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天下-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经费困难,蔡元培就通过熟人四处去拉赞助,林铄就是这个时候认识了这位后来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出于对这位“北大之父”的尊敬,林铄给了爱国学社很大的资助。

爱国学社由于学风zi you,加之从ri本回来的吴稚晖等人鼓动,渐渐成了国内第一个“革m团体”,这些人以《苏报》为根据地,不断地鼓吹“排满革命”,章太炎在《驳康有为论革m书》中公然骂光绪皇帝为“戴湉小丑,不辩稻粟”,鼓吹“非得革m,不可不革m”;而邹容在《革m军》中更是鼓动“杀尽满人方罢手”,从南洋陆师学堂退学的章士钊则在报上说革m就是“杀人主义”。

结果《苏报》被查禁,由于事先租界当局通风报信,《苏报》案主犯纷纷藏匿或是跑到ri本,最终只捉到了自投罗网的章太炎和邹容。清zhèng fu想把章太炎和邹容引渡受审,预判了两人“斩立决”,可是租界当局不准。

最终《苏报》案成了晚清史上颇为奇特又很有代表xing的一个案件,这是以一国zhèng fu为原告,以本国国民为被告,由设在租界的中外联合审判机构“会审公廨”共同审理的特殊官司。

最终章太炎和邹容两人以诽谤罪被判处三年和两年监禁,经过长达十个月漫长的审判过程,国人从案件的审理中见识到了什么是言论zi you和思想zi you。

《苏报》案的审理还彻底的把满清朝廷的虚弱本质暴露无遗,章太炎和邹容两人一举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自此,不管懂不懂得“革m”的人都以谈论“革m”荣,反正也不会杀头,套用鲁迅先生写的一句话就是“连阿q都要和假洋鬼子争一争革m的资格”。

这起案件剥去了满清朝廷最后一块遮羞布。

蔡元培在《苏报》案后躲到了青岛,爱国学社被迫关闭,爱国学社的学生分成了四拨,一批进了林铄创办的上海商船学校,一批去了ri本留学,一部分人进了马相伯开办的震旦学院。其后由于天主教会想把震旦学院变成教会学校,学生们选择了退学,跟着马相伯重组复旦公学。对于这个后世著名的高校,林铄决不会放弃这个绝佳的沽名钓誉时机,由他提供场地和部分资金,复旦公学在杨树浦原来陈益如试种烟苗的农场开学,林铄和张謇成了复旦公学的主要出资人。

爱国学校剩下的最后一批人搬到了公共租界的余庆里,继续革m。

从ri本回来的“横滨暗杀团”成员杨笃生、苏鹏、何海樵等人也移师上海,与他们会合,他们要组建规模更大的“上海暗杀团”。

蔡元培在青岛躲了几个月后又回到了上海,这位清朝的瀚林现在成了个彻头彻尾的“革m者”,在他的鼓动下,原来爱国学社的张继、王小徐、孙毓筠、刘师培、章士钊、钟观光俞子夷等人都加入到暗杀团中,蔡元培还给暗杀团起了一个比较好听一点的名字――爱国协社,蔡元培成了暗杀团的领袖。

暗杀团成立,杨笃生、张继、何海樵、周来苏等人前往běi jing,准备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刺杀慈禧。

可惜,这帮人在běi jing呆了半年,却连慈禧的影都没见着,西太后本就深居简出,即使出行,也是一大帮仪仗护卫,哪容得上闲杂人等凑到近前。眼见川资告罄,一行人只得打道回府,返回上海。

随后暗杀团又在江宁谋刺新任的军机大臣,正在江南巡视为北洋新军捞钱的铁良,也是无功而返。

这回,他们把目标对准了在上海租界当寓公的原广西巡抚王之chun。

王之chun在当时被称为头号卖国贼,他为了镇压广西民变,不惜引法军入桂,而且将广西的铁路路权和采矿权全都卖给了法国。王之chun因国人的抗议而被朝廷免去了广西巡抚一职,但还不甘心。

《苏报》案的始作佣者也是这个王之chun。

1904年11月19ri晚,位于上海闹市的金谷香蕃菜馆,象往常一样热闹、嘈杂,忽然一个衣着讲究的胖子在穿着青衫的仆从护拥下,从二楼匆忙跑下,抱头鼠窜。

一行人逃出了餐馆大门。

“狗贼,哪里跑!”突然,门前的路人间冲出一位壮汉,一把抓住了正在逃跑的胖子身上的马褂,右手的枪口顶住了胖子的脑袋。后边的随从傻了眼,那胖子双腿一软,似要跪地求饶。

“卖国贼,我现在代表四万万中国人对你执行枪决,去死吧!”壮汉一声高喊,随后扣动手中的枪机。

金谷香门前的路人吃惊地看着这一幕,有人认得那胖子,禁不住叫好:那不是王之chun那个国贼吗?该杀……

咔!

枪声没响。

哑火了?开枪的好汉意识到出了点问题,抽回抓着王之chun的左手拉动枪机,上膛之后,再扣,还没响!

