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豁达人生-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工作需要了解该项工作的性质、任务和方法,供销工作薛廷臣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可以说一点都不了解,更谈不上熟悉了,他需要一段时间的熟悉业务。于是,他跟上马吉副主任跑了两个多月,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才算是对供销联社的工作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因为薛廷臣的副主任职务一直没有免职文件,靳宝链开主任会的时候,总是要叫他参加的,有时候也征求他的意见。因为自己的特殊处境,开始一段时间,薛廷臣在会上不愿意多说什么。以后时间长了,有的时候他也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社里开职工会的时候,靳宝链讲完话或布置完工作之后,一般都要征求薛廷臣、马吉和张仁则的意见。薛廷臣一般都不作任何补充,也不发表什么意见。

就这么在城关供销社工作了一年多时间。

  
 大跃进 '本章字数:5243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30 13:55:00。0'
028 大跃进

一九五八年下半年,城关供销社主任靳宝链被调到城关公社去担任城关公社的财贸部长。靳宝链要走,就要交接手续,城关供销社有三个副主任,其中薛廷臣没有被宣布任何职务,靳宝链不知道他的主任手续该给谁交,便到县供销联社去请示。

县供销联社主任马锡山已经升任副县长一年多了,三区区委书记赵宣华接任了县供销联社的主任。靳宝链到联社请示了赵宣华主任。赵宣华让他把主任的手续交给薛廷臣。就这样,仍然没有下文件,县供销联社也没有来人宣布,也没人找薛廷臣谈话,只是由靳宝链在全体职工会上宣布了一下:“我请示了县联社赵主任,赵主任让我把手续交给薛主任。”就这样,薛廷臣又成了城关供销社的一把手了。

一九五八年,全国各地正在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的决议,贯彻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以及党中央提出的“工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的指示精神。全国各地各部门,都在轰轰烈烈的大干、快上,整个形成了各行各业全面大跃进的新局面。

在大跃进的年代里,在三面红旗(总路线丶大跃进丶人民公社)的指引、感召下,在轰轰烈烈的大干、快上精神的鼓舞下,大通县供销联社当然也要跟上形势的发展,也要拿出大干快上的劲头,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

薛廷臣向来把革命工作看做头等重要的大事,对工作,他自始至终都是认真负责的。在新的形势下,薛廷臣认为:“县联社赵主任既然让我担起城关供销社的这副担子,我就要把工作干好,现在正是大干快上的时候,我也要拿出大干快上的劲头来,以适应大跃进的新局面和新形势的要求。”于是,他就和马吉商量,讨论城关供销社在大跃进期间如何的干法。

薛廷臣虽然没有被文件任命为城关供销社主任,但县联社让靳宝链把他的主任手续交给了他,他就自然而然成了城关供销社的主任了。因此,薛廷臣觉得不管怎么样,首先应该把工作干好,他现在既然是城关供销社的一把手,就应以城关供销社主任的身份来对待工作。副主任马吉是回民,年龄虽然比薛廷臣年龄小几岁,但文化程度却比他高的多,是初中文化。所以,薛廷臣很尊重马吉,凡事都要和他商量。马吉也对薛廷臣很尊重,始终把他当主任对待。于是,两个人在工作中互相商量,共同谋划,两个人挺合得来,团结合作的很好。

薛廷臣和马吉都是脱产的,也都是共产党员。张仁则副主任是私方过渡人员,不脱产,只是挂个副主任的名子,实际工作是第一综合门市部主任,多数时间在第一综合门市部营业。张仁则虽说属于统战人士,但薛廷臣却始终把他当成班子里面的主要成员,尊敬他,重用他,研究工作,总要叫他来参加。但由于张仁则始终心有余悸,开会时他也不发表意见,也拿不出什么主意来。有些事薛廷臣和马吉征求张仁则的意见,他只是随声符合,不拿主意。鉴于此,薛廷臣和马吉也就不依靠他了。有些事情,事先他们两个商量好了,召开主任会的时候,叫他参加知道一下通过就行了。

为了凸显大跃进的成果,薛廷臣和马吉经过研究,成立了一个运输队。

因为城关供销社有从桥头拉货的三辆胶轮车,每辆车有三头牲口,加上还有几匹骑的马。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将运输队编制为四个人。喂牲口的王迎德是共产党员,他们就让王迎德当了运输队的队长。

