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另一部著名的典籍《太平御览》,对此事的汜载也有案可查:“食草木,肉重千斤,可以作脯……其毛八尺,可以为褥”等等。
可见,我国早巳有关于猛犸象化石的记录,比国外至少提前了1000年。
除此以外,根据文字记载,西伯利亚的居民,还有一种职业与猛犸象有关,那就是采掘象牙。
每到夏季来临,别列索夫卡河盼,都会有无数的人前来寻找猛犸象牙,而韩孔雀他们一行人,也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现代所出的象牙,大都出自非洲和亚洲,因为地球上的大象,就聚集在这两个洲的热带草原和亚热带丛林里。
但是,随着象牙贸易越来越被人们反对,西伯利亚就成了象牙贸易的热点地区,而夏季,自然是最火热的时刻。
就在这茫茫冰原下,埋藏着许多洁白如玉的上等象牙,而且,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本身,因为它的时间之久远,足以让地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猛犸象牙。
康熙年间,我国就有人专门到西伯利亚去采购这类象牙,当地发现的猛犸象遗体化石非常多,在新西伯利亚群岛上,还有它们的墓地。
别列索夫卡的猛犸象相当完整,连肉、血液和毛皮都保存了下来,对研究大有帮助。
当然,如果找到真正的冰藏猛犸象,获得的绝对不是科研成果,还有其他的一些附属品,象牙就不说了,出了象牙,还有皮毛。
不要认为貂皮就是最好的御寒之物,猛犸象的皮毛,也不遑多让。
在莫斯科的猛犸象博物馆,韩孔雀看到过一头猛犸象,它的样子好像是在闭目养神,让人怀疑随日才会睁开眼睛。
它外面披着红褐色的长毛,比较粗且硬,长达0。5米。
别以为猛犸象仅此一件外衣,其实贴身那件更保暖。
在粗毛下有一层细绒毛,一般长约2。5厘米,这两件厚实的衣服,看起来已足以帮助我们对付冬天了,但是,对于这头成年累月生活在西伯利亚冰雪中的动物来说,还嫌单薄了一点。
人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取暖,而动物只能凭自身的优势生存,猛犸象皮下厚达9厘米的脂肪,使象背上隆起两个类似驼峰一样的肿块,这也为它抵挡风寒增加了能量。
猛犸象牙粗壮而向上弯曲,好似刀身特大的镰刀,有4~5米长,一只重400千克,长长的象鼻拖在地上。
整个看来,其体重可达5吨以上,食量之大可想而知,粗略估算,也有12千克之多。
到了现在,人们在这头猛犸象的牙缝里,还有能辨认出种类来的草,这就是猛犸象大概的情况。
可是,不要错误地以为,这种动物只生长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
猛犸象生活在距今20万年到1万年前的大陆上,北自极地的冻土,南至草原地带,都有猛犸象巨大的身影。
因此,从地域上可以把其分为两大类:西伯利亚猛犸象和欧洲猛犸象。
在欧洲旧石器时代的艺术品中,有许多猛犸象雕像和绘画,描绘出一两万年前,猛犸象与人类共同生活的情景。
而在西伯利亚,也有这样的场景,但是不多,这一次,韩孔雀就发现了一座隐藏在冰雪之下的洞窟,在晚上露宿在洞穴之中的时候,韩孔雀他们就发现了洞穴之中的壁画。
壁画有点粗糙,但上面画的狩猎图,还是很清晰的,一大群原始人围捕一头猛犸象,用自制的石矛、石斧,不断攻击它,使其既无还手之力,又不能逃走,笨重的象只能拖着长鼻子,在猎人的包围圈中仓惶地奔来走去。
终于,在双方的对峙中,势单力薄的象倒下了。
于是,人们一哄而上,高高兴兴地把战利品弄回去。
晚上,围坐在火堆边上,男女老少吃着香喷喷的象肉,脸上跳跃着火光和满足的笑容,白天的激烈场面萦绕在个别人脑子里,久久不能抹去,渐渐地,他便形成了一种审美意识,有了创作的动力。
所以,他拿起雕刻器,在洞壁上刻下猛犸象,刻下捕猎的场面,人类最早的艺术就是这样诞生的。
看到了这里的壁画,韩孔雀知道,周围肯定有冰藏猛犸象的,因为这里是猛犸象的家园。
其实冰藏的猛犸象的形成,都是有其偶然性的,所以,在别列索夫卡河边的人,还在依靠河水冲刷冻土寻找猛犸象的时候,韩孔雀已经偏离了既定的道路,向着他预测的地区前进。
在河边自然更加容易找到猛犸象,也十分简单,只要四处搜寻一下,只要有被河水冲刷出来的猛犸象,就可以挖掘。
但是,这样的猛犸象,却不是纯粹的冰藏猛犸象,这样的猛犸象没有洁白的象牙,没有保存完好的皮毛,更没有其他意外的收获。
