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褪且磺小4蟆几铩矫螅雇佳翘赝醭谟⒐幢伲舱且蛭痪弑甘凳济瘛街髡蔚幕 <幢愕酱笳浇崾螅谟⒐涤醒【偃ǖ墓褚步稣甲苋丝诘囊怀勺笥摇0凑沼⒐姆桑挥凶什锏揭欢ǔ潭鹊某赡昴衳ing公民,才拥有选举资格。也就是说,英国推行的〖民〗主政治,实际上并非完全的〖民〗主政治,而是有产者的〖民〗主政治。

这种显现,不但在英国有,在法国、意大利、德意志第二帝国,乃至以〖民〗主国家诞生的美国也同样存在。比如,在美国就只有白人成年男xing拥有选举权,有sè人种根本没有参与选举的资格。

更重要的是,西方〖民〗主国家的〖民〗主政治,实际上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而逐渐确立下来的。原因很简单,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分散在农村的劳动力被吸引到城市,由自主的农民转化为工人,并且由此接受教育、接受新的思想观念,也更加便于国家进行更有效的管理。

也就是说,只有当城市人口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有可能推行〖民〗主政治。

显然,〖中〗国根本不具备这个条件。

要知道,〖中〗国的城市人口还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

问题是,如果不定下〖民〗主政治基调,那么〖中〗国今后不是走向独裁,就是走向帝制,最终将再次引发动乱。

正是如此,一九一九年底,冯承乾正式提出,应该尽快把〖民〗主体制确定下来。

对此,吴铁生没有表示反对,只是认为〖中〗国应该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学习,即确立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

当然,不一定是帝王。

显然,在这个问题上,冯承乾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他觉得应该学习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而是太平洋对岸的美国。

冯承乾在说服吴铁生的时候,只提到了一个重点,即〖中〗国的国情与美国较为相似。

最相似的,就是〖中〗国与美国的国土面积都非常大,而且人口比美国多得多,〖中〗央政府不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需要加强地方政府的功能。如此一来,就得在政治体制上学习美国的集权与分权体系。

当然,前提条件是,〖中〗央政府必须在军事、外交等领域掌握绝对权威。

说得简单一些,地方政府拥有的,仅仅是处理内部事务、比如经济发展的权力,而且必须录夺地方政府反抗〖中〗央政府的能力。

事实上,吴铁生反对加强地方政府,就是担心地方政府的权力过大,威胁到〖中〗央政府。

在冯承乾提出,军队必须由〖中〗央政府控制,地方政府只能组建治安部队、也就是辜察部队之后,吴铁生才做出让步。

两人达成一致后,政治体制的问题也就确定了下来。

只是,冯承乾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搞选举,也不是筹建国民议会,而是着手制订〖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准确的说,是第一部临时宪法。

按照冯承乾的想法,这部由统治集团制订的宪法,只有临时效力,在国民议会成立之后还将制订正式宪法。

严格说来,宪法的诞生,才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诞生。

在法律意义上,宪法是一个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威,不管是执政者、还是国民,都得遵守宪法。

立宪、或者说制订临时宪法,成为中华〖民〗主共和国在一九二零年的重头戏。!。

 第五章 八国侵俄

宪法,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 

最初,冯承乾打算扩大讨论范围,即让民众也加入进来。只是,具体实施的时候,冯承乾意识到,这么做根本行不通。

原因很简单,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中〗国人都不知道“宪法”是个什么东西。

要知道,清朝灭亡还不到十年,虽然老百姓已经剪掉了被满清强加到头上的辫子,fu女也不再裹脚,但是两百多年来,深入老百姓骨髓的奴xing还没有消除掉。在前清时期,皇帝的言辞就是宪法。

别的不说,在冯承乾放出要立宪的消息之后,一些遗老遗少就来向〖中〗央政府请愿,认为这么做有失体统,〖中〗国根本不需要什么宪法,总统、大元帅的话就是宪法,甚至有人提议应该让吴铁生登基称帝。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反对立宪。

在立宪问题上表现得最为积极的,是那些从海外归来的留学生,特别是那些到美国与欧洲〖民〗主国家呆过几年的留学生。在美欧的所见所闻,特别是美欧等国的富裕与强大,给这些留学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让他们非常直观的认识到,〖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也就必须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这些人,成为冯承乾推动立宪工作的主要助手。

只是,冯承乾没有闭门造车。

他在一九二零年才提出立宪,而不是在一九一八年、也就是回国的时候就提出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就是,在一九一八年的时候,〖中〗国的民族企业还不够强大,而经过两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出现了第一批民族资本家,而且这些人都是变革的获益者,自然会全力拥护变革。

