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事的身份出任四川宣抚使的。虽然杨炎是这一次入川的钦差大臣,但无论是年纪、资历、官阶,都在王炎之下,因此王炎是无需对他这样恭敬的。
不过王炎对杨炎的恭敬却是发自真心,他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官员,而且一向主张恢复。到了四川以后,一心想着治理好地方,整兵备战,使四川成为大宋日后北伐的西路基地。但到了四川以后才发现,吴氏家族以经在四川根深蒂固,自己又没有虞允文那样的威望资历,虽然身位四川宣抚使,但许多事情都无能为力。对这一次吴曦的反叛行动也只能眼争争的看着毫无办法,连成都都待不住,被迫躲到兴州,连自己也觉得这个宣抚使做待实在是太不称职了。
虽然王炎以前也听说过杨炎的一些事迹,但毕竟没有见过杨炎,接到杨炎但任钦差大臣入川的消息之后,对杨炎的能力还有些半信半疑,也万没想到他入川还不到一个月,先取金州,后取成都,使吴曦的势力大减,硬生生将四川的局面扭转过来,确实令王炎衷心佩服,可不敢轻视杨炎。
因此一接到杨炎的公文,王炎就立刻动身出发。不过现在兴州的战事叫紧,也抽不出多少兵力,王炎只带了三百名士兵,翻山越岭,走小路赶到成都。
听了杨炎的话,王炎有点惭愧道:“钦差大人说那里话,本官虽蒙朝廷信任,受任为四川宣抚使,然而却不能抚顺地方,扫平叛逆,实在是素尸高位,而自从钦差大人虽然年轻,但入川之后,先取金州,后取成都,使吴逆仓皇失色。扫平叛逆,就在眼前,确实令我等汗颜,受我一礼,并不为过。”
杨炎忙道:“王宣抚太过讲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有什么事情,我们先进城再”
一行人进城之后,在临时的钦差行辕中就坐,王炎才道:“杨大人,我从兴州动身时,听说吴曦己在兴元府征调大军,准备来复夺成都,不知现在成都府中有多少人马?大人可有什么良策对付吴曦的大军?”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 )
九兵败如山2
一行人进城之后,在临时的钦差行辕中就坐,王炎才道:“杨大人,我从兴州动身时,听说吴曦己在兴元府征调大军,准备来复夺成都,不知现在成都府中有多少人马?大人可有什么良策对付吴曦的大军?”
这时刘仁先率领的大理人马也以经到达成都,目前杨炎麾下共有人马两万四千多人,但只有杨炎带来的八千人马是精兵,其他的人马在杨炎看来,都难当大任。|不过吴曦将会来复夺成都早己是杨炎预料之中的事情,因此杨炎早就想好了应对的办法。相反如果吴曦不来攻成都,反而会让杨炎感到为难。
听王炎这么问起,杨炎道:“王宣抚请放心,我早己想好应对之策,己命沿路各地方不许阻拦吴曦的大军,一率放行,现在就只能吴曦的大军到达成都。”说着,就将自己的计策告诉王炎。
王炎听完之后也大吃了一惊,沉呤了一会,道:“恕本官直言,驸马这一计虽妙,但非君子所为。还请驸马三思。”
杨炎也苦笑了一声,道:“王宣抚所说不错,在下也知道这一计非君子所为,不过现在金军己打过长江,东南失陷,朝廷己迁至潭州,倘若四川在有闪失,大宋将势必难保。而如今四川内有权臣反叛,外有金、夏二国大军压境,不但要迅速平定叛乱,而且还要仅可能减少杀戳,收降叛军,毕竟吴曦手下的人马都是大宋之兵,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岂能白白损于这样的内乱之中。但想到做到迅速平乱,收降叛军,唯有用在下之法,别无他计。因此从产生的后果由我一人承担。”
王炎又想了一想,也确实没有别的办法了,只好点头,道:“大人此举,也是为大宋着想,如今形势危急,只能行此权宜之计。就依大人之言,不过如来真的产生不利的后果,岂能由大人一人承担,如果朝廷问责,本官愿写大人马共同承担。”
二天以后,吴曦的大军果然抵达成都城下。
※※ 支持原创 ※ 《宋翔》于※ 支持正版 ※※
“轰!”粗壮的巨木如同怒龙一般,撞击在城门上,发出震耳欲聋的一下巨响,粉尘四扬,仿佛连城墙都颤抖了一下。本来就以经是摇摇欲坠的城门,终于吃不住巨力的撞击,“咣当”一声,应声而开。
城门终于被攻开了。
毕再遇站在离城门大约三百佘步远的一座高楼上,这里是信州的钟楼,也是全城中最高的建筑,可以俯视着金军如潮水一般从城门涌入信州城中。
今天以经是第七天了。
城墙外的原野上尸骸遍地,城墙上更是伏尸处处,殷红的鲜血不住添加在以经变得焦黑的血迹上,但现在以经没有人去理会了。自从第一天在城外与金军大战一场之后,宋军就开始紧闭城门,坚守不战。
