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10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公公沉默。

    踟蹰了很久,他才抬眸道:“事到如今,明知必死,也决不可拖延了,陛下在青龙,既有急令,若是不管不顾,就是欺君罔上之罪,这个干系,你担得起,咱担得起吗?这天大的道理,比得过皇命不成?到了这个份上,计较成败得失,已是不重要了,你我食着君禄,即便明知必死,也非去不可。传令下去吧,即刻出发,不得有误。”

    想了想,曹公公又叹了口气道:“咱啊,这辈子最爱听的,就是那些演义故事,这故事之中,听得最多的,便是那浑身是胆的赵子龙,你别看咱只是个没卵子的东西,可这忠义二字,咱可是铭记在心的,如今主上就在青龙,咱不敢做赵子龙,但求护驾在侧,要死,就和主上一道儿死了也罢,权当是尽忠了,我自带关内的一支军马去,赵总兵谨守山海关,一旦传来了噩耗,这山海关便首当其冲,太子殿下的安危可就维系在赵总兵的身上了。”

    他叹着气,虽是蹉跎于时运不济,却也莫可奈何,此时竟也让人感觉有着几分英雄就义的气概。

    赵信倒是很诧异,想不到曹公公要亲自出关,却留了自己在这儿镇守,心里倒是对这平时只顾着听戏的曹公公佩服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动荡,似乎席卷和波及到了每一个人,这时许多人方才知道,自己与这大明的命运乃是一体,息息相关,只是镇国公的噩耗和新军的不败神话被打破,却又不免引起了一番震荡。

    至少在青龙,许多人家已经设了灵堂,各大牧场,除了加强戒备,也纷纷进行了遥祭。

    谁都清楚,镇国公和新军乃是这关外的定海神针,他们在一日,大家才能安养生息,可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而接下来,他们将面对什么,也只有天知道了。

    倒是陛下的御旨,却还是颇为振奋人心的,为镇国公报仇,要在青龙与鞑靼人决一死战,却也足够让不少人为之热血,关外的人,只要出了关,他们便发现自己无路可去了,回到关中去吗?可是回到关中的自己又能做什么呢?

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战云密布

    当初汉人对于出关,是带着未知的恐惧的,若不是衣衫褴褛,若不是衣食无着,甚至若不是走投无路,谁肯离乡别井出关来?

    而来到这里后,这些汉人牧民已经能吃上三顿饱饭,日日都见得着荤腥,孩子们都已就学,自己也有了安身立命的工作,虽不可能如大商贾和士绅们那般体面,却也算是真正过了一些时间的好日子,甚至能带着尊严活着,许多人并不怕死,他们怕的是穷。

    因此,当御旨征发义勇之军,令刘瑾和李东阳这样的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不少牧人竟各自带着自己的骑枪,骑着自己的马,络绎不绝地朝青龙汇聚。

    刘瑾和李东阳本以为征发义勇之军根本不起什么作用,他们甚至想过用这些人的懦弱来劝说朱厚照放弃在青龙备战。

    可只有这些汉人牧民才明白,这里的每一片草场,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虽然镇国公已经不在了,可谁想要将它们夺走,我们宁愿去拼命。

    这些在草原上的汉子们,已经渐渐有了桀骜不逊的性子,没有耗上太多的时间,在青龙,义勇兵已是人满为患。

    朱厚照看着这川流不息的人群,他站在镇国府的第五层公房里,透过落地的玻璃,看着外头无数人马聚集,他的心里,除了自责,更是升腾起来一丝怒气。

    匹夫之怒、血溅五步,而天子之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

    朱厚照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上的平倭剑,这柄剑,朱厚照依然记得,它还有一个兄弟,叫破虏。

    而如今,破虏者为胡虏所害,今日,朱厚照决心与这些胡虏,一决雌雄。

    虽是不能再与那破虏剑的主人一起并肩作战,可是在他脚下这些由那个家伙培养出来的臣民,将要与他一起踏上战场,以血雪恨。

    朱厚照心里想:“那个家伙总说朕任性,那就让这……成为朕的最后一次任性吧。”

    ………………

    而在镇口的海湾处,又是另一番光景,这里已是战云密布,无数的壕沟错杂地占据了整个海湾,一座座塔楼,也搭建了起来。

    这是一处三面临海的半岛,长度足有三里,在这纵深三里之处,犹如一处错综复杂的迷宫,这里没有巨石,所以壕沟成为了主要的防守手段,各队沉稳有序地驻扎各处在阵地,而叶春秋,则站在了后方的一出塔楼上。

    这儿足有十几丈高,自这里向下看,脚下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而从望远镜里,叶春秋看到了密密麻麻的人影正朝着这边涌来。

    等待多时,鞑靼人终于来了。

    自秦汉以来,从来未有过中原的军队,在人数极少的情况下,与胡人的主力在野外决战的,叶春秋将会打开这个先例。

    这一战,或许是战史上一个新的篇章,若是能够战胜,那么从今日起,所有人都会记住这一天,所有人都知道,农耕的大汉民族,自此之后,不再畏惧任何马背上的民族,任何不臣的结果,得来的都是新体制和新军备所带来的碾压。

