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或许这个比喻不恰当,毕竟p…26只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并非只有美国掌握这种技术。但它也是美国最先进的战斗机啊,连美国空军都只采购了15架,这种机会周赫煊怎么能错过?
当耗资300万美元的10架p…26运到俱乐部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冯庸直接两眼冒光,就跟色鬼遇到了绝世美女,足足摸了飞机半个钟头都不松手。他啧啧赞叹道:“国之重器,国之重器,只看一眼就赚到了,老子居然还有机会亲自开它!”
一个青年插嘴道:“校长,这种单翼的战斗机,做高难度飞行时不会翅膀折断吧?”
“断你老娘!”
冯庸一巴掌扇在那个青年的后脑勺,笑骂道:“人家研发了好几年,飞行试验都不知做了多少次,连美国空军都在采购。这要是还能把机翼折断,美国人都该去吃屎。”
周赫煊说:“那边的两个美国佬,负责教你们这种飞机的保养和简单维修。如果出现大问题,就直接打电话给波音公司,他们会全权负责的。”
“没问题,没问题,”冯庸哈哈笑道,“我保证把那两个美国人当爷爷供着。”
周赫煊笑道:“那你慢慢当孙子吧,我明天就回国。”
“放心回去,这里都交给我了,”冯庸低声道,“对了,这种飞机真的不能运回国?要是能采购上几百架,老子保证在天上干翻小日本儿。”
周赫煊摇头道:“运回国是肯定不行的,这些飞机都有编号,每个月还有军方的人来检查,少一架咱们的飞行俱乐部就开不下去,你们这些人全都要坐监狱。”
“太可惜了。”冯庸失望地说。
周赫煊笑道:“可惜个屁啊。老子被波音公司敲竹杠了,每架飞机30万美元。这要是买几百架,就算能运回国,谁又能负担得起?那些钱足够装备几个满编师了。”
冯庸乐道:“那倒也是。”
“对了,”周赫煊说,“咱们现在的飞机比学员还多,要不再从国内弄些学员过来?”
冯庸道:“这事儿你可以去找小六子。”
周赫煊点头道:“行,我回去就跟他说。”
649【王安石与法西斯】
整个1935年,张学良都在忙什么?
忙着“剿匪”。
上半年,张学良被调到武昌“剿匪”,目标是剿灭红军在南方的残余势力;下半年,张学良又被调到西北“剿匪”,目标是围剿陕北的红军。
自从东北易帜后,张学良大体上还是很听常凯申的话,两人没有产生过重大分歧。
但到了1935年,常凯申就有点做得太过分了,不停地调派东北军南征北战,心思极为险恶:第一,让东北军和红军两败俱伤;第二,通过不停的调派军队,试图慢慢瓦解并掌控东北军;第三,蚕食张学良在华北的统治力量。
张学良很不开心,再加上自己的机要秘书被老蒋枪毙,他已经憋不住想要跳反了,“西安事变”已在此时埋下伏笔。
此时张学良尚在武昌“剿匪”,周赫煊要请他帮忙招纳飞行学员,只能亲自往武昌走一趟。
四月中旬,周赫煊从美国乘船抵达上海。
上海市长吴铁城亲自带人迎接,热情握手道:“周先生此次西行,为国立下大功,委员长特命我来为君接风洗尘。”
“吴市长亲自接船,实在让鄙人惶恐。”周赫煊笑着说。
吴铁城哈哈大笑:“周老弟就别谦虚了,谁人不知你在美国的威风?走,我们先去饭店,边吃边聊。”
周赫煊对最近国内的情况不太清楚,当下也懒得多问,带着孟小冬就去了饭店。
饭桌上坐了七八个人,除开上海市长吴铁城,其他的周赫煊居然都不认识。
吴铁城笑着介绍说:“周先生,这位是《汗血》杂志社总经理俞国梁先生!”
“俞先生你好。”
“周先生,久仰久仰!”
“这位是《汗血月刊》的主编杨康君先生。”
“这位是《汗血周刊》的总编陈敏书先生。”
“杨先生好!”
“周先生,幸会!”
