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豪爽程度连何应钦和宋美龄以及陈诚这些高级人员也感到惊讶。
这次马铮所部被授予抗日模范师的称号,国民政府专门从国难薪里面拨出十万大洋给马铮所部,另外军政部还拨给独七师三千条新枪,待战事结束之后独七师立即到武汉换装,并参加政府的授勋仪式。
此外军政部命令独七师立即将日酋松浦淳六郎的尸体以及那半面师团旗立即送往武汉,以供政府宣传所用。
接到命令之后。马铮当即派人将松浦淳六郎以及秦尚雅的尸体装棺打包送往武汉,一同送往的还有这两位日将的随身物品和那半面军旗。
8月9日下午三点,火车在一阵轰鸣声抵达了武昌站,随后在一队精神抖擞的士兵的押运下,两具棺木被抬下了火车,随后紧急送往武汉卫戍司令部。
在武汉卫戍司令部外。应邀前来的上百名各国记者正焦急的等待着。尽管国民政府已经通传了竹林汪大捷的详细经过和战果,但是在没有看到有力的证据之前他们还是不敢相信一向羸弱的中国守军竟然能悄然间全歼日军一个师团。
当棺木抵达武汉卫戍司令部之后,上面的棺盖被打开了,两具身穿日式军装的日本将军的尸体呈现在了所有人面前。尽管这两个日本军官都是一脸的血污,脏兮兮的看起来很恶心。但是通过他们身上的将官服以及将官刀还是不难看出这两位的身份。
接下来的两天,关于独七师全歼日军106师团的消息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发酵着,被压抑了许久的人们奔走相告,武汉军民更是再次爆发大规模的抗日游行。
而国际上,苏联、美国以及英法德意的主流媒体都报道了此事。就连一向新闻管制极为严重的日本也报道了此事。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现在全世界都在说这件事情,要是他们再自己捂着盖子的话,必然会引起国内民众的怀疑和不满的。
得知第106师团的军旗被夺,日本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要求冈村宁次中将切腹谢罪,此事甚至于一度闹到日军大本营,可想而知事态的严重性。
在中国人看来缴获一面日军军旗固然是一件高兴地事情。证明政府以及前线的将士没有在夸海口,没有在蒙蔽他们。但是没有人想到日本军民对此的反应会如此的激烈。甚至于让中国人有一种军旗比106师团被全歼还要重要的错觉。
事实上这并非是错觉,在日本军民眼里军旗的重要性确实要比一个师团的生死存亡更重要。例如在日本历史上的西南战争中,政府军和西乡隆盛军在田原坂附近激战。其中政府军的步兵第14联队旗手河原林雄少尉战死,“陆军御国旗”被西乡军夺取,虽然之后政府军夺回了这面军旗,但是为此损失很多兵力。
于是日军规定。由于不可抗力损失的军旗,会在损失后第二年的1月21日重新发给,陆军联队撤销编制后,军旗撤回到陆军省保管。尽管如此,日军还是视军旗被抢为最大的耻辱。
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日军规定,如果战局陷入不可逆转的情况时,首先要焚烧军区,被称之为“军旗奉烧”。也正因为如此,从明治维新到现在已经将近半个世纪了,日军征战大半个亚洲,但是却在没有遗失一面军旗。没想到堂堂106师团的军旗竟然在武汉前线被支那人缴获了,这在日本人看来是不可原谅不可洗刷的耻辱。
迫于国内的压力,再加上第二军之第三师团迟迟不能到位,江北的进攻陷入了困境,因此华中方面军决定全军后撤,结束这次已经没有胜利希望的会战。
武汉会战结束了,这一战日军颇有一点虎头蛇尾的意思,声势浩大的集中了十多个师团,号称要拿下武汉摧毁中国政府以及民众的抵抗意志。但是结果却是苦战三个月却只能止步于马当要塞,陆海空三军皆损失惨重。
确定日军主力已经后撤之后,国民政府致电独七师,全师立即移防武汉,准备接受军委会的嘉奖,包括马铮在内的军官接受军委会的授勋。
接到命令后,马铮将这几日大战阵亡士兵的遗体集中起来安葬在双峰尖脚下的一大块空地上,并且找来当地有名的石匠凿了一块巨大的石碑,表明此地安葬的是独七师抗日阵亡士兵的遗体。
随后马铮又让人将九千多具日军的官兵的尸体集中葬在了三个大坑里,也让人立了碑,上面的碑文都是一样的—“侵华日军第106师团合葬于此”。
做完这些马铮立即率领部队开往武汉,除了大量兵员之外,随行的还有大批的伤员和缴获的武器装备,单单大卡车就有三百多辆。
从抵达武汉战场到现在独七师一共和日军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苦战,大小战斗打了十几场,所部共损失兵员六千余人。另外还有六千多名伤员,伤亡总数为一万两千七百余人。
损失是惨重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战果也是前所未有的辉煌。可以说这次会战是国民政府搭了个台,却让马铮唱了一出好戏。原本来的时候只有七千多兵员,走的时候却成了两万两千多人,而且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钱物,更重要的是独七师也受到了国民政府以及全国民众的认可,名震海内外。
当然了,国民政府得到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最直接的好处是解了武汉之危,来自日军的压力减轻了一大半。其次便是频临解散的中国海军补充了三十多艘大中型舰艇,几乎是直接恢复了战斗力,长江航道的安全有了保证。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通过这一系列的胜利,国民政府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国家形象顿时上升了不少,也得到了国内民众的支持。而这些东西可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所以对于这次会战中国方面是很满意的,不然以老蒋的性格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亲自为马铮授勋的。(未完待续。)
ps: ps:第二更送到!
