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第6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十一月十五,左慈返回成都。

老道士返回成都的时候,阵容非常强大,足有数百位道士跟随。

其实,这就是宗教的力量,不可小觑。

天下间信奉道教的人数不胜数,而且学识渊博。只是这些人都不慕名利,都选择在山中隐修。但左慈带着王灿给出的条件,将隐居在山中的道士都给挖了出来。不仅如此,左慈还将于吉也拉拢过来,两个人带着各自的寻找的道士进入成都。

王灿看见左慈回来的阵容后,吓了一大跳。

他知道具体的情况后,又询问了关于南华老仙的事情。

左慈摇头表示不知,没有关于南华老仙踪迹的线索。而跟随于吉和左慈前来的道士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同时,左慈带着数百位道士抵达成都的时候,庞德公和司马徽的家眷也抵达了成都,左慈也完成了王灿的任务。

王灿询问左慈如何劝说两人的,但左慈闭口不言。王灿询问左慈不成,又去询问庞德公和司马徽,但两人也是闭口不言。

虽然王灿不了解其中的事情,但庞德公和司马徽的到来,让人欣喜。

不管怎么样,左慈的任务已经完成。

因此,王灿按照和左慈以前的约定,让道教的人在益州传教,并且由左慈和于吉执掌道教,进入已经修建的道院。有了数百位道士聚集在一起,所有的道士就可以综合道家的各个派系典籍,然后编纂出一步旷古未有的道经。

至于道教在郡县传教,需要统一的培训才能去传教。如此一来,这些人既忠于王灿又信奉道教,能够增强王灿的影响力。

相比于武院、医学院、科学院,道院无疑是最轰动的,人数最多。

道院的事情处理完成后,王灿又开始着手处理最后的文院,这是最关键的事情。由蔡邕、庞德公和司马徽一起执掌文院,负责文院的发展。

王灿刚开始接触庞德公和司马徽,没有发现什么异状。

然而,他连续几次接触后,发现没有庞统,也没有诸葛亮,心中有些怪异。

按照荆州传来的消息,诸葛亮在鹿门山学习,怎么会没在呢?

王灿当即询问了庞德公和司马徽,得到的答案是庞统已经游历去了,并不愿意跟着两人一起进入益州。至于诸葛亮则留在了荆州,也不愿意前来益州,两个最重要的人物没在,让王灿难受了好一阵。

好在庞德公和司马徽来了,让王灿颇感欣慰。

十一月二十六,蔡邕、庞德公和司马徽进入文院。

三人进入后,又招募了一些蜀地的大儒,再加上一些跟庞德公和司马徽抵达成都的大儒,文院便火爆的开展了起来。

无数的人想将孩子送入文院,却还得接受文院的考验。

随着文院的运转,成都已经是一个拥有医学、工学、道学、文学、武学等的地方。只要再等几年的时间,王灿相信成都将会成为三国中的第三个圣地,这个圣地绝对不会比颍川和襄阳差,会越来越兴盛。

兴平四年,就这样悄然的从指间流逝。

这一年,诸侯在积蓄实力,准备接下来的战争。

这一年,王灿跨过了而立之年,已经是三十一岁的人了。

益州休整了近两年的时间,将会再一次开启战端。与此同时,北方的袁绍蠢蠢欲动,也开始集结士兵,准备南下攻打曹操。新的一年以这样的开局似乎预示着曹操和袁绍将争夺北方的霸主地位。

P:四更完成,嗯,有点拉快速度了。按照小东的写法, 这一章估计要写成10章的,但想了想,还是快些,所以最近的几章跨度比较大。嗯,有不同想法在可以在书评区留言哦。Ro!

   

第803章 长安的动静

第803章 长安的动静兴平五年,一月下旬。///

天气依旧寒冷,冬雪还未化完。

此时,益州已经开始了战争动员令。王灿召集了六部尚书,又将郭嘉、史阿等麾下的心腹之人招到宫殿中,商讨对策,考虑接下来针对北面马腾的战事。

王灿荡平南方,只剩下北边的马腾和韩遂了。

连续两日,王灿都和麾下重臣商量此事。

第三日,才把事情敲定。

此战,王灿将会亲自率领大军从成都出发前往长安。

大军离开,谋士当中只有郭嘉和法正随行,和王灿出战的将领则是赵云、周仓、裴元绍、陈到、张任、吕蒙、典满、黄叙。至于其余的将领如庞德、徐荣等人则留在了成都,并没有参与此战。

故此,此次出征的将领只有赵云一人是军中的大将。

其余的譬如陈到、张任、吕蒙、黄叙和典满都是年青一代的将领,由此也可以看出王灿并不是太看重此战,否则不会只有赵云一员大将。

二月初五,王灿在成都誓师发兵,离开成都前往长安。

王灿领兵离开,一共带了五万大军。

虽然王灿的兵力并不是很多,但张辽驻守在汉中,王灿路过汉中的时候,可以从汉中抽掉一部分士兵。黄忠和高顺驻守长安,等王灿领兵抵达长安后,又可以借助长安的力量抽调一部分士兵。

