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

    王之臣决定给油滑的袁崇焕上点眼药,上书朝廷,既然袁崇焕叫嚣建奴被他宁远军打得望风而逃行啊!就再接再厉辛苦一趟接着把锦州城下的建奴也打垮吧!

    他做了安排,督促辽东巡抚带领宁远人马去解锦州之围,命令黄胜带领人马驻守宁远休整。

    天启皇帝和九千岁已经对这个只会吹牛皮的小人深恶痛绝,马上就下旨袁崇焕出宁远,让大才子进宁远城休整。

    第二天宁远六百里加急来了,袁崇焕上书,宁远之兵凭坚城用火器才堪一战,没有能力救援锦州。

    朝廷百官更加鄙夷这个不要脸的大忽悠了,最后兵部没辙要求黄大人带着人马见机行事,在办得到的情况下去解锦州之围。

    简直是兵部来文跟黄大人商量是不是可以再次辛苦一下,能不能跑去锦州帮帮忙圆个场?

    这一次连圣旨都没有,为什么呢?天启皇帝不好意思,万一下达经过批红的圣旨,人家黄大人真的无力再战,选择抗旨。

    人家有大功在手,又确实损失惨重,自己无法降罪,只能选择捏着鼻子认了,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况且刚刚已经发生了死活不离开宁远坚城的辽东巡抚拒不执行皇帝的旨意,他上书自辩:崇焕以宁远军民的安危为己任,明明知道建奴围点打援,自己为了朝廷守土,决不能因为愚忠而让数万大军全军覆没。

    明朝跟满清不同,官员的奴性不严重,特别是文官比较牛,跟皇帝说不的太多了,批红的圣旨还要好些,皇帝直接下达的中旨大部分文官都拒不执行。

    此时宁远是前线,为了国家利益,天启皇帝忍了,没有临阵换帅,可是也气得不轻,秋后算账是必须的。

    黄胜知道史的走向,没有自己搅局后金军这一次倾巢出动也是无果而终,八小在六月初就灰熘熘退兵了。

    自己插一了杠子,建奴的仗打得更加不舒服,他们哪里有任何坚持的理由?

    黄胜当然会来一个高姿态,不跟辽东巡抚扯皮,选择为朝廷死而后已。

    随后黄胜大人的绝命书就到了兵部,他告知王之臣大人,自己的马车上装了五百斤火药,仅剩下的五千明军战士都带着火药桶,大家都留了遗言准备六月初七对建奴发动总攻,一直打到锦州城下,不成功便成仁。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兵多将广的袁崇焕龟缩宁远城,十战余生的黄胜大人依旧奋起余勇炸建奴,不解锦州之围誓不休。

    天启皇帝见到兵部尚书转来黄大人的奏疏感动得一塌煳涂,让王之臣把大才子的绝命书刊登在朝廷邸报上昭告天下为赤胆忠心的大才子扬名。

    张之极看到了邸报,第一时间就去找妹妹了,这个姑爷傻了吗?滔天大功已然到手矣,用得着再次去拼命焉?

    黄胜怕家里人担心,派了欢儿回京师了,怕有闪失,根本没有写信而是让小姑娘把在忠明堡看到的听到的跟主母实话实说,但是不能跟其他人透露一点点。

    两个秘书这一段时间处理了太多情报,欢儿、乐儿这两个孩子有文化又是心腹当然知道如何排兵布阵,更加知道黄家人马没有一个战死,只有几十个轻重伤员。

    两个亲兵武义、左守权护送着欢儿由马船送到天津卫,转官道疾驰京师,比六百里加急只不过晚了一天。

    (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四章:两家互动

    黄家人都得知了老爷写下绝命书去死战建奴的消息,蓝彩儿当场就晕了过去,楚儿吓傻了,哭闹着要去找父亲要家丁,准备亲自去锦州城下跟夫君一起慷慨赴悲歌。

    听说了家主有危险,唿啦啦来了许多壮汉,有四五百,他们都是易发才、钱勐训练的民壮,这些人居然不怕死愿意跟着主母去增援家主。

    黄家宅院许多家丁都有子弟跟着家主从军,不全是正兵许多都是辅兵,现在锦州前线战斗,他们一下子群情激奋,所有十三岁到四十岁的男人都闹着要去打仗。

    黄家尚武之风,以训练军事技能为时尚,平时每个月都会进行比武,名列前茅的会得到赏赐,因此他们也确实具备一些战斗技能。

    楚儿、带着蓝彩儿出门了,后面舞刀弄枪跟着几百号人,动静太大立刻引来了许多京师百姓围观,一打听,原来是在辽东苦战大才子的家丁要去辽东陪着家主跟建奴拼命。

    京师内城怎么可能允许有这么多人拿着武器招摇过市,他们很快就被五城兵马司包围了,不对!不是包围而是尾随了,因为带兵前来的参将和许多武官都认识英国公家爱女,所有人都认识黄大人爱妾蓝彩儿。

    他们知道黄大人在辽东十战十捷的故事,对大才子敬仰得很,大家发现这些拿着武器的人是准备去英国公府借家丁立刻出发去辽东参战,如何敢拦,只能跟在后面维持秩序瞧热闹。

    路上就刚巧遇到了赶去黄家看望妹妹的张之极,见到了哥哥楚儿泣不成声,告诉哥哥自己要去救夫君,请他把家里的家丁都借给黄家。

    张之极立刻表态可以,但是有条件,楚儿和所有的女人必须留在家里,他带着英国公家丁和黄家会骑马有武力值的家丁去看看,争取把小舅子抢回来。

    兄妹俩人齐刷刷来求父亲给人,英国公头都大了,这个女婿就是不让人省心,已经完成朝廷使命,还得了许多斩获,怎么就不晓得见好就收呢?