“……”
大家互相寒暄客套几句,周赫煊更加一头雾水,不知道吴铁城到底想干嘛。
国党上海党部最初的机关刊物是《民国日报》(上海),创始人为陈其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民国日报》(上海)属于中国最具革命精神的报纸,甚至还公开宣传社会主义和**,比如著名烈士方志敏就经常在此报纸上发表文章。
直到常凯申发动“清党”,《民国日报》(上海)彻底走向反动,完全成为老蒋的政治传声筒。周赫煊也好几次被《民国日报》(上海)给骂过,当时的主编还是国党大喷子陈德征。
滑稽的是,这份国党上海党部的机关刊物,居然在三年前被迫停刊了,原因是“触犯日本天皇”。
当时日本天皇在检阅军校回宫的途中,遭到朝鲜人投炸弹。《民国日报》(上海)如此报道:“日皇阅兵毕返京突遭狙击,不幸仅炸副车凶手即被逮,犬养毅内阁全体引咎辞职。”
就因为“不幸仅炸副车”几个字,日方认为《民国日报》(上海)在诅咒天皇遇害,迫使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查封《民国日报》。
于是乎,国党上海党部的机关报就此完蛋,《民报》虽然继承了其系统,但却严重缺乏社会影响力。
这两年上海跳得最欢的右翼刊物,便是《汗血》系列杂志,不仅高举“文化剿匪”的旗帜,甚至公开宣传法西斯主义,是国党上海党部最重要的舆论喉舌。
说实话,周赫煊不想跟《汗血》杂志社的御用文人们搅在一起。
但现在却由不得他,《汗血》周刊的总编陈敏书主动挑起话题:“周先生,你对王安石变法怎么看?”
周赫煊笑了笑:“变法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可惜操之过急,在执行的时候出了乱子。”
那边的杨康君又问:“那周先生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放到现在的民国该如何实现呢?”
“王安石的变法在北宋都失败了,又怎么可能在民国实现?”周赫煊感觉这几个家伙特别扯淡。
“非也非也,”陈敏书说,“王安石是中国伟大的政治家,他恩威并施,攘夷平蛮,可谓北宋之圣人。如今中国积贫积弱,跟当年的北宋何其相似,中国现在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变法,才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
周赫煊默默喝酒懒得说话,他跟这群国党御用文人毫无共同语言。
陈敏书继续高谈阔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在党争,党争导致北宋朝廷派系丛生,由此坏了吏治。吏治一坏,则变法难成,使得临川先生(王安石)的心血付之东流。以我观之,要在民国施行变法,必须整顿吏治,必须根除派系党争,将行政权力集于领袖一身。政令发于中央,则政通人和,则国家可兴矣!”
“陈兄高论!”杨康君拍手赞道。
《汗血》杂志社的总经理俞国梁非常配合地问道:“陈兄,在你看来,应该如何将全力集于领袖?”
陈敏书斩钉截铁道:“当效仿德国,行高度集权的法西斯蒂之治!”
俞国梁在旁边一唱一和:“唉,可惜社会各界都呼吁民主宪政,真是一些目光浅显之徒。”
“要我说啊,”杨康君接话道,“那些呼吁民主宪政的家伙,都跟明末的东林党差不多,误国误民,还以为自己有多高尚。”
周赫煊总算是听明白了,这帮家伙在鼓吹法西斯主义,而且还拿王安石做引子。
顺便一提,“东林党误国”的言论,就是《汗血》系列杂志最早进行大规模宣扬的,目的是为了反击并污蔑民国的进步人士。东林党的黑材料,被这些御用文人生造了不少,在后世的网络广为流传。
鲁迅也被御用文人们污蔑为“民国东林党”,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件中吐槽道:“今之衮衮诸公及其叭儿,盖亦深知中国已将卖绝,故在竭力别求卖国者以便归罪。如《汗血月刊》之以‘明亡归咎于东林’,即其微意也。”
这话有点拗口,简单概括就是:政府高官和他们的传声筒,也知道中国主权快被卖完了,于是就乱找替罪羊,给这些替罪羊戴一顶东林党的卖国帽子。
吴铁城突然说:“周先生,你在《大国崛起》的最后一个部分,也说中国应该集权统治,才能真正走向繁荣富强。如今委员长正在号召学习王安石变法,周先生何不写几篇应景文章?”
老蒋号召学习王安石变法?
靠,那秃子又在抽什么邪风!
周赫煊哭笑不得之余,很快明白常凯申的真实意图,此人正在迫不及待地为独裁造势。汪兆铭属于头号受打击对象,行政院的权力,估计要被老蒋彻底收回了。
650【常凯申的四不精神】
《王安石政治思想的近代观》杨康君。
《临川学术之现代性》公霭。
《革命政治家王安石评述》刘鹤群。
《半山名迹考》客杰。
《临川政绩简例》、《王安石一生大事记》华文。
《王安石之政治思想、政治措施及其政治态度》陈敏书。
……
海格路,周公馆。
周赫煊翻着前两期的《汗血月刊》,里面夹杂着一大堆关于王安石的研究文章。就好像国党的御用文人们,突然集体对王安石产生了浓厚兴趣,恨不得把王先生每天吃几碗饭都研究透彻。
不仅如此,90%的国党系刊物,都在疯狂鼓吹王安石的品德和功绩,王安石一下子成为北宋、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
所有的国党统治地区,全都掀起一股学习王安石的风潮。你要是不能背诵几篇王安石的文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国民政府的官员。好些小县城里的官老爷,突然变得爱学习起来,一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