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布衣官道-第1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唐禹相比,陈杰对张青云有更多的了解。当初江南省长要履新,张青云和陈杰是竞争对手。在竞争中,张青云胜出,这就一度成为陈杰心中巨大的阴霾。
陈杰在和张青云竞争势利后,接连几次机会他都成功把握,一次机会是他成功履新豫北省省长。这次履新,让陈杰一下踌躇满志起来。
他一扫和张青云竞争失利的颓废心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在他看来,能担任豫北省长比江南省长好了无数倍。
事实上,豫北紧靠京畿重地,可以说是在中央的眼皮底下,的确是容易出成绩。陈杰在豫北省长位置上才干一年多,马上就有可圈可点的表现。
而这个表现,直接让他成功履新江北省委书记的位置,现在的江北已经是中原的龙头了,全中原的物流中心,交通枢纽中心都在江北。
江北依托这个优势,努力的建立全国最具规模的批发中心、服装行业、建材行业的物流大型中转站,一步步的将主动权抓在手中,为把江北省会建成全中原的中心城市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在别人的眼中,苟子清和粟一宵为江北打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陈杰履新江北省委书记,简直就是摘桃子,等于一下坐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陈杰拥有这么好的条件,江北的发展以及他个人的前途几乎都是可以预见的,所以陈杰最近风头很劲,即使在京城,他的风头都劲,很多人都把陈杰当成未来共和国最炙手可热的政治人物看待的。
但是江北的情况究竟如何,究竟怎样,陈杰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江北的深层次问题其实非常多的,尤其是团结问题一直都是老大难。
陈杰不是苟子清,苟子清在江北干了这许多年积累起来的威望无法传递给陈杰。所以陈杰一上任,首先面临的是如果搞好团结的问题,偏偏他一时疏忽没有重视这个问题。
这一步错,就是步步错,一局好棋,现在竟然一下陷入了被动。陈杰此时心情可想而知了,再看张青云一局坏棋,现在柳暗花明,他的心情更是极其难受。
正文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江南的大转机(求月票)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江南的大转机(求月票)
能够见到梁总,张青云心中是非常激动的,本来他以为自己留京也就和罗部长沟通一番,最多也就见见占副主席,没想到留京的当天晚上,他就被告知,梁总要亲自见他。
张青云当然不会知道中原唐禹等人都被要求留京了,而且相比他来说,唐禹、陈杰等人遭受到的待遇简直只能用冷遇来形容。
张青云一路到中南海,被工作人员带领直接去梁总会客室,这一路他脑子都在设想会面的情形。他在用心推测梁总今天谈话的重点所在。
总结这次两会,总体来说是成功的,而中央新班子新领导执政一年,共和国政局平稳,无论是经济发展势头还是其他方面共和国都保持了良好的活力,国内国外对党的新一任班子都是积极评价居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央的压力相对来说就不是很大,但是具体到这次两会,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尤其是中原暴露的问题,更是很明显。
中原地区是梁总寄予了厚望的,中原几省的书记、省长都是梁总精心提拔的年轻一代干部的代表。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党在干部任用方面,干部年轻化方面有所突破。
但是这次中原几省表现得很不给力,这无疑是让梁总面上很难堪,往大了说,这简直就是在扫梁总的面子。
作为中央的核心,梁总书记的权威是非常重要,至关重要的,这涉及到党内的团结和凝聚力,任何破坏总书记权威、让总书记为难的事情,都是在挑战这种权威,同时也是犯大忌讳的。
更何况这次中原的问题,更多的是中原内部几省本身暴露出来的问题。虽然可能有人从中作祟,借题发挥,但是如果本身没有问题,又何来借题发挥?
干部年轻化的问题,在党内一直是争议非常大的。而在现实表现中,年轻干部和老龄干部也是互有优劣,常常难分轩轾。这也无形中让党内推行干部年轻化产生了争议。
干部年轻化行不行?干部年轻化是否是在牺牲稳定,从而造成深层次的隐患?老干部、老同志的经验是不是真就比不过年轻干部的冲劲和闯劲?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难有答案。
这不是某人和某人之间的私人恩怨问题,而是党内两种政治观点的一次大冲突和大辩论。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候,梁总为了坚定的贯彻干部年轻化的决策,这才有了拿中原做试点的动作。
梁总的这个动作,既是一种实事求是,以事实说话的态度,同时也是在用实际行动在尊重另一种政治观点的对立方,让他们看清楚年轻干部的能力和作为,从而用事实来说服他们支持中央的干部制度改革。
梁总的这个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他如此良苦的用心,同时在全国精心挑选的优秀梯队干部入中原,这怎么看,都应该是一场逐鹿中原的好戏,但现实却大大出乎他的预想,可以想见梁总心中的失望。
这些念头,张青云一一从脑袋中划过,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会客室。他进门才发现,梁总竟然提前到了,他慌忙加快脚步,梁远达笑嘻嘻的从座椅上站起身来往前走几步,伸出手来,张青云忙道:
“梁总,晚上好!”
