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要办报,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不能因为我的女司机,就让我开历史的倒车嘛!
苏铭摆摆手,说:“你别急啊,听我把话说完,我说的报纸,是内部报。”
“内部报?给内部员工看的?”南宫说。
“是啊。你看我现在这么大一个摊子,渔业公司、酒厂、动物园、娱乐公司、影视公司、房地场公司,其实严格说起来,连你所在的信息部,都完全可以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科技公司,卢尔人社区,说起来不算公司,但将来我也有安排,下属员工有好几百人,管理上会越来越繁杂。另外,我现在没有进行整合,是为了经营方便,将来时机到了,我会成立一个集团公司,到时候,短时间内员工数量又会激增。”
南宫嫣一边听,一边微微点头。
“做企业一开始拼机遇,中期拼布局,越到后来,管理的重要性就越来越凸显出来。现在企业的老班底都是我带出来的,人数嘛,分散在各个公司里,平均下来也不算太多,暂时不会出现管理上的大问题,但未来就不一定了。所以我想未雨绸缪,在企业的创始阶段,就树立起企业文化,增强凝聚力,在精神上为整个企业找到一个大方向。就像一支部队要有自己的军魂,以后我们家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也应该知道,自己所在企业的魂在哪里。”
听到‘我们家企业’五个字,南宫嫣抿嘴一笑。
苏铭指着电脑屏幕说:“你看,连人家这个组那个组的,都有自己的内部报纸了,咱们也得与时俱进,让每一个员工都明明白白知道,在我们企业里,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奋斗的方向在哪里。”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不过……”南宫嫣半个屁股挨着苏铭的老板椅副手上坐下,说:“要想真正把企业文化树立起来,一份内部报纸还远远不够吧。再说了,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苏铭哈哈一笑,在南宫身后凸出来的那团丰腴处拍了一巴掌,“不愧是电视台的一姐,有眼光。企业文化当然不是一天形成的,办内部报仅仅是第一步而已,现在也不必专门提企业文化,先把咱们各公司的正面新闻、奖惩消息、员工活动放上去,让员工找到一份归属感和自豪感。”(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一十章 内部限量版
一个人想在最短的时间里,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做出一定的成绩来,简而言之就是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是什么?
天赋?智慧?汗水?专注……都对,也都不对。
苏铭看来,要么开了金手指,要么有个好老公或者好老爸。
南宫嫣就是这样一个人,有个好老爸,还有个好老公,这个老公还是开了金手指的,能在几十亿人当中找到这样一个老公,本身就是比金手指还夸张的金手指,这就叫上天眷顾,老天许你一世繁华无忧,还有什么好说的。
有时候苏铭都觉得自己的命还不如南宫嫣,有了个金手指,反而成了劳碌命。
正宫娘娘想要办一份小型的内部报刊根本没有任何难度,苏铭嘴上说除了钱什么都支持不了,实际上怎么可能一点都不帮,这是南宫嫣第一次主动要求并且独立的操作一个项目,无论是出于关心,还是鼓励她的积极性,苏铭在暗中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一路顺利。
南宫嫣自己也很上心,从母校阳川大学找了一群新闻系的学生给她打工,成立一个小型的工作室。
加班加点,一周之后,一份印刷精美的内部报刊样本就出来了。
桃源期刊第一期。
封面的背景是阳川市唯一一家高尔夫球场,在起伏连绵的绿地之上,苏铭穿着马裤长靴,带着骑帽,一手牵着狮堡龙,一手握着小马鞭,微笑面向镜头,十足的成功人士派头。
这张照片拍了整整一个上午,以苏铭现在的身价而言,用一上午去拍照片绝对是很奢侈的行为,这照片背后的经济价值,比照片本身要大得多。
这是企业的第一期期刊,苏铭是企业的大老板,还是她本人的男朋友,即是出于为了企业的脸面着想,也是一个女人‘一定要把男朋友拾掇的光光鲜鲜’的天性,南宫对封面照片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完全按照巴黎时装展的标准来。
既要凸显出富贵之气,又要有内涵气质,既要一股浓浓的成功人士范,又不能显得装。。逼。
这可要了苏铭的小命了,他会装。。。逼,也会低调,但要把这两者同时表现在一张照片里,水乳交融,只能说朕真的做不到啊。
好说歹说,最后把眼神给ps了一下,总算过了正宫娘娘这一关。
翻看封面,就是杂志的第一页。
封面是招牌脸面,第一页,则是中心思想,全文的导读。
