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烽-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女瞪着灵动的双眼问道:“爹爹,收留流民是不是给他们饭食?”

王允不知此言何意,反问道:“婉儿是不是听到了什么?”

少女眨了几下眼睛神秘的说道:“这是秘密!不过爹爹常说百姓有饭吃就不会闹事了,现在那位高太守给他们饭吃不是很好吗?这样将不会再死人了。”

王允摸着少女的额头无奈的笑道:“但愿吧!”而心中却有一丝隐隐的痛:“若是我亲生的女儿那就更完美了!不过,放心,爹爹不会让你受苦的,不会的!”

尽管封堵了陆路迁徙的方法,贫苦百姓还是想方设法通过海路来到东北。其中商人功不可没,虽然官府在处理好移民后会给这些商人补偿,可是大部分商人在商会的号召下拒绝接受,反而说这是他们应该做的,没有官府他们也没有这样的地位,没有这样好的经商环境,所以做些事报答也是应该。后来在《商报》中,商会会长钱通也开始要求商人们多多为官府办事,为官府解忧。就这样东北的郡府与商人始终都处在一种良性互动中:郡府给予商人优良的经营环境,保证商人赚取适当的利润,商人因此安心经营,并且按章纳税,还时常义务修路、筑城等。

高勇接到圣旨时,整个东北已经平定半年之久。一月末只有少量百姓到达三江郡,但是进入二月,每天都有数千百姓到达辽东,随后被分散到各个郡县。到了四月时,已有近三十万百姓涌入东北安家落户,开始了幸福生活。不过也仅是这一短时间,后来朝廷圣旨发出后,各地流入东北的百姓明显减少,不过能在三个月内增加三十万人口也很不错了。

随着移民涌入,高勇发现每名劳动力五十亩土地并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低税率与和平的环境让百姓拥有充足的干劲,许多壮劳力将这五十亩土地全部种上庄稼还嫌不够,一方面通过农会向郡府申请扩大耕地,另一方面发展互助组织,组成小的团体,八个人种十个人的土地,多出来的两人负责卖粮、买种、维护水渠等工作。这些新情况通过民政部上报到高勇手中,为此告用特地走访许多村镇,了解实际后也觉得每户五十亩并不合适,完全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果树、蔬菜种植率,而且粮食、蔬菜的种植专业化才刚刚起步,农村合作刚刚开始,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于是,经过政务院近半月的大讨论,更因此扩大到官员、社会的广泛讨论。

农会、工会、商会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提高产量、提高收益各抒己见,其中一些商人更提出了高勇所要说的精细分工,他主张农户种植要想着精细、专业发展,不应粮食、蔬菜、果树都种,这样反而不利于统一管理、耕种,无形中增加了成本;而应专注于一种主要作物,比如粮食、蔬菜,再辅之以果树、林木等,达到低效高产。这种论点已经提出即得到广泛关注,许多农会经过研究后决定试行。而经过这次讨论,农村合作机制也得到关注,一些村庄尝试推行。

于是,一股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在百姓自发的领悟中展开了,各种方式、各种想法都得到了尝试的机会。而由此开始,商会也反思现在的商业运行是不是最高效的。不久,以行业为基础的行业工会创立,成为商会的二级组成部分,使商会的权利划分更合理、更细致。

面对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大讨论,高勇一边指导,一边锦上添花,除颁布新法将每户田地标准升至百亩外,还特许农户单独或合作开展鸡、鸭、鱼、牛、羊、猪、马等养殖工作,针对这部分农户使用特批程序,安排到适宜劳作的地区,进行统一管理。以次为基准几大养殖基地成型,其中东沓更是成为日后帝国渔场典范。

四月初,高勇带领苏雪莲、薛兰还有他们的死党赵青启程前往东沓,只留下需要继续上学的薛奉、任霜。宽阔的道路两侧树木郁郁葱葱,远远望去田地上农民正在忙于农事,河水经由沟渠缓缓流进田中。马车奔驰的响声经常将树林中的鸟群惊起,扑楞楞成群结队飞上天空……

半路上,车队在一处比较隐蔽的岔路拐向辽东山中的科学研究院。经过数道严格检查之后,终于进入研究院的生活区,再次看到了那些熟悉的面孔。这里的研究工作进展的比较顺利,黑火yao的研制已经有了很大突破,马钧带领的小组经过反复试验竟制造出了颗粒状黑火yao,这可是制造zha药包的基本原料。

欣喜的高勇当即表扬了他们,并且叮嘱他们要多做实验积累数据,更要注意安全——人的生命最重要。工具方面,根据高勇的要求已经制作出统一规格的测量工具,只等政务院审批后开始推行;而在农具研究方面也有不小的进展,经过改进的农具既省料又耐用,更将当时使用的手工播种机加以改进,讲效率提高三倍有余,即是说同样的时间可以完成原先三倍的播种量!这种播种机只等最后的审核定型,稍后即可投放市场。相信中平四年的粮食产量将会攀上新的高峰。

离开研究院,众人一路南下,于四月末到达东沓。两年前此地与一个渔村无异,可是现在这里人流熙攘,货运马车流水般往来穿梭,上面装载的全部是即将运往青、徐的货物。拥有百十个泊位的码头停靠着各式商船和渔船,码头上搬货的、讲价的、聊天的一派繁忙景象。

五月一日黎明,高勇带着众人来到海边。在海风轻拂中体味大海的气韵,在黎明天空下倾听大海的潮声,高勇忍不住朗声道:“浮云长又消,潮水起复平。临岸观霞晓,踏沙听海鸣!”三位女孩同时发出惊呼,三双美目仰望过来……此时第一缕阳光恰好从海天相接的地方射出,穿透层层霞雾,万丈光芒散落人间!

