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好,很高兴见到诸位。”周赫煊微笑点头。
鲁桂珍对自己的导师说:“教授,这位就是中国著名学者周赫煊先生。”
两船靠拢,但还是不够握手的距离,约瑟夫尼德姆居然来了个抱拳礼:“你好,周先生,我的中文名叫李约瑟。”
周赫煊脸上浮出古怪的笑容:“你好,李约瑟先生,我们靠岸再聊吧。”
这位或许是中国人所熟知的,最不务正业的英国名人了。明明是个生物化学家,40多岁突然转行研究汉学,结果成为近代最著名、最权威的中国文化传播者。
两船渐渐靠岸,众人来到河边找长凳坐下,周赫煊和李约瑟终于补了个握手。
在一番寒暄过后,李约瑟表达了对周赫煊的景仰之情,随即说道:“我正在学习中文,研究中国科学史,可惜剑桥大学的东亚阅览室相关藏书太少。”
剑桥大学此时的中文藏书很多,已经接近2000册,而且还有一些宋、明、清的孤本。但那都是些经史子集,《天工开物》之类的杂书基本没有,所以李约瑟研究中国科技史非常困难。
“有机会的话,李约瑟先生可以去中国走走,我家里就收藏了一些相关书籍。”周赫煊说。
李约瑟遗憾道:“可惜没有机会,估计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去中国。”
周赫煊心想:你不仅过两年就要去中国,而且还会成为中国女婿,旁边那个女学生就是你未来的中国老婆。
李约瑟道:“我听鲁(桂珍)说,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都是中国发明的,这让我非常震惊,由此产生了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念头。你是中国的历史学家,能告诉我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吗?”
周赫煊笑道:“中国古代的科学,都是实用科学。就拿日常饮水来说,西方人以前是不会打深井的,而中国人为了喝水就发明出了钻井技术。今天欧美诸国采用的石油钻井技术,就是在11世纪从中国传到西方的,它的发明最初是因为中国人需要在地下找卤盐。”
“是吗?石油钻井技术也是中国人发明的,那太令人惊讶了。”李约瑟连忙掏出小本本记下。
周赫煊继续说道:“几个月前,我去了中国一个叫自贡的城市,这种钻井技术就是在那里发明的。那里有一口叫海井的盐井,井深一千多米,是世界上第一口超过1000米的深井,现在都还在使用当中。”
李约瑟又问:“除了钻井技术以外,中国还有什么伟大的发明?”
周赫煊想了想说:“十二平均律。”
李约瑟惊道:“噢,上帝,十二平均律也是中国人发明的?”
关于这玩意儿,周赫煊以前跟萧伯纳吹过牛,再吹一下也无妨。因为十二平均律在西方影响太大了,它催生出现代钢琴,催生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西方音乐。
周赫煊说:“十二平均律的发明者,是中国明王朝的一位贵族,是明王朝开创者朱元璋的子孙。”
“还有吗?关于自然科学的。”李约瑟兴奋不已。
周赫煊道:“公元1000年左右,宋王朝的沈括测算出地磁偏角。他发现地球磁极并非是端正的,而是有稍稍偏斜,这个算吗?”
李约瑟笑道:“当然算,而且非常重要,这是人类大航海所必须的知识。”
周赫煊说道:“中国古代的科学发现发明有很多,李约瑟显然想要做这方面的研究,就必须亲自去中国一趟。”
“那真是遗憾。”李约瑟至今还认为自己不可能去中国,更料不到他一去中国就要待好几年。
两人聊了好些时候,马珏、萧乾也被鲁桂珍等剑桥学生拉着聊天。及至傍晚,李约瑟做东请大家吃饭,晚上又带着周赫煊等人去图书馆。
接下来几天,除了荣誉学位授予仪式,以及在剑桥讲座以外,周赫煊都留在剑桥的各大图书馆里。
特别是图书馆的东亚阅览室,周赫煊得到了学校的特许,把那些中文典籍的古代孤本都拿去复印了一份。这是非常大的收获,即便是影印版,也足够用来做收藏了。
958【离英】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周赫煊又在做他的例行演讲了,在牛津剑桥这样的高等学府抨击日本,其持续效果远高于在英国国会做演讲。
因为这些学府将走出很多未来的政客,其中不乏英国内阁高官,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首领。如果能让这些人打心里讨厌日本,那么今后或多或少的都会影响到他们对日本所采取的政策。
还有就是,高等学府会出现很多文学家,文化作品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更可怕。
数百位剑桥师生坐在下边,聆听着周赫煊在剑桥的第二次演讲: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轰炸,什么轰炸呢?对学校及文化研究的轰炸……”
“我们知道,自东西方的大规模战争爆发以来,日本对中国实行了大轰炸,德国对英国也实行了大轰炸,两国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但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德国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轰炸英国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我想回来也不会出现这个情况。而英国对德国的报复性轰炸,也刻意避开了哥廷根和海德堡大学。”
“似乎只要是西方发达国家,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默契,那就是战争与学术无关,学者、学生、学府必须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剑桥大学的师生下意识点头,他们都同意这个说法,而且也认为这是应当的,文化、科学和艺术不能毁于战争。
周赫煊突然冷笑着说:“但在远东地区却不是这样,早在九年前,中日全面战争还没爆发,日本轰炸上海的时候,就把轰炸目标对准了中国的几所大学。而当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的中央大学、复旦大学、金陵大学、同济大学、西南联大、重庆大学……这一系列的高等学府,甚至包括一些中学,都成为日军的重点轰炸对象!”
