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顾祝同就只能选择这条进攻线路。
四月四日,顾祝同向冯承乾提交了作战计划,主要进攻线路就是从马绍尔群岛往东南方向推进。
虽然顾祝同在计划中同样提到,如果能够在此方向上吸引美军的注意力,达到分散美军兵力的目的,那么就得视情况决定是否攻打威克岛,但是顾祝同同样提到,如果要在此期间攻打威克岛,就得为第三舰队增兵。
两天之后,冯承乾批准了顾祝同提交的作战计划,并且答应在四月底之前,为第三舰队增派一批战舰,其中至少会有四艘小型航母。当然,冯承乾也提出了要求,即向东南推进只是佯攻,主要目的依然是攻占威克岛。
显然,冯承乾的这个要求很有道理。
虽然在顾祝同看来,从南面迂回也是攻打夏威夷群岛的有效办法,而且通过占领太平洋中部的岛屿还能切断通往西南太平洋的航线,为攻打澳洲的作战行动提供帮助,但是这条进军线路有很多弊端。比如无法获得进攻夏威夷群岛所需的前进基地,即在太平洋中部,离夏威夷群岛近的岛屿是莱恩群岛中的圣诞岛,其距离在两千公里以上。又比如该进军线路太漫长了,比直接进攻夏威夷群岛多了近六千公里,沿途需要控制多的岛屿,也就会加重后勤保障负担,而中国海军大的短板就是后勤保障不力,特别是在攻打澳洲期间,根本不要指望能够获得多少支援。
由此可见,冯承乾没有理由选择一条弯路。
当然,顾祝同也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事实上,他提交的作战计划中,核心仍然是攻打威克岛,提到向东南方向进军只是为了引起冯承乾的注意,让冯承乾知道中太平洋战区、特别是第三舰队没有足够的兵力,等于是在让冯承乾提供多的战舰。
显然,顾祝同的目的达到了。
只是,顾祝同也犯了一个错误,即他应该直接向冯承乾提出为第三舰队增派战舰,而不是绕着弯来说明这个道理。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顾祝同直接提出来,冯承乾也会答应。
顾祝同绕着弯来说明这个问题,产生了一个大麻烦,即他的在进攻威克岛之前向东南方向推进。
要知道,等到四月底,第三舰队就有八艘小型航母,足够组成两支小型航编队,而美军第七舰队到时候依然只有四艘小型航母,因此顾祝同有足够的能力在四月底、或者五月初直接攻打威克岛,根本不用在东南方向上浪费兵力。
事已至此,顾祝同也别无选择。
当时,顾祝同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这就是,向东南方向推进,有助于攻打澳洲。结果就是,冯承乾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在进军威克岛之前,中太平洋战区至少得把战线推进到图瓦卢群岛,并且用部署在该群岛的岸基航空兵轰炸斐济群岛,用巡逻机控制斐济群岛附近海域,从而切断通往澳洲与西兰的航向。
这样一来,至少得攻占图瓦卢群岛中的富纳富提环礁。
显然,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要知道,当时中队控制的前沿的岛屿是吉尔伯特群岛北部的布塔里塔里环礁,还没有占领塔拉瓦岛,离富纳富提环礁还有三千公里。如果采用西南太平洋上的进攻战术,至少需要一年能打到富纳富提环礁。
这次,冯承乾只给了顾祝同两个月。
也就是说,在一九四三年五月底就必须攻占富纳富提环礁,然后启动攻打威克岛的作战行动。
这不是冯承乾的个人要求,而是战略大局决定了的。
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在德俄战场上发起进攻,并且计划在四月底发起总攻,争取在五月底攻占莫斯科,从而能够在夏季到来的时候扩大进攻范围,争取在夏季结束之前占领整个莫斯科地区。大陆战场上,中国陆军也在四月初发起了进攻,且进攻的进度表与德军相差不大。
说得简单一些,中德都不希望把大陆战争拖延到一九四四年。
如此一来,就必须在一九四三年的秋季结束之前击败红俄,如果拖到下一个冬季,那么红俄就能坚持到一九四四年。
为此,就得在五月底左右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显然,到了六月份,如果大陆战场上的战斗打得不太顺利,陆军就不会继续往澳洲大陆派遣主力部队。
也正是如此,冯承乾要求在五月底攻占富纳富提环礁。
说白了,如果能够占领这座环礁,并且以此切断通往澳洲与西兰的主要航线,那么现在用于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就足够了。到时候,就算陆军不给力,打下澳洲大陆也不会有太大的悬念。
顾祝同一直在关注着总体战局,因此非常清楚冯承乾的意思。
问题是,之前用于攻打岛屿的战术现在肯定用不上。如果采用老战术,别说在两个月内攻占富纳富提环礁,能不能打下塔拉瓦岛都是个问题。要知道,在中队占领的布塔里塔里环礁南面的塔拉瓦岛是美军在中太平洋上兵力部署密集的岛屿之一,可以看成是美军守卫中太平洋的主要堡垒。根据顾祝同的估计,就算投入两个陆战师,也至少需要一个月能打下塔拉瓦岛,而且还得有一个前提,即掌握着绝对制海权,舰队能够随时随地的为陆战队提供支援。