已经闭上双眼等死的王之chun终于醒悟过来,挣脱了那好汉的控制拼命向自己的马车跑去。“救命啊!”王之chun钻到马车底下大声呼救。

王之chun的手下也反应过来,一拥而上,把好汉按到了地上,那支破枪也被夺去。

大批印度巡捕闻讯而来,口中的哨子声响成一片。

好汉被巡捕们带到了巡捕房,巡捕带着王之chun及其随从进到金谷香指认刺客的同伙,同来的暗杀团其他人混在人群中弃枪逃走。

刺杀虽然失败,但开启了革m党暗杀的先例:汉jiān国贼,人人得而诛之!

拿着那把破枪指着王之chun的好汉叫万福华,一时成了人们称颂的英雄。

章士钊是自投罗网。

万福华被捕,他去到巡捕房探望,对于位于四马路上的公共租界总巡捕房,他倒也轻车熟路,当初《苏报》案时,他没少去探望在关在里面的章太炎和邹容。

但他根本没想到这次跟前次不一样。

《苏报》的时候,英国总巡捕认为爱国学社的反清演讲宣传是合法行为,公民的言论是应当受到保护的。当时巡捕房对这些革m党可以说是睁只眼闭只眼,你就是从他面前走过,也只当是没看见。

章士钊以为这次还和上次一样。

但这次真不一样。

万福华手拿凶器,持械杀人,这可是严重的刑事案件。

万福华是条好汉,声称刺杀王之chun完全是出于个人义愤,对于王之chun指认的同伙概不承认,余话绝不多说。

巡捕房正因万福华不开口,追查无门,但王之chun指认还有同伙,正在发愁。

章士钊一大早就自动送上门来。

巡捕们立即扣押了章士钊,随便一问,章士钊随口就说出自己住在庆余里8号。

章士钊自己的住处藏着章太炎、邹容的《革m军》和刚刚印刷出来的陈天华所著《猛回头》、《jing世钟》等数千册,他有自己的苦衷,但却把暗杀团的总部说了出来。

捕头根据章士钊的回答;派华捕和红头阿三共五人;到馀庆里核查。

于是住在余庆里的暗杀团成员除杨笃生一人跑了出来,其余全部被捉,其中还包括刚从湖南跑出来的华兴会首脑黄兴。

好在租界当局和大清官员不怎么沟通,王之chun虽然向上海道袁树勋检举这些被租界当局捉住的革m党,袁也曾向租界当局交涉过要引渡这些革m党受审。好在这些党人吸取了《苏报》一案的教训,大都用的是假名。

租界当局没有发现这些人犯有前科,所以袁树勋也没怎么放在心里。

逃出来的杨笃生去找蔡元培设法搭救同伙。

 二十、光复会

蔡元培等人刚组织起光复会,其成员包括上海暗杀团成员和浙江的陶成章、龚宝铨等人,不料没过两天,其成员一小半被捉进了巡捕房。 /

光复会一成立就出师不利。

在上海的革命党蔡元培。杨笃生、蔡锷、林长民等人设法疏通关系组织营救,让林铄生气的是他准备送去ri本学习军事的两个预备军官生蒋承越和陶德尧不知怎么也被巡捕一起捉了进去。

由于万福华一口咬定刺杀行动系自己一人所为,而其他人又矢口否认,租界当局首先把与此案无关的郭人漳、黄兴、刘揆一、陈天华、张继等人释放,可笑的是给黄兴作担保的是上海道台袁树勋。

黄兴因策动湖南起义因泄密而被悬赏通缉。

但他编造的身份叫李贵芝,是江西巡防营统领郭人漳的随从。

郭人漳和黄兴一起在ri本参加过抗俄义勇队,回国后因为祖荫而当上了江西巡防营统领,暗杀团出事那天正好来上海办事,到余庆里找同窗好友杨笃生叙旧,那巡捕房的人才不管是不是大清的军官,也被一同带进了巡捕房。

郭统领只好自认倒霉。

被抓的人里面最危险的就数黄兴,若被认出恐怕只要移交给清zhèng fu就会被立即正法。

在审讯时,郭人漳自告奋勇,说这人是我的随从。

杨笃生去找到寿州知县自己湖南的同乡龙漳,这位大清的知县却同情革m党,找到袁树勋为郭人漳作保,袁树勋也没多想,就给租界方面打了招呼。

我大清的军官怎么能是革m党呢?

有袁大人担保,租界方面很快放人,黄兴跟着郭人漳后面有惊无险就走出了巡捕房。

其余被捉的光复会成员陆续都被放了出来。

万福华被判十年监禁,被牵连的周来苏以“妨害治安罪”被判入狱一年半,因为抓他的时候从他身上搜出了一把手枪。

林铄手里举着本花名册在训斥被放出来的蒋承越和陶德尧,租界的华捕基本都被林铄买通,见这两人说是栋军水师营的人后,怕此事与林铄有什么牵连,就把光复会的花名册藏了起来,然后送到了林铄手里。

蒋承越和陶德尧被取消了派往ri本留学资格,林铄怕这两个冒失鬼到ri本后在革m党的鼓动下又惹出什么事来。实际上两人无辜得很,他们两人被王老师派去找杨笃生取一本资料。杨笃生从一本ri本出版骗子书中发现了传说中的“炼金术”,饱受经费困扰的革m同志们深受鼓舞,王老师让他们把书取来,准备按照书上的方法做实验。

王老师就是王小徐,这位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专业是电学物理,现在商船学校任物理教师,也被蔡元培鼓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