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翔-第8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宋军刚刚收复开封府的时候,杨炎就命人清察户藉,将汉人和女真人都区分出来,实际也就是为现在做准备。由于资料齐全,又有潜伏的职方司人员帮助,因此很快就基本察清楚了。

于是杨炎下令,先将所有女真贵族的产财没收,家里的钱财物资全都充公,房产封存,家眷人员全部集中起来,指定地方居住,并由宋军严密看守。雇农佃户全都解除雇佣关糸,恢复自由身,而他们的田地也暂时由原来的雇农佃户继续耕作,在今年田地所得也归雇农佃户所有。至于明年如何,再另行通知。

雇农佃户大多都是汉族人,女真贵族对他们的要求也十分苛刻,平时挨打受骂都是家常便饭。因此宋军将女真贵族抓走,他们也十分解气,而且田产也都分给了自己,虽然只有一年时间,也都非赏高兴了。而失去了钱财和田产,女真贵族也没有了捣乱的资本,又被严密看管,不用但心他们再翻起什么大浪来。

当然这个决定可不是杨炎一个人做出的,而是经过了赵忱、韩彦直、王炎等人的认同,一方面是在非常时期,必须非常行事,以铁腕管理,另一方面,现在大宋的财政紧张,没收的钱财物资正好可以充为军用,也是为大宋缓解一下财政压力。

同时还有一个有些难以令人启齿的理由,那就是大宋注定是要迁都回汴梁的,一但迁都,那么所有的官员也都要搬到汴梁来往,到了那时皇帝是有现成的皇宫可以仡,但其他官员及其家属需要安置住处,现在的汴梁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又不可能把百姓赶走,因此就只好拿女真人来开刀,空出的房产暂时封存,也就是为了日后分散给官员们居住,反正是抢得女真人的,谁心里也没有负担。

如韩彦直、王炎、李显忠也包括杨炎,都先下手为强,趁着这个机会,以经为自己选好了一处府邸。这一点私利可也还是允许的。

※※ 支持原创 ※ 《宋翔》首发于 ※ 支持正版 ※※

就在这时,从北方传来消息。蒙古的成吉思汗铁木真以经扫平了西辽,杀死了乃蛮王子屈出律,得知这时金国以经遭到了重创,立刻留下博尔术和赤老温驻守西辽,自己率领大军返回蒙古,也准备对金国发动全面进攻。哲别和速不台的一万先锋人马以经与木华黎汇合了。

杨炎得知以后,不禁又惊又喜,有了蒙古军的全力从北方进攻,击败金国的把握就更大了。不过一但宋军的步伐跟不上,让蒙古军夺取了燕云、乃至河北之地,可也是一个大麻烦。于是杨炎立刻命人用八百里加急将这一消息,连同自己的担心传回建康,

差不多是在一个多月之后,朝廷终于传来圣旨,下令杨炎继续北伐。而和圣旨一道随行的,居然还有杨炎的家眷,除了流苏和赵倩如之外,其余几位夫人和她们的子女都赶到了汴梁。

原来赵忱回京之后,朝中为是否继续北伐又进行了一番争论。韩彦直和王炎坚持认为应该继续进军,彻底收复失地,完成北伐,但赵汝愚和范成大则认为,现在大宋的财力不足。根据枢密院的估算,按杨炎的计划,完成北伐还需要三千至四千万贯左右的钱财。以大宋目前的财政能力,今年的春秋两税,再加上总经制钱,大约也只能在二千五百万至三千万贯之间,一但大宋再有别的意外发生,恐怕就难以应付了。因此最好还是缓一缓为好,那怕只是缓一年时间,也能容出一些回旋的余地出来。

而就在双方都争执不下的时候,杨炎发回来有关蒙古的消息和自己的担心都传到建康。

赵汝愚一见,立刻就改变了意见。他是熟知史事的人,当然知道,杨炎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虽然宋蒙之间达成过协议,但当初大宋与金国不也达成了共同灭辽的协议吗?结果灭辽之后,金国立刻就反脸不认帐了,协议有没有用也是要靠自己的实力才行。

当然现在大宋的实力远非当年与金国联盟时候所能比,但想让别人把到口的肥肉再吐出来,任何时候也是非常困难的。说不定就此和蒙古反目成仇也未必可知,在赵汝愚看来,蒙古和金国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不讲信义,只知武力的蛮夷之辈,并不值得信任。但大宋不能在金国未灭之前,又惹上另外一个强敌。少些不必要的麻烦还是好些,因此现在咬牙也要把北伐进行到底。

有了赵汝愚的赞同,事情也就好办多了,朝廷立刻就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而赵倩如得知以后,也打算把家里都迁到汴梁去。对这一点,赵忱到没有意见,反正早晚都是要搬去的,而且让杨炎在汴梁早点安家,也好用心打仗。

得到了赵忱的允许之后,赵倩如立刻开始安排,相然建康这边也不能不留人,于是决定让流苏、林姹紫、林嫣红、叶沐雪和她们的子女首先搬过汴梁,赵倩如、严蕊、铁成林、谷雪萍还留在建康。

 一零四攻占乌沙堡(上)

