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5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神”军人无比鄙视这些软骨头,秦淮骂道:“羞死你先人,就你们这样的人渣也只有东奴酋长眼睛瞎了留着做官,来我们‘南明’恐怕只有去开矿的命。”

    张文衡、孟乔芳觉得还有一线生机齐声道:“将军,我等愿意留在‘南明’开矿,求求将军网开一面。”

    这二人吓得不轻,为了避免吓死他们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秦淮假意给他们希望道:“二位放心,如今大明朝廷少有杀士大夫,十有**会判流放海南岛,那时本官会收留你们在崖州采矿。”

    两个汉奸和十几个随从哪敢有废话,只能选择磕头如捣蒜。

    稳住了张文衡、孟乔芳的情绪,随后送他们去天津卫经“京津高速马路”进京交崇祯处置。

    送汉奸的行动当然很高调,宣传队辅兵会在路上游斗诸位汉奸。

    他们指着头戴写着大汉奸字样纸糊高帽的张文衡等人向大明军民介绍这些人的出生,在满清的官职,为什么被“战神”活捉。

    老百姓人人憎恨汉奸卖国贼,每一次游斗,汉奸们都会被唾沫、浓痰啐一头一脸,如果不是“战神”宣传队不许老百姓使用暴力,这些汉奸根本没命走到京师。

    负责全权处理建奴代表团接待事宜的秦淮当着建奴面逮捕了他们的正、副使臣。

    如此奇耻大辱其余使团成员居然都很配合,秦淮很满意建奴们端正了态度。

    他当场表态邀请建奴使团其余成员看大戏,并且好吃好喝招待大家,没心没肺的建奴有美食、有娱乐人人乐不思蜀,根本没有人理会少了张文衡、孟乔芳两个正副使臣。

    三天后,多铎、阿巴泰一行上了南下的邮轮前往“南明”国都“新杭州”。

    大明子民八卦的热情不是盖的,用不着刻意宣传,满清预备向“南明”俯首称臣的故事大明京师已经街谈巷议。

    茶馆里最流行的段子就是建奴畏惧南王如虎,他们根本不敢和“战神”开战,听闻南王准备北伐当场就吓死了一个王爷。

    那个背主投降建奴的大汉奸洪承畴被吓得疯癫了,每天疑神疑鬼自言自语,最后上了吊。

    每当说书人绘声绘色表现洪承畴上吊情形之时,围观的升斗小民都轰然叫好,人人觉得荡气回肠。

    在老百姓眼里南王依旧是自己的王,老百姓得知建奴如今派出使团向“南明”纳贡求和,很明显,曾经不可一世的建奴服软了,所有得知消息的大明子民都感到无上光荣。

    崇祯皇帝觉得不可思议,为了确认传言是否属实,亲自提审两个汉奸。

    在诏狱多次过堂的两个汉奸已经后悔来到人世间,锦衣卫、东厂的牢饭岂是那么好吃的?很明显两个汉奸已经快脱了一层皮。

    见到天子,两个汉奸抖若筛糠,他们抓紧最后的机会磕头如捣蒜祈求饶命。

    他们当然不敢讲什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因为他们是出使“南明”,哪里会想到被押送来了大明。

    崇祯细细问两个汉奸出使“南明”的目的,问伪清国现状。

    两个汉奸为了活命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一边回话还偷眼瞧崇祯脸色,期望自己能够顺着皇帝喜欢的话题说下去。

    皇帝整整问了一个多时辰,得知了来龙去脉忽然间忧心忡忡。

    伪清国自去帝号向“南明”俯首称臣,尊南王为“南明大帝”南王如何答复?“南明”跟建奴成为附庸国关系跟大明又待如何相处?

    皇帝思前想后找不到答案,第二天朝议时把自己的顾虑提了出来。

    跟建奴有杀子之仇的平西伯吴襄跟黄胜交往近二十年,深知黄胜为人,知道黄胜从来没有忘记国仇家恨。

    他立刻出班拍着胸脯道:“陛下请放宽心,南王不灭建奴誓不休,区区建奴穷的叮当响,他们拿得出手的那些贡品,富有四海的南王哪里瞧得上。”

    梁廷栋笑着出班道:“陛下多虑了,‘南明’留守黄家湾岛的官员把张文衡、孟乔芳两个叛贼送来交予陛下处置,南王态度就可见一斑。南王一诺千金,答应出兵辽东自然不会食言而肥。”

    张凤翼道:“臣向陛下道喜,虽说东奴伪王爷岳托被南王威名吓死属于莫须有,但是背主之臣洪承畴上吊自尽却是属实。京师军民得知消息后无比欢欣鼓舞,民心、士气大振。”

    陈新甲道:“张文衡、孟乔芳两个叛贼死有余辜,臣请陛下凌迟二贼,流放二贼三族。”

    见本兵大人奏请皇上把汉奸千刀万剐,文官武将都异口同声附议,要求皇帝严惩背主之臣。

    皇帝当然憎恨汉奸卖国贼,立刻下旨内阁披红,三天后在菜市口把张文衡、孟乔芳两个汉奸剐了。

    王之臣乐呵呵出班道:“老臣贺喜陛下,南王刚刚答应出兵,东奴就慌不择路派人议款求和,由此可见东奴自认为不堪‘南明’一击。南王当然不会放过为患辽东几十年的跳梁,如今张文衡、孟乔芳二贼伏诛,紧接着和谈破裂,对建奴士气打击之大可想而之。”

