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翔-第5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昌等人也纷纷举行婚礼或是即将完婚。因为杨炎部下的将领大部份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以前是因为战事紧急,婚姻自然都顾不上别的,现在终于太平了,于是都忙着各自的婚姻大事。而女方大多都是惊燕军的将领,这也是杨炎部将的一优势条件,因为他们与惊燕军接触的时候最多。

赵忱一面下旨,在钟山脚下,选圵修筑书院,一面又下诏,请吕祖谦、陆九渊、陆九龄、张栻、朱憙等人来建康。令发出之后,果然整个大宋都为之震动,学者都纷纷称赞皇帝的这一举动。被邀请到的学者几乎都欣然应诏而来到建康。

这些人到是未必都愿意出来做官,但那一个不希望自已的学说能够被朝廷接纳,而传遍天下呢?建康是现在大宋的国都,如果能够在建康开课授徒,对于宣传自己的学说,甚至是用自己的学说走影响朝廷,都是大有益处的。更何况,这一次朝廷几乎将大宋所有知名学者全都邀请到了,如果自已不去,而被别人抢了先手,岂不是吃了大亏吗?因此每人都带着自己的弟子,陆续赶到建康。

因为钟山书院刚刚开始修建,因此赶到的人都暂时先安排在馆驿中居住。赵忱派出陈亮接侍,而随着吕祖谦、陆九渊、陆九龄、张栻、朱憙等人陆续赶到建康,每个人都带来不少弟子,馆驿显然以经容不下了,赵忱只好在建康拨出一所大宅院,供他们暂时居住。其中吕祖谦、陆九渊、陆九龄、张栩、朱憙、陈亮六人的待遇最亮,张栩、陈亮本来就是朝廷的官员,对其他四人也都受于正五品中侍大夫的官阶,享有同级的奉禄,而且各自有专用的讲学场所。

等人都到齐了之后; 赵忱在皇宫中召见众人,并说明建立钟山书院的用意,保证只要不触犯朝廷忌讳,是不会干涉书院的任何事务; 而且自已不会偏向任何一家学派的态度。同时书院的教学项目; 课程安排、各项制度也都由六人商议决定; 然后呈交朝廷审阅。也使应诏而来的学者安心了不少,他们最但心的就是怕朝廷会干涉自己的学术主张和教学,因此纷纷赞扬皇帝圣明。

虽然钟山书院并未正试开张,但有了场所之后,众人也都以经开始招徒讲课,并且彼此之间也为宣扬自己的学说,展开了争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里,朱熹就和两陆连继展开了两次讨论,前来傍听,观看的人数计千计。连建康附近的读书人都蜂拥而至,盛况空前。

而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梁克家和洪适这时却有苦说不出,因为事情的发展早以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控制范围了。

不过也拜这次学术盛况所赐,众臣的吸引力暂时都被扯开。杨炎的耳目也清静了不少。职方司的机构组织以经基本完成,各项工作也陆续开展,金国的各种消息也陆续传回大宋。但现在主要的俱体事务都由周信和赖文政等人付责,只是按期向杨炎报告就可以了。

而现在杨炎另有重任在身,那就是赵忱要他拿出一个军制变革的方案出来。因为从北方传回的消息看,金国也在采取各科措秩,逐渐恢复国力。甴于在南侵时,金国本土没有受到什么破坏,所以在最初的两氵年里,金国的国力增涨一定会快于大宋。因此为了防止金国再度南侵,军制变革也迫在眉捷。现在不仅是杨炎,就连曹勋、高震、毕再遇都在建康,而且还有杨沂中这位老将也在。正好可以一起商议,拿出一个初步的方案来。

因此杨炎这些天来一直闭门不出,潜心思考。当然也少不了陪伴娇妻,逗弄女儿。其他妻妾也都趁着这个机会,尽心尽力伺候杨炎,都希望能够为杨家怀上一男半女。因此每天家中都其乐融融。

自从上一次和赵月如、赵倩如来了一次一龙二凤之后。虽然当时赵月如声明,以后绝不许再有。但这种事情有了第一次就不愁第二次。过不了几天,经过杨炎软磨硬泡,半带强迫,加上两人也是怀孕心切,终于半推半就,又让杨炎达到了三人同床,大被而眠的愿望。

赵月如和赵倩如本就情如姐妹,加上也都深爱杨炎。几次和杨炎同宿之后,到也慢慢习惯,羞溉渐去,索性也就放开心怀,尽享闺房之乐。只是盼望能够早些怀孕。

这一天晚上吃过了晚饭,杨炎正在书房和赵月如、赵倩如讨论军制变革的问题。忽然杨全匆匆忙忙进来,道:“相公,夫人,现在陈丞相在外面求见。”

杨炎怔了一怔,忙道:“我亲自去迎接。”

( )

 十七立后(上)

杨炎一面起身向外走着; 一面还想; 陈俊卿突然来找自己; 有什么事吗? 杨炎和陈俊卿平日里并没有什么来往,自然也不会有多少深交。而且他也知道; 陈俊卿对自己的态度始终有所保留; 不过好在一直都能够秉公而断; 在抗金大局上; 也比较支持自己;比起那些无中生有,刻意中伤的官员要好得多。因此他也对陈俊卿的人品和公证十分敬佩。

想着想着; 杨炎以经来到了门囗; 见了陈俊卿; 立刻迎上前,一躬到地; 道:“丞相一向可好,光临府中,真使在下陋宅蓬荜生辉啊!”

