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水可不是利用锅炉来烧,明朝没有锅炉这个东西。提供热水也很简单,就是由人工不断用大锅烧水添加专门提供热水的水塔而已。

    来黄家湾岛拜访的两位大人是茅元仪和吴襄,任务是奉辽东经略之命来修复两位大人的关系。

    他们还奉命带来了黄胜私兵八百家丁一年的饷银和装备、战马补贴银足额共计三万两白银。

    时过境迁想不到小友黄胜已经是天子门生高中状元,如今还顶着文渊阁大学士的光环以正四品左佥都御史的官衔任关前道。

    虽然黄胜在丁忧守制,但是朝廷根本没有派人接替他的职位,很明显是给他留着位置。

    由于有了黄胜干扰历史走向,茅元仪也算官运亨通了,短短四年爬了四级,现在是从四品宁前道,但科学家不是进士出生连举人都不是,他这个宁前道拿人家状元公的关前道就不够看了。

    小友青云直上那是实至名归,茅元仪没有一丝妒忌,只是他为何就是要跟袁督师过不去呢?

    袁大人多次找茅元仪诉苦,他告知科学家自己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得罪黄大人之事,黄大人为何处处针对自己?

    袁崇焕跟辽东将门蛇鼠一窝,当然知道吴襄跟黄胜过从甚密,他找来吴襄帮着分析黄大人为何瞧不上自己,坚决不肯和他共事?

    吴襄是看着黄大人一步步走到今天,他已经惊为天人,如果他能够做主谁来主政辽东,他会毫不犹豫选择黄胜。

    他跟黄胜相处久了眼界高了,心里其实也瞧不上这位傻兮兮的袁督师。

    这位大人根本不会用人,谁愿意俯首帖耳就扶植谁,谁不待见他就打压谁,吴襄对自己打仗的本事知道得门儿清,可是他对袁督师一直言听计从,居然由一个小小千总升到了游击将军实授。

    用自己当将军替国家打仗,这不是误国误民嘛!吴襄鄙视自己也顺带着鄙视袁崇焕。

    他坚定的认为黄大人跟袁督师的矛盾不可调和,一山不容二虎尔。他认为黄大人是真正的虎狼,袁督师纸老虎也!

    黄胜回到黄家湾岛的当天就在“望海阁”宴请茅元仪和吴襄,陪同的武官有黄明道、黄东山、顾山河三位将军。

    黄胜在丁忧期间哪里能够饮宴,可是在场的人连想起这件事的都没有,都是老朋友,大家聊得高兴喝得欢畅。

    两个袁督师派来的说客被黄家游说了,黄胜在酒宴上直言不讳对茅元仪道:“袁崇焕狂言五年平辽,实为欺君也,他的结局一定不会好,茅大人要想方设法明哲保身啊!”

    茅元仪跟袁崇焕走得太近了,闻听此言感慨良多,一仰脖子,干了一杯西风烈长叹一声道:“何止黄大人您如此认为,袁督师自己也知道不可能,他这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啊!”

    吴襄恶狠狠道:“蛤蟆打哈欠好大口气,五年平辽,他如此搞下去五年不被建奴平了辽西就谢天谢地也!”

    何止平了辽西?此时无论哪一位大明人都想不到十几年后建奴会平了整个大明,袁崇焕的贡献功不可没,所以得了便宜的满清奴隶主感谢他,把他包装成了悲剧英雄。

    大家发了一通牢骚后黄胜言归正传道:“二位大人乃是本官好友,本官表态只要袁督师不为难关前道所辖兵马,本官也不为难与他,大家相安无事最好,该关前道给的孝敬本官一个都不会少,如果有什么为难之事大家好商量,但是不许擅自调动关前道的人马。”

    这虽然有些无理,可是已经客观存在,袁督师早就跟关前道暗战过了几个回合,可惜不是黄胜对手,出的阴招被黄胜轻轻松松化解。

    他首先尝试派文官去渗透关前道,想参加管理兵马钱粮,谁知忠明堡不让进,高台堡进不了,最后灰溜溜回了山海关。

    因为关前道的所有官兵都异口同声只听从黄大人调遣,要不就是朝廷圣旨下达,否则天王老子也不搭理。

    袁崇焕一计不行又生二计,他停发了关前道麾下钱粮,谁知他不发人家自己取,往宁远、锦州运物资必须许经过关前道的地盘。

    庆格尔泰气势汹汹带着麾下蒙古骑兵拦下押运粮草的明军拿该得的补给,还做好事帮着黄明理、黄明道代领物资。

    押运粮草的军队根本不敢抵抗,庆格尔泰也不为难他们,就当做是给关前道运送给养办理,该给的文书收据一概不少。

    袁崇焕气得发抖也无可赖何,庆格尔泰虽然是外族,但是蒙古人效忠大明的楷模。

    庆格尔泰自投罗网去山海关,袁都督也不敢砍了他的脑袋,这就是大多数大明文官的德行,对待自己人不死不休,对待异族是能忍则忍。

    几次明争暗斗都是袁崇焕无可奈何,他吃了瘪还无处诉苦,更加不敢上奏朝廷。

    他本来对付关前道就有挟私报复的嫌疑,往上捅岂不是授人以柄打自己的脸。

    高第、王之臣两位阁臣就等着揪袁崇焕的小辫子,许多大臣也准备看他的笑话,毕竟这几年袁崇焕爬得太快了,羡慕嫉妒恨肯定不知凡几。

    因此袁督师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硬的不行只好来软的,这才有了茅元仪和吴襄的来访。