    崇祯也很高兴,大明以后不需要两线作战,兵马调度就会容易许多,以后专心平定流寇,再励精图治几年,大明国力一定会蒸蒸日上,靠他国出兵救援这样没面子的故事再也不会上演。

    崇祯道:“‘战神’威名赫赫,东奴跳梁已如惊弓之鸟,他们未战先怯离亡国不远了。”

    高智谋道:“陛下,南王未出兵先擒获建奴两位高官,确实可喜可贺,臣请陛下给予南王赏赐以表彰其功勋。”

第七百五十七章:尊帝号

    群臣见高智谋又在替南王向皇上索要好处,顿时窃窃私语起来,人人都认为南王富甲天下、位极人臣实在赏无可赏赐无可赐。

    再次回到中枢当上了首辅的周延儒道:“陛下,‘南明’、大明是兄弟之国不假,以后恐怕要以平等礼仪相待,还是以大明为尊恐怕不妥。”

    朝中“战神”系文官武将、勋贵们眼睛都亮了起来,他们心里腹诽,如此简在帝心的好主意怎么让外人周延儒抢了先?

    吴襄反应很快,他马上接茬道:“首辅大人高明,审时度势很有分寸,臣以为与其让南王开口面南称帝,不如由陛下主动提议南王尊帝号。”

    见又被吴襄抢了先,梁廷栋赶紧道:“‘南明’大军气吞万里如虎,连好战的建奴都准备向‘南明’俯首称臣尊南王为帝。如果我大明还以宗主国自居未免贻笑大方,老臣恳请陛下放下天朝上国的做派真的以兄弟之国礼仪相待‘南明’。”

    复出的周延儒早就看开了,知道大明照此下去国将不国,他愿意向南王伸出橄榄枝,他奏道:“当年南宋、金二帝并存也算相安无事,以后大明、‘南明’礼尚往来谈不上谁给谁纳贡,两**民、大臣也会乐见其成。”

    历史上的周延儒复出后对大明乱局束手无策,被赶鸭子上架抵抗清军入侵时驻通州不敢战,整日与幕僚饮酒作乐,醉生梦死,天天奏捷蒙骗崇祯。

    当然,这位首辅大臣的结局很不好,在崇祯十六年被皇帝勒令自尽,籍没其家。周延儒死后,民间有歌谣日:“周延儒,字玉绳,先赐玉,后赐绳。”

    穿越者黄胜的搅局影响了太多大明官宦、百姓,今天的周延儒用不着抵抗清军入侵,也就没有必要带兵出征,自然不会出现谎报军功之事。

    由于太多门生故吏投效“南明”并且有许多人得到了重用,周延儒也对南王心向往之,今天拉下脸来就是为了挣表现,也是阐明自己愿意投靠南王的立场。

    吴襄走南闯北见识不凡,知道这个世界大得很,皇帝也不是个位数。

    他出惊人之语道:“诸位大人莫要以为帝号只是我大明有之,佛郎机诸国有几个皇帝你们知道吗?莫卧儿帝国难道不是皇帝,我大明又管得着吗?大家不要自欺欺人了,和‘南明’平等交往乃是大势所趋,两国联姻后关系会更加紧密。”

    梁廷栋笑道:“南王扫荡的东南亚诸国之中就有称帝之王,‘南明’如此实力当然再也不能成为他国附庸,陛下圣明,当断则断善莫大焉。”

    崇祯没想到议事会导致出现一个皇帝和他平起平坐,看着建言让自己答应南王称帝的大臣越来越多,此刻他心里特别无助。

    就在这时,六百里加急送来战报,闯贼大军几乎兵不血刃夺取了开封、南阳后乘胜西破潼关,再次攻入陕西,明军防线土崩瓦解,闯贼不久占领西安。

    有了大片领地在手,又拿下了汉唐故都长安城,李独眼的野望极度膨胀,他改西安为“西京”,建国称帝,国号“大顺”,改年号为“永昌”。

    朝堂上正在讨论让大明皇帝承认南王称帝还没有结果,忽然冒出一个驿卒跳出来自封“大顺皇帝”,群臣怒不可遏,纷纷要求朝廷消灭伪大顺国,逮拿妄自尊大的李自成千刀万剐。

    朝堂上乱套了,文武大臣的议论声肆无忌惮,简直无视皇帝的存在,他们认为一个驿卒都敢称大顺皇帝,才几十万人的奴酋红歹是也敢称崇德皇帝,人口数千万,带甲百万的南王为何不能称帝?

    这也难怪群臣,大明的执行力和统御力早就风光不再,以前令人生畏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又在崇祯手上被削减了权力。

    在大明当官没有了敬畏,皇权当然被漠视。况且皇帝由于被袁崇焕欺骗导致极度不相信文官集团,相互之间没有了最起码的信赖,久而久之大臣和皇帝自然离心离德。

    文官武将发现在大明为官如今很危险,去中原和辽东任职大有可能成为炮灰,在京师当官摊上流寇、建奴的坏事也可能身首异处。

    这些人精左看看右看看认为唯有紧抱南王大腿才能够保证安定和富裕,此时此刻人人出力为南王向崇祯要好处。

    阁老张凤翼奏道:“陛下,老臣以为南王称帝后去辽东灭了建奴,北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