两双手握紧,梁远达笑眯眯的道:“本来是要返程的,我听说你人都上车了,是我们的工作人员把你从车上叫下来的,是不是很意外啊?”
张青云笑笑道:“随时接受中央的新任务我一点都不意外,但是您能亲自接见我,我还是很意外的。”
梁远达哈哈一笑,指了指张青云道:“都说张青云怎么怎么厉害,我看啊,你就是这张嘴最厉害,一开口就说到点上,不容易啊!来,坐,坐!”
在梁远达的虚引之下,张青云坐到了梁远达旁边的位置上,过了一会儿,梁总道:“我跟你说实话,这次不止留你一个人在京城,中原其他有几省的书记都留了。而且我都要见。
但是你是我第一个见的中原干部,唐书记和陈书记几个人,估计在休息室等得够久了,让他们都等着吧……”
张青云脸色微微一变,一时不知道如何应答,他还真没料到唐禹他们也被留在了京城,而且就等在外面休息室?一念及此,他马上觉得自己今天这个风头出大了,别人等了几个小时,而他是进来就见总书记,这样的差别,足够在外面传说很多事端来。
沉吟了良久,张青云道:“中原说起来是一体,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原需要的是良性竞争,我们江南更需要良性的竞争。
说起来,这次总书记您能先见我,我一方面心情很激动,但同时又感到肩上的担子颇为沉重,目前江南在中原几省中排名并不靠前,要想让江南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龙头,势必还需要努力。
但是现在既然是人人都说江南好,这也给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鼓励,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很快就会迎头赶上,在中原地区重新树立我们的江湖地位。”
梁总含笑点头,看向张青云的眼神多了很多赞赏。张青云回答得恰到好处,不仅化解了刚才的小尴尬,而且还巧妙的表示自己明白了中央的意图。
这次中原各省都遭遇到了各种不同的问题,唯有江南省一枝独秀,算是为中原稳住了最后的阵脚。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加大对江南的宣传几乎就成为必然。
但是宣传再好都是虚的,最终还得要靠实力和成绩说话。江南必须要尽快恢复实力,重夺属于它的江湖地位,才能够配得上中央不遗余力的宣传。
而这个任务,就得有张青云来承担,梁总今天约谈张青云的目的就在此!
聪明人之间的谈话总是很顺畅容易的,张青云和梁总之间三言两语,彼此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意。张青云来之前,他曾今一度这样想过,他想过中央有意要树江南的典型。
但是这个念头他也仅仅就敢想想而已,不敢真有此奢念。但现在看来,这个念头还真想对了。
从内心深处说,张青云此时此刻心情是非常激动高兴的。有了梁总的亲自接见,同时有了梁总的力挺,有了中央的全力支持,江南的复苏可以说是指日可待。
说起来,共和国最发达的几个省,像岭南华东为什么会先富起来?说一千道一万,都只是因为政策优势。共和国搞改革开放,他们就走在了最前沿,自然就上了高速快车道。
纵观共和国的改革开放历程,凡属中央决策大力政策支持的地方和行业,发展得都是相当的好。最早的岭南省开放,临港市经济特区。
这直接让临港和岭南省经济起飞,后来,中央又规划华东改革,华东紧随其后马上就起来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兴,东北经济上一个台阶。西部大开发,让西部几个省经济大有起色。
最后是中原崛起,近几年来,中央对中原的支持力度是大大增加,从而也就导致了中原各省的大洗牌。严格的说起来,江南都是在这次大洗牌中掉下来的。
由此看来,在共和国这样的中央高度集权的国家,中央政策的力量是极其大的,可以说是难以想象的大。
现在,中央要将江南树立成为中原的标杆,这一政策如果真能落实,可以想象,在接下来几年,江南将会得到多少的政策倾斜,这对整个江南人民来说,都是福音。
“青云啊,你的心思我知道,你心中是在琢磨怎么狮子大开口吧!”梁远达道,他瞟了一眼张青云,伸手摇了摇,道:“这个我们要严肃谈这个问题,我给你透个底。江南的发展,主要还得要靠江南自身的力量,中央不可能做出明显的政策倾斜,这一点你必须要记住。”
张青云笑笑,点头道:“我记住了,就是又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草吃嘛!”
梁远达微微一愣,也忍不住笑起来,道:“你呀,你呀!我看你就贫嘴吧!我跟你讲,如果到今年年底,江南的工作还没有起色,我把你发配到东北去贫,专门给我抓粮食生产,我看你贫不贫!”
张青云闭口不言,刚才他的话纯属是玩笑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