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配之训妻记-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国公一早去了朝堂,丘如意陪婆婆和小叔子用饭。

    因为兄长离家,安世茂便当自己已长成了男子汉了,越发用功读书,匆匆用过饭,便跑去了书房。

    卢国公夫人恨恨道:“急个什么劲儿,连饭都顾不上吃了。长此以往,这身子怎么受得了。一口吃不成个胖子,细水长流方能长长久久。”

    安世茂早跑得没影了,丘如意便站起身来,一面笑劝:“母亲不必担心。世茂别看人小,心中却是个有成算的,自会照顾好自己。他如此上进,说不得又是个状元之材,也不枉父亲和您对他兄弟的悉心教导。”一面又叫人过来,细细吩咐厨房给二公子准备好茶点,因知道安世茂最是尊师重教的,又敲打一番厨房,不许在茶饭上怠慢了先生。

    卢国公夫人见状,心中高兴,便越发放开了手,由着丘如意服侍着用完饭,漱口净手后,饮一口香茗,婆媳二人便随意说些闲话来消食。

    别看丘如意这些日子消沉,可府里府外的事儿一件也没落下。

    她婆媳此时说的闲话儿,便是皇上选妃一事。

    原来,安世诚还没走前,京城里就有话儿传起来:皇上要选妃子。

    街头巷尾不少人悄悄的议论这事,有真心喜悦皇家办喜事的,有暗地里猜测,说太后揽权,才不让皇帝大婚,只胡乱塞几个人入宫堵外人的嘴。

    卢国公府倒是真心实意地高兴。

    不管皇上大不大婚,他既然同意选妃,看来身体应该有了起色。只要选了妃,说不得一年半载就能有了喜讯。皇上一旦有了子嗣,朝中大臣的心也能大定,只管一心尽忠皇上便是,安刘两家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也能消停些。

    因皇上与太后皆不愿兴师动众,便只在京城小选,这两日正是采聘的日子。

    果不其然,被采选出来的贵人们,几乎都是出于五品以下低价官员之家。

    有道是嫁夫随夫,卢国公府一贯谨小慎微,丘如意也学得了几分,只陪着婆婆赞誉贵人们模样体面,才德皆备,余着一概不提。

第一九九章 刘婵入宫

    及至夜间,卢国公回府,连连叹气。

    原本以为这次没刘氏女什么事,皇上得了庶长子怎么也得亲政了,再从容娶一位品德高洁的皇后,安氏皇室就此慢慢脱离刘家的控制。

    不想今日最后一位采聘的贵人竟是刘氏女。

    卢国公夫人不以为意,这是明摆着的。

    便是刘婷嫁了,现没有适龄的女儿进去,依附刘家的众人还能没个把出色的女儿先顶上?

    不过,卢国公夫人也不得不承认,亏得刘家脸皮子厚,任谁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刘太后二哥刘桑庶出的小女儿刘婵竟会入宫。

    且说长兴帝心灰意懒,任凭刘太后做主采选妃嫔入宫,对于人选,他是一概不闻不问,在以后的日子里也不会理会那些人的。

    刘太后顾虑儿子的身体,知道儿子心中不痛快,故只命人悄悄采选了几位品貌皆佳的官宦嫡出小姐,暂充了宝林选侍等职。

    只是这刘家倒也些难办了。

    刘家嫡系嫡女大都已经年纪大嫁了人,年纪适宜的,也只有个刘婷,偏机缘不好,刘家皇后梦灭后便嫁了人。

    如今刘氏嫡系一脉,竟无人可选。

    大楚朝选妃嫡庶严明,非嫡女不能采选。

    就算国舅们宝刀未老,他们的夫人们却已然不能生了。

    刘国舅们也能选族中女儿入朝,不过人心向来隔肚皮,富贵自来迷人眼,那女孩若真有个好造化,他父母兄弟又怎会再唯刘国舅们马首是瞻,想来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轻易送旁支刘氏女入宫,与他们争权的。

    当然,刘国舅们也可以休妻甚而杀妻另娶。只是娶亲生女再养大到能入宫,至少得费十几年时间,中间变数又不可计不说,便是正室所出的儿子为己为母,也都定不会同意这种事。勉强行事,这家也就乱了,如何对付外人。

    可惜世人忘了,办法总比问题多。

    刘太后二哥刘桑之妻卫氏早在刘婷嫁人前,就以身有恙宜静养之由,去城外皇寺礼佛,如今一心皈依我佛,不愿理世俗事。

    卫氏是刘桑的结发之妻,生儿育女,操持家事,因病理佛,自不能休弃。

    可家中无主母,也不成体统,故太后特准刘桑把一名妾室扶了平妻。这样卫氏,,仍是刘桑正妻,也仍是刘朝廷所封的诰命夫人,其所生子女亦仍是嫡出。而平妻不算犯了法典以妾为妻,却也被封了诰命,以后其子女亦是嫡出。妙的是,这位由妾成平妻生有一女,即是刘婵,于是刘婵也勉强算是嫡女了。

