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移民并非抵达辽东后就立即册封爵位,而是等一段时间后由朝廷派出钦差进行查验后统一进行册封。在此之前,则由移民首领先自行上报自己的移民功绩。
商仁想的办法。是:劝说那些移民屯数量较少的首领将功绩挂在他身上,待他被朝廷册封之后,再由他来册封那些移民首领。这样一来,建立移民屯数量较少的首领所能获得的爵位以及采邑仍旧不变,唯一的变化只是由皇上的直属封臣变成了商仁的封臣。
商仁游说众人的理由也。确实很蛊惑人心。当时商仁邀请了辽东所有可能被册封爵位的移民首领前去赴宴。由于都是邻居,将来守望相助是免不了的,相互认识一下也没有坏处,因此几乎所有的移民首领都如约赴宴。
周武的记。忆回到了几个月前。
酒过三巡之后,商仁是这么说的。。
“。大家静一静,我有话说。大家都是即将成为有邑贵族的人,想必知道这样一个规定:宗主有保护附庸的生活、声誉、家庭及财产之义务,不可计谋对附庸有损害之行为,否则附庸可提出抗议或中止附庸关系。”
“辽东这块地方,女直人。、蒙古人等蛮人众多。若是皇上的直属封臣,有道是天高皇帝远,受到蛮人的攻击之后,等求救消息抵达京城时,黄花菜都凉了。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给出足够的时间供在场之人。慢慢咀嚼其中含义后,商仁说道:“我有一个建议。大伙们将移民的功绩暂时借给我。待我被册封后,再按诸位原先的功绩相应地一一册封。”
“诸位若是成为我的封臣,可以就近获得救援。若我没有完成包括救援封臣在内的各种封建义务,诸位可提出抗议或中止附庸关系。同样的情况下,皇上的直属封臣却无论如何都不能中止附庸关系——那是造反,要诛九族的!”
“附庸有违封建法律之嫌时,宗主还可以对封臣进行处罚,最重的处罚甚至是没收采邑。但封臣拥有陪审权,有权要求由‘同僚’组成的法庭审判,领主单独不能处理。除此之外,封臣甚至还可以越过其直属的领主向该领主的上级提起上诉,乃至直接向当今圣上告状。”
“但皇上的直属封臣如果有违反封建法律之嫌,无论有没有陪审团,其结果恐怕都一样吧?”
商仁环视一圈,三角眼中射出精光。
“若说皇上无缘无故找低级有邑贵族的麻烦,那是谁也不会相信的。但皇上管理整个天下,哪有精力一一管理爵位较低的封臣?恐怕,皇上会将管理爵位较低直属封臣的权力交给地方官或者某个都司。
在辽东,想来会交给辽东都司代为管理。”
“说一句该掌嘴的话。假如说有个小人与诸位之中某人发生矛盾,然后向辽东都指挥使(注1)挑唆。万一辽东都指挥使知误信小人之言,宣布某人违反封建法律因而剥夺此人采邑,那时你们找谁哭去?”
听到这里,在场已经有很多人都被说服了。
这时有人问道:“如果到时候你不按约定册封我们,那又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商仁却胸有成竹,立即答道:“这还不好办?商某可以签定两个契约对此进行保证。”
“因为诸位需要暂时将移民功绩让给商某,因此第一份契约为年息100%的借款文书,诸位是债权人,我是债务人。而第二份借债协议中,我为债权人,诸位是债务人。两份协议的结算日期和最终金额都一致,也就是说,将来这两份协议可以相互抵消。”
见众人面露迷惑之色,一缕得意的神色在商仁的脸上一闪而逝。
“这两份协议的关键之处在于,诸位的署名不同。以这位周武兄弟为例吧。”商仁指着同桌的周武说道:“第一份协议中,借债人署名山西太原县周武。而第二份协议中,欠债人则署名山西太原人氏有邑云骑尉周武。”
“如此一来,若本人按规定履约,则第二份协议便可发挥效力,于是两份协议可相互抵消。若本人不按约定册封诸位,大家便可凭第一份协议向我索债……别说本人绝不愿意支持高达100%的年利息,即便本人愿意那样做,诸位也不会吃亏——若有人觉得年息100%还吃亏,那么商某人愿意吃更大的亏把钱借给他,只要八成的年息,如何?”在笑声中,商仁补充道:“那时诸位拿了双倍的钱回内地再去组织移民,可以在辽东建立两倍的移民屯,这笔买卖会吃亏吗?”
当场诸人先后露
大悟的神情,这时有人大声嚷嚷道:“商老板,如今t+屯23个,若是大家不与你合作,你顶多只能被册封为有邑轻车都尉。而在场之人若都与你合作,那么你甚至能够一跃成为三等有邑子爵。相比你可以得到的好处,我们所得的好处似乎太少吧?”
