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意味着,顾祝同能得到十八艘舰队航母。
对顾祝同来说,如何使用这六支战斗舰队,绝对是一大难题。
要知道,在此之前,不管是他,还是其他人,都没有指挥过规模如此庞大的舰队,仅想像一下都让顾祝同觉得头大。
也正是如此,顾祝同坚持要到前线去指挥战斗。
只是,这次他不会在舰队航母上指挥战斗。
虽然“白起”级舰队航母的排水量不算小,比“唐太宗”级大得多,比“秦始皇”级更是大了接近一倍,但是航母上的空间依然非常有限,留给舰队司令部的地方并不多,只能容纳几十名官兵。
显然,要指挥这么多战舰作战,几十人肯定不够。
要知道,当时顾祝同手下的参谋就有将近两百人。
为此,海军专门改造了一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艘专业旗舰,而这也是顾祝同必须暂时留在瓦胡岛上的主要原因,因为这艘被命名为“青岛”号的旗舰将跟随第35舰队到达。
搞专业旗舰不是顾祝同的主意,而是冯承乾的决定。
事实上,早在大战爆发后不久,冯承乾就想建造一艘旗舰,只是受各种因素影响,他的想法一直没有得到落实。直到一九四五年初,在中国海军的优势已经足够明显,而且造舰压力大大降低之后,冯承乾的想法才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只是,重新建造一艘旗舰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仅设计就需要花上一年半载,因此根本赶不上战争的步伐,也就只能拿已有的战舰进行改造。
显然,不可能把舰队航母改造成旗舰。中国海军再富裕,舰队航母也不会有多余的,即便是那些退到二线的舰队航母,也承担着很重要的作战任务,比如向前线运送舰载机,或者是在后方培训飞行员。
主力舰也不大可能,毕竟中国海军就没有几艘主力舰。
大型巡洋舰与防空巡洋舰的结构过于局促,缺乏安置舰队司令部的地方,改造的工程量也相当惊人。
小型航母是不错的选择,只是大部分小型航母的速度都不够快。
这样一来,剩下的各种舰艇中吨位足够大、空间足够大、速度足够快的就只有快速战斗支援舰了。
也正是如此,海军选择了一艘战斗支援舰,将其改造成舰队旗舰。
改造工作花了一年半,到一九四六年十月,“青岛”号才正式交付给海军。因为舰体部分是现成的,各主要系统也是现成的,所以只用了一个半月,“青岛”号就完成了海军的验收测试,正式服役。
第四百五十章 兵临城下
十二月二十三日,第35舰队抵达。
第二天,顾祝同就登上了“青岛”号,随同他出发的还有第三舰队司令部的二百七十多名参谋军官,以及中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一百多名军官,此外还有陆战队与空军派来的十多名联络军官。
顾祝同赶赴前线的时候,攻打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已经开始。
十二月十七日,四支战斗舰队几乎在同一时间突击了美国西海岸地区,在当天上午分两次出动了上千架舰载机,轰炸了包括十四座大型机场在内的数十个目标,并且在当天下午对没有彻底摧毁的目标进行了补充轰炸。
这一天,美军也发起了最猛烈的反击。
当天上午,美军航空兵就出动了数百架作战飞机,突击了在旧金山西面大约四百公里处活动的第33舰队。
这场战斗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
不可否认,美军的反击很坚决,也非常猛烈,只是美军飞行员的素质确实不敢恭维。
比如,在第一批轰炸机到达第33舰队附近的时候,竟然没有战斗机掩护,结果这支由四十八架b17组成的轰炸机群根本没有能够突破防空战斗机的拦截网,其中三十七架在突击的时候被击落,剩下的十一架全部提前抛掉了炸弹,其中七架在返航途中坠毁,只有四架侥幸逃了回去。
美军的第二波攻击,依然存在同样的问题。
虽然在近七十架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发起冲击的时候。有大约三十架战斗机提供直接掩护,但是在遇到第33舰队的防空战斗机的时候,美军的护航战斗机飞行员似乎不知道该怎么打了。
结果就是,美军护航战斗机丢下了攻击机群。
显然。这等于让攻击机群去送死。
最终,这批美军战机中,有二十三架俯冲轰炸机与二十一架鱼雷攻击机被击落,此外还损失了十七架护航战斗机。
显然,攻击效果好不到哪里去。
到第三批攻击机群到达,美军的反击才有所起色。
也就是在这次战斗中,第33舰队里的“卫青”号舰队航母遭受了重创。