    自然,就算叶春秋再自信满满,可很多时候,连叶春秋也未必知道自己能否一战而胜,所以他也是在赌。

    在他看来,人生之中,在任何一个岔道口,都会有无数的选择,叶春秋不将决战的地点选在青龙,也是不愿意这浩大规模的战争波及到无辜的百姓,所以,他只能选择在这块空旷的地面,将用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切,在这里与巴图蒙克决一死战。

    那浩浩荡荡的人马,已是越来越近了,看起来,浩大得宛如乌云压顶,叶春秋在望远镜中,根本无从找到巴图蒙克的身影,只看到对方的前锋到了。

    不过显然,他们并不急于进攻,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当他们知道汉军已经到了绝地,他们反而不会轻易进攻了,他们完全有足够的时间集结更多的兵马,而后一次性地把汉军赶到海里去。

    叶春秋放下了望远镜,因为在这浩浩荡荡的大军里,单凭望远镜那小小的镜口,确实看不出什么来。

    而他更知道,大战迫在眉睫,与其去关注别人,不如管好自己。

    踩着沉稳的脚步,下了塔楼,王守仁等诸武官追了上来,叶春秋则是问道:“各队已经准备好了吗?”

    “都准备好了。”王守仁点了点头,却是表情显得有点怪异,随即便又道:“就是倭国新军有点麻烦,说出来,公爷可能都不信,他们非要主动请缨,将他们安排在最前线。”

    “啊……”叶春秋愣了一下,确是难以置信地回头看了一眼王守仁。

    说起来,新军的成分是比较复杂的,虽是统一操练和指挥,可是除了镇国新军的主力,还有不少倭国和安南国的新军,这来自于叶春秋的策略,各国的新军结为一体,镇国府则得到指挥的全权,如此一来,一部分镇国新军,则是名正言顺地驻扎在了倭国,而倭国的许多新军,也调到青龙来卫戍。

    对此,倭国国内倒是欢欣鼓舞,倭国本就是岛国,也没什么练兵的地方,对于倭国国王来说,他眼下最在乎的是维持自己的统治,新军的组建,只不过是他借此维持统治的资本罢了。

    而新军混编,对他有很大的好处,表面上看,好像他养了这么多倭国新军,结果部队却送来了青龙,像是给他人做了衣衫,可镇国府新军一旦驻扎在倭国,那么镇国府新军的任务,就是维持倭国国内的稳定,任何大名想要谋反作乱,就必须解决掉这些新军。

    可是,曾在倭国有了那么令倭人刻骨铭心的一战之后,谁还有胆敢动镇国府新军呢?那完全可以想象,动了一个毫毛,不啻是对镇国府和天皇宣战,镇国府的水师,很快就会浩浩荡荡地抵达倭国进行报复,更别提,还有忠心于天皇的兵马了。

    通过这种方式,倭国的统治者们,已经与镇国府缔结了血盟。

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破釜沉舟

    叶春秋治下的军队,军规要求十分严厉,就算是倭国和安南来的新军,在这里也是受着同等的管制。

    不同的人,在这新军之中,性子不同,却是最后都被训练成同样的人,至少那一千多倭人,从头到尾都是很吃苦耐劳的,个个指哪打哪,平时也不吭声,至多也就镇国府新军的生员佩戴的是剑,他们死抱着家传的倭刀不肯换,其他的,也就没什么不同了。

    他们还有一个很大的特色,汉话说得很溜,而且因为镇国府新军来源复杂,所以官话大抵也是各种口音,可是这些倭人,却很是以学习纯正的官话为荣,因而这官话口音最标准的,反而不是新军生员,而是倭军的武士。

    他们爱吃鱼,不过在这里,牛羊肉却吃得多,因此也有抱怨,不过不打紧,有白米饭吃,他们也很愉快。

    现在听说他们踊跃着要到最前线去,叶春秋虽是愣了一下,可很快他这敏捷的脑思维就理解了,便道:“他们愿在前线,就让他们在前线吧,各队之间,再检查一遍,不要再有什么疏漏。”

    王守仁点头,随即便去下达命令,眼下敌军已近在眼前了,任何的军令是耽误不得的。

    穿梭在这壕沟之间,叶春秋的衣角已是布满了灰尘,而此时此刻,在大军之中的巴图蒙克也终于抵达了。

    只见乌压压的马队,为他分开了一条道路,他则领着金卫越众而出,接着,他大抵观察了一下地形,身边的拓拔,已是发出了鄙夷的冷笑。

    “父汗,他们这是找死啊。”

    其实巴图蒙克有些意外,心里倒也是松了口气。

    看来,叶春秋确实没有什么阴谋,从这里的一切看来,他只是单纯地想在这里决战罢了。

    只是,对于镇国新军的厉害,巴图蒙克已有见识,不过若只是三万户部,他未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