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怎么说,金钟权就把自己的性格透彻的摆在那里,不喜欢不勉强,能接受才是相交的第一步。
第五百四十一章 小权子和大脖子
不用说,金钟权的这套姿态放在上流社会那就是粗野不堪,狗屁不通。但是看在黄渤这样的脚踏实地的人眼里,就别提多顺眼了,不跟你客气才会如此随便,看着就爽快。
黄渤是头一次吃剩菜吃的哈哈大笑,那两瓶五粮液也都让他打开了,一人一瓶,谁也别跑,怂了的是孙子!
金钟权吃的饱饱的,哪会怕他,正想尝尝华国的美酒是怎样一股滋味。
当初他头一次喝华国的白酒就喝的是二锅头,那个酒太烈,度数太高,而且闻起来也很刺鼻,这次的白酒就不一样了,喝在嘴里酒香醇厚,看来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还是正确的。
即便是这样他也没有装豪迈的一口干了,刚才他特意看了一眼度数,39。这在白酒里算是温和的了,但是对于经常喝啤酒跟烧酒的人来说,还是有点高,所以他还是小口小口的抿着,让黄渤鄙视的看了好几眼,就这酒量还敢说二锅头,一口闷?
金钟权忍不住白了他一眼,我又没说我自己,你鄙视个什么劲。我要是真喝醉了,我都怕我自己,到时候有你们受的!
华国的酒桌文化历史久远,吃吃菜,喝喝酒,聊聊天,没一会的功夫,互相之间就熟悉了起来,金钟权和黄渤两人互相也看对方很是顺眼,还互换了联系方式,这就叫眼缘。
当得知金钟权是带着一帮莺莺燕燕来度假的,黄渤都佩服的竖起了大拇指,这才是人生赢家啊。
金钟权怕泰妍误会,解释了好几次黄渤也不听,他就是故意的装听不懂,不能你拿我开玩笑行,我拿你开开玩笑就不行,没有这个道理吧。
金钟权郁闷且鄙视的瞅了他一眼,在桌子底下的手暗暗的对他比了一个中指,什么人啊!
“小权子,你觉得我们华国的电影怎么样?”刚才丢了人,黄渤就想扳回来一城,也想让他看看,我大华夏不靠‘救济’一样能死磕好莱坞。
“渤哥,能不这么叫我不?我知道这是太监的名字。”金钟权老大不乐意了,欺负他什么也不懂啊,太监这个绝种的生物他还是知道的。
“你懂啥,这么叫,亲切!”
“哦,懂了,大脖子。”
“。。。。。。”
黄渤被一声‘大脖子’给噎了个半死,崔院长正喝水呢,一口气没上来好悬被呛死,正拍着胸口笑的都坐不直了,泰妍茫然的看着他们乐,然后也傻乎乎的跟着笑,可爱极了。
一个‘小权子’和一个‘大脖子’就这么杠上了,说完这俩名,自己都笑的不行。
笑过之后,黄渤又问了一遍刚才的问题,当然称呼还是‘小权子’,金钟权回了一句‘大脖子’然后张口说道:“华国的电影业发展的很迅速,电影作品也越来越成熟,尤其是投资方面完全不是韩国能比的,在韩国的大制作放在华国也许就是中等的规模。”
黄渤和崔院长脸上带笑,这都是他们值得骄傲的地方。
“我看过很多的华国电影,从里面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事情,电影质量良莠不齐是正常的,有好有坏也是正常的,但是华国电影业有一个很不好的风气,那就是跟风太严重。往往一个好的题材被拍成精良的电影,马上就会有无数的人跟风拍差不多甚至是一模一样的电影,有的连名字也只是一字之差,如果不了解的人来看的话,一定分不清这是两部电影,而不是续集什么的。
如果跟风拍的好也行,但我看过很多粗制滥造的跟风作品,除了名字上相似外完全没有一点可取之处,这完全就是杀鸡取卵,也许短期之内可以赚取利益,但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完全就是得不偿失,发现一个新的能搬上大荧幕的题材很难,但要是毁掉一个片种真的是太容易不过了,我不明白为什么在华国会允许这种情形存在。”
金钟权把自己的疑惑说了出来,这真的让他很不解,跟风赚钱是没错的,但是却要适可而止,就连好莱坞也懂这个过犹不及的道理,尽量在赚钱的同时不去伤害这个片种,等待观众们把这个审美疲劳的时期度过之后,才会再次开启这类电影。
这是非常理智的一种做法,因为好莱坞都在几大巨头的掌控之下,没有人会傻到去伤害这块‘大蛋糕’,损人而且不利己,再说了观众们也不是傻子,粗制滥造的东西是没有人买账的,花费了大投资去跟风结果观众不买账,就会赔的破产,这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
即便是在韩国,跟风现象虽然也有,但大都是力求创新,将同样的题材拍出不同的效果来,这种新意才能够使得观众们一次又一次的走进电影院去支持本土的电影。
听了金钟权的疑问和讲诉,黄渤和崔院长脸上带着尴尬和苦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这个问题。
华国地大物博,十几亿人口里出现短视的蛀虫的概率也要比其他国家大的多,这些只顾自己利益的奸商就像是一条臭鱼坏了一锅汤,反正人家是赚了一票就跑了,留下的烂摊子怎么办?还不是这些真正为华国电影业操心的人们给他们擦屁股。
除了这些外,题材的限制也是一大原因,在好莱坞电影里你能看到调侃政客的,大骂总统的,炸毁白宫的。在韩国电影里你也能看到韩国和朝鲜的龌龊,政客跟财阀的勾结,贪污,买卖人体器官。。。
真的是太多东西别人能拍,但是在华国就是拍不了了!