事实上,这支机群的规模并不大。只有二十架俯冲轰炸机、二十架鱼雷攻击机与二十架护航战斗机。
关键是,美军机群采取了正确的突击战术。
这就是,机群全部集中攻击“卫青”号舰队航母,而且护航战斗机尽职尽责。甚至跟随攻击机群进入了高射炮的火力网。虽然“卫青”号附近的防空战斗机打得也很勇猛,有数架战斗机咬着美军战机进入了己方战舰的防空火力网,其中两架战斗机在拦截美军战机时被己方高射炮击落,两名飞行员都英勇牺牲,但是依然没有能够挡住美军的攻击。最终有六架俯冲轰炸机在“卫青”号的上空投下了炸弹。
“卫青”号只挨了一枚炸弹,而且是一枚五百磅级航空炸弹。
主要就是,攻击“卫青”号的美军战机来自内陆机场,作战半径超过了六百公里。也就无法挂载威力更大的一千磅级航空炸弹。
显然,这枚炸弹不可能击沉“卫青”号。
要知道。“卫青”号属于“白起”级,而且是第二批次。“白起”级在设计阶段。海军就加入了生存能力这项性能指标,明确要求在被三枚五百公斤级航空炸弹直接命中的情况下不会沉没。“白起”级的第二批次还针对生存能力做了一些改进,比如把机库的隔离区由两个增加到三个,也就是可以通过防火防爆门把机库完全隔离成三个部分,从而更有效的控制在受到打击后产生的火灾。
事实上,火灾是航母最大的安全隐患。
在以往战斗中被击沉的舰队航母中,有三分之二是与火灾有关,而只要控制住了受损后的火势,航母沉没的风险就将大大降低。
此外,“白起”级的水平防护是针对中国海军的二百五十公斤级航空炸弹设计的。
也就是说,顶住美军的五百磅级航空炸弹根本没有问题。
要知道,中国海军最初希望“白起”级的水平装甲能够抵抗五百公斤级航空炸弹,但是在设计的时候发现,如果达到这个级别,那么“白起”级的重心将上移一米多,从而使稳定性严重恶化。而要保持稳定性,就必须把排水量增加数千吨、甚至一万吨,而这又会导致造价急剧攀升。
显然,这枚五百磅级航空炸弹不管击中何处,都不可能击沉“卫青”号。
问题是,这枚炸弹的却重创了“卫青”号。
炸弹的落点在斜角甲板前端左侧,也就是起飞区与降落区的交汇部位,而且击穿了不算厚实的飞行甲板,然后在撞上了机库前端的主装甲甲板之后爆炸,导致飞行甲板中部出现严重损伤。
结果就是,“卫青”号丧失了出动战机与回收战机的能力。
对一艘航母来说,这就意味着丧失了战斗力。
所幸的是,这也是击中“卫青”号的唯一炸弹。
得益于良好的防护设计,“卫青”号并没有燃起大火,爆炸产生的火势在不到五分钟内就被迅速赶到的损管人员扑灭了。
事实上,“卫青”号的损失并不严重。
别的不说,当时存放在机库内的几架备用战机都没有被炸坏,只有飞行甲板与机库前端的损坏较为严重。
问题是,这样的损伤,根本不可能在海上修复。
结果就是,“卫青”号不得不在战斗结束之后,在一艘防空巡洋舰与两艘轻巡洋舰的掩护下返回珍珠港。随后,“卫青”号在船坞内躺了将近一个月,更换了损坏严重的飞行甲板与机库设施,直到一九四七年一月中旬才重新返回舰队,而且再次被编入第33舰队,重返战场执行作战任务。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卫青”号受创之后,美军还发起了一次反击,只是这批美军战机连第33舰队的影子都没见到,就被返航的战斗机给打散了。
必须承认,第33舰队的运气非常好。
要知道,在“卫青”号丧失战斗力之后,就只剩下两艘舰队航母了,而在空中执行作战任务的是三支舰载航空兵联队。这样一来,另外两艘航母就得提前回收战斗机,不然等到攻击机群返回,就肯定会有部分舰载机因为无法及时降落而不得不在海面上迫降,也就会平白无故的损失一些舰载机。
也就是说,当时第33舰队的防空力量处于谷底。
如果在这个时候遭到攻击,哪怕只有少量美军战机到达,也很有可能让另外两艘舰队航母遭到重创。
所幸的是,此时参与上午第二轮攻击的机群已经返回。
更重要的是,护航战斗机飞在前面,而且大部分战斗机都有足够的燃油与弹药,能够立即参加防空作战。
结果就是,这些返航的护航战斗机拯救了第33舰队。
到此,美军的反击行动宣告结束。
因为“卫青”号受创,所以第33舰队在当天下午往西撤退了两百多公里,把补充轰炸任务交给了北面的第32舰队。
第33舰队没有因此撤走。
次日清晨,在仅有两艘舰队航母的情况下,第33舰队返回战场,继续执行轰炸美国西海岸的作战任务。
只是,顾祝同对舰队部署做了调整。
主要就是,让第32舰队与第34舰队靠近第33舰队,减轻第33舰队的作战负担,在必要的时候为第33舰队提供掩护。
所幸的是,在此之后,美军没再袭击第33舰队。
在十七日的战斗中,第34舰队也遭到过美军袭击,只是美军只出动了一支规模不大的攻击机群,没有对第34舰队构成威胁。
接下来的两天,战斗依然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