“这是违反世界公理的,充分证明了日本人的野蛮,很难想象一个先进发达国家会做出如此行为。”
“在座的各位先生们,你们是非常幸福的,因为英国的对手是德国。德国人再凶残,再滥杀无辜,只要你们继续留在剑桥大学,就可以生命无忧的继续学习和做研究。而中国的同行们却不行,教授和学生在教室里上课,必须随时注意警报跑防空洞。”
周赫煊开始详细讲述中国的老师和学生,特别是他在西南联大的所见所闻。
剑桥的师生们感到无比震惊,他们完全无法想象,一个世界顶级的化学家居然还要自己开荒种菜,一个国际知名的数学家居然只能在防空洞里研究学术……教授们又是有何等坚强的意志,带着学生在野外讲课,对天空中的飞机咆哮声充耳不闻。
“啪啪啪啪啪!”
演讲结束,全场掌声雷动。
剑桥的知名学者们,纷纷过去跟周赫煊握手
“周先生,我非常佩服中国学者的意志,他们值得尊敬。”
“请代我向中国的学者和学生们问好。”
“战争必须绕开科学、文化与艺术,阿基米德的悲剧不能重演,我将发起对日军暴行的学术谴责。”
“我永远与中国的朋友站在一边。”
“……”
作为世界知名学者,周赫煊的影响力还是极大的。在他数年来反复演讲宣传之下,至少英美两国的学术界对日本已经印象坏到极点。光是日本轰炸中国高等学府的行为,就足够成为世界学术界的公敌文明国家没有这么干的!
在剑桥逗留数日,周赫煊便回到伦敦,被萧乾邀请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座。准确的说,是去萧乾创办的东方学院短期培训班搞讲座,那里的学生都是有志于前往中国的国际友人。
周赫煊没有在东方学院短期培训班讲什么深奥的东西,专门讲中国的社会风俗道德,宣传中国人民的质朴与善良。
这不是胡说八道,而是真实情况。
历史上,当这些国际志愿者来到中国云南,他们受到了无比热烈的欢迎。很多时候在野外遇到土匪,那些土匪在得知他们的身份以后,都是立即停止抢劫绑票,甚至还会赠送他们粮食。
萧乾的短期培训班共有32位学生,其中27人会在未来几年内前往中国。离开的时候,周赫煊与这些国际友人拍照留念,那张照片上,有四人永远长远在中国的土地。
11月7日,周赫煊坐船离开伦敦。
安全起见,他们搭乘的是美国客轮,先绕道美国,再走海生崴前往苏联,经西伯利亚铁路从中国西北回国。这相当于把地球绕了大半圈,肯定会耽搁时间,但也是无奈之举,周赫煊可不想再亲自开一回飞机。
顺便还可以去美国看看费雯丽和于琛,特别是于琛,她留在美国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周赫煊至今都还没跟两个女儿见面。
等他们抵达美国西海岸的时候,已经是11月下旬了。
这几个月里,日军在中国的攻势主要分为两个,即对沦陷区进行扫荡和对大后方进行轰炸。
在反扫荡中,百团大战虽然还未结束,但其所取得了战绩,以及所展现的军事实力,让日寇和国府都大为震惊。
至于轰炸,昆明和重庆成为日军的主要空袭目标,重开之后的滇缅公路也被日机特别照顾。
同时,日本的零式战机在中国出现了。
9月13日,中国好不容易凑起来的飞机,一次空战就被击落13架、击伤11架,阵亡飞行员10人,而日机伤亡寥寥,这是抗战以来前所未有的空中惨败。
常凯申大为震怒,完全无视日本的新型战机,认为是空军不中用,要求继续索敌决战。
这显然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别人有了先进战机,应该进行试探性空战,摸清对方的情况再予以回击,主动升空决战无异于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