商仁干笑数声。“那你说应当如何?”
那人站起来大声说道:“很简单,当我将移民功劳归功于你的同时,签定第三份借款协议。前两份将来会相互抵消且不论,第三份,则是我应当从这次合作中获得的好处。我从河北组织移民来此建立了一个移民屯,前前后后一共花费了将近一千贯。大家都是移民首领,当知我所言不虚。”
“民间借贷的年息大多是四成,这第三份借款协议就以一年为期,最终还款金额连本带息一共为四百贯即可。”
商仁作色道:“别人借钱一年再还本利,那是实打实的。而我们这种情况,却根本就没有占用你的本金。四成利息?你也太异想天开了吧!”
那人想了半天。,觉得确实如商仁所说,自己并没有本金被占用,于是说道:“商老板既然是商人,自然知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道理。那你说应该给多少?”
商仁思索了一会儿,说。道:“这样吧,每个移民屯,鄙人将在一年之后给出三十贯作为谢礼。”
那人嘟哝。道:“这也太少了吧?”
商仁这时笑道:“买卖不成仁义。在。觉得这个条件合适呢,便与我合作。觉得不合适呢,那也没关系……来,来,现在先喝酒,正事等会儿再谈。”
这。时却又有一人不疾不缓地站起来,走到场地中央。
“先不忙喝酒,学生有话。要说。”
“先自我介绍一下,学生姓。郑名公智,字叔贞。因犹豫不决,待下定决心移民时,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因此至今只建了三个移民屯。学生本来以为提高爵位只能由自己慢慢组织更多移民,可刚才听了商老板的一番话后,顿时茅塞顿开。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诚不我欺。”
郑公智面向商仁,彬彬有礼地问道:“商老板,若我以同样的条件反过来让你配合我,那二十三个移民屯一年后共给出六百九十贯谢礼,你是否愿意?”
商仁木着脸不答话。
那意思一看就明白:我的移民屯最多,凭什么给你当封臣啊?
见商仁不回答,郑公智也不以为意,而是环视一周向众人说道:“愿意与我合作者,每个移民屯给三十五贯谢礼。”
场内顿时沉寂了。看见不少人颇为意动的样子,商仁的那张脸变得象干透的大便一样,又黑又臭。
商仁象是即将被割一块肉那样,满脸舍不得的表情举起四个指头。
“四十贯!”
郑公智不动声色地说道:“五十贯。”
“六十贯!”
“七十贯。”
……
商仁喊出了一百贯的最高心理价位后,郑公智仍然准备继续喊下去。眼见不是个事,商仁连忙将郑公智拉到一边。
他们俩嘀嘀咕咕了半天,然后回到场地中间宣布:商仁的谢礼为一百贯,郑公智的谢礼为一百二十贯。
虽然郑公智给出的谢礼要多出二十贯,但最后愿意成为商仁封臣的人数反而稍多一些。因为商仁拉拢别人成为封臣时劝说:宗主的实力越强,就越能给予封臣保护。他有二十三块基本采邑领,而郑公智却只有三块基本采邑领。当封臣遭受辽东的蛮人攻击时,他又能出动多少兵力帮封臣解围呢?
除商仁和郑公智外,当场还有一些人也试着用这种办法增加封臣数量。这些人用老乡之情,用采邑的位置(采邑相邻,方便相互救助)等各种办法来打动别人。
最后,商仁成了一等男爵,而郑公智则成了三等男爵。除了五个人之外,其余的人要么成为了别人的封臣,要么就是让别人成为了自己的封臣。
周家在省城就有好几家铺子,而周武之所以固执地认为只有包括自己在内的五个人是地主,其他人都是商人,正是因为其余的人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缘故。
其实,周武对于那种提高自家爵位的办法也不是不心动的。但之前周武买了牲畜,剩下的钱总共还不到两百贯,这点钱在出现意外情况时用来应急都怕不够……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周武想着自己反正有五个基本采邑领,若是小股蛮人袭击,五个基本采邑领守望相助也够了。若是鞑子大军进袭,即便整个辽东的有邑贵族联合起来,那也照样是螳臂当车。周武是个倔脾气,宁为鸡头,不为牛尾。既然不能用那个办法收下封臣,不蒸馒头争口气,所以他便干脆拒绝了成为他人的封臣的建议——皇上的直属封臣有什么不好?听起来还尊贵些!
……
此刻看到商仁的管事,后悔的情绪却隐约浮现在周武的心头。
当有邑贵族的册封仪式结束后,正如当初商仁所料,钦差确实宣布皇上把低级直属封臣的管理权暂时交给别人代管。但商仁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局。暂代管理权并非交给辽东都司,而是交给辽东地区等级最高的有邑贵族,也就是商仁!
如果早知道会是这种结果,周武倒是宁愿当初就直接成为他的封臣呢,至少可以获得五百贯的谢礼!