这一段时间以来,蒙古军主将木华黎的心情一直不怎么好,因为宋军在中原、山东的战场上,连连取胜的同时,蒙古军的进攻势头却陷入了低潮中,自从在攻克了桓州之后,蒙古军的进军就一直不是很顺利。 

这主要是因为蒙古军改变了以往那种劫掠战术,而是以占领为主要战略目地,这样一来,过去蒙古军那种机动灵活,来往如飞、侵略如火、迅如雷霆的战术施展的余地就不大了,相反当木华黎分兵两路,对宣德府和临潢府同时展开进攻的时候,都遇到了金军坚守城池,或是在险要路口下寨拒守,因此必须与金军展开阵地、城防的争夺,这方面可并不是蒙古军的擅长。

而且即使是金军有出战的时候,也都是背依坚城,迫使蒙古军只能与金军展开正面交战,无法进行两翼的迂回包操,分割围歼等战术,因此尽管蒙古军的士兵个个骁勇善战,将领也都有卓越的指挥能力,但在正面阵地的争夺中,比拼的还是双方的整体实力,何况金军也并不是一群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

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目前蒙古军的兵力不足,木华黎手下一共才只有三万多人马,而且其中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两万多人,这么单薄的兵力,用来强攻城池,打阵地战自然是不够的,因此蒙古军的进攻也是屡屡受挫,两条战线都陷入了僵持之中。

不过蒙古军在对金国的战斗中,也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起,如果要是去问与蒙古军战区相离最近的毕再遇,他一定会对蒙古军赞扬有嘉,因为只有三万多的蒙古军居然牵制住了十余万金军的兵力,这还能说作用小吗?可以说如果没有蒙古军的牵制,毕再遇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在北方战场打开局面。只可惜这种作用可并不是木华黎所希望的结果。

而就在木华黎觉得一筹莫展的时候,铁木真攻破了西辽,杀死了乃蛮王了屈出律,回师蒙古的消息也传到了桓州,同时蒙古军的先锋人马,甴哲别和速不台率领的一个万人队也到达桓州,与木华黎会师。

几个人见面之后,先互相介绍一下彼此战斗的经过,听到哲别和速不台说起蒙古大军进攻西辽,一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过程,木华黎就显得十分惭愧,道:“是我有负了大汗的厚望。大汗将东方的重任交给了我,但我却没能做到让他满意。实在是愧见大汗。”

速不台安慰道:“木华黎,你不用自责了,其实这也不能全怪你,而且这里的战事经过大污以经知道了,你选择的策略是正确的,如果要灭掉金国,就不能按能我们过去在草原上打仗一样,攻下一地之后,抢完就走,必须以占领城市为主要目标,而且你以经尽力了,毕竟大汗留给你的兵力太少了,做到这一步,以经很不错了,如果换了是我们,也必毕能有你做得这么好。”

听了速不台的这话,木华黎心里才有些安心,至少铁木真肯定自已的方向是正确的,而且自己的人马太少也是事实,要知道金国在北境一共云集了二十万大军,而宋军仅仅是一个战区就有十余万大军,更不用说在南方聚集了数十万大军的庞大兵力。

这时哲别也道:“大汗派我们来之前,也告诉过我们,虽然现在我们的战略变了,以永久占领城市为目地,但在作战方式上,还是要灵活运用,并不能一味强攻城池,那可不是我们蒙古军的强处,因此我们还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只要把金军都杀光了,城市自然也就归我们所有了。这次我们进攻哈喇契丹,也攻下了不少城市,但真正强攻的,并不多。”

木华黎怔了一怔,忽然眼前一高,立刻恍然大悟过来。也明白自己在前一阶段的失误在那里。

因为蒙古军改变了战略目地; 以占领城市为主要目标,因此木华黎在不知不觉中,也陷入了一个误区中,认为一定要攻取了金国的城市才算是达到了这个目地,才一攺过去蒙古军灵活多变的运动战术,对城市发动强攻,而这一来又恰好正中了金军的下怀,可以死守城池,拒不出战。而攻城又不是蒙古军的强项,因此战局就陷入了疆持。

而铁木真的建议正好点醒了木华黎; 永久性占领金国的地方,并不是一定就要去强攻城池,战略虽然变了,但在战术上,还是应该继续坚持蒙古军以前灵活的方式,发挥蒙古军擅长野战的优势,将金军引出城来决战,只要能够消灭掉金军的有生力量,那么无兵可守的城池自然就归蒙古军所有了。

木华黎本来就是聪明人,只是当局者迷,一时陷入了误区中还不觉得。现在醒悟过来之后,立刻就知道下一步该怎样做了,因此立刻与哲别和速不台两人商议下一步进军的计划。

就在这时,耶律阿海和耶律秃花兄弟来见木华黎,向他推荐一名叫做移剌捏儿的契丹人归降蒙古军。原来移剌捏儿与耶律兄弟相识,精通武艺,很有见识,而且他为人颇为豪爽,在乡里很有人望,因为仇恨金国灭辽,因此拒不仕金。这次蒙古军进攻金国,于是在耶律兄弟的劝说下,带着百余名乡里勇士来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