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明-第5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纯鸿大喜。
张溥情愿与荆州合作,并试图分享江南的权力,林纯鸿自然欢迎。毕竟,江南人素来骄傲,若张溥等人一味地反对荆州控制江南,江南与荆州势必陷入无穷无尽的消耗之中。
林纯鸿并不介意江南人分享权力,也不会出台类似“苏松籍不得任户部”的糊涂政策。因此,听闻张溥主动寻求合作,林纯鸿令郭铭彦将张溥带至面前。
得悉林纯鸿就在上海,张溥不免吃了一惊,良久,叹道:“早就应该想到江陵侯在江南,剑走偏锋,可不就是江陵侯的风格?唉……剑走偏锋?理应是正道才对,时代变了,情势变了……可叹我等犹不自知……”
待见到林纯鸿,张溥被林纯鸿的年轻和儒雅吓了一跳。
在他的认知中,林纯鸿以武力起家,理应是一介武夫形象,这显然偏离现实甚远。林纯鸿虽然身材高大,英武不凡,但看起来绝非粗鄙的武夫。
两人见过礼后,林纯鸿慨然道:“自哥伦布发现美洲、葡萄牙人泛舟绕过好望角,整个世界的形势已经完全变了。我大明虽然迟了将近两百年,好歹还不算晚,天幸,西铭先生与本候身在了这个大时代!天眷大明,留下了无穷无尽的开拓空间,我等若不奋起开拓,让华夏文明发扬光大,对不起这个大时代……”
张溥对世界大势,倒是有一定的了解,只是他万万想不到,林纯鸿会拿着世界大势作为开门之言,一时愕然之下,只好顺着林纯鸿的话说道:“侯爷逐西班牙、驱荷兰,移岛民至大明境内,召汉民前往南洋诸岛,的确扩大了华夏文明的范围。”
林纯鸿大笑道:“西铭先生过誉了。我大明子民将近两万万,观遍天下,无一国能及。若我等能齐心协力,放眼天下,又有何人是大明对手?西铭先生识大体,观大略,本候心甚慰。”
“侯爷此言差矣!”张溥本来心高气傲,听到林纯鸿居高临下的口气后,心里极为不爽,忍不住反驳道:“华夏文明之拓展,当修王道,令蛮夷心向之,接受我华夏之文明。若单纯以武力拓展,恐怕是舍本逐末。甚至,不尊礼仪,以下克上,以武克文,取乱之道也!”
“哈哈……”张溥言语中不无指责之意,林纯鸿听闻后,不怒反笑,道:“华夏华夏,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故称夏。西铭先生请明鉴,我华夏人穿着世界上最华丽的衣服,吃着世界上最为精美的食物,是不是对蛮夷的吸引力更大?又云,仓廪实而知礼节,有了华服和精美食物做基础,又有西铭先生这样的大才砥砺品行、教化百姓,何愁我华夏文明不会发扬光大?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张溥万万想不到,林纯鸿居然有这般雄心壮志!相比较以往所追求的万邦来朝的盛世气象,这般雄心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张溥一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且听林纯鸿继续说道:“江南能有西铭先生相助,本候觉得,能够让江南的民力充分发挥出来。江南的民力能用上,则西北之乱、辽东之患,不足为虑也。先生所提由江南父母官主导治理模式的改革,本候举双手赞同,唯有一点,怎么改,需要遵照本候拟定的方案。”
林纯鸿此话,无异于同意了他的提议,上海之行,目的已经达到,张溥大喜,问道:“还请问侯爷方案可曾拟定?”
林纯鸿拍了拍手,令张杰夫取出一份厚厚的公文,交在了张溥手中。
张溥记忆力、阅读能力超群,一目十行,看得甚快。
没有任何意外,治理模式的改革,除了组建乡村基层机构外,主要集中在县衙的变革上,与荆州的模式大同小异。
不过,当张溥看到县衙的监察处、安防处等条目时,不由得变了脸色。

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时代(二)
李崇德、彭新这几年并没有闲着,围绕着政府机构的设置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条文。所谓的方案,充斥着大量的依什么法,设置什么部门,职责为何,所任人员需要有什么样的资历、达到什么水平等等。
这些,张溥都没有什么异议,毕竟,荆州的成功案例摆在哪里,大明基层的治理,的确需要完善的机构及能够胜任的人员。
可是,方案中规定,废除刑房,设立监察处及安防处,行使司法权及侦缉权,监察处及安防处直接接受上一级监察、安防部门的领导,与本县县令并无归属关系。
这无异于剥夺了县令的司法权及侦缉权,这样的县令,还是完整的县令吗?
而且,往更深处思考,荆州方面关于县令的人事权、财权有着详细的规定,受到监察处的监督,如此体制之下,县令与荆州境内的各县总管还有什么区别?
张溥犹豫了,开始思索与林纯鸿合作到底值不值。
似乎对张溥的态度早有预计,林纯鸿笑道:“西铭先生不用急着答复,这些都是涉及江南百姓未来的大事,可多找一些人商议……”
……
从上海离开后,张溥一刻也不停留,马上返回了常熟,那里,史可法还在等他。
待史可法看了方案之后,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还有别的选择么?”
