,不过立法权迟早也是要独立出去的,毕竟来自后世的李愔早已经知道历史的潮流,一味的将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只会造成的发生,而则可能会给自己的后人带来灭顶之灾,因此他从现在开始,就已经有意的开始将皇帝的权力稀释了。
不过无论李愔再怎么稀释,在这个年代下,皇帝依然是整个帝国的主宰,特别李愔还是整个大齐王朝的开创者,无论是威望还是能力,都得到所有臣民的认可,因此李愔虽然将手中的行政权力交出大半,但其实只要他一句话,就随时可以将这些权力收回来。
齐国的行政结构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升级而来,大部分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也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做了一些修改,不过即便是这样,也依然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因此在建国大典完成后,身为首相的王安,以及那些内阁成员的各个部长们,一个个简直都快忙死了。
不过上面这些都与李愔无关,因为他只负责制定大的规划,具体的操作自然要由臣子们去完成,否则他这个皇帝不是白当了吗?更何况李愔还将大部分的行政权力下放,趁着这次行政机构升级的机会,也是对自己选定的内阁的一个考验,只有通过这个考验,李愔也才有理由相信,他们将在自己的领导下,带领大齐走向更高的辉煌。
在李愔登基半个月后,李贞和李恽也在天竺的中京登基为帝,不过他们的政治体系比较特殊,国内有两个皇帝,分管着政务与军事,而且他们的国号也比较麻烦,无论是用李恽的“蒋”还是李贞的“越”,都不太合适,所以最后干脆以“天竺”为国号。
而且因为天竺政教合一的特殊性,使得天竺的政体与大唐和大齐的政体都完全不同,但是却也吸收了一些两国政体上的特点。再加上天竺的工商业发展远不如大唐和大齐,所以李恽提出了农工商并重的发展思路,这也导致天竺的政体显得更加的与众不同。
不过就在李愔和李恽、李贞他们相继立国称帝的时候,李恪却终于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然后由南向北前进,期间穿过了爱琴海,终于在一个月后到达了黑海海峡,而东罗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就坐落在那里。
君士坦丁堡本来是一座名叫拜占庭的希腊古城,但是后来希腊被罗马人征服,这里自然也成为罗马的领地,后来君士坦丁大帝在这里兴建了一座大城,并将其命名为新罗马,不过人们还是喜欢称其为君士坦丁堡。
不过在东罗马百姓中,直接简称其为城,可能是在东罗马人的心中,除了君士坦丁堡可以称为城市外,其它地方全都是乡下,这倒是和后世中国的某座城市有点像。哈哈,开个玩笑。
君士坦丁堡位于黑海海峡的东北端,黑海海峡则连接黑海与地中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黑海海峡分为三部分,其中西南端为达达尼尔海峡,中间则是世界上最小的海,名叫马尔马拉海,而东北端也是一条海峡,同时君士坦丁堡也位于这条海峡上。
希腊人称这条海峡为博斯普鲁斯海峡,翻译成汉语为牛津渡,希腊神话传说中,那个老淫棍宙斯和人间的公主偷情,结果被老婆发现,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