陈俊卿点点头,也还了一礼,道:“不敢当,杨驸马可好,老夫来得冒昧,还望恕罪。”

杨炎忙道:“丞相说那里话,这里不是讲话的地方,还请丞相到厅中落座奉茶。”

说着,请陈俊卿来到厅中落座,早有从人奉上茶来。陈俊卿接过茶杯,喝了一口,然后又放下茶杯。杨炎这才又道:“不知丞相今日到我府中,有何见教?”

陈俊卿点点头,道:“不瞒驸马说,老夫确实有件大事,来找驸马商议,不过……” 他左右看了看,又道:“不知道两位公主此刻是否也在府上,如果也在,还请来一见,老夫想当面一并说出。失礼之处,还请驸马见谅。”

杨炎更加莫名其妙,不知陈俊卿这是有什么事情。到别人府中求见主人的妻子,自然是很失礼。不过陈俊卿己是年过七旬,是杨炎的祖父一辈,又是当朝宰相,这么做必有道理。因此杨炎虽然心有疑虑,但还是把赵月如和赵倩如叫了出来。

两人出来之后,陈俊卿先给公主见礼告罪,重新落座之后,道:“公主、驸马俱在,老夫就直话直说了吧。皇上以经成年,然而久未立后,犹如屋中无梁,岂可中道而废人伦。只是我等皆是大臣,不便深劝。但公主和驸马都是皇上的至亲,为江山社稷计,请劝皇上早日完婚立后,以安天下人心。”

皇帝的婚姻往往都带有很大的政治因素,尽管大宋立国之后,对外戚控制得一向十分严格,但能于皇帝联姻,依然有极大的政治利益,由其是赵忱现在还是单身皇帝,嫁给赵忱的女子很可能就被立为皇后,对特别是一些豪族大户,也是提高自己家族政治地位的一个途径。因此以有几个大族都以经开始上下活动,行走门路,希望能把自己家族的女儿送入宫中去,隐隐己有竞争之势。

而对于陈俊卿这些朝中的大臣来说,希望皇上早日完婚,不仅是为了确立皇后,安定人心,而且还是为了能够早日生下皇子,使皇室血脉能够延续。尽管赵忱现在还非常年轻,很可能会在皇位上坐许多年,但现在不仅没有皇子,连兄弟也没有一个,一但有个闪失,连个继位的人都找不到。因此为防止意外发生,还是尽快有皇嗣为好,那怕是暂时不定太子之位,但至少也有几位合法的继承人。

其实在此之前,陈俊卿等几位执政大臣以经多次上书提醒赵忱,尽快完婚,确立皇后。但赵忱对此总是不作答复,有一次被陈俊卿当面提醒,也只说了一句:“此乃朕的家事,朕自有主张,卿不必多言。” 因此陈俊卿也没有办法,也不便再深劝下云,大臣们又商议了好几次,觉得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最后只好托陈俊卿来找杨炎和赵月如、赵倩如,请他们出面,劝劝皇上。

杨炎听完之后,也觉得能够理解大臣们的心理,同时赵忱也确实到了该完婚的年纪。不过杨炎和赵月如都没有说话,只是看着赵倩如,因为虽然都是皇亲,但只有赵倩如才是赵忱的同胞姐姐,所以现在对这个问题,只有她才最有资格发言。

赵倩如沉吟了一会,才道:“丞相所说的事情,本宫也知道,请丞相放心,过几天本宫就会进宫去面见太后,转达丞相的意思。”

陈俊卿道:“如此甚好,如此就有劳公主了。”

赵倩如笑道:“都是为了大宋江山社稷,相公们也是一番忠心好意。不过请问丞相,对于皇后的人选,中书的几位相公们是否有确实的人呢?”

陈俊卿略一迟疑,神色有些古怪,道:“到员有的。”说着,从袖口中取出一张纸笺,递给赵倩如,道:“公主请过目。”

赵倩如接了过来,打开一看,脸色也微微变了变,然后将纸笺递给杨炎,道:“你看看吧。”

杨炎接来观看,见上面写着四个女子的姓名,身世,年岁。她们是全州防御史韩启圣的女儿韩秀娥,十六岁;知合门事、国子祭酒谢运安的女儿谢缊,十七岁;吉州刺使杨次山的妹妹杨桂枝,十七岁;翰林学士承旨,吏部待郎吕大焕的女儿吕秀雅,十六岁。

杨炎看完之后,也不禁张大了嘴,久久合不上。

韩启圣是历庆年间名臣韩琦的后人,在韩琦之后,韩家还出过不少名臣,如徽宗时期的宰相韩宗彦,并且常与皇室联姻,可以算是大宋的第一世家。虽然南渡以后,韩家没有什么显赫的人物入朝为官,但毕竟是显赫百年的大族,比那些二三十年的家族底子还是要气派得多,皇室对他们家族也另眼相看,廾分敬重。谢运安是孝宗皇帝谢皇后的内弟,谢皇后是随孝宗一起殉国而亡,因此也颇受朝廷上下尊重,因此谢家也渐成大族。杨次山虽然也差了一些,但也是功臣之后,祖父是为抗金殉国而死,算是门庭不俗。

这三家一无例外,都是大族,但又没有什么实权,官职也都是虚街,到也符合皇后出身的标准,到没什么,至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