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论什么时候,一个人要想取得最终的成功,最后靠得只能是他自己。
套用一句俗语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尽管徐存给李莲杰的《中华英雄》创造了上佳的上映条件,尽管李莲杰拍《中华英雄》拍得呕心沥血,甚至是打出了一身差点要了他命的伤,可由于李莲杰在《中华英雄》中生硬的加入了太多的说教,以至于观众看得兴味索然,最终导致《中华英雄》在香江只上映了六天就因为上座率不足四成而被迫下画,在内地的情况要好一点,可也仅仅上映了七天,取得了两百多万人民币的票房。
无疑,李莲杰的《中华英雄》扑街了,即便他因为《中华英雄》赚到了三十多万港币——明眼人包括李莲杰自己都清楚,李莲杰赚到的这三十多万港币,不是靠李莲杰的本事赚到的,而是李莲杰的大佬徐存给他的。
《中华英雄》的票房分成一到李莲杰手上,李莲杰就带着自己的全部身家来拜访徐存。
徐存当然不能要李莲杰的这几个小钱——徐存只跟李莲杰说了两句话:第一句,“阿杰,我对你有信心,你一定能成为一个不逊色程龙的动作明星。”第二句,“以后好好跟秋艳过日子,你要是敢负她,我保证你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然后,要去靶场练习射击的徐存就把李莲杰打发了。
《中华英雄》上映的事,对徐存来说真的是微不足道,但对李莲杰来说却影响深远——首先,也就是从这开始,李莲杰是发自肺腑的把徐存当成他的大佬,甚至后来他都没像上一世一样自组正东电影公司。其次,从此以后,李莲杰更加努力,拍电影的时候也更加拼命,他要向世人证明他大佬徐存没看错他!
不过——
成败得失,真的是自有天定。
《中华英难》的失利成全了梦工厂电影公司的另一个新人——林岭冬。
《中华英雄》下画后,施楠生跟掺和过此事的徐存请示过后,就将原本联映《中华英雄》的戏院、电影院全都改为联映已取得不俗成绩的《龙虎风云》,令《龙虎风云》一举取得了两千五百六十万港币的票房,仅比高智森执导的《富贵逼人》低了不到三百万港币的票房。
《龙虎风云》在香江本埠的取得的票房成绩还不算什么——由于《龙虎风云》以一匹黑马的态势出现,没等《龙虎风云》在香江下车,梦工厂电影公司的发行部就将其发行到了南洋、日本、韩国及内地。一圈下来,林岭冬分到了六、七百万港币的票房分成,一下子就迈入了小康生活。
而且,鉴于《龙虎风云》取得了如此不错的成绩,梦工厂电影公司(香江分公司)制作部的总经理唐书旋亲自找到林岭冬给他拨足了一千万港币的制作费,让林岭冬筹划新电影。
林岭冬在新艺城被打压了多年,憋了一肚子想法。以至于,唐书旋找到林岭冬的第二天,林岭冬就交出了他的拍摄计划,也是林岭冬这一生的巅峰之作——《监狱风云》。
总而言之,李莲杰和他的《中华英雄》失利,给了在新艺城苦挨了多年的林岭冬崛起的机会。
不过——
不论是李莲杰,还是林岭冬,就算到了他们人生的巅峰时刻,在徐存眼中仍是小到不能再小的人物,他们最多也就是他徐存的大娱乐帝国棋盘上的两个棋子罢了。
一九八六年结束了。
时间进入到了一九八七年。
也就是徐存来到香江的第十个年头。
经过这十年的努力,徐存终于成功迈过小有所成阶段,进入了风起云涌时代。
……
(卷二终)
卷尾语:
第二卷结束了,本想开单章说点什么的,可是怕你们又像百万字感言的时候,大赏,所以我就在卷尾随便说两句吧。
这卷结束了,但这书还有很长,如果没有外力影响,加上这本书的成绩尚可(这点对作者君来说最重要),我一定把它写到2016年!!!
希望想看本书写到2016年的您多多支持——也就是订阅看正版!!!
毕竟,放下一切写书的作者君也得吃饭,也得上养父母下养妻儿不是?
