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进一步观察其老化程度,如果是“生坑”出土物,应该有牢固的土斑和土腥味,这个比较好分辨,但也比较容易作假。
如果是“熟坑”的传世物则风化、氧化、磨痕、染旧等自然老化明显,而不是碱咬或人工打磨。
几百年前的东西和现代新品之间的比较,应该好判断,这件元青花从氧化现象上分析,给人的感觉也很正确,一点也没有碱咬的痕迹。
随着这件元青花花瓶的不断转动,韩孔雀看到了瓶底,发现胎质是黄白色的,这是由于几百年前的瓷土矿所决定的。
那个时候的工艺设备和生产水平所限,其烧制出的胎质比较疏松,其中含有粗大颗粒,显得不那么细腻、不密实、不光滑,而今天的瓷土是洁白、细润、密实的且很光滑,这特点想仿也仿不了。
“胎釉,造型,纹饰,风化,氧化,胎质,青花都对,这应该是一只至正青花。”曾经的魔都市文化局长张云忍不住首先开口道。
元青花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期,为唐、宋青花萌芽期的继续。
成熟期,也就是元朝至大代到至元代,这个时期生产青花已经过渡到正常水平,最后发展到顶盛期,也正是国外大批贸易要求出口元青花的时候。
由当时中东地区伊朗国人带来的钴矿石,要求按外国人生活习惯,烧制大型青花器的至正时代,故又有叫“至正型”青花。
“这青花的色泽也太好了。”这是魔都大学历史系教授于茜,她对瓷器也有很深的研究。
秦大可接口道:“这件元青花的颜色是很正,但这几年来高仿至正型青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仿品的兰艳浓重的程度实不易区分,因此遇到至正青花时,应多从其它方面进行比较,不应被色调所迷惑。
一般高仿品虽色泽相近,其老化程度,远远赶不上自然老化或刚出土的真品,从这一点上来分析,这件元青花的青花应该不是现代仿制的。”
韩孔雀听着他们的议论,心里却想着别的,这件元青花这么显眼,如果没有经过一些科学的鉴定,肯定是到不了这里的。
这说明一些细枝末节上,这件元青花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要不然,就跟那件九龙宝剑一样,这些专家教授肯定很快就把它否了。
现在出现这种情况,那就只有一种可能,这件元青花用现代技术并没有发现异常,这样才会放在这里,让这么多的专家共同鉴定。
这些人中,魔都大学的学者就有三位,其中有历史专业的于茜,也有考古专业的两个教授,加上市博物馆的钱明云,古瓷斋的李成和,金钱阁的钱柜,收藏协会的高大山,这些人全都对这件元青花赞叹不已。
韩孔雀也借着这些老专家教授的动作,也看清楚了这只元青花象耳瓶,此瓶盘口,长颈,瘦腹,台足,颈部两侧各附一象首环耳。
形制高大魁伟,胎质细腻,釉色透明,青花色泽靓丽浓艳,自口至足共绘三道纹饰,分别为缠枝菊花、缠枝莲、缠枝牡丹以及杂宝莲瓣,层次清晰,繁而不乱。
这青花虽然简单,但架不住这件象耳瓶大,它足有一百三十七厘米,这么大的象耳瓶,可以说世所仅见。
虽然它身上没有任何表明身份的款识,但只是这么大器型,如果是真品的话,就足可以说是国宝。
这件元青花象耳瓶的主人,是一个长相十分忠厚的胖子,年纪并不大,最多也就三十几岁,不管跟谁说话,都是未语先笑。
“老板,可以上上手吧?”韩孔雀看到所有专家鉴定完毕,韩孔雀才凑到了跟前。
“小韩,刚才没看清楚?”钱柜有点疑惑的道。
毕竟这件元青花实在是太大了,如果能不动,还是不动的好,一米多高的青花瓷瓶还是很重的,如果一个不小心损毁了,那损失可就大了。
“装什么大瓣蒜?不知道的还会认为你也是专家呢!所有专家都看完了,你就不要耽误我们的时间了。”周成云跟着周美人,就再在他们不远处,自然对韩孔雀的表现看的清楚。
周美人一皱眉,直接斥道:“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如果你再多嘴,你就立即给我离开。”
“韩兄弟还真就是专家,老板,如果想卖个好价钱,所有上台的专家的要求可都要满足啊!”胖刘这时出生道。
江林看着韩孔雀,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过通过几件事,他对韩孔雀也有所期待,毕竟这件元青花是他必须要买下的重器,万一要是出现了问题,那可就麻烦大了。
所以江林也支持道:“韩兄弟,我们不急,你慢慢的看。”
“小兄弟有什么高见?不如说出来我们一块研究研究?”于茜是以为六十多岁的女教授,虽然她是女人,其性格却十分直爽,是典型有什么说什么的直爽人。
