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店家肯定有着自己的独门秘籍,因为这些翻新的家具,都做的很精巧,不如磕碰过的地方,修缮的手段和技艺,就很高超。
有些损坏比较严重的家具,他也能找来老料子从新按照原来的风格雕刻,给补上,这说明店家的手艺非常了得。
修缮后的家具,不敢说完整如新,也最起码能和以前的成品,保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完整度,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手艺了。
金沐晨看了几件,虽然感觉很不错,但是却也并不特别的满意。
再想想自己交代那维恩,给自家装修的风格,对上眼前这些中式风格的家具,感觉有些别扭,本来就对这些家具不是很感兴趣,索性不如不买,就当是纯欣赏了。
看了一会儿,感觉有些无趣,转身想要离开,可就在走到店门的大门口的时候,突然发现门口掩门的木墩上黄光一闪,立马心头猛地一跳。
走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竟然是一只竹雕笔筒。
越是走的近,这只笔筒上的黄光就越盛,不过看着笔筒的情形,金沐晨不由得心里暗骂了一声暴殄天物。
这么好的东西,尼玛的,你们居然用来掩门?
难不成是你们家太有钱了,烧得慌?
他实在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加不忿,就把那只笔筒拿了起来。
这是一只竹雕笔筒,筒高大概十八公分,宽十五公分,用一截竹子雕刻而成。
笔筒以一节竹子雕成,呈黄色,简洁朴素。
口足部均镶有木边,底刻三足,天然心形截面,筒身刻两位老翁,一手执扇端坐于石座之上,目光望着桌上的茶杯,另一老者持壶添茶,远处一童子在河边用木桶打水,场景生动有趣,人物刻画精细,面部五官清晰传神。
而且是越看越有味道,竹雕常用的深刻、浮雕和圆雕等技法,在这笔筒上都有使用,而且雕刻的手法浑然天成,这让竹雕上的人物,图案显得非常流畅,看起来非常的舒服。
光是这么一搭眼,金沐晨心里就断定,这东西肯定是出自清朝名家之手。
因为竹雕笔筒这东西,主要兴起于明清时期,而这支笔筒所体现的图案和风格,则是清朝时期的人物造像的风格。
在看着雕工,配合之前看到这笔筒所闪现这的黄光,他断定,这肯定是清朝的老物件。
不过可惜的是,这只笔筒损毁的非藏严重,在筒底和筒身上有几处非常深的裂痕,看得出应该是原来的主人,对这只笔筒并不是特别爱惜,或者保养不得当,造成了这支笔筒严重的龟裂现象。
而且这笔筒身上还有修复的痕迹,比如有的裂痕当中还有胶水黏贴过的痕迹,只可惜可能是胶水使用不当,或者是年代太久远,后来又重新开裂了。
而这样的不当修复,造成的二次损坏,则更加严重的影响到了这支笔筒的价值。
这就难怪人家会用这支笔筒来掩门了,确实这支笔筒拿在手里,这么仔细检查一番过后,金沐晨也断定,这笔筒没什么修复价值了,就算找来在强的高手,想要把这只笔筒修复原状,也不太可能的。
当然那是对普通人而言,而对金沐晨而言,这不过就是把笔筒丢进紫玉空间一宿的事。
这让他颇有一种见猎心喜的感受,不过很快他就隐藏了自己心里的想法,因为身边的香水味告诉他,这店的老板娘已经靠上来了。
“怎么?老板,看上了这支笔筒?”
老板娘笑眯眯的问道,金沐晨点了点头。
“是件好东西啊?不过坏的太厉害,真是可惜了!”
“谁说不是的哇?这笔筒,可是当年我老公去苏州那边收上来的,说是顾钰的作品呢?只可惜原来的主人不太爱惜,龟裂的太厉害了,后来我老公也尝试着想要把它修好,可惜那时候他的功力还不到家,而且这笔筒开裂的实在太厉害,于是这笔筒就算是他交的学费喽!”
那老板娘看着那只笔筒笑眯眯的说道,金沐晨听了点了点头。
这就没错了,果然是顾钰的作品。
这顾钰可是清代有名的竹雕大家,嘉定人!
嘉定那地方可是盛产竹雕大家,明清时期哪里先后出了三位竹雕大师,号称嘉定三松,朱松林,朱小松,朱三松,三人硬是撑起了朱氏竹雕风格的名头。
他们的雕刻风格可以说是影响了江南地区很多的雕刻大师,走的是天然平淡的风格,讲究的是一个顺势而为,就是说会根据竹雕的选材的特异性,来顺势而为的创造,设计作品。
而顾钰则是在三松之后,另创一派,他的雕刻风格讲究的是精雕细刻,不已韵胜,而以工名,这就造就了专属与他的独特风格。
这也是他的作品,之所以会被后世追捧的主要原因,因为他的竹雕上面的图案,形象生动,画面细腻,流畅,很据观赏性。
据说他每雕刻一件作品,基本都要做一到两年的时间。
眼前这只笔筒,就全都符合顾钰作品的特点,所以金沐晨相信这老板娘说的不是假话。
“老板娘,你这笔筒卖不卖?”
