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生正为此事头疼,我长阳城人口虽达万人之众(整个长阳部落的总人口高达5万),而新来的部落人口已经超过三万人。再过上些天,只怕还有更多的部落迁徙而来。学生深感担忧,照此情况下去,恐怕不妙啊。”
榆罔将心中所虑全盘托出,不过老者句龙却是一脸镇定自如,没有一丝的忧色。
“呵呵!大酋长,请问请问一头狼,会畏惧几头羊?十头?一百头,还是一千头?”
榆罔一时没有明白过来,奇怪道:“狼自然不会畏惧羊……”
“啊,老师的意思是?”
句龙轻拂了一下已显花白的须根,笑道:“不错,新迁来的部落虽多,但是却有如晋岭山戍,一盘散沙,互不统领,不足为惧。我们只需要因势利导,便可确保安然无恙。反而,我们长阳则可趁此大好良机一振兴旺。如此一来,对大酋长您问鼎帝位大有帮助!”
榆罔闻言大喜,连忙诚恳道:“学生愚昧,还请老师指点一二!”
句龙不慌不忙,看起来心中早有谋略,道:“眼下有三大隐患,必须迅速处理!否则对大酋长您的政绩和我们长阳部落的根基会有很大影响!”
榆罔一听,居然这么多,急切问道:“哪三大?”
“一是新迁加入长阳的部落和贵族。这些人里面尤其是一些大贵族,无所事事,专门惹是生非,在城里会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提出这点,句龙没有再往下说,停顿了一下眸子紧紧地盯着榆罔。
关于贵族的一些所作所为,其实榆罔早有所闻碍于一些复杂的原因,未作出什么态度。如今见自己尊敬的老师似乎是在看看自己的立场。思忖再三后,榆罔立即坚决道:“这些害虫之马,我定当从严处置,以示我族庄严刑法!”
句龙见榆罔当面表态,呵呵一笑道:“呵呵,大酋长不必如此动怒。这些新迁贵族其实只是因为还未获得封地,聚集在此而徒生事端,只要取得各自封地,自会回到封地上安守本分,耕种农地。”
====================================
注释:句龙,上任炎帝姜来执政时,知人善任,大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他任命炎帝魁隗氏后裔共工氏的后代句龙为主管农业的官员,官号为后土。
古文献上记载:“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左传,鲁昭公二十九年》)
句龙在担任后土时,工作极为认真,给民众办了许多好事,人们都非常尊敬他,爱戴他。句龙死后,为了纪念他,帝姜来顺应民意,加封句龙为“社神”,还在汾阴睢(sui)为他修建了后土祠。《水经注,河水》记载:“河东郡北八十里,有汾阴城,北去汾水三里,城西北隅曰睢丘,上有后土祠。”
汾阴在今山西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西南庙前村北古城。这里的后土祠从炎帝时期至西汉时期一直存在着。汉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前113),后土祠因时间久远损毁严重,汉武帝下令在原址重新修建了后土祠。重修的后土祠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后来由于黄河改道,汾阴睢崩毁,被黄河水冲走。
关于后土,还有许多神话故事。传说阴间的幽都就是后土所建,并且由他治理。还说后土生的头像猛虎,而且有三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天堂,一只眼睛看人间,一只眼睛看地狱。他的身子却像牛,肥大粗壮。
句龙(后土)的后代很多,大部分都居住在汾水流域,他们的子孙后代都是华夏民族的主体。
第271章 获取封地
“啊,老师说的是,那么还有其余二患呢?”榆罔点头称是。
“二是我长阳缺粮,产生许多流民,容易招致暴动之祸!”
“啊,此事滋扰我甚久,只是无奈我长阳地广人稀,哀哉奈何!”
“大酋长,如今各地迁来的部落人口正是解决此患的绝佳时机。可让这些新迁部落大幅度地增加粮食产量,增加我部落的实力,避免因为缺粮出现大规模的流民而引起暴动。只要把大部分地贵族安顿好了,种上了地,刀兵之祸也就兴不起波澜来了。一切事务,大酋长当以此事为重啊。”
榆罔面有难色道:“老师所言甚是,只是赐封封地之事,按祖训必须立有战功或是对部落发展有接触贡献之人。此事……并不是两三天便可解决的。”
对榆罔的顾虑,句龙似乎早已料到,笑道:“不错。而这个就关系到我们的第三个隐患——山戍。”
“在城寨北面的晋岭中,藏着无数凶残的山戎部落。他们时常下山劫掠,令我长阳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对我炎帝部落的安全威胁甚为巨大。炎帝命大酋长来此地管理长阳,便是要抵御这些山戎的入侵。所以,我们正好可以组织起这些新迁部落的战士,进入山岭剿灭山戎。此事和封地的事情,其实也是同一件事情。办的好,三祸可以同时消弥在无形之间。办不好,便是三祸齐发,休说我长阳部落,即便是整个炎帝部落也可能招致覆水之灾啊!”
