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黄胜无可奈何,只能把家丁们不肯取回的文书又留下了。

    楚儿本来就建议夫君不必如此,随遇而安即可,谁知夫君一定要给麾下自由人的身份,她拗不过黄胜只能照办。

    最后的结果她已经预料到了,咯咯娇笑不已。

    她毕竟是英国公家千金,太了解民俗。知道太多大明百姓期望投效勋贵而不得呢,如今夫君既是侯爷又是封疆大吏两广总督,谁不愿意成为黄家家丁啊?

    贸然送还投效文书反而让家丁、家将有了被抛弃的感觉,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也!

    大明朝风气如此,那位叶浩武是叶家家生子,虽然官居武职二品,还是以叶家人自居,根本没有流露出一丝自立门户的念头。

    可见明朝人对于主仆关系多么执着,不管是否真心也不敢背弃家主。否则实在难以在大明立足也!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黄胜通知资格最老的一批家丁喝酒,还有一半人在南海搞风搞雨不在黄家湾岛,筹光交错间和在场的几十人交了心,告诉大家只要愿意留在黄家,自己不抛弃不放弃任何弟兄。

    小小“交还自由”的风波过去了,黄胜去“华夏岛”考察工作,这里除了华夏城已经基本完成,岛上到处是如火如荼在建的大工程如同大会战。

    “华夏岛”一下子增加了人口太多,许多人只不过是短暂滞留几个月后去安南拓土。

    赵蕊以保甲为单位组织起十几万壮劳力和健妇,安排他们修路、修水库、平整山地造田,平整出来的石头运来修路基。

    这些人民来自三个地方,后金、东江镇和北直隶,拖家带口有二十余万,每天工作五个时辰学习一个时辰吃三餐。

    以前面黄肌瘦的老百姓,经过几个月有规律的生活和劳作,得到了足够的营养,一个个脸色红晕。

    大家听说两广总督安南侯来看望大家欢呼雷动,黄胜很郁闷,因为每到一处只能看见黑压压跪了一地的老百姓。

    黄家民事官多次声明家主不喜跪拜,可惜这些加入黄家体系不久的老百姓根本不听,依然我行我素要给黄大人这位带给他们好日子的家主诚心诚意磕头谢恩。

    北直隶由于被建奴肆掠,失去家园的老百姓义无反顾选择投靠黄家时根本没有奢望什么,混个两餐半饱就谢天谢地了。

    他们发现同行的人太多了成千上万,哪怕是朝廷,要给如此之多的百姓提供饭食也难以为继啊!漂洋过海时太多人有了悔意,如果离乡背井依旧连个温饱都混不上也太憋屈。

    来到“华夏岛”这个如天堂般的地方,他们再也不是一日两餐,而是早、中、晚三餐,如果有突击任务要夜晚加班还有加餐。

    不仅如此还能够让所有人饱食,每天都会有荤腥,不是一条鱼就是二两肉做的大肉丸,或者一个荷包蛋。

    大多数饱受饥寒的老百姓养壮实了,孩子们得到了营养,眼神灵动许多当然健康了许多。

    所有在劳动的人民被告知,在“华夏岛”工作,管吃管喝管住还会根据工作表现、出力大小得到每月三钱、五钱、七钱银子不等的劳动报酬。

    以后去安南每家每户会得到白送的水稻田五亩作为自留地,还会得到具备使用权的田亩,分配方案根据每户劳动力多少二十至五十亩不等。

    他们如果不太会种田或者不愿意种田也不要紧,因为有许多工作机会,再不济也会得到如现在这样的工作,得到如修路、修水库这样的活计,但是去了安南,在管吃管喝管住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工钱统一翻倍。

    宣传工作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常抓不懈,要把大发展能够带来的好处广而告之每一个准备开疆拓土的群众,让他们能够打消顾虑轻装上阵。

    “耕者有其田”的杀伤力太大了,没有一个老百姓不对安南充满向往。

第四百七十三章: 培训在职军官

    辽东血战已经过去了半年,春天就应该下水的战列舰和巡航舰早已完成交付海军服役,今年的生产计划倍增。

    这完全得益于攻取了建奴巢穴,把整个后金国的大部分财富据为己有了,最终统计高达白银近两千万两,抛去出兵成本净赚一千五百万两之多。

    有了海量的钱财,有了几十万人力,当然要把这些转换成战斗力,因此今年计划投入海军的预算就是八百万两白银,赵时敏的团队如今都在建造各种规格战舰。

    火炮、火药、全钢盔甲、燧发膛线枪、精钢滑轮弩、滑轮弓、飞震天雷、各种炮弹都在满负荷生产,因为去年底的恶战把弹药家底基本上打光了,得重新积聚力量,冬天还会有大战爆发。