南宫嫣最初的想法想让苏铭按照惯例,写一段开篇感言、寄语之类的东西,宣传一番企业文化,激励员工斗志。
苏铭考虑了一下,觉得不想跟风写这个寄语。
第一,企业文化这东西,苏铭觉得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一种氛围,而不是不是用简单的几个字能概括的。
如果想让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必须在在领导层身体力行的带头下,透过企业一次次实现有着共同特征的目标后,潜移默化在感染每个员工。
每个不同岗位的员工的感受会有察觉,每个人对于自己感觉到的企业文化定义上,具体用词也许不同的,但大方向和总体感觉上却是一致的。
几个被用烂大街的官方词汇去定义企业文化,空洞的说教,一副成功人士高高在上指点江山的语气,只会让大多数员工感到不耐烦。
倒不如在实践中,让员工们自己去体会,甚至从基层凝聚起一股精神意志,这样形成的企业文化才最真实,最接地气。
领导层的作用,表率和引导,而不是空洞的说教。
第二,现在各个公司的人员组成很杂,长篇大论不适合所有人。
一部分员工没啥文化,比如酒厂的工人,字能认得全,可要是让他们看超过三百字的大篇幅,他们脑子就懵了,除非是小说;还有一些办公室职员,比如佟大姐,属于接地气类型的,你跟他们聊时尚杂志家长里短菜市场,他们能滔滔不绝的说一下午,可弄长篇大论政治经济论文,他们肯定烦;再有一部分眼界比较高,见过一些世面的员工,比如梁律师这样的,他心里明白着呢,这就是老板管理的手段,看也许会看几眼,却不会朝心里去,由于这部分员工的工作压力很大,也未必有时间去细看。
相反,如果苏铭这篇开篇寄语没写好,水平不够,反而会在这样的人面前露怯,让他们小看了这个领导。
当然,长篇大论,大谈情怀,探讨人生和理想,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市场,信息部的几个外表木讷内心风骚的技术宅男就喜欢读这一类的文章。
总而言之,苏铭不准备搞花团锦簇的长篇大论。
但第一期是创始刊,苏铭这个大领导总不能不表表态,苏铭想了想,最后写个八个大字。
内部刊物,限量发行。
外加他的签名,一共十个字。
南宫嫣小脸都发绿,这不是敷衍人嘛,让你写感言寄语,你就这么糊弄事?
苏铭却是毫不在乎的说你放心好了,这八个字,胜过千言万语。
第一页,神秘的纯黑底色,含而不露的低调奢华土豪金镶边,八个纯白色楷体大字,右下方是稍微小一号的苏铭亲笔签名。
除了第一页之外,整本期刊的风格都是以直观的图片为主,配合文字。图片要求突出主题,风格健康积极,图片制作精美上档次。文字则尽量精简,多用短句,少用或者不用大段落,最好能做到一目十行,避免阅读障碍。
内容则由各公司上报,选材范围很宽,从员工活动到公司目标都可以。原则上每个公司和独立部门,在每三期中,至少要出现一次,确保任何一个单位都不会脱离全体员工的视线太久,如果某个公司和部门有值得报道的线索,可以在一期中主要报道,或者分期连载。
南宫嫣的小工作室负责收集编纂定稿。
暂定为月刊,每个月一期。
既然是限量发行,数量肯定有限制,和放在公司门口不要钱随便拿的宣传册档次要有所区分,每个公司按照员工比例,1:1发放,每个员工人手一本,一本都不多。(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一十一章 潜移默化
期刊很快就发到了每个员工手里。
公司有自己的实体期刊,这本身就是实力的证明。在明眼人看来,做内部期刊,是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掌舵人的思路开拓,着手建立企业文化,让这条大船的内部更加稳定,以便在未来的大江大海中更加平稳航行的未雨绸缪之举。
普通员工当然想不到这么多,他们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公司做大了,有钱了。
古人说饱暖思……哦不,物质需求优先精神需求,文化建设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如果企业没有一定的规模,没有赚到钱,老总怎么会做期刊?你让个一堆负债,随时会倒闭的公司试试,看他有没有闲心来做期刊。
想让员工对公司有信心,最直接的方法,绝不是苦口婆心的讲大道理谈情怀,而是展现出公司的实力。
期刊虽小,可所有员工拿到手里,第一感觉就是这尼玛也太奢侈了吧?
精美的包装,木雕边框,撒着香水的纸张,足足有几公分厚的封页和底页,完全可以拿去向报社投稿的高质量照片,这哪里是企业内部的期刊,简直就是按照婚纱照的档次来的。
苏铭的一惯思想,要么不做,要么就一定要做到位。从这个精美的期刊中,根本不用苏铭说,员工就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位老板是什么样的行事风格,连做个内部期刊,都精益求精,在他手下做事,想糊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