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亨哭的很惨,长这么大他还是头一回让人玩儿的这么彻底,而且秦浩直接跳过自己扶持自己儿子的做法他怎么也理解不了,那委屈之感直上云霄,实在想不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什么,按照这秦浩的说法,似乎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德行不如儿子,可特么自己哪不如儿子了呀!!那还是个啥事儿都没干过的孩子啊!
只是秦浩却没有管他,转身就走,背对着李隆基空空挥了挥手:“成交。”
第二百四十八章 太孙呢?
夜深的大明宫,秦浩走的很潇洒,对比之下他有多潇洒,李亨就有多狼狈,李隆基对这个发动政变的儿子恨的咬牙切齿,虽说他实际上更应该恨的是秦浩,不过也正因为他拿秦浩毫无办法,这份怒气自然而然的就全都迁移到李亨的身上了。
天子杀起儿子来是不手软的,更何况按照他和秦浩的约定,传位给孙子李豫,这儿子必然就是最大的绊脚石,哪怕是为了大唐江山稳定,这儿子也非死不可。
李亨致死也想不明白为何秦浩选择年轻毛躁的儿子而不是自己,心中发出了最恶毒的诅咒,但依然还是被李隆基挥手给砍了。
为啥选择孙子而不选择儿子?
其实很简单,因为秦浩要的不是那个历史上破破烂烂的‘躺’朝,而是那个强盛到万邦来朝的唐朝!不管是出于民族主义情节的考虑,还是出于收金币让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他都必须这么做,而想要重现大唐雄风,李亨做不到。
李亨差的并不是他的能力,有自己帮衬着,哪怕是能力差一点也没有关系,崇祯的能力怎么样?不还是帮着他扭转了天下大势,打败了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么。
李亨真正缺失的,是他的胸襟,也可以理解成德行。
历史上,李亨是有机会平定安史之乱重建关中雄兵,甚至成贞观之盛世雄风的,不是因为他不听李泌之言没有攻取范阳使平叛未竟全功,这是战略决策失误而已,并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胸襟的问题秦浩却没有办法了。
历史上为啥会出现藩镇之乱,各地节度使名为藩镇实为敌国,真的是因为安史之乱破坏的么?不!是因为他李亨寒了天下人心。
郭子仪立下了不世之功,手提两京还天子啊,开天辟地以来有此大功者屈指可数,结果被李亨弄到京城撸掉全部实权养起来形同囚禁,直到李亨死的时候,郭子仪身边能指挥的人居然只有十八个!
李光弼,人家还是契丹人,安史之乱的第二大功,郭子仪被撸了以后,史思明来势汹汹全靠他力保大唐江山,可是事后,李光弼被收拾的比郭子仪还惨,到最后非得怀疑人家谋反,还囚禁了人家的娘,活活把李光弼给气死。
仆固怀恩,安史之乱的第三大功,嗯。。。。下场似乎还不如他两个领导呢,这是真给逼反了。
那么这李亨废了这三大元帅的兵权,权利交给了谁呢?太监!
这太监嚣张到了什么程度?传说中大太监于怀恩后期因为嫉妒郭子仪的功勋,居然特么的挖了郭子仪的祖坟,而郭子仪居然。。。。算了!要知道古代,挖人祖坟未必就比杀人父母仇怨小。
很好,非常好,三个死心塌地忠心耿耿的节度使最后就是这待遇,你还指着谁来帮你打仗?他造下的孽两手一撒死了,等李豫上台要用兵的时候天下节度使一个来帮忙的也没有了,毕竟谁也不缺心眼,帮你,最后被你身边一太监欺负?谁又不是受虐狂。
整个中晚唐,一直被两件事给困扰着,一个是藩镇割据,另一个就是宦官专权,究其原因,就是这李亨开的头,说白了,就是把本来应该属于功臣的权利给了太监,结果导致地方节度使谁也不愿意出力当功臣,而太监又有了不应该有的权利失去了制约。
而这个结果事实上也对李隆基是个不错的结局,李豫相对还是比较仁孝的,至少应该比李亨强上许多,不会对他这个太上皇太狠。
历史上,李隆基给李亨当的这个太上皇其实是合格的,人老了,对权利看的淡了,就住在他以前当王爷的兴庆宫之中,每天身边陪着高力士,陈玄礼,时不时的站在小二楼跟百姓们打个招呼,没事儿了就喜欢请附近的百姓什么的吃个饭啥的,可以说太上皇做到这个份上,可以了。
结果李亨说不行,成天见那么多外人,多影响自己权威啊,于是乎他干脆的就把李隆基给强逼着接到了宫里的甘露殿。
甘露殿固然比兴庆宫要富丽堂皇的多的多,但从此这李隆基可就跟外人再也见不着了,不管走到哪,身边都跟着一百多个宫女,也不知是伺候他还是监视他,贴心老熟人高力士被调走了,身边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悲愤的一代大帝,到最后居然只能绝世而死。
这。。。。即使在历代太子皆造反的唐朝,做的也真是过分了。
所以么,李亨死,李豫上,这个结果你好我好大家好。
。。。。。。。
当天晚上,秦浩听了李隆基的意见,并没有去找李豫,他相信李隆基是个聪明人,就像他自己说的,现在我为刀俎,他为鱼肉,想要调兵,最快也得七八天的时间,而七八天的时间足够弄死他几十次了,因此他其实根本没的选。
第二天早上上朝,满朝的文武百官都傻了,太子李亨居然趁着安禄山起兵,陛下威望大减的时候发动了政变?而且貌似,杨国忠那个奸臣也死在昨晚了?