第二百四十二章:凯旋而归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二百四十二章:凯旋而归
再次来到武汉,感觉大不一样。之前的武汉死气沉沉,敌人大军压境,老蒋为了避免在一次发生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剧,早在日军到来之前便把武汉三镇的机关单位以及企业撤往了属于大后方的西川以及重庆。武汉城内的老百姓也大部撤离,所以当日的武汉少了很多人气,说是一片萧瑟也不为过。
今日则不同,随着武汉前线的捷报一个接一个的传来,昔日日暮西山的王朝似乎一下子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武汉三镇的军民自然是欢欣鼓舞。准备撤离的民众也都纷纷卸下了行囊,停住了脚步,已经撤到后方的人则是又准备往回赶,毕竟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当难民。
昨日国民政府发出公告,说此次会战中居功至伟的八路军独七师将要从前线撤回武汉接受委员长的嘉奖,顿时间武汉城沸腾了。
这个时候的中国最需要英雄,也最崇拜英雄。知道抗日名将马铮和他率领的那支英雄部队要回武汉,一大早市民们便纷纷来到城门口,他们要以最热烈的方式迎接这位民族英雄,表达他们对英雄以及英雄部队的感激之情。
然而当数十万市民涌到市民们却惊讶的发现,他们要等的威武之师并没有到来,来的却是一支由担架和人墙组成的残兵。没错,就是残兵,抬担架的人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担架上的那些兵员一看就知道是伤兵,很多人身上的绷带和纱布还在向外渗透着鲜血。
要不是队伍最前面那幅硕大的旗帜上面绣着巨大的番号,没有人会将这些残兵与战报中百战百胜的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七师联系到一起。
尽管部队没有行动。所有兵员都静静地站在城门口,但是城里的老百姓的眼睛都湿润了。不用想他们也知道这些士兵是因何受的伤。
大家都知道打仗是要死人的,是要付出鲜血的代价的,但是没有上过战场的人永远也不会明白战争的残酷,更不会了解前线将士们所付出的牺牲会有多大。
这一刻,人们才从独七师身上感觉到了战争的惨烈。想到前线将士浴血奋战才换来了今天的胜利,所有的人都忍不住哭了。
上午八点,随着一声号响,部队开始入城。走在前面的是担架队,两人抬一副,列着两路纵队开始入城。
惨烈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管是担架上的伤员还是抬担架的士兵都是衣着破烂,除了样式之外人们很难从衣服判断出其他任何的信息,看不出番号。认不出名字,只有丝丝缕缕的口子和裂痕记录着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功勋。
担架队有足足两公里,有人专门数过,一共1477副担架,也就是说独七师的队伍里至少有1477名伤员。
就在人们以为伤员队伍已经结束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后面跟进的汽车上似乎也不是完好无损的兵员,战士们头上身上带血的绷带似乎诉说着什么。
没错,汽车上也是伤员。每辆车上至少30名,一共一百多辆车子。当如此多的伤员从自己面前走过。即便是再硬的铁汉也忍不住流泪了,只要他是中国人。
这一刻整个武汉在哭泣,之前的兴高采烈早就没有了。独七师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人们记住了战争的惨烈,记住了前方勇士是如何保卫着方热土的。
老百姓看热闹,真正的内行则是看门道。今天欢迎的人群中还隐藏着很多国家的情报人员,有国民政府军统局的。也有日军特高课的,还有苏联的克格勃、美国的中情局等。
当独七师刚进城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想法——残了!六千多伤员对于一个普通的步兵师而言意味着什么?
这一点大家心里都清楚,中国的步兵师大多在万人以下,有很多杂牌师都是只有三个团的小编制,兵员不过六千多。如此多的伤员。几近达到了一个杂牌师的总兵力了。
而众所周知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