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操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个好父亲,也不是个好丈夫,更不是好儿子。那么,他唯一做到的,一定是好孙子。

董卓进京,挟持皇帝西迁长安,天下大乱。曹操振臂高呼“我本太学诸生”,在陈留首起义兵,召唤普天之下太学诸生团结起来讨伐董卓。此后为统一江山浴血奋战三十多载,封侯拜相。建立魏国(诸侯国),疆域宽广达九州之三,何等荣耀,何其富贵。

可他一改少年浪荡纨绔,竟然学祖父和父亲那样固守贫穷,无论是外出打仗还是在家,一直穿着补了几十次的睡衣,盖着使用了十几年的被子。他甚至要求孩子用舌头将碗内残留的面糊舔干净。曹家厨房奴仆曾经将那些舔得非常仔细的碗挑出来不洗,放到下一顿使用。

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细述曹操成长之路,除了祖、父,素有“桥大公子”之称的名臣、循吏、酷吏桥玄;为儒家经典注疏的大儒“经神”郑玄;隐居江海十二年,最后惨死在王允刀下的盖世才子蔡邕;历经坎坷的太学教务长何颙;战争领路人“倒霉战神”皇甫嵩;权倾朝野跟曹嵩结拜金兰的大太监曹节;被皇帝称为“吾父”的十常侍之首的张让,在他的成长道路上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手拿工具的“雕塑师”,在曹操的成长道路上留下印记。

烟尘累积,历史褪去色彩,斯人已逝千年,关于曹操的纷争从未断绝。大多极端对立之词汇,都能用于他的人生总结:忠臣、奸相;枭雄、英雄;奸佞、忠烈;阴险、坦荡;一心辅佐皇室、阴谋篡位代汉;心怀万民如子、杀戮成性,视生命如草芥;一笑泯恩仇、睚眦之怨必报;嫉恶如仇、启用罪人;尊贤爱士、滥杀无辜……

所有诘问与非难,并不只在他离世之后。生前就有些排山倒海般的攻击,甚至有来自亲密部下的非难,有很多时候,连曹操自己都觉得,他会撑不下去。其中生前死后都存在的最大、最有名、历时最久的谴责,要算“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被冤多少次才算够

谁能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多一些研究曹操和他所处的那段历史?董卓倒台,王允被灭,京都百官带着钱粮作鸟兽散。谁都视皇帝和一班老臣是负担和拖累,其中不乏刘表这样的皇室成员,还有经济基础不错的冀州牧韩馥……就算幽州牧刘虞鞭长莫及,为什么那么多实力斐然的州牧,根基深厚的宗亲,仅有曹操坚决要迎奉落难困苦的皇帝?

难道真的是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吗?

“令”过谁?又能“令”得了谁?

汉献帝刘协迁都到许县后,派六朝老臣太仆赵岐远赴荆州跟刘表要粮。刘表不但扣留了他,还利用他散播皇帝多么落魄、朝中群臣多么无能、曹操多么跋扈等有利于刘表将荆州划疆自治的言论。使得数十年间荆州百姓都极其顽固地认为皇帝是多么的不堪,曹操是多么的该死。受到如此恶劣影响的人中,最著名的要数避难荆州,在荆州求学的诸葛亮。加上日后逃亡到荆州避难的刘备一番恶意挑唆,使得诸葛亮立下“素志”,拼死灭曹,“光复”汉室。

奉迎皇帝的结果和代价,曹操深有体会。

当部下有人提出离开麻烦不断、好处没有的皇帝和一班老臣,像其他诸侯那样找个地方封疆自守时,曹操抽出腰间配剑,猛地将几案剁成两半,并断言:自古“儿不舍父,君不弃臣”,尔等若再妄言,情同此案!

汉献帝刘协带着一帮老臣历经劫难回到洛阳,当时身为兖州牧的曹操闻信后前往迎接。可洛阳已经被董卓隳堕殆尽。由于董卓放兵劫掠人口至长安,导致洛阳周边二三百里内杳无人迹。曹操力排万难,将皇帝迎接到受害较小、城池完好、离京都洛阳最近最安全、治属兖州的许县定居。既能保证粮食供应,又能保障皇帝的安全。可因许县靠近曹操的家乡,这成了抨击者认为他想要“挟天子”最说得过去的“理由”。

曹操为国羁旅三十三载,只到过故乡六七次。其中除了两次隐居及一次避难,其他都因从涡河乘船经颍水南下合肥征讨孙权。

为了支持他的统一大业,家乡父老不断输送男子到军中。建安七年春正月,当离乡多年的他走在故乡的路上,只看见老弱病残的男子时,竟无语凝噎。在他下发的抚恤令里写道:“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

长期以来,他的家乡只剩下老不宜耕种,少不能提篮的老弱病残,拿什么来挟制远在许县的皇帝?