朝阳霞光中,高勇伸手前指,三女依偎身旁,潮水轻拍海岸,海风吹入天空……

回到城内,高勇请当地的名铁匠打造了一件新奇事物——火锅。初见此物,众人都不知它有何用,只得看着高勇加水、点火,然后放入当时所能找到的全部调味料。不久,锅内水开,高勇将早已准备好的野果、海菜还有螃蟹、鱼虾放入其中,很快开水翻滚中,螃蟹由黑变红,高勇夹起后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众人看到高勇享受的神情再难抑制,纷纷学模学样的做了起来。吃过后均赞不绝口,苏雪莲当即命令到:“哥!以后每年都要到这里吃……吃……”

高勇补充道:“吃火锅!”

赵青刚刚咽下一只小虾便伸出舌头两手扇风道:“不错,又辣又烫,好吃!”

薛兰看到赵青那副被烫到的模样笑道:“青姐吐舌头的样子真好看!”

赵青面露坏笑飞速夹起锅中小虾就要放入薛兰口中:“好,让我看看兰妹吐舌头的样子!”

之后这种火锅在东沓迅速流行开来,成为了当地一道名菜。而最正宗的就是发明者高勇创办的‘渔家海鲜火锅’。凡是到东沓的人都要去这家店品尝原味,随后奉天也出现了‘东来顺火锅’,不过这里主要以羊肉为主,它的后台老板自然是苏雪莲。而后这种火锅也成为许多家庭的必备餐具,冬日里一家人团团围坐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成为当时普遍而温馨的活动。不过,最高兴的却是张飞和典韦还有许褚,这三人没事的时候围坐在一起,左手烤羊肉,右手涮火锅……吃饱之后比武切磋,累了再接着吃……

利用空隙,高勇独自视察了旅顺军港。在这座军用港口内停泊着一艘刚刚下水的最新式战舰。它是船舶研究部根据高勇的图纸以及描述制造出的第一艘四桅帆船,船长三十三丈,船体靠后最宽处六丈,舰桥三层,船体参考了当时的普通船体还有高勇所画的各种后来的船体,近似于现代驱逐舰,不过体形略宽。将横帆与三角帆巧妙的融为一体,采用平衡式梯形斜帆,划时代的水密隔仓,采用桐油石灰密封,铁钉紧固,包括船尾舵、平衡舵以及与现代舰船相近的破浪船首,如此极大的保证战舰航行的稳定性。(注:对于舰船不是很懂,如有错误请指出。)

舰船外侧水线以上的部分安装了防止火攻的防护钢板。此战舰龙骨用木材和钢材混合制作,重要结合部位均是钢制铸件,制作过程由郑浑亲自把关,船体内侧同样采用了钢板加以固定,经过如此加固,船体变得更长、更宽,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和压力,即使在惊涛骇浪中也始终坚固。

船体主甲板分为两层,下层每侧有十个射击孔放置十个巨弩,用来对敌人的有生力量进行杀伤,同时还可以发射火箭;上层放置十部小型投石器,用来摧毁敌方舰只,或者对河岸进行轰击,现阶段主要以投掷油坛进行火攻为主,等到开发出zha药包后将改用密封zha药包作为弹药,攻击力会十分可怕。

每艘战舰可容纳一营士兵(256人),每团拥有四艘该型战船。此外,研究部还建造了三帆快速战舰,这种战船长约十八丈,宽三丈,快速灵活,以近距离弓弩火箭攻击或者登陆敌军舰船为主。同时还利用相关技术改进了渔船、小型海船以及商船。

舰船研究组的一些年轻人甚至提出如果能够彻底解决密封问题和船体加固问题,那么将能建造更大、更坚固、更适合海上航行的战舰。高勇看到这些年轻人如此富于创造精神以及超乎自己预想的表现,心中燃起了强烈的征服海洋的yu望,也许中华未来的海上霸权就掌握在这些年轻人手中!

高勇用自己的俸禄购买礼品表彰了这些敢于提出大胆设想的研究人员,更为他们题写了船舶研究部的训言:海洋也是国土,控制了海洋等于控制了国土,等于控制了海洋包围着的土地,等于控制了世界本身!而强大的海军是这一切控制的基础——海权至上!而后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如何通过星象确定航向和位置的仪器,不过由于高勇对制作这种东西不是很懂,干脆告诉他们大概的原理,让他们自己试验去吧。现阶段依靠当时的技术还是能够完成近海航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