    不过,那时朝中众臣还没有想到采选之事,虽然大楚朝不认可平妻,但事出有因,又有皇太后特许,故只有几个御史上表不痛不痒的弹劾几句,摄于刘氏淫威,这事便不了了之。

    却没有想到,原来这事竟是在这里等着呢。也怨不得众人想不到,皆因本朝选秀年满十五的嫡女方能参选,那勉强算是嫡女的刘婵也不过才将将十一岁,这次选透本没她什么事,便是将来选后,依她到底是妾生女的尴尬出身,,便是刘太后也不肯委屈自己儿子选她为后,她能做个贵妃也就顶了天。

    却不想刘太后一手遮天,竟然将她选入宫中封了婕妤之位。

    有人提出异意,太后便答:十五岁参选,只是约定成俗,历次采选也是循了旧例,其实并未有明文规定,故品性才德突出的,年龄放宽些,也并非不可。

    得,众人还有什么话可说,想来若不是这刘婵年纪太小不能侍寝,只怕是要直接封嫔封妃了。

    便是如此,宫中仍是刘婕妤独大。其他御女品级太低,太后也需人帮自己处理后宫之事,故特令刘婕妤掌了一宫之主。

    估计只等那些宝林选侍们生下子嗣,她做为一宫之主,把孩子抱过来,封嫔封妃指日可待,又或者一步登天母仪天下,也未可知。

    事已至此,众人除了叹气,气恨刘桑为了权势不要脸皮,却也无话可说。

    想到这里,卢国公不免又叹一口气。

    卢国公夫人便道:“你别在这里叹来叹去,我正心里不舒服呢。”

    原来她今天已知道了丘如意的小日子来了,空欢喜一场,故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叹道:“诚儿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回来,我得什么时候才抱上孙子呀。”

    卢国公便劝解老妻道:“子嗣乃天注定,该来的时候自来就来了,不到来的时候,急也没用。”

    儿子媳妇分居两地,自己就是急白了头也没用,卢国夫人认命般地又叹口气。

    不想,几日后,卢国公却旧事重提,对妻子说道:“我细想了下,你那日所说的话,甚觉有理。咱们年纪也不小了,早点抱上孙子,也算是对祖宗有所交待了。不如你寻个机会,找太后透句话铺垫一二,过段时间就让如意去边关。我看那孩子也是个泼辣的,享得了福,也吃得了苦,她去侍候诚儿,你也能放下心,又能早日抱上孙子,两全其美。”

    卢国夫人这几日刚劝慰了自己,听丈夫又提此事,不由啐道:“你这两天在书房也不知寻思什么,胡须都揪掉一大把了,还以为你在考虑什么家国大事呢,原来竟是在想这个。”

    卢国公陪笑道:“朝中的事情自有相国们,哪里用得着我。你不是急着抱孙子吗。”

    “就我一个人急,你不急啊。”卢国夫人嗔道,又思忖道:“男人出门做事,媳妇在家操持家务,照顾老小,乃是本分。便是我们心疼他,让他媳妇跟去侍候,可诚儿又不同他人,初次为官去的是边关,他官职小,没什么功劳,本不该带家眷的,如意过去,不太合适吧。”

    卢国公笑道:“有什么不合适的。我只是觉得咱们两个正当年,还不到需要人来侍候的程度,身边更不缺少服侍的人。倒是诚儿,边关苦寒,他向来好强,初次入军,必吃不少的苦头,有个知冷疼热的人在身边,日子总好过些。虽然儿媳不能进军中,一两个月里,他总有放假休息的时候,不比夫妻二人三五年才见一次强的多?再说了,你面皮又年轻,面前忤着个儿媳妇,生生把你这个原配夫人衬成个继夫人了。”

    被丈夫赞年轻,卢国夫人心里乐开了花,笑道:“我本也担心诚儿,如今听你一说,倒也是个好法子。只是担心如意受不住那个苦,再则诚儿前脚刚走,如意后脚就跟着去了,不好看相……”

    说到这里,卢国夫人心中一动,便问丈夫道:“你心心念念送如意出去,莫不是京中形势不好?”

第二零零章 等候朝见

    卢国公不语。他总觉得皇上选妃一事,大有蹊跷,隐约地觉得京城不太稳妥,真要说哪里不对劲,偏也说不出来,只能算是直觉吧。

    卢国夫人见状,心中越发的不安起来。不敢往下说,也不敢往下想,口中喃道:“如果真有不妥,茂儿,茂儿也得送出去……”

    知夫莫若妻,卢国公不想自己几句话,竟吓着妻子,慌忙扶住妻子的肩膀,安抚道:“莫慌张。京城形势是有些紧张,不过还不到那一步。太后娘娘是有大才的,这么些年来,安刘两家博弈,她倒是稳坐钓鱼台。如今眼看圣上……唉,皇室这边若是占了上风,对咱们府上来说,倒也无虑,就只怕将来刘家占了上风,那刘献分明是个小人,他岂会咽下当日那口气。我看如意这孩子是个宁折不弯的刚烈性子,咱们活到这把年纪,什么没经历过,受点委屈也就罢了,可不兴眼睁睁看着孩子受委屈的,倒不如送她去边关避一避。至于茂儿,他是男孩子,不宜娇养,自小受些磨难,锻炼心智,长大后方能为妻儿们撑起一片天地来。”

    卢国夫人靠在丈夫怀中思量好一会儿,点了头道:“虽然如意不够格随军,但只要有太后一句话,也能堵了一些人的嘴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