薛廷臣本来就非常善于学习,面对热火朝天的大跃进形势,他感觉到自己的文化程度和各方面知识都很欠缺,跟不上飞速发展的革命形势,更需要进一步努力学习一些政治、经济诸方面的知识。于是,他就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方针,通过学习,他了解到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停发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军饷,并对陕甘宁边区实施经济封锁。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出现极为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194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毛主席在形容当时的困难时指出:“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但是我们渡过了困难。”

战胜困难来自于党中央和毛主席英明的决策,中央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总方针。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报告,阐明了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正确方针,使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解放区的生产运动取得巨大成绩。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和经济建设。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经过3年奋战,在缺乏生产资金和生产工具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把南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成为大生产运动的模范。全旅吃、穿、用完全自给,并每年向政府交纳1万石公粮,创造了古今中外建军史上的奇迹。

薛廷臣心里想,目前西北的经济比较困难,要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要实现供销系统的生产大跃进,就必须仿效陕甘宁边区的那种做法,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作为城关供销社今后工作的指导方针。

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精神的指导下,他们将食品门市部的糕点加工组改为食品加工厂。不单纯加工糕点,还增加了粉面、粉条、豆腐等加工项目,以比较丰富的食品供应市场。

原来卖牛、羊肉的,是和食品在一个门市部。牛羊肉是随买随卖,卖完了就脱销不卖了。薛廷臣认为这样做不是办法,群众不方便,不符合大跃进的精神。于是,他便准备成立一个牛、羊养殖场,用自己饲养的牛羊来解决牛、羊肉的供应问题,并专门成立一个牛、羊肉门市部。

因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事情,必须请示县联社。县供销联社觉得城关的做法很好,就同意了他们的意见。

取到了县社的同意后,薛廷臣立即召开了全社职工大会,把具体想法讲给大家。为了论证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他让全社职工在大会上对此进行专题讨论,让大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全体职工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办法很好,既解决了牛、羊肉的供应问题,也符合县供销联社提出的发展养殖业的精神。于是,城关社便从银行贷了几万块钱的款,买了七百多只羊、五十多头牛,在青林公社的三岔草原,成立了一个牧场。

为了确保牧场的经营顺利,薛廷臣在全社职工中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和选择,任命了马福奎为牧场场长、马天良当会计,并选了四个放牧员。

牧场工作人员物色好之后,他便将人选报到县联社,经过县联社批准后当即任命。

牧场也买也卖,春天买进,经过夏天育肥以后再卖出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牧场发展很快,最多的时候曾达到两千多只羊,一百多头牛,基本保证了市场牛、羊肉的正常供应,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还给供销社增加了很大的一批经济收入。

为了发展全县的养猪事业,县供销联社派贺进祥、冯彦、孙炎恩和一个兽医到陕西陇县去买猪。并要城关社的副主任也去参加买猪。但联社没有考虑到马吉是回民,后来知道了,就决定让薛廷臣去。

薛廷臣自参加供销工作以后,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经济头脑越来越好。在陇县买猪的时候,他看见那里有养蜜蜂的人,因为蜂蜜供应非常短缺,他就想了解一下蜂蜜的生产情况。于是,他就抽空和养蜂人进行聊天,了解养蜂的方法和经济效益。经过了解以后,对养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即决定办一个养蜂场,以解决蜂蜜供应短缺的问题。

这个想法确定以后,他立即和马吉进行了电话联系,他们两个商量好以后,在那里就买了三十多箱蜜蜂,并在当地雇了一个叫杨赢的会养蜂的人来负责养蜂,又从那个地方雇了两个工人。回去以后就办起了一个养蜂场。

猪买回来以后,薛廷臣要了五十头猪(给城关供销社买的),成立了一个养猪场。养猪场繁殖出来的仔猪,全部供应了农村发展养猪事业。育的肥猪,全部供应市场。

养蜂场办起以后,经过几天的观察,薛廷臣觉得杨赢这个人很不错,就决定让他来当养蜂场的场长。

养蜂场的性质,决定了养蜂场不会有固定场所。养蜂主要是在陕西和四川一带进行流动放养。他给杨赢规定,让他每个季度都要到城关供销社汇报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