    为了适应山地战的四磅野战炮也应运而生,这种火炮和已经定型的六磅、十二磅等等火炮如出一辙,同样是带桶式箍的前装钢炮,有三成线膛炮,可以发射实心弹、开花弹和散弹。

    最大的好处是重量只有六磅野战炮的一半余,最重的炮身只有四百斤,总重低于八百斤,可以灵活分解组装,使炮兵的机动性得到了加强。

    黄家钢模铸炮的工艺又精进不少,质量又提升了一个等级。这是黄胜发现兵工厂钢模铸炮工艺日渐成熟,把大略知道的一种一空心铸件工艺,开了金手指指点了铸炮大师傅研究。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这些经验丰富的大师傅得到了新点子,不计成本试验,终于完全掌握了1860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美军陆军少校托马斯丁。罗德曼发明的这种革命性的工艺。

    具体做法是围绕型芯进行铸炮,型芯内部以流水进行冷却,这是一个使炮膛内部先行硬化的方法。

    外层金属冷却时向内缩拢,向已经硬化的内层继续加压,这样操作得到的钢炮炮身就是内部密度最大,好处是发射药的爆炸力会被炮膛四周的整个厚金属层所吸收,而不是层层向外膨胀。

    新的铸造法最大意义是大幅降低铸造时的炮管报废率,大幅度提高了成品率,减少了火炮的铸造成本。

    这种工艺大幅度的增加了火炮的身管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特别铸造重炮的时候尤为突出。

    由于黄家鼓励技术革新而且给予经费支持不设上限,技术过硬的大师傅们都在奇思妙想并且把设想付诸实践,太多的产品进行了更新换代,火炮的底座也被不断改良。

    大量合格的弹簧用于缓冲后座力,黄家的火炮再也不要如同这个时代火炮那样,开一炮就需要把就地跳得不成样子的火炮复位重新瞄准,再次发射的间隙缩短了超过一分钟。

    新式战舰上的火炮全部具备缓冲弹簧,炮击的命中率和再次发射速度倍增,对船体的损害度锐减,增加了战船服役的年限。以后遇上西夷的舰队和他们舰对舰比炮火胜出毫无疑问。

    蒸汽机这个可以带来工业革命的大杀器黄胜当然不可能放过,学校的科研组和钢铁厂、军工厂等等大工匠组建联合攻关团队在研究并且试验家主画的几份草图。

    黄胜知道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也知道锅炉的作用,只是记不清早期蒸汽机和锅炉的图纸,只不过把工作原理写下来,把需要制造设备大体的样子和工作流程画出来而已。

    黄胜的草图画的是“兰开夏锅炉”,一种卧式常压蒸汽锅炉。优点是容量较大可以烧煤和木柴、秸秆之类燃料,能够提供稳定的蒸汽流,它是常压锅炉,除非野蛮操作,正常使用造成爆炸事故的几率很低。

    但是不能提供高压蒸汽,因此在蒸发功率上比较弱,使用上也比较受局限。不过它的技术简单,是后世论证过的成熟技术一直使用到近代,制造也不应该太难。

    “兰开夏锅炉”关键是对材质要求不高,普通低碳钢板足以,对于钢材质量与日俱进的黄家已经不是障碍,经过几次尝试改进,成为产品的可能性应该没有问题。

    能够解决锅炉,制造蒸汽机就相当于完成了一半,蒸汽机关键部件就是汽缸,黄家大师傅已经生产了上千百门不同口径的火炮装备战船和陆军。

    使用大型水力镗床、铣床光洁炮筒、铣拉膛线的技术应该是独步天下,有了这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制造汽缸应该事半功倍。

    可惜黄胜只能大致知道原理,他明明懂也亲自看到过后世供热锅炉的制造,考虑到目前还没有生产出无缝钢管,更加没有如同后世锅炉管这样的产品。

    因此先来个符合当前实际的开始研究,以后这些技术成熟后再开金手指出点子让大工匠进行锅炉、蒸汽机更新换代。

    虽然黄胜对数据一知半解,对尺寸的配比也不甚了了,但是这已经足够了,以汉人大工匠的智慧,得到了准确的研究方向,有不计成本的人工、材料和资金扶持,出成果指日可待。

    如今黄家钢材质量趋于稳定,用铆接的传统方式制造锅炉和蒸汽机的条件已经成熟,介于考虑实用性和安全性,第一代锅炉不适合高压,采用常压即可,热效率即便不高也不要紧。

    赵时敏带有研究性质的全钢铁制造的一艘战船也即将完成,船很小,可能在五六十吨的样子,船板采取以四五毫米的镀锡钢板铆接,如果成功下水经过试航合格,造船团队还会逐渐加大,下一步目标是建造一百二十吨的铁甲船。

    赵时敏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的科研态度让黄胜大为赞赏,海军是争霸世界的第一要素,黄胜一直不遗余力不惜血本支持。

    “华夏岛”专门开办了军校,目前有一千多学员就读,不仅仅是懵懂少年,有许多是来镀金的各级军官,随着时代发展定期培训在职军官将要成为常例,磨刀不误砍柴工。

    军校的海军学员超过半数达到八百人之多,陆军学员也有六百,这里的教师大部分是从黄家湾岛学校挑选的优秀教师,许多都有实战经验,大多数是海军、陆军负伤荣退的官兵。

    还有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