人民必须是幸福的,警察必须是正面形象,动物不许成精,不许有鬼,至于当官的,谁敢碰一下?还想不想拍电影了?你要说想拍一部炸某南海的电影,行啊,保证当天下午就有人上门来查水表,请你去喝茶,一顶恐怖分子的帽子戴你头上,就问你怕不怕!
这也不让拍,那也不能拍,除了继续啃老本,还能怎么办?!
但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这种丢人的事你让黄渤和崔院长该如何开口。
第五百四十二章 优劣
每个国家的国情都不一样,好的未必是适合自己的,如果一味的学习欧美,华国早就完了。
金钟权不是土生土长的华国人,他不清楚这个泱泱大国到底受到了怎样的掣肘,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却没有人实施。
或者说不是没有人努力过,只不过其中牵扯的利益关系太大,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之间能够改变的了的。
更不用说在华国,电影协会什么的就是个民间组织,说话都没有放屁响,犷电(不是错别字,你懂的)那一把大刀就压在每一个影视人的脖子上,谁敢造次就做好转行的准备!
反而像是韩国这样重新建立电影体系的,做到了更好的改革,至少分级制度人家就用的很好,而华国却还是一窝蜂的上映,要么剪,要么滚,何其悲哀。
金钟权坐在那看着黄渤跟崔院长两人多次张嘴却没有任何话出口,只能化为一阵叹息,心中就多少明白了一点。
金钟权不认为自己是多么聪明的人,华国电影业存在的这么多弊端,他能看的出来,自然就会有更多的明白人,至少在座的黄渤跟崔院长就是在装糊涂,这其中一定存在了很大的阻隔,不是他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能解决的,那不现实。
而且还有一点,他没有说出来,那就是细节问题。
在他看过的这么多部华国电影中,有很多情节都值不起推敲,这就不提了,是剧本问题,属于硬伤,基本上是电影就都会有没有考虑到的地方。
但是有一点是他认为韩国电影要稍强一些的,那就是认真的态度。
就好比马上在韩国就要上映的《黄海》,据说罗宏镇导演光是构思灯光设计问题就认真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去做,有关其他那个时期的细节,主演们更是训练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为的就是艺术的严谨性。
而在《最终兵器:弓》里面,满族的士兵说的全都是满语,这在华国相关的电影里根本就找不到,细节方面可谓做到了极致。
但是反观金钟权看过的一些华国影视剧里面,穿帮镜头几乎成为了小儿科,演员前一个镜头还一身是血呢,下一个镜头就成了白衣飘飘。。。。。。
金钟权不会因为他生长在韩国就故意去夸大什么,事实上他心里清楚的知道韩国的电影业虽然也在发展,但是依然在华国的后面追赶,这是整体实力上的差距,而不是光靠几部质量极高的作品就可以超越的。
但是华国影视人这种很不认真的态度也给金钟权带来了很大的恶感,这种赚钱第一、品质第二的心态他实在是无法认同。
在他看来,赚钱可以,但作品质量要对得起观众们掏的这个钱,这才是双赢。谁也不是傻子,被骗了一次,两次,三次,难道还会一直被骗下去?这种损害市场的做法简直就是自掘坟墓。
如果不是看过华国的很多优秀作品,也知道了华国还有一些像黄渤这样认真努力的真正的影视人,金钟权都要对华国的影视业失去信心了。
还好,这趟北电之行让他收获颇多,也改变了他的一些片面看法,或许很多的误解就是这么产生的。
金钟权提到了这些糟心的问题,黄渤也没了炫耀的意思,自家问题太多,炫耀起来自己都没底,于是只好把话题转向了别处,气氛也不再压抑了,只有崔院长还是一副沉思的模样,看来今天这番谈话也是对她触动不小。
她不禁在想:“国内电影业到底还有多少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华国的电影总票房虽然繁荣,但这份繁荣是一个正常的电影市场所贡献的吗?它的这么多票房有多少取自用心制作的国产片,又能有多少科学地投入到优秀国产片的制作当中?又有多少人被这虚假的繁荣所迷惑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