他吃尽千辛万苦,勒紧裤腰带也要为皇帝打造一座临时新城,尽快接待八方来献外族宾客,扬大汉国威于天下。被世人认为他是为皇帝建造了一座“临时监狱”,将之禁锢于此。

面对非难和流言,能支撑他坚强面对的,就是太学石刻上的八个大字:帝之辅弼,国之栋梁。他排除万难力图恢复大汉江山,被怀揣割据野心的诸侯当作反对统一的理由。让他毫无悬念地暴露于军事打击的风口浪尖,经历生前死后长达两千年的非难。

细数曹操一生,得到的远比他的荣耀还多的是——诽谤。

曹操的一生大多时候处于复杂艰险、万丈深渊之边沿。每次做出艰难选择之前,上天没给他留退路。

日后三十年间,曹操一边打仗,一边抽调人力,倾注国力,相继恢复代表大汉民族的东西两都(洛阳、长安),使得这两座古都如同中华民族东西两翼振臂齐飞,却被当朝指责他劳民伤财,消耗国力,有意强大魏国。

难怪曹操会成为文学创作的“常客”,他的人生简直比文学还要文学。那么,什么样的曹操才接近历史真实?

曹操是如何从不名一文、饱受唾弃的太监养孙,成长为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军政一把手?不爱学习、不拘礼仪、纨绔成性、飞鹰走狗少年郎,怎么会成长为心怀万民、兼济天下的大汉丞相、魏国君主?

拂去尘埃,重温历史,探寻人性,找出答案,了结千年“公案”。

千古一宦终炼成

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时代对他的影响,曹操也一样。在他出生之前几十年,东汉政权已风雨飘摇。皇位继承人频繁更迭,太监、外戚、士大夫三权争斗,成为东汉末年国力衰退的主要因素。

中国古代把天、地、万物和君、臣、民联系在一起。认为皇帝就应该驾驭万民,统治天下,管理百官。作为臣下,应该忠敬仁义,效忠皇帝和国家,才是臣子之道。身为百姓,就应该尊重父母,和睦子孙,亲近亲戚。皇帝明白该干什么,大臣守住本分,百姓如草木般生长,国家就能繁荣昌盛。所以君、臣、民不能失序,失序就会无度,无度就会生乱,生乱就会天地失轨,星辰倒转、乾坤毁坏。导致天地之德灭亡,天下百姓受害。

东汉各诸侯国所立大学,或帝国唯一最高学府京都洛阳太学的学子们,一定会被授课先生们不厌其烦地告之以上道理。

现实情况又如何?

东汉和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王朝一样,乃是先“家”后“国”的“家国”时代。自光武(汉武帝刘秀)中兴后,朝野内外太监当政,外戚弄权,成为将东汉帝国送上灭亡之路的两把利刃。

自西汉安帝、顺帝以后,社会动荡不安,群盗蜂起,随便某个作乱之徒纠集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占个山头就能称皇作帝。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多达十几起。

东汉王朝长达二百二十年,无数生命花开花落,无数官宦演绎血泪人生。辉煌归于尘土,屈辱陷进沟渠。行走在其间的特殊人群——太监,却左右着帝国的命运。人们提到“太监”,很容易会想到缩头躬身、手执拂尘、白脸细嗓、不男不女,忙于宫中洒扫、陈设的畸形人,认为他们假忠真奸、媚惑君主、祸国殃民……

罪犯有误判,太监有忠良。

史上唯一被追认为皇帝的曹操的祖父太监曹腾,便是其中一位。

曹操的养祖父曹腾,一度爬到太后与皇后“两宫”一把手;父亲曹嵩长期连任帝国财政一把手大司农,退休之前当到三公之一的太尉;曹操一生所获得的成就超过祖父和父亲成就的数倍,最终有了自己的诸侯国,国土占帝国疆域的十分之三。

是什么支撑着曹家三代男人,走到事业顶点?

太监祖父曹腾给曹操带来身世之耻,但这却是后人探索曹操性格形成的关键。俗话说“上门看三代”(祖、父、孙),要研究曹操,祖父应该被摆在第一显要位置。

曹操的祖父曹腾身为太监,周旋于外戚、士大夫三权争斗。历经大小政变无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惜身处艰险;亲身经历皇权更迭,侍候六朝皇帝三十余载无甚过差,有着什么样的觉悟和素质才能达到如此境界?作为太监,前后举荐贤能数十位,为国家输送一批得力官员,使得东汉顺帝和桓帝时期出现少有的二十年太平。

是怎样的教育,成就“千古一宦”的极致人生?

曹腾,字季兴,沛国谯郡(今亳州市谯城区)人,约生于和帝永元十年夏五月(公元98年),八岁进宫当太监。恰逢历史上有名的“文章太后”邓绥执政,她是位博学且有着朴素理想的女人。对古典文化的喜爱达到痴迷的程度,不仅要满朝文武学习典籍,太监、宫女们也要有文化知识,还定期考试。着地方官府在民间开办诵经班,一时间,宫中“人人学经典”,朝野“个个辨兴亡”。

曹腾有幸生长在有着如此宏伟愿望的邓太后统治时期,一生经历安、顺、冲、质、桓五帝。从陪读到掌权,坐镇宫禁三十多年,数次在关键时刻立下大功。

曹腾能做到这般,离不开两个字——学习。

不仅曹腾,其他有见地的太监也一样,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如曹腾的恩师太监蔡伦发明了造纸,受宠的太监唐衡善调治香料,太监赵忠还是建筑名流。

公元120年,曹腾进宫十五年。身材和相貌都没有优势的他,却以学识与德行以及业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