榆罔陷入深思之中,不停地在考虑着句龙这番见解。句龙的见解浅显易解,问题就在怎样执行和发布任务上。如何让新迁部落的大小贵族迅速立功,获得封地。
忽然,一名守卫匆匆跑了进来:“报,中华部落酋长华曦觐见。”
此刻榆罔正在烦心,不耐烦地一挥手,喝道:“我不是说了吗,要领取封地任务直接在外面的官吏那领取便行。我现在没空接待他们。人人都来找我,我还有什么时间处理政务?”
守卫稍楞了一会,小声道:“大酋长,那名族长押了一名山戎俘虏来。。。。。。”
榆罔和句龙同时一愣,二人相视片刻。
“哦,居然有人活捉了山戍回来?”句龙略感意外道。
“既然如此,那便宣他进来吧!”榆罔眼眸里闪过一丝激动。
守卫退下后,句龙挺了挺腰杆,长声道:“大酋长,山戍为害一方,久而久之便成大患。入山剿灭山戍的勇士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这回这个什么中华部落的居然还活捉了一个回来,甚是出人意表啊!”
“老师所言甚是!”榆罔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音调明显有些细微的变化。
“华曦见过大酋长!”不多时,华曦和百战押着那名山戍头目进了院子来,并齐声喊道。
“原来是你?华曦!好!好!好——”
榆罔此时方才发觉原来是那天拜见自己的异乡人,对了,他还赠送一块稀世精美“陶器”给自己。此刻见他居然出人意表地活捉山戍头目,心中甚是惊讶。
“你便是华曦了吗?”老者句龙长身而起,负手踱步来到华曦面前。
“是的!”华曦不卑不亢,挺胸抬头迎着句龙的目光笑道。
“嗯,不错!端得一表人才!我听大酋长说起,你是这几年来第一个异乡来领取封地之人?”
“大酋长见爱了!晚辈只是略尽本分!”
“好!你做的很好。说来听听你是如何活捉这个山戍的?”句龙看到华曦和百战身上多处小伤(其实都是城内族民用东西砸山戍时,误伤二人的),甚是感动,不免对华曦活捉山戍的经过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
于是,华曦大致地将活捉该名山戍的经过说了一遍,当中少不了添油加醋地夸张了几分。不过在阅人无数的句龙和威仪的榆罔看来,谈吐自然,抑扬顿挫的华曦所述毫无花假,完全是一此真实的全程报道。
不过,听到后面,句龙和榆罔都对华曦所侦察到的山戍部落和部分地形更感兴趣。
榆罔惊讶道:“你居然进入晋岭的深处去侦察?难道就没被山戍发现吗?”
听语气,句龙似乎有些怀疑,华曦不慌不忙解释道:“我进到最里面的地方并非是晋岭的深处。经过几日的探查,进入晋岭的小路不多,我所知道的就只有两条,而且行走不便,加之周围聚居着数量惊人的山戍。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我们活动的只是在晋岭的外围一带。这晋岭之中窝藏的山戍只怕数量并非目前看到的这些。”
“啊!”句龙和榆罔不由同时倒吸一口冷气,心中对山戍的戒备心又再提高了一层。
所幸句龙和榆罔皆深知晋岭一带的山戍,互不统辖,互相攻击也是时有发生,人数虽众,但也只是一盘散发没事时窝里斗,有事时才会抱紧一团,等危险过后还是那般。
“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些山戎部落的情报了。来人啊,取地图来,你将他们的具体兵力和位置情况一一道来。”
“是!”华曦毫不犹豫的大声答道。这个时候如果稍有迟缓,指不准这两人会对自己作何想法。
半盏茶的时间,两名仆从就取来一张用兽皮缝制的地图,铺在榆罔几人的案几上。这是一副简陋的河流山岭平原图。
华曦细看了一下,立即指着几块地方,道:“这,这,还有这里分别是三座二千到五千人的山戍部落,其他各处稍微可以聚居生活的平地都散布满了山戍大小部落。他们几乎人手一把猎弓和长矛,战斗力相当不错,相信这点大酋长比我更清楚。对了,这,这两个地方应该是通往晋岭深处的小道,不过我不敢上前,因此不敢确定——”
在华曦的指认下,一名官员很快就用一根炭笔在兽皮地图上标注上。
“很好!你侦查得很仔细,另加再加上这8颗山戍头颅和一名山戍头目俘虏,你的功勋已经足够让你获得一块封地了。”看得出,榆罔对华曦打探到的情况十分满意,脸上浮起一层久违的喜悦。
“老师,依你看来,这封地应该……”榆罔把球踢到句龙身上,询问道。
句龙略略想了一会,严肃道:“此次华曦族长是近几年来第一个异乡人迁徙到此,并立下此奇功,封地可以在原来奖励的基础上再适当多一些,以示大酋长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