到这个时候,顾祝同不得不考虑的战术了。
准确的说,不是现在去寻找的战术,而是采用顾祝同早就想到的战术。
前面已经提到,在攻打所罗门群岛的时候,顾祝同就向鲁志刚提出,应该避开由美军死守的重要岛屿,攻占一些次要岛屿,然后通过封锁的方式使主要岛屿上的美军丧失意义,从而兵不刃血的拿下所罗门群岛。只是,当时鲁志刚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依然决定逐一夺取所有岛屿。
暂且不说鲁志刚有没有错,至少在一年前,顾祝同就已经产生了“跃岛进攻”的想法。
可以说,由顾祝同想到的“跃岛进攻战术”是通往胜利终点的捷径。
在西南太平洋上,他提出的战术没有被采纳,而在中太平洋上,他是战区司令,自然有权决定以什么方式发起进攻。
冯承乾只提出了目的,并没有提出用什么办法达到目的。
说白了,具体操作是战区司令官的事。
正是如此,顾祝同决定采用跃岛进攻战术,即绕过美军固守的岛屿,以岸基战术航空兵的支援半径为准,攻占一些守备兵力不算太多的次要岛屿,并且依次建立前进基地,终攻占富纳富提环礁。
这样一来,首先被放弃的就是塔拉瓦岛。
布塔里塔里环礁距离塔拉瓦岛不到两百公里,而在塔拉瓦岛南面大约两百公里处,还有一座大型环礁,即金斯米尔群岛中的尼库瑙岛。在往南,则是纳诺梅阿环礁,然后就是富纳富提环礁了。
也就是说,在进攻富纳富提环礁之前,只需要攻占两座岛屿,而且根据顾祝同掌握的情报,这两座岛屿上的美军都不是很多,尼库瑙岛上只有大约一个营,而纳诺梅阿环礁上大约有两千人。
如果能够顺利攻占这座岛屿,那么在两个月之内攻占富纳富提环礁就不是做梦。
当然,前提是顾祝同获得的情报准确无误。
要知道,当时中太平洋战区只有两个陆战师,而且第三十七陆战师是在战后组建的,之前从未上过战场,而第三十一陆战师也是在战后改编组建的,虽然骨干来自第三陆战师,但是兵占了绝对多数。
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步之遥
原创第三百三十五章一步之遥
实际情况与顾祝同预料的并不一样我要
虽然在一九四二年,美军并没有加强吉尔伯特群岛与图瓦卢群岛的防御部署,主要是美国当局还没有确定是否要死守澳洲大陆,以及以什么办法去守,因此并不是很重视中太平洋的防御部署。/ /但是一九四二年底之后,特别是一九四三年初,在英国出尔反尔之后,美国当局迅速做出了从澳洲撤军的决定,因此中太平洋变得加重要,吉尔伯特群岛与图瓦卢群岛的战略价值大幅度提升。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军着手加强这两座群岛的防御部署。
此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这就是,在正是决定从澳洲撤军之前,美军一直在为守卫澳洲做准备,因此在本土西海岸地区与夏威夷群岛囤积了大量物资,而且在太平洋上部署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当不再需要守卫澳洲大陆的时候,这些物资自然不用送往澳洲,而且上千艘运输船在也不用冒险前往西南太平洋。
也就是说,美军有足够的物资云运输力量来加强中太平洋的防御。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美军向吉尔伯特群岛与图瓦卢群岛运送了四个师的兵力,还送去了数十万吨作战物资。
这些,都不为顾祝同所知。
准确的说,当时中国的情报机构出了问题,认为这些兵力与物资都去了西南太平洋,很有可能被送往西兰。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即美军在放弃了澳洲之后,不见得会放弃西兰。
虽然在战略层面上,如果美军丢掉了澳洲大陆,那么西兰也将失去价值,即美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以西兰为基地反攻澳洲大陆,而且短期内美军也没有能力发起反攻,因此守卫西兰的军事意义并不大,但是在政治层面上,美国当局有这方面的需求,因为只要守住了西兰,那么美军在西南太平洋的存在就不是零,而且能够让中队在西南太平洋上保持一支规模不算小的作战部队。
当时,美军已经把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转往惠灵顿。
如此一来,美军就有理由向西兰增兵。即便不会派遣太多的部队,派几个师过去也是应该的。
问题是,中国情报机构忽视了一个问题。
这就是,在完成对澳洲的封锁之前,已经有很大一批美军撤退到了西兰,正准备从西兰回国。在珀斯遭到轰炸、从印度洋撤军的计划落空之后,撤退到西兰的美军并没有乘船回国,而是留在了西兰。
显然,美军根本没有必要从本土往西兰派兵。
这个疏漏,让顾祝同遇到了大麻烦。
四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