正是如此,立宪成为了〖中〗国民族资本家的盛宴。

显然,冯承乾不想走俄国那条路,因为在他的时代,看似强大的红sè俄国在存在了七十多年后就分崩离析了,而那些被布尔什维克看成邪恶帝国的国家,不但存在了下去,还变得更加强大。

这其中,绝对不是没有原因的。

也许,在二十世纪初,西方的〖民〗主政治还不够健全,存在很多问题,而且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民〗主政治带来的好处。可是有一点不可否认,这就是,历史已经证明,〖民〗主政治的适应力与生命力都更加强大,而且〖民〗主政治本身也在随着经济发展而进步,最终达到为所有人服务的程度。

〖中〗国要想强大,就得走〖民〗主这条道路。

只是,在最初阶段,绝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真正的〖民〗主。说得直接一些,在所有人都明白“〖民〗主”的含义之前,〖民〗主只存在于一个较小

的范围之内,只有恰当的利用〖民〗主,〖中〗国才能发展壮大。

此时,〖中〗国的〖民〗主就只限于民族资本家的范畴之内。

不管资本家是不是在录削工人,必须承认的是,正是这些民族资本家,在不遗余力的推动〖中〗国实现工业化。

也就是说,在短期内,民族资本家是〖中〗国发展的主要动力。

正是如此,在制定临时宪法的时候,冯承乾才向全国的民族资本家发出邀请,让他们进言进策,共同制订〖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到一九二零年六月,已有一千多名民族资本家参与进来。

可以说,他们是〖中〗国的精华、也是〖中〗国的脊粱。〖中〗国能否建立起〖民〗主制度,能否在短期内发展壮大,就得看他们了。

当然,冯承乾此举也引来了不小的非议。

别忘了,在几年前,商人还在社会的最低层。在老百姓看来,只有其他路都走不通的时候才会去经商。现在,商人一下成为了国家的骨干力量,而且参与到了关系到国家根本的立宪工作中来,自然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前清的遗老遗少满大街的是,社会变革夺走了这些人的既得利益,他们自然会对新生事物产生抵触情绪。

在冯承乾集中力量搞立宪工作的时候,北伐战争开始了。

一九二零年五月,〖中〗央军首先进军西北。

当时,吴铁生还在紫禁城外的〖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誓师仪式,引来数十万有志青年报名参军。

只是,〖中〗央军不需要那么多官兵。

一直以来,吴铁生都秉承德式制军理念,即在精不在多。

打到现在,〖中〗国陆军的总兵力也不到一百万,但是战斗力非常强悍,不比老师、也就是德国陆军差多少。

在兰州会战中,〖中〗央军的六个师就击败了西北军的二十个师。

吴铁生拿西北开刀,与年初发生的一计事情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德美意英法西荷等七国联合干涉俄国内战。

两年前。冯承乾离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时候,还认为不会出现这一幕。

原因很简单,德意志第二帝国打赢了欧战,而且与布尔什维克俄国的关系不算差,加上德意志第二帝国需要进行战后重建、也需要来自俄国的资源,所以没有任何理由去干预红俄与白俄的内战。

两年间,冯承乾的预测基本上准确。

只是,到了一九一九年底,德俄关系急转直下。

关键就是,里海北岸发现了一座规模巨大的油田,即有名的巴库油田。

这下问题来了。

最初,德意志第二帝国向布尔什维克政府提出,按照德俄协议,帝国企业有资格获得油田的开采权,至少应该参与开采工作,而且帝国有权力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获得巴库油田产出的石油。

问题是,布尔什维克政府决绝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要求。

理由是,巴库油田是在德俄和约生效之后发现的,因此不受和约内容限制,俄国可以向德国提供石油,但是必须按照市场价格采购。至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参与开采,则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这下,德俄关系急转直下。

要知道,在几种战略资源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最缺的就是石油。

大战期间,如果不是罗马尼亚加入轴心国阵营,加上战前建立的战略储备机制,恐怕在一九一六年底之前,帝国就将因为缺乏燃油,让所有战舰停在港口里面。

更重要的是,内燃机的大发展,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能。

任何人都能想到,下一场战争,将是内燃机的战争。

这样一来,石油就是无可替代的战略资源。

布尔什维克政府不肯在巴库油田的开采上做出让步,德意志第二帝国别无他法,只能想办法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

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才出面,纠集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与荷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