嘶~,正如秦浩所料,没人去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但紧接着就是一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凝重紧张之感。
宫廷政变,不管谁是胜利的一方,从来都是血流成河,在这条路上,没人有闲暇去一一分辨你是否冤枉,几次玄武门之变,可是都砍了几万个人头啊!
几个平日里跟太子走的比较近的大臣此时已经吓得都哭了,一个个面如死灰跪在地上如同死狗一样的等待着最后的审判。
李隆基威严的扫了底下的群臣一眼,淡淡地开口道:“豫儿来了没有,来,站出来让黄爷爷看看。”
李豫无奈,只得迈着发软的腿越众而出,这李豫虽然只是皇孙,但地位却非同寻常,有些类似于朱棣和朱詹基,康熙和乾隆,都是爷爷时就内定的接班人那种皇太孙,因此也是拥有上朝议事的权利的。
“皇。。。。皇爷爷。”
第二百四十九章 日月换新颜
大殿之上,没人敢出声,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此时这些大臣们绝大多数都不知道,一夜之间水火不能相容的杨国忠和太子统统死了,这让两党成员一下子有些慌神,恐怕即使是最睿智的人也无从估计,这事儿会走向何方。
大唐有太多太多的太子造反了,有的成功也有的失败,但太子又被叫做国本,如今发生的事儿已经不是国本动摇能说明的了的了,而李隆基又已经是人到七十古来稀,在安禄山如此势大的情况之下,居然发生了这样的大事,恐怕一个处理不好,大唐就完了。
此时李豫站出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们爷孙二人身上,这可真不是什么家事,而是国事了。
李豫的心里也是五味陈杂,昨夜发生了什么他全然不知,此时造反的是他爹,平叛的是他爷爷,此时的他已经基本没什么思考的能力了。
群臣都在屏气凝神,怎样处理李豫,就代表了这件事的性质,一直以来李隆基都非常喜欢这个跟他年轻时非常相像的孙子,一直都是按照继承人来培养的,可以说抛开其他因素,李豫乃是如今最适合做国本的人,在如今这样的乱局之中如果立其他人的话恐怕压根就来不及栽培,但同时这李豫的势力又跟李亨是分不开的,如果处理李亨同党,必然要牵扯李豫。
那么,大帝李隆基是会以江山社稷为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呢?还是会不管不顾先图个自己痛快呢?
“豫儿,朕问你,太子谋反之事,你参与了没有?”
“没。。。皇爷爷明鉴啊,我什么都不知道,真的什么都不知道阿!”
“唉~~,你爹他。。。这是当太子当的太久了啊,憋屈啊,也怪朕,朕要是早点死了,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好孙儿,你。。。怪皇爷爷么?”
“孙儿不敢,父亲他。。。一时糊涂,也是罪有应得。”
“嗯。。。你如果真能这么想,朕也就欣慰了,谁参与,谁没参与,朕已经不想追究了,朕啊,确实是老了,怎么就偏偏老不死呢?哎!其实亨儿何必走这一步啊,这皇帝,朕早就不想干了呀。”
“皇爷爷这是什么话,九州万方,还需要您来担负呢。”
“呵呵,老了,担不动喽~朕刚刚不是说气话,更不是说糊涂话,如今这反贼势大,都是朕造的孽,国家也需要一个有精力的皇帝来平叛,朕就下罪己诏吧,本来是想把皇位传给他的,可是他如今。。。。哎!豫儿啊,朕就把这皇位传给你吧。”
哗~
此言一出,刚刚安静的如同一潭死水的朝堂一下子就变成了奔流的山洪,这处理结果实在是太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了,本以为一定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怎么却。。。。
这已经不叫重重的举起又轻轻的放下了,这是要重重的拿起来打自己的意思啊。
即使是最乐观的人,估计也就琢磨着李豫太孙的位置能不能保得住,甚至于即使李隆基保住这太孙,恐怕也会着手培养新的继承人,若他自己能多活几年把继承人培养出来,李豫该废还是要废的,可哪成想他直接就退位了?
大哥你啥时候这么大公无私了?
李豫更是完全懵逼,老爹谋反失败,自己马上当皇帝,这种事儿翻遍史书也找不到啊,吓的头脑一空扑通一声就跪下来了,浑身上下抖如筛糠:“皇爷爷您明鉴,孙儿绝没有此心啊,若孙儿有有半点非分之想,就让天雷轰了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