所以,韩孔雀专门寻找一些地质结构不太稳地的地方,比如山坡之下,比如悬崖旁边,比如河流湍急之处。
这些地方随时都有可能变成陷阱,而只要落入了这种陷阱,以这里的天气条件,自然会形成冰藏猛犸象的奇景。
一连找了几天,埋藏在河边的冻土猛犸象化石,韩孔雀发现了不少,但是冰藏猛犸象,韩孔雀却是一个也没有找到。
这一次,韩孔雀他们又来到了一座悬崖边,顺着悬崖,滑入积雪深埋的谷地,而就在这里,韩孔雀发现了一头猛犸象。
从现场的环境看,死亡是突然来临的,它的胃里填满了东西,嘴里还含着食物,说明它是突然死去的,并非饿死或病死。
韩孔雀放出灵识,仔细感知着这头猛犸象的一切,韩孔雀甚至还在它的胃里,找到了一些夏末秋初生长的植物,证明其死亡时正值夏秋之交。
根据观察,这头猛犸象是窒息而死的,而且还折断了一条腿,把这一系列事情连缀起来,当日的情景便再现于眼前。
夏日的风融化了冰冻的荒原,上涨的别列索夫卡河水,掺杂着淤泥形成一个个陷阱,在等待着自投罗网的猎物。
一天,一大群猛犸象走在与河相毗邻的山上,泥泞的山路,使它们每走一步都很困难。
由于身躯沉重,脚陷得很深,拔起来相当费力,所以它们缓慢地前进着,边走边四处张望,寻找食物。
突然,悬崖边的土地变得松软不堪重负,崩塌后,山石和泥土纷纷坠下,扑天盖地。
走在上面的猛犸象应声而落,掉到了山崖下的河滩上,纷至沓来的石头砸伤了它的腿,它挣扎着,想要站起来,不幸的是越陷越深。
最后,它留下一声微弱的哀鸣,便被泥淖(nào)吞噬了。
转眼即至的严冬,似乎垂怜于这些不幸死去的生灵,像天然的大冰柜,将其层层包裹起来,成为保存完好的冰藏猛犸象。
然后就是万年的期待,等着人类去挖掘这些古老的遗体化石。(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始祖象
从发现化石的地点来看,冰藏猛犸象大都在河或湖边的悬崖附近,说明与列别索夫卡猛犸象相同遭遇的为数不少。
其他的死因,还有误人冰川缝隙,或跌进沼泽地之类,总之,冰原既是它们的家,又是坟墓。
有了第一个收获,那么就意味着韩孔雀的判断没有错误,所以第二个收获,第三个收获,直到一只一米多长的无毛怪。
“这里的地形像是沼泽,又像是冰窟。”仔细查看了一下地下的环境,韩孔雀能够明显感觉到冰窟、泥沼和岩石。
这样奇特的地形,就是一片天然的陷阱,在这里,应该不止一种无毛怪吧?
韩孔雀看了看巨大的平地,周围全是山脉,只有别列索夫卡河弯弯曲曲,围绕着山间的峡谷,穿过这座平原。
韩孔雀现在所在的地方面积还不算大,而别列索夫卡河对面的平原,面积更加广阔。
“这条河把这片山间平原分割成了两部分,这边只是一个小拐角,如果这里有猛犸象,那么对岸应该也有。”很快韩孔雀就有了判断。
“这是什么东西?”在一片平原上,韩孔雀很意外的发现了一只埋藏在地下十几米的生物,因为地下有部分中空,所以十分容易挖掘。
等到挖出来了,所有人都惊讶了,因为这东西长的实在是太奇怪了。
这个全身被冰块包裹的生物,全身无毛物,看着不像是大象,到很像是河马。
它的大小与现在的未成年亚洲象差不多,所以它很可能部分时间在水中生活,像河马一样,眼睛和耳朵在头上很高的地方,这样在沼泽地里打滚时,眼睛和耳朵仍能露出水面观察四周情况。
它没有长鼻子,但它有一些特征与象开始进化时的特征很相似,体高近1米。
刚开始韩孔雀还以为是一头未成年的猛犸象,但仔细看过才发现,这根本就是一只没有长毛,也没有象牙,甚至没有长鼻子的未知生物。
“这是什么啊?不是长毛象吧?”木灵好奇的问道。
韩孔雀看着这个生物,好一会儿才回答道:“难道是始祖象?始祖象虽然像是大象,但这个东西却是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木灵道:“不是说西伯利亚原来是热带雨林地区吗?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明显生活在河流沼泽密布的地方的生物。”
韩孔雀点了点头,始祖象生活在几千万前,那个时候也许西伯利亚也是热带雨林地区。
想着小山似的猛犸象,很难想像得出,始祖象也是大象的一种而且还是象家族的鼻族鼻祖之一。
始祖象存活的年代并不算短,从始新世到渐新世,经历了约二、三千万年的时间。
当它告别地球舞台之时,也可称的上是功成身退,因为经由始祖象所繁衍出来的各类长鼻目动物群,刻正朝向兴盛发展,并且逐渐遍布世界各地。
因为始祖象有一些特征与象开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