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枚银币当银一两,称重也是一两,一枚金币也是一两当银十辆,一枚铜银合金硬币,币值当银五钱,用镍白铜混一定比例的白银铸造一百文大钱、十文的铜板。

    用镍铜铁锡合金铸造一文的小钱,兑换比例一千文小钱兑换一两银子也就是一个银币。

    暂时不考虑印纸币,因为太祖朱元璋太操蛋,他印了若干大明宝钞而且只印不回收,导致通货膨胀,民怨沸腾。

    大明人对这个刻骨铭心的教训记忆犹新,升斗小民不可能认可全凭政府信用产生的纸币,他们只相信贵金属。

    因此黄家铸造的金、银、铜币现阶段只在自己体系范围流通,这些货币都有自身贵金属的价值,久而久之老百姓就会发现用这样的货币方便快捷还不会因为兑换遭到火耗的盘剥,以后就会乐于使用黄家的货币。

    在黄胜操作下,面对大商家的反而是纸币和汇票,以后辽东的商人可以在黄家山岛钱庄存入银子,只要给少量的汇水就可以到两千里外的浙江岱山岛提取银币或者金币。

    商家还可以拿到当银一千两、一百两的纸币直接在黄家地盘使用,可以到黄家任何一个钱庄兑换金币、银币。

    造币本来就有利润,因为袁大头的含银量只不过八成而已,黄家服务了社会还有超过一成利可赚何乐不为?

    还有一个天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透支,在认可度一般的情况下,按照发行量透支三成根本没有风险,认可度到达一定程度透支一两倍也可以考虑。

    眼睁睁又快到年底,许多优秀少年都开始打听家主马上出台的招兵条例,烈士、伤退战士的顶替兵额当天就满员。

    黄家湾岛黄家宅院大管家赵蕊的小楼,脸晒得黑黑的黄大人贴在赵蕊白白的肚皮上听胎音。

    赵蕊郁闷道:“老爷,奴家没出息,好多婆子都看过了,她们都众口一词说奴家怀的是个闺女呢!”

    黄胜笑了,根本不相信,因为这样不科学,问道:“这都能够靠眼睛看出来?何以见得啊?”

    “奴家怀孕八个多月了,她们都说奴家没有变丑,生儿丑母那是十有**呢,她们还说奴家的肚子太大了,一定是个大闺女。”

    “闺女好啊!老爷从来没有生过闺女,这下好了,终于有女儿了。”

    “老爷,您也没有儿子啊?”美人急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黄胜前世是有儿子的,因此说错话了,他抚摸着美人的脸颊道:“即便是闺女老爷也喜欢,没关系以后老爷多疼你,一定帮你生出儿子好不好。”

    美人这才由阴转晴了,道:“老爷说话算话,到时候可别忘了奴家。”怀孕的女人容易胡思乱想,这个时候是生理脆弱期,连睿智的赵蕊也不例外。

    黄胜也没办法,只能花言巧语哄着……。

    李国助终于见到了黄家湾岛,一下子就被这里繁荣昌盛的景象震惊了,如今的黄家湾岛已经有了常住民七八万,来往与天津卫、登州、浮山港、等等地方的班船有几十艘。

    经过两年一千多筑路工匠的努力工作,全长十八里的环岛大马路已经全程通车,这依旧是一物两用,它同样是保护黄家湾岛不被海啸威胁的海堤,可以抵抗五十年一遇的海啸灾难。

    它同样可以基本杜绝黄家湾岛的水土流失,它的路基修建材料全部是石质,来自平整山地时炸平的几个小山头,路面是混凝土结构,牢固度毋庸置疑。

    黄家湾岛最具备特色的新鲜物事就是公共交通环岛线的开通,两匹马拉着长九步的四轮马车,可以坐十排乘客二十六人。

    上车两文钱可以到达任意站台,回到原点也行,岛上的居民只要五十文就能够办理包月腰牌,可以每天多次乘坐。

    公交马车现在有四十辆投入运行,几个因伤退役的马车夫成为新成立公交所的基层干部,他们在完善运行标准制定管理制度。

    黄家没有贫困户,人人都丰衣足食,李国助带着十几个心腹在黄家湾岛大街上溜达,没有发现一个破衣烂衫之人,也没有看见有打架骂街的行为。

    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但是干干净净,连乱吐痰的都没有,骡马的屁股下面都有兜住粪便的袋子,不间断打扫街道的都是胳膊上系着红布写着卫生监督员字迹四五十岁的妇女。

    岛上的所有建筑都是二层或三层的小楼,没有一间土坯房,草房。

    店铺里的商品应有尽有,南北货还有西洋货品种繁杂,甚至比日本江户城的品种还要多。

    李国助眼见为实,他在想象黄大人如果经营济州岛,几年后那里会是什么光景?他想着以后自己也在济州岛定居,在那里修建如黄家湾岛这样的小楼让自己的麾下安度余生。

    他更加坚定了跟黄家合作的信心,黄大人拿下济州岛在海外建国也完全可能,再发展几年拿下朝鲜后再谋夺日本也可以有啊!乖乖不得了,李国助不敢再想下去了。

    李家负责采办的五船货物早就送到黄家湾岛,李二带着六个帐房已经等了两个多月,早就望眼欲穿,他们终于看见黄家船队回来了,谁知他们根本不用去日本,货主直接来到这里交接,而且马上付清了货款。