第三百七十一章:再次出海

    袁都督看来是真的欺软怕硬,这一次派人示好下了大本钱。

    黄胜只要一切对自己有利,表态袁崇焕不对付关前道控制的人马和领地大家相安无事无伤大雅。

    茅元仪二人得到了好友的承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让袁都督忘掉麾下还有一个关前道。

    他们都认为完全没问题,如果袁都督做出什么过格的事情,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劝阻,如果无法阻止会想方设法火速通知觉华岛或者忠明堡。

    黄胜拿了人家给的足额军饷,也要给些回礼,他为了表示和解的诚意交给茅元仪五十九级建奴正兵首级。

    铠甲腰牌俱全,其中还有一个拔什库,三个白甲兵,另外还有建奴旗丁青壮一百六十几级,这些旗丁当然是汉奸和朝奸,不是黄家人马有意斩杀他们,战场上刀枪无眼,这一百多人运气差了些。

    吴襄高兴极了,知道如此实打实首级倒手,袁都督不知道又会吹多大的牛皮,给黄大人的三万两肯定能够变本加厉捞回来。

    这一次是自己和茅元仪拿回的斩获,无论怎么吹也不会让他俩坐冷板凳。

    吴襄心里盘算着论功行赏后他得一个从二品参将实授应该跑不了。

    茅元仪无比羞愧,他知道这几年辽东的斩获有八成都是来自这位小友,今时今日自己还在厚颜冒领人家的军功。

    一时间有了知耻而后勇的狠劲,想回去劝说袁都督跟建奴死战一场再坐下来谈判。

    科学家太理想化,袁崇焕那里有主动攻击建奴的勇气,凭坚城用大炮才是他的立足之本,要离开乌龟壳他甚至连圣旨都不予理睬,茅元仪怎么可能劝得了袁都督。

    送走了茅元仪,接收了袁崇焕伸出的橄榄枝,黄胜更加放心了,只要袁崇焕那个傻帽不动自己管理的部队,大明损失多少自己管不着,反正自己的损失可控。

    过了端午眼看着到了五月底,黄胜亲自带队继续跑南洋,目的还是贸易,把这一年生产的瓷器、松江布、玻璃器皿卖出,运回铜和贵金属,有一批要运回的货物最重要大米。

    因为悲催的崇祯年到来了,陕西大旱民不聊生树皮草根都肯光了,易子而食的惨剧时有发生。

    这完全是缺粮引起的悲剧,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唯有手中有粮食才行,黄家要大量从海外买粮救大明的老百姓。

    已经签约的鹿儿岛、马尼拉、费福三个港口每年最少要确保跑一趟,因为至少可以购买一百一十万石大米,大明多了这些粮食会让百万人不至于饿死。

    留守辽东最高主官当然是黄明理,黄胜布置了任务给他,不管朝鲜战事是否告一段落,黄家战船每天都要骚扰建奴。

    利用哨船灵活的优势封锁鸭绿江中下游,抢夺建奴在朝鲜讹诈的粮食或者袭击建奴运送去朝鲜参战部队的补给。

    黄明理麾下兵强马壮,黄家家丁部队有五个百总骑兵,六个百总重步兵,三个百总火枪手交给他指挥,明军的兵额由于饷银克扣严重,补给也打了太多折扣,因此三个千总只有两千七百余。

    黄明理有超过七成兵马在辽东已经特立独行了,如果朝廷点验兵马发饷,大人们就会发现辽东名册上的十几万大军会缩水最少一半。

    这也怪不得带兵的将领,黄明理不克扣一两银子的军饷,连他自己的军饷都是黄家发放,即便如此朝廷给的饷银也不够足额发放只有七成的麾下。

    黄家还要拿出银子替朝廷养兵,其实无伤大雅,半年多下来,这些兵得到了辽东兵马最好的待遇,早就只认黄家不认朝廷。

    关前道的人马粮饷足额发放,兵丁们迷信黄大人战无不胜的威名,因此士气高昂,黄胜把早队伍重新编组,基层军官都是黄家的家丁担任。

    黄胜从来不单方面养兵,而是每天苦练精兵,关前道的明军是大明待遇、装备最好的明军,同样也是最苦最累的明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日挥汗如雨。

    没有人喊苦叫累,因为黄大人的经典语录每一位战士都耳熟能详: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黄家还有奖励措施,一门心思苦练杀敌技能的战士会获得表彰,每一次月考他们中都会有十几个佼佼者被选拔成为家丁战士。

    这些战士不但增加五钱银子拿到二两保底饷银,家小马上就会去人人向往的黄家湾岛工作生活。黄家的管理科学,人人都有盼头,互相攀比作战技能成为潮流。

    不出一年关前道在不断学习文化苦练战斗技能的明军跟黄胜的家丁会相差无几。

    黄明道要去南洋,觉华岛游击的工作当然也是黄明理代理,黄明道的兵额也是七成,属于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