故此,王灿表面上只率领五万余士兵离开成都,但真正的实力却不容小觑,至少也得估算七八万甚至于更多的士兵。大军一路北上,抵达汉中后,休整了两日,补给完粮草和器械,然后又继续赶路。

不过,张辽还是留在了汉中,替王灿镇守一方。

随着大军赶路,王灿北上的消息也传了出去。

……

黄忠和高顺知道王灿挥师北上,心中非常高兴。两人已经接到了从成都传来的消息,知道接下来的战事是什么事情。

黄忠和高顺驻扎长安,歇息了近两年时间,早就等着交战了。

战场,才是武将最喜欢的地方。

常言道有人欢喜有人愁,王灿发兵北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高兴。尤其是长安城中有一部分人对王灿是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

这一部分人,无疑是伏完、董承、刘诞和刘范等人。

他们和王灿并无血海深仇,也不是世仇,但是王灿不仅自称蜀王,而且还不让他们另立新君,弄得朝廷威严不在,导致天下大乱,这就是伏完等人愤恨王灿的原因。可惜刘协死的时候没有留下子嗣,否则伏完等人也不至于如此被动。

这一日,国丈伏完以庆贺生日的名义将董承、刘范、刘诞、种劭、王子服、吴兰等朝中重臣邀约到府上,庆贺生日。

这些人都是反对王灿,希望另立新君的。

伏完邀请的人全部抵达府上后,伏府大门紧闭,不让人进入。

大厅中,宾主落座。

伏完坐在主位上,看着堂下的一众朝臣,先是朝众人敬了一樽酒,然后忽的哽咽了起来。他眼眶微红,沉声说道:“诸位,老夫今日假借生日之名邀请诸位到府上,实乃有要事商议。唉,王贼猖狂,不得不如此啊。”

众人闻言,也是纷纷叹息。

伏完深吸口气,缓缓说道:“我大汉传承二十五帝,可现在却国无君主,断了薪火传承。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已经是岌岌可危,大厦将倾!昔日董贼迁都,宗庙被毁,国都被焚,迁都后,又经历连番战事,以至于奸佞篡国,国无君主。诸公,大汉危矣,危矣!”

一番话,说得大厅中的重臣泪流满面,伤心悲恸。

大厅里面,低声哭泣的声音和哽咽声不断响起。

这些人心中悲泣,泪流满面,真不知道是为了自己前途未卜而悲伤,还是为了大汉朝已经到最后的关头而悲伤。

此时,刘范沉声说道:“黄忠和高顺为虎作伥,欺压百官,可恨,可恨呐。”

董承接着说道:“因王灿一人,让天下诸侯尽皆为王,而且袁术那狗贼竟敢称帝,简直是胆大包天。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王灿而起。若非王灿在成都称王,岂会有今日之果。昔日高祖皇帝曾说非刘姓者不可为王,但天下诸侯见王灿称王,非但不讨伐王灿,竟然争相效仿,实在是江山沦丧,道德沦亡啊。”

说道深情处,董承老泪横流。

他和伏完都是国丈,是刘协的老丈人。

如今刘协死了,伏寿和董妃寡居在宫中,又没有子嗣,只能孤独度日,情况凄惨。两人都想到自己遭遇,又想到自己的女儿年纪轻轻就寡居,心中悲从中来,哀伤不已。

刘诞也是眼眶微红,咬牙切齿的说道:“诸公,此次王灿领军北上,势必要驻扎在长安。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趁此此机会除掉王灿,为国除贼。到时候,我们再收降益州军队,以朝廷的名义号令天下诸侯,整饬朝纲。”

董承听了后,暗自点点头。

伏完深吸几口气,平复了内心悲伤地心情,问道:“计将安出?”

刘诞说得慷慨激昂,但心中却没有考虑好诛杀王灿的计谋。他听见伏完的话,顿时憋住了,一张脸也涨得通红。

刘范看见弟弟无话可说,忙解围说道:“伏大人,我有一计!”

伏完又问道:“有何计谋,快快道来。”

刘范说道:“等王灿抵达长安,我们召集大臣在城外等候王灿,到时候我们只需要如此,然后借机麻痹王灿,等降低了王灿的戒心,再行事……”顿了顿,刘范说道:“王灿虽然狡猾,却也猜不到我们为何会这么做,只要除掉王灿,大事可成。”

“好!”

伏完听了后,抚掌称赞。

董承也是连声称好,他和伏完都看着刘范,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那眼神,让刘范感觉非常的不自在。

……

王灿北上,得到消息的不止长安,袁绍和曹操也得到了消息。

只是,袁绍正忙碌着集结士兵攻打曹操,无暇分心。

对于曹操,袁绍心中有莫名的感情,两人从小是穿着一条裤子的好朋友,现在却成了敌人,事情真的是难以预料,而且曹操几乎是袁绍一手竖立起来的。

昔日,曹操在袁绍麾下为官,势力弱小。

曹操想担任东郡太守,袁绍没有丝毫的犹豫就答应了。正因为如此,曹操才能借此机会迅速发展,并且占据了兖州。或许袁绍都没有料到曹操会发展得这么快,眨眼工夫就已经能威胁他,让他坐立难安了。

在袁绍心中,他也期待和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