    李国助手里有几十万两银子,干脆都留下结算货款,他带货回去也一样。

    李二得到了银子一刻也不愿意留在这里,毕竟到了年底商家都等着银子发红利结往来账,他们急急忙忙乘坐黄家班船准备回家过年。

    他们带了太多现银,为了确保安全,黄家派了‘广宁号’草撇船跑这一班次。

    快过年了,人人都打算回家团圆,李国助也不例外,十二月二日,他道别后带着船队回日本私港。

    黄家的货船、战船还是跟着出发,运了许多瓷器、玻璃制品、松江布和李国助同行,因为要讲信用,必须去把大米和铜锭运回来。

    去日本的船队由刘良才带队,出动大小战船三十艘,运输船七十艘,他们恐怕未必来得及回黄家湾岛过年。

第三百五十五章:东江来访

    黄家湾岛还有一艘船去了天津卫,这是一艘盖伦船,船上准备有十二门六磅铜芯铁炮,船上的乘员有六十几个,都比较黑,看上去不像大明人。

    这是遥远的广南国交趾郡王的朝贡船,阮诞代表广南国来大明进贡,他的家丁队长是黎喜汉,师爷是黎喜明,水手炮手都是挑选的吕宋人、大越国人,还有十一个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

    如此组合绝对是异国风情,因为连船带人都是实打实的舶来品,任谁也看不出是个假冒伪劣,况且他们手上有如假包换广南国主用印的国书。

    阮诞去大明京师讨到封赏当然不会去广南国交差,而是回黄家湾岛解散各自回以前的工作岗位。

    谋夺交趾还早着呢,先把关系捋顺了,得到大明官方承认再说,现在布局临高就是准备以此地为跳板有朝一日从海上登陆发动突然袭击收复交趾故土。

    黄家体系现在有了军民十八万,提供的兵员质量越来越好,可是也不能穷兵赎武把青少年都变成战士。

    原则上还是采取三丁抽一择优录取,计划通过公开招考招收四百火枪手和一千水手。

    毕竟许多工作岗位都需要优秀的知识青年,研究科学种田和抗寒的良种已经迫在眉睫,因为黄家已经有了几十万亩土地可以耕种,这个数量还在增长之中。

    黄胜派出今年的毕业生一百人去觉华岛实验田工作,让这些青年享受正兵待遇以鼓励他们潜心研究农业。

    从马尼拉带回的几十个土豆、番薯、玉米品种是当务之急的攻关项目,争取选出能够在北方种植的品种育种,一两年后在忠明堡小范围试种。

    来到黄家湾岛的二十个传教士被如此高度文明开放的美丽岛屿迷住了,暗自庆幸自己不怕寒冷继续选择北上。

    可是这里的地皮比岱山岛贵太多,如果也要修一个如岱山岛那样设计的大教堂带来的黄金恐怕不够。

    他们来找黄大人协商,是不是考虑修一个小小的教堂。

    谁知黄大人给他们解决了难题,让他们以建设中的教堂抵押向黄家借贷,黄家明年还会有船队跑马尼拉,到时候争取到教会的投资后再还贷就可以。

    黄大人也有事情请他们协助,让传教士在黄家湾岛学校的实验田教授种植土豆、番薯、玉米。这个题目不难,传教士里有一半人都会,这里的气候跟西班牙相差无几,他们认为没问题。

    如今三管齐下,有欧洲人的种植技术可以鉴戒,又有马尼拉农民的技术可以参考,还有黄家湾岛专攻农业技术学员这两年已经研究的技术,学校试验田要出研究成果应该指日可待。

    开始修建大教堂的传教士发现,黄家湾岛的人工也比较贵,但是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技术都是世界一流,许多人都看得懂图纸。

    他们尝试传教也没有被奚落,这里的人民很礼貌,渐渐的有了信徒。所有的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也在学习汉语,他们每一次都带着翻译传教太不方便。

    他们还经常去医院看望伤者和病人,为死者做祷告,也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发现这里已经有许多西洋人在工作,西洋外科已经得到了临床应用。

    于是有几个自认为医术还可以的传教士也来医院义务救死扶伤,他们的药物和技术又被黄家医务工作者细致研究。

    年底,黄家湾岛来了一位东江镇的访客,平辽总兵官毛文龙,由于跟黄家的贸易,东江镇日子好过了许多,毛文龙特意在年关将近时带了许多熊掌、鹿茸、东珠、高丽参之类的特产来给名满天下的黄大人拜早年。

    黄胜在‘望海阁’酒楼热情接待毛文龙以及他麾下的武官,两家合作愉快当然有许多共同语言,酒宴上黄胜要求东江镇给自己的心腹家将几个武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