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伸手挽住他的胳膊说:“以后我陪你来!”
天黑之前,他们回到了酒店。刚吃完晚饭,樊仲坤就打电话来问他是不是有空。等对方来了,林克让一起来的海默女士照看着汉娜,他和杰西卡在套房的小酒吧招待对方。
“其他州也有很多人来吗?”因为有杰西卡在,所以林克用的英语。
樊仲坤笑了笑,说:“确实来了不少。主要是一些华人社团的代表,还有一些商界人士,政界的朋友也有几个。”严格来说,美国西海岸就三个州。不过这次虽然说是西海岸的华人联谊会,不过也邀请了一些西部内陆州的华人代表。
当然,西海岸各州中,华人数量最多的还是加州。特别是旧金山,这里有美国最大的唐人街,是美国最大的华人聚居地之一。
“看起来这将是一次成功的活动。”
“希望是那样吧!”
林克说着拿出一个u盘,说:“这是我们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扫描件。各种产品的都有。证件的数量太多,如果你需要,可以去打印出来。”
他的几个农场每样产品都获颁一份证书,三个农场的有机食品证书足有上百份,他打印不在话下,但是带着过来有点麻烦。
樊仲坤笑着接过来说:“那么说,我们很多的菜式都可以标注有机食品了。”
“或许你还要弄到调味料的有机食品证书。”除非樊仲坤的中餐厅只卖有机食品,要不然想说某些菜式都是有机食品,那也会被人质疑。因为美国的调味料有90%以上都含有转基因玉米淀粉,或者是用转基因玉米作为原料制作而成的。
樊仲坤却笑着说:“我正有打算尽量减少一些菜式,然后专门找有机食品供应商供货。”
林克没想到他真的有计划只做有机食品:“看来你的生意相当好!”
樊仲坤说:“中餐厅行业的竞争也相当的激烈。我打算走高端线路。”如果做有机食品,价格上可能要比之前提高不少,那也是变向拒绝很多的低收入顾客。
他顿了一下,又笑着说:“不得不说,你提供的食材让我几个餐厅的生意好了不少,如今有不少的白领会想我们订餐,周末也会有很多的白人来用餐。华人中一些收入比较高的人也喜欢光顾。”
“那些食材真的那么受欢迎?”林克之前虽然听樊仲坤说过在购买了他的农产品之后,餐厅的生意在便好。但他没想过那些食材真能那么受欢迎。
“如果不是因为这样,我也不敢计划在今年开十来家分店。”
杰西卡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她接口说:“樊先生,林克那些农产品品质确实很好。不过,樊你觉得顾客是为什么会选择光顾你你们的餐厅?是因为你们的厨艺,或者食材的质量,还是为健康考虑?”
樊仲坤想了一下,说:“杰西卡,我们并没有就此做过调查。不过我可以肯定我们的厨艺在其中起的作用不会很大。你知道,在采用林克的农产品作为食材之前,我的中餐厅已经在圣佛朗西斯科已经经营十多年里。现在的厨师在那之前也为我的餐厅工作了七八年,所以厨艺起的作用不会太大。至少不是主要原因。”
他顿了一下,继续说:“我们不定时向顾客展示林克给的产品检验证书。那让顾客对那些食材的安全非常放心。而那些食材的好品质也保证了好口感。那应该才是让我的餐厅生意变好的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我的中餐厅现在超过一半的营业额来自上门就餐的白人顾客,25%来自写字楼的订餐。白人顾客喜欢提前订座。所以如今我的餐厅正餐时间段里,用餐的顾客大半是白人。华人反而比较少了。当然,那也许有我们改进了菜式的原因。用餐价格稍稍提高了一些。不少华人家庭就不再来我的餐厅用餐了。就是早晚茶,也是一些收入比较高的华人顾客为主。”
听他言下之意,是打算将低收入的人群从他的顾客群体中剔除出去。中餐厅,来用餐的最多的当然是华人。不过大部分华人的生活其实并不宽裕,之前樊仲坤做的生意也就是讲究一个实惠。但很多的中餐厅都是差不多的经营理念,所以竞争非常激烈。现在他的餐厅吸引了不少的白人顾客。那当然就想着将生意升级。
杰西卡笑着说:“看来有机食品的市场还是很大的。”她问这个问题,主要就是处于对林克的有机食品计划的关注。
“我也是那样认为的。”樊仲坤笑着说。“有机食品当然会被低收入的家庭排斥。但现在的人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中餐也越来越获得美国人接受。”
杰西卡点头说:“你说得没错。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常光顾熊猫中餐。那应该是世界最大的中餐快餐连锁吧。”
“它肯定是。如果熊猫连锁在美国就已经超过了两千七百家。不过他们的中餐虽然是中国菜,但主要也是将美国人容易接受的菜式稍作调整。”樊仲坤笑着说。“你知道,熊猫中餐在全世界都有分店。但中国境内却一家都没有,就是因为他们的快餐在中国非常普通,而且口味未必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怪不得它的创始人说中国不需要熊猫中餐!”