此事惊动了钱谦益,他从文山书海中走出,在看过方案后,道:“既然林纯鸿准备先在湖州试行,不妨看看效果。湖州治理若荆州,当然皆大欢喜,咱们还保留了相当的影响力。若湖州陷入混乱,不正是诸位所愿意看到的结果?”
瞿式耜问道:“若湖州地方官及乡绅跳出来反对,我们管还是不管?”
钱谦益大笑道:“自有林纯鸿去头痛,关我等何事?”
堵胤锡刚好也在常熟,看了方案后,叹道:“与其费心费力阻扰,不如琢磨着融入新的体系,在新的体系中,提高江南的影响力。正如一群小孩玩游戏,一个小孩特别强壮,制定了规矩,要求所有的小孩都遵守规矩。别的小孩打也打不过,又还想玩,只能琢磨着苦练技能,按照规矩赢那个特别强壮的小孩!”
堵胤锡的话虽说得浅显,但里面的道理一点也不浅显,让史可法、张溥辈陷入深思之中。
……
这些日子,林纯鸿的心情特别好,张溥等人决定在湖州革新一事上密切配合,仅仅只是一个方面,其余的喜事不少。
“启禀都督,外联司副总管姜淑让所率领之舰队,业已抵达果阿,不日就要返回广州……”
听到这个汇报,林纯鸿激动地站起身来,道:“历时一年半,可算回来了!可曾到过哪些国家?”
“回都督,详细情况,属下不知。姜总管的汇报已经在路上,不日就要送来。”
“好……好……”
一连两个好,正好反映了林纯鸿内心的极度喜悦之情。
这当然是喜事。世界上的文明,从来就是在交流与碰撞中加快发展的速度,从来没有听说过哪种文明能够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中快速发展的。美洲、非洲南部远远落后于欧洲、亚洲及非洲北部,就是明证。
大明要加快发展,就应该与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欧洲保持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即便是战争,也在所不惜。
所以,不管姜老大带来的是战争还是和平,对大明的前景都是好处多多。
正当林纯鸿兴奋难以自已时,王两全、黄渤的汇报几乎同时抵达了上海。
黄渤汇报,宣府的货栈筹建完毕,从宣府至天津的商道业已打通,天津的毛纺工坊正式开始运作。据初步统计,毛纺织品运至江南后,成本足足降低四成三,毛纺织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黄渤还提到,朝廷对他在宣府至天津的运作冷眼旁观,后来见开设毛纺工坊利润丰厚,已经有人在北京开设毛纺工坊。
这点,林纯鸿一点也不觉得意外,甚至,他知道得比黄渤更多:朱由检偷偷下令,由内织染局秘密开设毛纺工坊,赚取利润,以充实皇帝内帑。
北京开设毛纺工坊,条件不会比天津差,还可以直面北京巨大的消费市场,朝廷悄悄地发生了此等变化,林纯鸿当然求之不得。
不怕朝廷求富、求变,就怕朝廷固步自封,一味地阻碍时局的变化。
北方,终于紧步江南、荆州之后,缓慢地踏上了商业化的道路。
王两全汇报,从方城至叶县的钢轨路全线贯通,经历了第一次压力测试。压力测试的结果显示,六匹重挽马可拉动载重三百石的三节车厢,以每个时辰六十里的速度前进,每十分钟发动一列马车,一日一夜的运载量高达四万五千石。
四万五千石?将近三千吨?运输量几乎不亚于一条唐白河嘛!
林纯鸿的脑子里马上映出这个概念。
这当然是理想状态。若钢轨路正式运营,必然南北往返,马车需要错开让路,速度不可能这么快。再说,没有哪个马车站的装卸速度能达到每十分钟发动一列马车。
不过,这种交通输运方式的出现,是划时代的。从方城至叶县,三百多里,五个时辰就可以抵达,若用来运兵,算得上神兵天降!若再算上一天三千吨的运载量,可以允许荆州军承受巨大的消耗,
更何况,货运量和货运速度的大幅度提高,必将带来工坊的颠覆性变化,很多工坊可能因此消亡,更多的工坊将因此而兴起。
一切将是革命性的,林纯鸿对即将到来的变化期待万分。
不过,一想到急剧上涨的铁价,林纯鸿又觉得头痛万分。
随着方叶钢轨路的修筑,叶洛线、洛晋线及洛陕线相继进入铺轨阶段,全大明的钢铁产量极度不足,业已比一年前上涨了一倍有余。铁价的上涨,对荆州的影响极为深远,造船、造马车及军工工坊普遍开工不足,成本上扬,有愈演愈烈之势。
大明境内,铁矿倒是不少,可绝大多数都是贫铁矿,就连大冶,也属贫铁矿之列,只是由于水运方便,伴生铜矿,方才大规模开采。其余的贫铁矿,由于消耗的人力、原材料太多,运输成本过高,开采起来就是亏本的结局。
林纯鸿所知道的富铁矿,就只有琼州府。他还隐约记得,安南的铁矿多在地表,而且多是含铁量高达六成的富铁矿,只是具体在哪里,他也不知道。
不过,现在安南处于郑棧У目刂浦拢虢氚材暇衬诖蠊婺2煽螅峙乱环苷邸J律娲竺鞲痔抵⒄梗执亢枰补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