在随后的六天时间里,金军几乎是不分昼夜,共用了撞车、塔车、蹬云梯等除了火器之外的所有大型攻城器具,以东门为主攻方向,对信州城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猛攻。而且在进攻东门的同时,还对其他三门假作佯攻,以分散宋军的防守兵力。
面对着金军日以继夜的猛烈攻势,毕再遇沉着应战,指挥着宋军打退了金军一次又一次的攻势。毕再遇忙得几乎连城墙都没下过,起初的两三天,还能和张师颜、刘复武、齐大柱等人轮流休息一会儿,到了后来,随着金军攻城愈急,毕再遇也只能不眠不休地在城上指挥,饿了就在城墙上啃个馒头,困了就在城楼的小屋中打个盹,然后继续指挥宋军守城。
经过了六天的猛攻,宋军阵亡近八千余人,除去伤兵之外,现在城中的可战之兵以经不足两万五千人了。而金军的损失同样也不小,以经损失了近两万五千人马,不过孛撒又从纥石列志宁那边调来两万人马,现在还有大约八万左右的兵力,依然保持着对宋军的绝对优势兵力。
而且信州的城墙本来就不怎么结实,历经了金军的反复攻打,东门附近的城墙本来就破损多处,现在以经出现多处塌陷的缺口,有几处的缺口离地面己不足一丈高。好在由于杨炎先前在信州准备十分充份,城中的粮草、军器、物资到还十分充足。
而就在这时,信州城东门的城门己经被金军撞开。
金军的主帅孛撤见了,心里不禁大喜,看来攻下信州就在眼前了。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相比起金军其他几路进军陷入的僵持状态,自己这一路的进攻总算是有了进展。而且攻下了信州,下一步就可以进攻隆兴府,直接危胁潭州的门户。因此孛撤立刻下令,让手下的大将忽里忽斡率领金军全力攻进城中,今天一定要占领信州。
按照一般攻城的经验,只要城门被攻开了,宋军必然会人心焕散,军无斗志,这个时候金军只要再稍稍做一点努力,剩余的宋军就会溃败逃出城去。领军杀入城中的金将忽里忽斡也是这样想的,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先头的人马通过刚刚从撞开的城门杀入城中的时候,就遭到宋军迎头一阵弓箭的袭击,金军猝不及防,立刻被射到了一大排。要不是忽里忽斡躲得及时,险些也被射中。
后面的金军举着盾牌,冒着箭雨,沿着大街冲入城中。
但进城之后,金军才发现,原来沿城墙两则的道路早以经被宋军堵死,金军在城中无法从两侧展开,忽里忽斡只好率领着金军沿着直通城门口的长街向城中冲杀。但在长街两侧的小巷中还有无数的宋军依然在城中依托着房屋,街道继续与金军奋战,顽强的守卫着信州城。
“宋军到是真顽强啊。” 忽里忽斡砍倒两名宋兵,但立刻又有无数的宋军继续冲上来,与金军力战。
毕再遇站在钟楼上,看着在长街上进行的激烈战斗,冷笑道:“以为撞开了城门就可以攻占信州了吗?还早着呢?”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 )
九兵败如山3
原来毕再遇是个有心人,平时和杨炎一起讨论兵法战术的时候,听杨炎说过好几次在城中巷战的经过,他就以经留心。/ 按照通常的惯例,只要攻开城门,攻入城中,就基本算是大局己定了。但毕再遇却发现,按照杨炎的说法,虽然是攻城的巷战,但也完全可以运用到守城就算城门失守,但也可以在城中利用房屋建筑,组成第二道防线,只要士兵的斗志没有尚失,完全还可以继续坚守下去。
在开始驻守信州的时候,毕再遇就发现信州的城墙以经破损得十分厉害,跟本经不起反复的攻打,因此在那时毕再遇就动下了在城中组织第二道防线的念头。和众将商议之后,其他人也都认为可以一试,于是毕再遇一面加强守城,一面也在城中开始布置。
好在这时信州城中的老弱妇幼以经全部散走,巷战到是不用但心居民的安全。因此就在金军主攻的东门,将城墙两侧的道路堵死,只留下长街让金军通行,并且把长街两侧十丈以内的房屋临街的门窗全部用木板封死,房顶都进行加固,同时在每个屋顶之间都架上踏板,可以在屋顶上来回行走。在每条临街的小路全都用刀车,拒木堵住,将离城门三百多步远的钟楼做为守卫长街的终点,也是城中防线的指挥中心。
到了第七天,宋军果然守不住城墙,被金军攻开了城门。毕再遇立刻率领宋军撒到城中的第二条防线继续防守。
虽然杀入了信州城,金军发现情况并不如自己想像中的那么美妙,侧街都有宋军用刀车拒木堵住,只能向前冲杀,长街深达三百余步,但宽度却只有十佘步,宋军只用百余人,就可以守住长街,且战且退。而两侧的屋顶以经布满了宋军的弓弩手,箭矢如同雨点一般,从四面向金军的头上落下,还有宋军用瓦块,桌椅板凳,瓶罐锅盆等物砸向金军,直打得金军头破血流,射死砸伤不计其数。连忽里忽斡头上都挨了两下; 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