他扭头问道,老板娘听了一愣。
“这位先生,你真的要买这只笔筒?要知道这笔筒可是修不好啦?”
“嗯,看着喜欢,没办法啦!”
金沐晨点了点头,老板娘的面孔上则充满了狐疑,以前这笔筒也有人留意过,可是当看到损毁如此严重,这让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连呼可惜,她原本也没指望能卖出去的,现在居然真的有人要买,一时间,她还真是不好定价。
“这样吧!这笔筒的情况你也知道,就三万块吧!”
老板娘叹了口气对金沐晨说道,顾钰的作品在收藏市场上可是相当受热捧的,可是那也要讲究材料和品相,而眼前这只笔筒,可是两样一样都不具备,所以这个报价也算合理。(未完待续。。)
第196章 一本万利的买卖(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额!)
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额!还没订阅的书友帮忙订阅一下呗,花不了几分钱,尤其是vip首章,这个数据对蚂蚁很重要!
************
“三万?老板,你这价格可有些不地道哦!”
金沐晨笑着说道,那老板娘似乎早就预料到金沐晨会这么说,于是妩媚的翻了个白眼。
“那好,小哥,你说个价吧?”
竹雕笔筒,早些年的时候在收藏界,算不上热门,只能算是小众藏品,原因很简单,主要就是因为这竹制笔筒不耐放。
尤其是经年老竹,一旦时间久了,就会发生干裂的问题,所以对于存放的环境条件,要求特别高。
中国北方气候干燥,所以竹制笔筒尤其是耐受不住这样的气候条件,当时主要只是在南方的江浙一带收藏的比较广泛。
但是这东西最近几年的价格走势,是一路走高,甚至带起了一阵竹雕笔筒收藏的热潮,而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在2005年的佳士得春拍上,一只顾钰制作的竹刻笔筒,以1045万港元的天价成交。
这比成功的交易,直接推动的竹刻笔筒收藏圈的繁荣,甚至连当时号称‘无一款凡物’的浦海博物馆,都在那之后,陆陆续续收购了260多件顾钰的作品。
所以从哪之后,顾钰的竹刻笔筒,在收藏界,可以说是一路看好。被诸多藏家们所热捧。
眼前这只笔筒。如果品相要是完好的话。别说三万,就是三百万金沐晨都不一定能够拿得下来。
可是现在这只笔筒的情况不容乐观,笔筒筒身,还有底座上都有多出严重的裂痕,如果光是有这些裂痕还好办,只可惜这些裂痕深处,还有好几处修复失败的痕迹,比如那干涸的胶水等等难以处理掉的痕迹。
这样一来。就只能让这只笔筒的价格更加一路走低,如果说以前这支笔筒只是有龟裂的痕迹的话,那还能算是残品。
可是再加上那些修复失败的痕迹,那就只能算是残次品了。
这样的笔筒,在市场上,基本可以说是毫无价值可言,因为就算你买回去,找来世界上最好的修复专家,也很难能把这只笔筒修复原状了。
别说修复原状,就是想修复百分之七十。都不可能。
这样的笔筒,又有哪个藏家愿意花大价钱买回家?所以之前这店主把它当成掩门用的器物。倒也并不为过,只是现在她想把这掩门的器物,要价三万,这就有点过了。
“老板,这东西咱们都清楚的很,以他现在的条件,说实话你用它掩门真的不为过,但是咱们玩古玩的,讲究的就是个玩。这东西在你眼里也许毫无价值,但是在我看来,就是喜欢,那就没辙了。这样吧,这笔筒我出价三千,你要是愿意,就成交,要是不愿意,那你就继续用他来掩门好了。”
金沐晨报了价,那个老板娘则是抱着膀子,看着那只笔筒,她家里能用来掩门的材料不少,不缺这么一只笔筒,反正这只笔筒在她看来也就是一个废物,如果能换来几千块,好像倒也并不赔本。
“好吧,就三千。”
老板娘一口答应了下来,金沐晨也终于松了口气,这笔筒其他人根本修复不了,但是对他而言,有那紫玉空间在,那就根本不算个事。
他点了三千现金,交给老板娘,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然后就告辞离开了这家店。
看着手里的笔筒,尽管这时候这支笔筒,还是一副残破不堪的状态,可是他心里,却难掩阵阵激动。
三千块,就能换回一件三百万的宝贝,这买卖绝对可以说是一本万利了哈!
想到这里,他突然是心里一动,现在市面上真东西很少,即便是有,那要价也是高的吓人。
自己的古董店,想要在曼哈顿扎根,那光是靠着那些工艺品,和寥寥几件精品来撑场面,那肯定是不行。
怎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