樊仲坤对林克说:“我听说你推广的宋氏面食扩张非常迅猛。”
林克笑着点头说:“是的。也许明年就能超过两千家的连锁加盟店。”
“那才是真正的中国口味。不过,我去吃过,很难想象机器加工出来的饺子口感竟然和人手包的差不多。那些面条,也非常爽口,和我在中国南方吃的正宗竹升面相比不遑多让。你知道,所谓的竹升面制作非常耗时耗力。”
林克笑着说:“那是我的合伙人宋宪和的功劳,他将手工制作的方式设计到生产线上。那些面团的在生产线上要经过大半个小时的揉制,步骤和手工制作一致,只不过机器一次性能揉制的面团比人工多很多倍而已。饺子的肉馅,也是在绞碎肉粒之后在生产线上剁上二十分钟才算制作完毕。”
第三四四章 买电视台的想法
听林克说完,樊仲坤发了一阵愣,说:“怪不得一份饺子面能买到七美元。那成本确实要比其它生产线制作的饺子和面条成本要高很多。”
要知道,很多美国人有时候买水果的话,一磅超过一美元的就不愿意消费。七美元已经可以相当部分家庭一家三口一餐的支出。七美元一份的面食,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已经是相当高昂的食品。
“正如你说的,成本就比较高。”所以玛莎他们才会拟定在一定数量人口的社区才开一家那样的连锁店。那样的面食店普通家庭不会经常光顾,一个月也许就三四次。人口基数不足,面食店开了也不会赚钱。
樊仲坤笑着说:“那才是真正的中国味道。如果中餐厅也能那样受欢迎就好了。”
林克想了一下,说“我记得中国曾经在十年前曾经拍摄过一部关于中国美食题材的纪录片。据说在欧洲引起非常好的反响,对欧洲中餐厅的生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效果。也许在美国也可以。”
“你说的应该是《舌尖上的中国》。其实当年在美国也有播放,不过美国大电视台并不愿意播放那样的节目,都是华语电视台在播放,白人观众肯定不多。而且那部纪录片引起反响比较大的,只是在法国。好像法国还借鉴了同样的拍摄方式拍摄了《舌尖上的法国》。”
杰西卡这时笑着说:“我个人认为,中国菜确实是很好吃的。但有很多时候会看着让人觉得很可怕。我记得林克有一次做了鸡肉,看着很肥,让人看着不敢吃。但是知道了做法之后,就不会再有那样的想法。因为在烹饪的时候,脂肪已经很多已经被去掉。”
林克笑着说:“其实,美国人的肥胖并不是因为吃肉造成的。中国人现在吃肉的数量并不比美国人少。但是成年人的肥胖率却远远低于美国人。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吃太多的脂肪,而是因为吃了太多的肯德基麦当劳那样的快餐。”
薯条的淀粉会变成糖,可乐里也含有很多的糖。糖比脂肪更容易让人肥胖。所以美国人只喜欢吃瘦的牛肉,鸡肉也只喜欢吃脂肪含量很少却是整只鸡最难吃的部位鸡胸肉,但该胖的还是胖。
“我想说的是,很多美国人不是说完全不适合中国菜的口味。也许是因为担心肥胖,你知道,按照能量计算,中国菜的卡路里都很高。也许中餐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中餐,那样做也许能让更多的中国菜式收到美国人的欢迎。”
樊仲坤说:“贝尼斯小姐你的建议很有建设性。不过,宣传也许要平台。”中餐行业在美国已经存在那么多年,中餐厅的老板当然不会想不到宣传。“对于食物来说,最直观也最有效的肯定是影视平台。但是华人并没有面向全美观众的电视台。华人电视台的受众主要是华人,对白人几乎没有宣传效果。”
他顿了一下,又说:“其实我们曾经试过用网站或者杂志的方式宣传中国美食。但你知道,那样的方式效果并不是很好。”
林克听着,心里有了一些触动。其实现在电视台也未必是最好的宣传平台。如今更多的人是喜欢从网络上寻找信息。当然电视台是很好的宣传平台,能同时面对大量的观众。但是电视台有很强的时限性。
他想着是不是可以做一个专门介绍美食的网络平台。主要播放美食制作过程的视频。或者说是维纪录片。请专业的人员进行讲解美食的营养健康和美味。而在这方面他有基础。西好莱坞传媒就有一个网站。
他觉得,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吃货,只要那样的纪录片制作的好,不仅可以收费,还可以推广中国菜。
不过,他现在只是有这么一个想法,也没打算说出来。
但是有了推广中国菜的想法,他就联想到是不是也可以开一个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