    如今弄得两家鸡飞狗跳,如何是好?他正在左右为难之时,女婿派人回来了。

    大家见到了欢天喜地的欢儿,听她叽叽喳喳讲了一个多时辰的故事,楚儿这才知道是虚惊一场,夫君的人马俱在,去锦州还是靠海扎营,能打则打,事不可为拔腿就走。

    笑点低的楚儿听得心花怒放,笑得花枝乱颤,还好篮彩儿搂着她,才没有摔了。

    两个美人放心了,乐滋滋准备带着黄家人马回家。

    英国公这时候不让她们回去了,要求她俩继续闹,要闹得满城风雨,让张之极也跟着,然后真的去山海关看看情况。

    怪不得英国公家经整个大明朝二百余年都屹立不倒权势熏天,老谋深算啊!

    楚儿、篮彩儿、张之极都不傻,而且很聪明马上兴奋起来了,乱哄哄一千多人把兵部衙门堵了,要求王之臣大人出具调兵公文,英国公家黄家主动出家丁一千去辽东增援黄胜大人。

    京师又轰动了,许多老百姓来瞧热闹,人人都对两家竖大拇指。支持黄家、英国公家的口号喊得震天响!

    就在这时以前一起唿鹰嗾犬的勋贵子弟少年侠气上来了,纷纷带着家丁赶来了兵部衙门,一致要求陪着张之极跑一趟关外。真的有了“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的豪迈。

    王之臣更加感动,他不敢擅自做主,火速进紫禁城求见天启皇帝,请圣天子干纲独断。

    朱由校听了兵部尚书的陈奏唏嘘不已,满门忠烈啊!大明没有白养这些与国同戚的勋贵也!激动不已的他让王之臣同意勋贵人马出山海关,但是提了一个要求,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都不能让这一两千人马遭受损失。

    天启皇帝智商值不低,知道黄、张两家和勋贵们这一点点家丁还不够建奴塞牙缝,只能让他们成为正能量成为楷模,不能让他们真的去送死。

    这可比较困难,王之臣傻眼了,硬着头皮应下了皇帝的交代,派了兵部主事高智谋一路看着张之极。

    高智谋跟勋贵们关系好得很,他的任务是来扯后腿,不许他们走快了,到了山海关时如果锦州还没有信息传来,想方设法不放他们这一点点人马出关。

    勋贵人马多了,黄家人马就没有必要也跟着凑热闹,留在京师的这些人手中都有工作呢,他们都是王恭厂新区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还要承担去外地演出布置临时舞台、戏棚的工作。

    总而言之,黄家无闲人,一个萝卜一个坑,装样子这个没有技术含量的活计就不参合了。

    第二天张之极、朱大成带着十几个勋贵子弟和两千家丁骑兵队,很拉风的在京师表演了一番慨当以慷后一路往北去了。

    黄胜可不知道老丈人在京师跟自己玩互动,他既然答应解锦州之围总不能袖手旁观单方面等着建奴主动退兵,他要造成是自己跟建奴干仗了,迫使建奴知难而退。

    而且不能太便宜建奴,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哪有如此好事?总要让他们留下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才行。

    对手是智商值很高的奴酋红歹是,他一定等着围点打援,宁远到锦州这一百五十里路可谓步步惊心。

    八小肯定在那里布置了上万骑兵,自己的队伍被咬上了不死也要脱层皮,黄家人马当然不走建奴设想中的明军增援锦州的路线。

    黄胜别开生面走海路,用草撇船和马船从忠明堡运兵经过小凌河入海口进内河航行十几里运动到娘娘宫修建滩头阵地和临时码头。

    这里离锦州城只有三十几里了,北面是松岭山脉,骑兵大规模疾驰比较困难,黄家人马争取接近依托松岭山脉继续搞战场屏蔽。

    建奴被惹急了来娘娘宫阵地决战,这一次黄家人马死战不退就像钉子一样钉在修建的滩头阵地,不怕跟后金军拼消耗。

    因为带着的十门六磅野战炮,配合草撇船上黄家出品的九磅船头炮,六磅船舷炮几十门,炮火支援最远可以打到三里外。

    红歹是不傻,知道明军撑不住会上船逃之夭夭,他舍得用麾下战士的热血换这个毫无意义的滩头阵地吗?

    毫无疑问,八小没有吃错了药,他稍微尝试一下就会放弃,黄胜已经在考虑让他们觉得有机可乘,让自己炮火和排枪一次性输出火力时争取多留下建奴的尸体。

    六月三日,黄大人准备出发去锦州,黄明理布置的人马已经提前去觉华岛休整待命了,有一个人比较郁闷,他是小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