行,就先说这些吧,下章开新卷——风起云涌。
……
(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六章 财富引擎
…
一九八七年二月。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七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巴黎卢浮宫达成协议,采取联合措施,在国内宏观政策和外汇市场干预两方面加强紧密协调合作,以阻止美元币值下滑,保持美元汇率的基本稳定。
广场协议之后,尽管美元对日元等非美元货币大幅度贬值,但由于美国政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自身的财政状况,在广场协议之后的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不仅没有丝毫缩少,反而继续恶化了。
去年美国贸易赤字达到了一千六百八十亿美元,占gdp的百分之三点六,其中,四分之三的赤字来自日本和西德的经常项目盈余。美国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和外债的急剧增加,影响了外资向美国的流入,市场对美元信心下降,继续让美元贬值明显弊大于利,美国对日本和西德的贸易摩擦重又加剧。
同时,受日元和马克升值的影响,日本和西德外贸出口下滑,经济增长率出现下降。日本经济增长率从一九八五年的百分之四点二下降到一九八六年的百分之三点一,西德经济增长率从一九八五年到一九八七年一直在百分之二左右徘徊。日本和西德对美国未能按广场协议有效削减财政赤字表示不满。
此外,美元大幅度过快贬值也引起了国际外汇市场和世界经济的较大震荡,主要发达工业化国家明显感到要尽快阻止美元下滑,保持美元汇率基本稳定,这有利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其实——
美国也可以选择提高国内利率的办法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减缓美元过速贬值。但是由于担心这样会引起国内经济萧条,美国不愿意提高国内利率,反而倒更希望日本和西德压低利率。
在美国主导下,为了稳定国际外汇市场,阻止美元汇率过多过快下滑,通过国际协调解决发达国家面临的政策难题,g7国家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巴黎的卢浮宫达成协议,一致同意g7国家要在国内宏观政策和外汇市场干预两方面加强“紧密协调合作”,保持美元汇率在当时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此次会议协议史称“卢浮宫协议”。
卢浮宫协议的签定的目的之一就是,抑制日元和马克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增长。
老实说——
单从这个目的来看,卢浮宫协议明显是失败了——上一世,日元可是一直涨到了一九**年才开始有所回落。
但是——
也不能说,卢浮宫协议对炒外汇的人就没有影响——卢浮宫协议签定之前,在g5的带领下,全世界的货币市场都在抛售美元,手上只要有日元或者马克就不用愁换不到美元。现在,虽然也能换到美元,可要想在抛售美元的风潮结束后的如今再大批量的换到美元,那就不太现实了,至少是不太容易了。总而言之,现在要想脱逃,可远比卢浮宫协议签定前难多了。
不过——
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徐存无关了——因为在卢浮宫协议签定之前,徐存就已经完全逃了出来。现在,除了双倍必备的日元储备以外,徐存手上的日元已经全都消化掉了。
这一役,还上徐存从花旗银行、三菱银行、三井银行、中央银行的贷款,徐存还净赚了三百三十多亿美元。
然并卵——
徐存买下渣打银行一共花掉了一百三十多亿美元,又花了十五亿美元巩固标准银行的股权。
另外,徐存还给蛇口工业区投了两百亿港币(二十五点六亿美元),花十亿零五千万美元买下了整个赫斯基能源。
这些还都不算什么,徐存这个暴发户竟然还丧心病狂的花了一百五十亿美元从贵金属市场买了一千两百吨黄金——目前,这一千两百吨黄金中,有五百吨储存在霸业大厦下方的金库中,有两百吨储存在内克岛上的隐蔽金库中,有两百吨储存在石澳庄园的金库中,有两百吨储存在北京百存居的金库中,有一百吨储存在穆沙岛上的隐蔽金库中。
要知道,作为香江的老牌发钞银行,汇丰银行和原来渣打银行两家加起来在香江也一共才持有一百多吨黄金(渣打银行只持有不到三十吨)。
当然并不是说汇丰银行和原来的渣打银行不能储备更多的黄金,而是与其大量储备黄金它们更愿意储备外汇:
首先,作为世界最大的黄金进口港——受到华人喜好黄金饰品的影响,自八十年代以来,香江差不多每年都要进口一百吨到两三百吨的黄金用于消费。因此,只要有钱,在香江这个地方买卖黄金非常容易,汇丰银行和原来的渣打银行没必要大量存黄金。
其次,经过了六七十年代的黄金投机失败之后,除了各国央行外已经很少有私人银行吃下大宗黄金用于保值了。
再次,随着银行业的发展,黄金交易已经远没有外汇方便了。
至于徐存为什么要这么大量的储备黄金,则有他自己的原因:
首先,徐存是钱多烧得,他总不能把一百多亿美元全都存在银行里长眠吧?
其次,目前几乎是黄金价格的历史最低谷——徐存买下黄金的均价才不到三百二十美元每盎司。
再次,手握霸业、渣打两大银行的徐存,有了这一千两百吨黄金,就可以随便抽调霸业、渣打这两大银行的存款,再也不用因顾忌账务问题而费力将自己的产业抵押给自己的银行了——方便。
再其次,徐存购买这些黄金也是在布局,这些黄金他将来有大用。
总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