“没有什么高见,刚才这只青花瓷的所有特征,你们已经查看的很详细,我只不过是想看看这只象耳瓶到底有多重。”韩孔雀有点不好意思的道。
韩孔雀对元青花也不过是空有理论知识,刚才这些专家教授已经分析的足够透彻,而且说的全对,根本就没有找出一丝瑕疵。
对这一点,韩孔雀也不得不佩服这些老专家的知识面和眼力。
“看重量?咦,你不说我们还真忽略了这一点。”于茜若有所思的道。
这时秦大可也眼睛一亮道:“对,就是要看看重量,这一点可十分重要,一般大件器物胎体厚重,但重量适中,如超重或超薄都值得考虑,这一点对鉴定这件元青花可谓是十分重要。”
这时高大山也反应过来:“元瓷胎厚重、型大、雄浑、比例协调、圆润流畅,如果是赝品,其胎泥一般是用机械搅拌的,密度要高于真品,胎骨显得硬,同样规格、尺寸的瓷器,赝品多数要比真品重。”
“如果人家不用机械搅拌呢?如果完全手工制作的赝品,你们是不是就鉴定不出来了?”周成云道。
高大山直接哈哈大笑着道:“这点还真有可能,不过呢!这件元青花象耳瓶的重量不轻,用的胎就比较多,如果是赝品的话,那就增加了使用机械的可能性。
再加上如果是现代制作的赝品,我相信就算仿造者再厉害,也不可能一次就仿制出这么一件精品,这样的完美大器,就算是在元代景de镇,那些制瓷大师也没有把握一次成型。
所以一般都是需要准备大量胎土,这样现代人可就有点做不到了,要知道烧制这么一件大型瓷器,使用的胎土可不是一点半点,所以,如果是赝品的话,几乎百分之百是机械工。”
“小兄弟,这里就你年轻,你就上上手,试试这瓷器的重量,不过你知道这种瓷器,如果是元瓷会有多重吗?”魔都大学考古系的老教授刘风雪直接对韩孔雀道。
韩孔雀笑道:“不敢说手感有多准,不过,如果是小件的瓷器,我还真没有一点把握,如果是这件大器,由于真假瓷瓶的重量相差很大,我还是能够感觉出来的。”
韩孔雀可以说是力大无穷,在加上他那超凡的记忆,和比美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他能够很轻易的计算出一只这么大的瓶子,其重量应该为多少。
虽然瓷器的密度没有一件相同,但韩孔雀也不需要多么标准的答案,只要相差不太大就可以了。
果然,韩孔雀只是稍微一试,就感觉这件元青花象耳瓶的重量有异。
第一百零三章血佛(求收藏)
今天下午两点上强推,求点击收藏推荐了,最主要的还是收藏,现在八千多收藏,每增加一千收藏加更一章,看看这一周能够增加多少收藏。
这么大的一件象耳瓶,其烧制过程是十分艰难的,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能够烧制出这么一件都是不容易的,就算是说碰运气烧制出这么一件也不为过。
这样的瓷器,要想故意把瓶壁做薄,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同等厚度的情况下,用机械搅拌的密度要大,这一点如果在小型瓷器上,是根本察觉不出来的,就算你专门称重计算,也不可能计算出什么差异。
但这只象耳瓶实在是太大了,这就给了韩孔雀机会。
他没见过元青花不要紧,但他却知道很多元青花的具体数据,从而他能够大体推算出元青花的瓷胎密度的大小。
而这只很明显,跟他原来计算过的那些元青花密度差异过大,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只元青花是现代的机械工和的泥,从而让瓷质密度变得更加均匀,这样密度自然也就比手工和泥的瓷质密度大。
“怎么样?你有什么感觉?”于茜最先问道。
韩孔雀犹豫了一下道:“感觉不太对。”
“啊!怎么可能?”那象耳瓶的主人,首先忍不住惊叫道。
韩孔雀道:“这只是我的感觉,如果想要确定也十分简单,只要计算出这件瓷器的密度,跟一些博物馆里的元青花比较一下,如果差异太大,那肯定就是有问题的。”
“你肯定是胡说,要知道这件元青花的瓷质胎釉,釉料都没有一点问题,特别是釉彩,我们现代人能够做出这种颜色的吗?”瓷瓶的主人激动的反驳道。
秦大可道:“我先前就说过了,高仿至正型青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仿品的兰艳浓重的程度跟真品实在不易区分。
因此凡遇到至正青花时,应多从其它方面进行比较,不应被色调所迷惑,既然这件青花的重量不对,那肯定就是有问题,小江,你找一些资料,尽快计算一下这件象耳瓶的密度。”
不用秦大可吩咐,此时江林已经用自己的手机,从网上收集了足够的资料,计算出来了真品元青花的瓷质密度。
而现场的这件象耳瓶,连重量也不用称,那瓷器的主人自然知道有多重,麻烦的只不过是测试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